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掌楸属植物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鹅掌楸属植物4个种(或品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楸属植物的叶片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状,呈波纹网状结构,有角质层和蜡层;下表皮细胞无规则排列,气孔呈椭圆形,由2个月牙型的保卫细胞构成和2个肾形的副卫细胞构成,在叶下表皮呈无规则排列;叶脉结构也极为相似。但下表皮细胞结构、角质层的密度和纹饰、气孔密度和大小存在区别,这些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对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蓝耐裂球性与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细胞学水平上探讨影响甘蓝裂球的原因,为甘蓝耐裂性材料的选育和新品种的育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甘蓝耐裂性鉴定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份耐裂性不同的甘蓝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甘蓝球叶表皮细胞为无规则型,气孔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材料间下表皮微形态存在较显著的差别:耐裂材料的垂周壁上有明显的波状嵴,平周壁上有加厚的条纹状角质层纹饰,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褶皱较多、起伏较大,表皮细胞上覆盖有大量的粉状或颗粒状蜡质.易裂材料的垂周壁呈沟槽状下陷,平周壁上角质层光滑,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较平坦.耐裂材料的叶肉细胞层数多,排列紧密,间隙小.易裂材料叶肉细胞层数少,排列松散,间隙大.耐裂材料与易裂材料在球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上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9,(3)
运用光学显微镜对10种党参属及金钱豹属药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对表皮细胞、气孔器及非腺毛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利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党参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和波状弯曲,党参亚属偏小,辐冠党参亚属表皮细胞较大;金钱豹属植物叶表皮细胞的垂周壁为深波状弯曲。研究表明,叶表皮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气孔器大小,非腺毛的有无及长度等特征可作为这10种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六种前胡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前胡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 从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前胡(P.praeruptori)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红前胡(P.rubricaule),松潘前胡(P.songpanens),长前胡(P.turgeniifolii),滇西前胡(P.delavayi)和刺尖前胡(P.elegans)的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气孔类型均为不规则形;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属内种间,尤其是在近缘种间有所差异,可以作为鉴别特征。六种前胡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菵草属的系统学位置,采用次氯酸钠离析法制作叶表皮装片,用光学显微镜对菵草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菵草属及其近缘属,燕麦族和早熟禾族植物的叶下表皮均为典型的狐茅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脉间长细胞大多为长筒形,细胞壁大多平直,少数波状弯曲;脉间区短细胞稀少或常见;脉上都分布有刺细胞或短细胞;气孔器大多为2~3列;副卫细胞为平行形,少数为低圆屋顶形。叶表皮微形态显示菵草属不应划入虎尾草族,早熟禾族和燕麦族没有明显的界限,支持早熟禾族和燕麦族合并为广义的早熟禾族,菵草属归为广义的早熟禾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北不同资源分布区山桐子叶片形态特征差异,指导湖北山桐子种质资源开发应用及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湖北省16个山桐子野生资源分布区的山桐子叶片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长宽比、形态因子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16个野生资源分布区间山桐子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84%~40.54%之间,说明不同分布区山桐子叶片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叶长、叶宽、叶柄长、周长、面积、叶长宽比和形态因子遗传力均大于88%,说明山桐子叶片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控制。(2)16个山桐子野生资源分布区叶片形态性状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桐子叶片的大小和形状与资源木所处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处于不同地理位置间的山桐子的叶片形态之有很大差异。(3)根据叶形态聚类分析结果,以10.50的遗传距离为阈值,16个野生资源分布区山桐子种质依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综上,叶片形态多样性研究结果说明湖北省不同资源分布区山桐子叶形态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为山桐子的选育和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芥菜早、中熟和晚熟3个熟期品种子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芥菜子叶上、下表皮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垂周壁由浅波状渐变为深波状,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子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随芥菜发育而逐渐减小.早熟品种的子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大于中熟和晚熟;早熟品种上表皮的气孔指数显著大于中、晚熟.因此,芥菜子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和上表皮气孔指数可以作为一个鉴定熟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辣椒幼苗(Capsicum annuum L.)为材料,研究了辣椒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叶的上、下表皮和下胚轴上、下端1 cm处的气孔密度及表皮细胞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辣椒的气孔由肾形保卫细胞组成,无副卫细胞;子叶的表皮细胞呈无规则形,下胚轴的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或椭圆形;(2)辣椒子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密度分别在辣椒种子出芽后第6天和第3天达到最大,之后随子叶的生长逐渐减小,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密度明显大于上表皮的;(3)辣椒下胚轴上、下端1 cm处的气孔密度随下胚轴的生长变化不明显,但是表皮细胞密度随下胚轴的生长逐渐减小,下胚轴上端的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密度明显的大于下胚轴下端的。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小麦京冬8号为母本,八倍体小黑麦劲松5号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在对杂种F1代和亲本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亲本和杂种F1代的叶表皮及气孔亚显微形态进行比较,得知3种供试材料叶表皮亚显微形态共同的特征是有气孔器、长细胞和毛细胞,细胞排列与叶脉平行,但母本普通小麦的叶表皮细胞轮廓清晰,排列较为整齐、光滑,气孔排列呈直线,哑铃状的保卫细胞有长短不一的刺毛;父本八倍体小黑麦的气孔周围有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嵴状凸起,气孔呈长方形、较大,排列方式总体也呈直线型,保卫细胞非常明显,但刺毛极少且短;杂种F1代无论是叶表面还是气孔的亚显微形态都与父本更相似,所不同的是叶表皮有刺毛,气孔大小介于两亲本之间。杂种F1代与双亲在形态学、叶表皮及气孔超显微形态特征上均有明显差异;超显微形态学指标也可以作为区分、鉴定远缘杂种和亲本的一项依据。  相似文献   

10.
薛丹  田晓玲  马永鹏  张敬丽 《种子》2016,(4):103-106
用KIB-S 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布于云南玉龙雪山地区的14种报春花属植物种子的形态进行扫描观察,以种子形状、纹理及其纹理之间的距离,种子长宽比等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区分报春花属植物种类.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形态可将灯台报春组,穗花报春组,皱叶报春组,球花报春组,粉报春组,鄂报春组,高峰报春组,雪山报春组,指叶报春组区分开来,因而种子形态可作为报春花属不同组之间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濒危植物长叶榧种子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丽  汪恩锋  李建辉 《种子》2012,31(1):31-33
长叶榧(Torreya jackii)为中国特有的濒危保护植物。以长度、宽度作为种子大小的指标,长宽比作为种子形状的指标,对长叶榧自然种群间以及种群内个体间的种子形态变异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叶榧种子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长度、宽度在种群间差异极显著,长宽比在种群间显著差异;长叶榧种子形态变异最大的是长度,其次为宽度,长宽比的变异相对较小;长叶榧种子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营养器官中的硅质细胞与硅质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高粱硅质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分布数量。幼苗三叶期的幼叶硅质细胞为葫芦形,排列成1—2行。成长植株的中、高位叶硅质细胞成马鞍形,通常与栓质细胞成对,与长细胞相间排列成多种图形。硅质细胞分布数量:低位叶少,中、高位叶增多;叶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尤以贴叶脉下表皮、主脉下表皮、大平行侧脉下表皮多于其它部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月季(Rosa hybrida)抗感不同的杂交后代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黑斑病菌(Diplocarpon rosae)侵染后对叶片表皮细胞结构的影响。经扫描电镜观察,在病菌未侵染时叶片表皮细胞均正常,表皮有气孔分布,气孔椭圆形且饱满。但接种病菌6d后,抗病后代中的感病叶片表皮均有大量菌丝分布,有少数菌丝进入气孔内部;感病后代中的感病叶片表皮肿胀、气孔下陷、孢子附着在叶片表面。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未接种月季黑斑病菌时叶片表皮细胞正常,接种病原菌之后抗病后代叶肉细胞内含较大、较多的嗜锇颗粒,叶绿体由椭圆形变为近圆球形,类囊体形态均一性降低,排列松散,定向发生紊乱;感病后代细胞内叶绿体整体瓦解,只保留了液泡和细胞核,且出现较多的空泡。随着病菌的进一步侵染,细胞质完全降解,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大麦不同叶位叶鞘同化细胞形态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丕尧  李小云 《作物学报》1986,12(3):183-186
研究材料为六棱食用大麦品种矮秆齐,二棱啤酒大麦品种76-22。针对2个品种不同叶位叶鞘同化细胞的形态结构作了初步的观察。结果发现:大麦叶鞘同化细胞的形态随叶位上升而逐渐趋于复杂化,主要表现为所谓的环状细胞和不规则的分枝状细胞比例随叶位上升而明显交小。此变化与叶片叶肉细胞的变化相一致。此外高位叶鞘的表皮细胞壁发生明显的波状加厚,而低位叶鞘表皮则无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气孔在葱莲不同器官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葱莲植株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花、花茎、鳞茎、叶、果实、种子和根等部位的表皮进行研究,对花瓣上表皮、花瓣下表皮、花茎的表皮、外果皮、叶近轴面和叶远轴面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分别进行比较,并分别对花瓣和叶的气孔密度与保卫细胞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根上未见到有气孔分布。除了在葱莲的叶和花茎等常规部位发现有气孔分布外,花瓣、雄蕊、雌蕊、子房、花梗、花茎、鳞片、果实和种子上均有气孔分布。气孔呈半月形,无副卫细胞。葱莲叶片近轴面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显著大于远轴面(P0.05)。花茎和叶上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显著大于花瓣和果实(P0.05)。外果皮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最小。叶远轴面的保卫细胞面积最大(P0.01),花瓣下表皮的保卫细胞面积最小(P0.01)。花瓣的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089,P0.05),而叶片的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r=-0.535,P0.01)。  相似文献   

16.
为给草地早熟禾及其空间诱变矮化突变体的生理、抗性及分子研究提供基础,对草地早熟禾野生型及矮化变异株系叶片的外观形态、表面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2个矮化突变株系叶片均明显增宽、厚度减小;上表皮细胞的长宽比明显减少;同时,矮化突变株系的叶片气孔密度增大,单个气孔面积减小。进一步分析表明,矮化株系叶片宽度增加可能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表皮细胞的增宽。旨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矮牡丹濒危机制分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矮牡丹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全国现仅存有六个居群,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和河南交界的部分山区,居群内数量很少。其种群类型,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濒危状况尚未详细研究报道。调查结果表明矮牡丹现有的生存环境已遭到破坏,生长发育缓慢,自然繁殖能力差。研究分析了矮牡丹在自然界的濒危机制,提出了建立矮牡丹自然保护区,促进自然种群的繁衍,设立人工繁育苗圃等保护措施。这对于保存中国濒危物种资源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Sinapis arvensis L.)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春云 《作物学报》1996,22(2):214-219
对新疆野生油菜和野芥(Sinapis arvensis L)的cpDNA,染色体数及核型,叶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生殖隔离,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等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就是野芥。鉴于野芥在我国还没有记载和报道,因此,新疆野生油菜的发现就是野芥在中国的新发现。野芥在加拿大被称为“毒草”。文章对防止野芥蔓延,野芥作为种质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和在油菜起源进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官春云 《作物学报》1996,22(2):214-219
对新疆野生油菜和野芥的cpDNA,染色体数及核型,叶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生殖隔离,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等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就是野芥。鉴于野芥在我国还没有记载和报道,因此,新疆野生油菜的发现就是野芥在中国的新发现。野芥在加拿大被称为“毒草”。文章对防止野芥蔓延,野芥作为种质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和在油菜起源进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北海道黄杨引种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海道黄杨是一种适应性很强、适生范围广、生长较快的常绿阔叶乔化树种 ,特别耐寒 ,在寒冷地区城乡绿化有明显的优势。形态特征 叶 :光亮革质 ,正面呈深绿色 ,背面为浅绿色 ,在严寒的冬天 ,叶色碧绿 ,没有变色现象。卵圆形或长椭圆形 ,长 5~ 6cm,宽 4~ 5cm,叶缘呈现浅波状 ,叶柄长 1 cm左右。叶脉在主脉呈交互生长 ,为 7对 ,叶背面呈突起状 ,手感特别明显 ,叶缘上反卷 ,叶芽饱满对生 ,顶芽粗壮。花 :聚伞花序腋生 ,花序多着生在顶芽下第二对或第三对叶腑间 ,总花梗长 4~ 5cm,1~ 2回分枝 ,每分枝顶端有 5~ 1 0个短梗小聚伞花序。花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