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重瓣铁线莲花色与花青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HPLC-MS)对4个色系重瓣铁线莲中6种主要花青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色系重瓣铁线莲中均含有花青素,但花青素单体含量及总量差异显著,且不同色系中优势花青素单体不同。红色系重瓣铁线莲花青素中芍药素和矢车菊素含量明显高于紫色系和蓝色系,最高可达30.7倍和13.0倍,说明芍药素和矢车菊素可能与红色着色相关。紫色系重瓣铁线莲花青素中飞燕草素含量高于红色系,但低于蓝色系;蓝色系重瓣铁线莲花青素中飞燕草素含量最高,说明飞燕草素含量可能影响着花色从紫色到蓝色的变化。供试白色系重瓣铁线莲中只检出了少许矢车菊素,未检测到其他5种花青素,说明纯白色系重瓣铁线莲中可能不含花青素物质,检出的少许矢车菊素与供试材料萼瓣端部的微红色有关。此外,红色系重瓣铁线莲的6种花青素总量远高于其他色系,说明萼瓣呈色不同与花青素总量差异有很大关系。本研究的实施为探明铁线莲属萼瓣呈色机理奠定了基础,亦为其花色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发挥酿酒优良品种‘品丽珠’、‘西拉’和‘黑比诺’不同营养系的优点,为选育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营养系提供依据,分别以‘品丽珠’3个营养系、‘西拉’2个营养系和‘黑比诺’2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单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皮肉比(果皮与果肉质量比)、出汁率,示差比色法测定果皮中的总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品丽珠’、‘西拉’和‘黑比诺’果实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各营养系间也存在差异。‘黑比诺115’果皮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黑比诺667’种子中较高;‘西拉100’果皮总花色苷、原花色素、果肉单宁和种子总类黄酮含量较高;‘品丽珠327’果皮总花色苷、果肉总酚和单宁、种子中原花色素含量较高,‘品丽珠c214’种子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较高,‘品丽珠409’果皮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果肉中总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植物花青素苷合成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燚  高飞  金韬  郑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01-105
为了探明温度对植物花色呈色的影响,归纳了温度在植物花青素苷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温度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花青素苷的合成,分析了温度对植物花青素苷生理代谢、稳定性及关键色素酶活性的影响。认为温度在花青素苷的合成途径中以对关键色素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指出花青素苷合成过程受多重因子影响,要探明植物呈色机制还应综合大量单因子及多因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分别以4个红色和4个白色酿酒葡萄成熟果实为材料,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但均以果肉中含量最低。红色品种果皮和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白色品种(‘小白玫瑰455’除外),其中以‘黑比诺667’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蛇龙珠’最高,种子原花色素含量以‘法国蓝’最高。白色品种中,‘小芒森’果皮各酚类物质含量均最低,而种子中含量以‘小白玫瑰455’最高。各葡萄品种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和其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83~0.9983,而果肉中的相关性较弱。选用的3种方法对葡萄果实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发挥酿酒优良品种‘赤霞珠’和‘梅露辄’不同营养系的优点,为选育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营养系提供依据,分别以‘赤霞珠’和‘梅露辄’葡萄品种的4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示差比色法测定果皮中的总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赤霞珠’和‘梅露辄’各营养系浆果单粒重无显著差异;‘赤霞珠’4个营养系中,‘赤霞珠170’和‘赤霞珠338’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最高和最低,‘赤霞珠338’和‘赤霞珠685’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最高和最低;‘梅露辄’4个营养系中,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是‘梅露辄181’,最高的是‘梅露辄346’。各营养系果粒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赤霞珠338’果皮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均最高,而种子中各含量均最高的是‘赤霞珠169’;‘梅露辄’4个营养系中,‘梅鹿辄348’果皮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最高,而种子中含量最高的是‘梅露辄181’。‘赤霞珠’和‘梅鹿辄’果实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各营养系间也存在差异,酚类物质含量以果皮中较高,果肉中最低。‘赤霞珠338’果皮和‘赤霞珠169’种子中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均最高,而‘梅鹿辄348’果皮中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最高,‘梅鹿辄181’种子中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正>吃苹果削皮,炒番茄剥皮,吃葡萄吐皮,炖冬瓜去皮……类似的习惯你有几个?殊不知,这样可能丢掉了很多宝贵的营养。(1)抗氧化物质无论是花青素、类黄酮等多酚类物质,还是维生素C,它们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抵抗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而这类营养素在皮上的含量要大于果肉。比如,绿豆豆瓣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淀粉,而皮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  相似文献   

7.
紫色大白菜含有花青素,是大白菜球色育种的选育目标之一。花青素常结合一个或多个糖苷形成花青苷。花青苷是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能引起植物的叶片、薹叶和根茎等呈现紫色、红色和蓝色等颜色。花青素是最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吸引昆虫传粉、抵御紫外线伤害等生理功能和抗氧化衰老、抗癌等保健功能。目前,紫色大白菜可追述到的来源主要有4种:紫红色芥菜、紫色小白菜、紫菜薹和紫红色芜菁。近年来,紫色大白菜新品种因其色泽艳丽、风味独特和花青苷等日益受到消费者喜爱。与大白菜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等内容是重要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全面综述了大白菜紫色基因的来源、遗传特性、染色体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及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等有关内容,为进一步开展控制不同来源的紫色大白菜花青苷合成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葡萄中原花青素的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等的 作用。葡萄籽中所含的原花青素含量高、种类丰富,已越来越受到医药界、营养界的重视。了解葡萄中原花青素的代谢及重要研究进展对于原花青素的代谢调控、原花青素更好的利用以及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等具有重要帮助。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葡萄中原花青素的结构、分类、代谢途径以及相关重要酶的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截干措施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类黄酮代谢及其抗氧化特性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银杏嫁接苗进行截干处理,分析了截干处理对一个年生长周期内的银杏叶类黄酮代谢相关酶结构基因表达量、总黄酮醇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截干处理后,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内银杏类黄酮代谢途径上、中游的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且与总黄酮醇苷含量呈正相关。银杏类黄酮代谢通路下游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截干处理后差异变化不明显;截干处理能提高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在芽后15 d时总黄酮醇苷含量最高,提高了14.36%,与对照差异显著;截干处理能增强银杏叶抗氧化性能,在芽后15 d时,总还原力及自由基清除率最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基因工程改良花色是一条重要的育种途径之一.观赏植物的花色素由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及其他色素组成,且类黄酮是大多数花色形成的决定性色素群.目前,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已经解析,经过该途径合成的天竺葵色素苷、矢车菊色素苷和飞燕草色素苷是形成有色花的主要色素物质,其中飞燕草色素苷是重要的蓝色花色素成分.本文归纳了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花色的最新进展,尤其对于蓝色香石竹以及蓝色月季的分子育种进行了介绍.此外,基于目前对花色关键结构基因功能的了解,本文分析了蓝紫色花、白色-浅粉色花、黄色花、橙红色-红色花以及彩斑的花色呈色机理,并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这些花色的分子策略,即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异源表达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花色的改变.此外,本文还对基因资源的选择,转基因后外源基因与内源基因的互作关系以及转基因植株花色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定向改良观赏植物花色性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品种鲜食玉米间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筛选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鲜食玉米品种,以京紫糯219等19个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为试验材料,测定参试鲜食玉米各品种的6项生理指标,即花青素含量、原花青素含量(OPC)、还原能力、类黄酮含量、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酚含量(TP).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参试鲜食玉米各品种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参试鲜食玉米不同品种在抗氧化各单项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单项指标间:花青素含量以黑珍珠最高,为1809.12 mg/kg,其余品种为1482.75~12.49 mg/kg;原花青素含量以黑糯5008最高,为0.47 mg/g,其余品种为0.24~0.10 mg/g;羟自由基清除率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为0.96%,其余品种为0.95% ~0.79%;类黄酮含量以京紫糯219最高,为1.28 mg/g,其余品种为1.23~0.12 mg/g;还原能力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为445.87 U/g,其余品种为335.41~85.47 U/g;总酚含量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含量最高,为54.67 mg/g,其余品种为52.19~21.02 mg/g.通过对参试鲜食玉米品种6项生理指标综合评价D值的比较得知,抗氧化能力综合D值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D值为0.87,其次是京紫糯219(0.67)和黑珍珠(0.66),综合评价D值均在0.60以上.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参试鲜食玉米品种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涿紫花青素甜玉米、京紫糯219和黑珍珠的抗氧化能力强,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留树保鲜技术在油甘生产中的可行性,以‘上湖仙’油甘正季果(11月采摘)和留树保鲜果(1月采摘、4月采摘)为试验材料,采用微量法测定果实的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糖(总糖、还原糖和蔗糖)、营养成分(水溶性果胶、单宁、纤维素和还原型抗坏血酸)、功能性成分(总抗氧化能力、类黄酮、原花青素和总酚)和活性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24个指标。结果表明,‘上湖仙’油甘留树保鲜与正季采收相比,氨基酸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积累量与留树保鲜的时间呈正比;果实中总糖、蔗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留树保鲜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显著;水溶性果胶的含量与正季油甘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单宁和纤维素含量与正季油甘相比显著降低,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显著升高;总抗氧化能力、原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总酚含量下降了77.75%。油甘果实中8种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留树保鲜与正季采收相比,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乙酰胆...  相似文献   

13.
花青素属于类黄酮次级代谢物,是植物体内的第二大色素,影响着果实的呈色。花青素在植物防御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被用于抗氧化、抗衰老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茄子是少有的紫色蔬菜之一,其果皮中花青素含量高,研究表明,茄子中的花青苷抗氧化能力很强且结构很稳定。有关茄子花青素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模式植物,但其对于茄子种质的创新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概述了模式植物中已研究比较清楚的花青素结构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茄子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茄子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茄子花青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葡萄多酚类物质是葡萄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葡萄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和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其抗氧化性在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很多应用.就葡萄多酚的提取方法和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葡萄多酚类物质是葡萄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葡萄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和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其抗氧化性在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很多应用。就葡萄多酚的提取方法和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类黄酮是一类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以及抵抗病毒等医疗保健功效。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MYB转录因子扮演者重要角色,可以调控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酶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地调控类黄酮物质的生物合成。目前已在很多植物中分离克隆得到了很多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并对它们的结构功能及表达方式和作用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从特定植物中分离得到的MYB转录因子用于植物遗传改良,可有效提高转基因植物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因此,MYB转录因子的研究对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调节类黄酮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转录因子的应用是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工程中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蓝莓、紫薯、巨峰葡萄为试验的原材料,比较这3种深色食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后用甲醇提出,再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3种样品提取液里原花青素的含量,原花青素含量依次为蓝莓紫薯巨峰葡萄。用原花青素的提取液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3种样品的原花青素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OH自由基断根率的大小依次为蓝莓紫薯巨峰葡萄,去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于维C,其浓度的大小与去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弱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12-2013年度, 在温县和郑州大田条件下, 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籽粒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纯氮0~300 kg hm–2范围内, 所有观测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最高。随灌水次数(0~2次)的增加, 总酚、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以灌拔节水处理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试点间表现不一致。水氮耦合, 以灌拔节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的抗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较高, 而总酚、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量则以灌拔节和开花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较高。相关分析表明, 籽粒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抗氧化活性;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硝态氮含量与籽粒抗氧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总体而言, 氮含量有助于总酚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 而水分含量可能有助于类黄酮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蓝莓花色苷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蓝莓花色苷,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以VC为对照,研究花色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抗油脂氧化、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溶剂法提取蓝莓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80%乙醇,液料比15∶1(m L·g-1),p H 3,温度40℃,提取70 min,蓝莓花色苷的色价最高。蓝莓花色苷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花色苷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比VC的效果稍好;花色苷的还原力低于同浓度的VC,VC的还原力是花色苷的1.7倍;0.1%和0.5%的花色苷对·OH的清除率高于相同浓度的VC,但是0.2%~0.4%浓度的VC比相同浓度花色苷的效果稍好;相同浓度下,VC对O2-·的清除能力明显好于花色苷,是花色苷的1.54倍;蓝莓花色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好于同浓度的VC,是VC的1.07倍。  相似文献   

20.
丁悦  黄科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86-91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中的类黄酮,是一大类次生代谢产物。而影响花青素含量的内在、外在因素有很多。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影响花青素含量大小的相关各项因素,举例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其含量的各个因素。花青素是自然界中一种广泛存在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农业、医疗等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影响花青素的各项重要因素以及其代谢途径、外源调控对其含量影响的大小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使人们对于花青素外源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提高花青素的累积提供更好基础,使花青素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