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进行了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比较,旨在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框架对于农作物品种保护的异同,以及这些法律制度的实际应用和效果。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植物新品种权法、美国的植物品种保护法以及欧洲的植物品种权法,揭示了它们在组织和管理、品种注册规定、农民权益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差异;通过国际案例分析,突显了这些法律制度在农业创新、技术转移、农民权益和种子自由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然而,也揭示了一些挑战,如法规不确定性、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种子自由问题。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包括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国际合作的推动以及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作物品种的保护和推动农业可持续性。这一研究为深化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解,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全球粮食供应的安全和农业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桂光泽 《分子植物育种》2024,(10):3411-3417
本研究旨在研究常规育种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法律问题,深入分析了专利权、植物品种权等知识产权形式在育种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国际法规、国内法律框架对常规育种的影响。探讨了专利申请与保护、植物品种权管理、商业秘密保护等关键问题,并指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与知识共享、种子自由与农民权益、跨国合作与知识产权纠纷等方面的挑战。对知识产权管理对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农业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平衡知识产权与共享创新的方向。为未来升级完善法律框架、优化专利权保护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共享机制以及强化农业法律救济体系,促进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蒋帛婷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478-6482
本研究对生物育种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通过介绍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生物育种产业中常见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如专利保护、商标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探讨了这些策略在创新激励、技术转移、市场竞争力和商业化效果方面的应用和效果;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对生物育种产业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培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分享以及推动创新保护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建议和启示。本研究旨在为生物育种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柴始青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267-7271
种子作为农业的基础和关键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子法律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对种子资源的保护、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农民权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种子法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对种子法律的概念、作用和目标进行分析,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要素进行概述,揭示了种子法律对种子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农民权益保护与农业社会可持续性、良种良法推广与农业经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适应新兴种业技术、保障品种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加强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传播、强化合作机制与政策支持等策略和建议。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种子法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静  杨月英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53-485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演变和实施情况,以及国际法律框架的概述。然后,针对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法律问题,重点分析了非法狩猎和盗猎、非法采集和贸易、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缺乏执法力度和资源、跨区域和跨国合作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研究,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强化、执法力度和资源的增加、栖息地保护和恢复、跨区域和跨国合作、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等。最后,对对策研究的效果和成效进行评估,并讨论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政策推荐,以期为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了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协调与对接问题。农作物遗传资源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而知识产权法在农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存在挑战。本研究强调了知识产权法在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并着眼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框架(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及其演变。协调二者至关重要,涉及限制专利法的特例、地理标志的应用、国际合作、伦理和道德问题探讨以及公众参与。未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应致力于深化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研究,探讨伦理和道德问题,促进全球合作,以确保农作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分享。  相似文献   

7.
魏璨 《分子植物育种》2023,(13):4473-447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种业监管的法律和法规困境,并提出解决途径。系统论述了中国种业的重要性和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法律和法规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中国种业监管的法律和法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种子生产企业的合规困境、种子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种子流通环节的监管漏洞以及营销单位的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解决途径,包括加强法律和法规制定与修订、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和国内的成功案例,探讨了种业监管经验的借鉴意义。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国种业监管的法律和法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解决途径和建议。这对于促进中国种业的发展、保护农民权益和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艳敏 《分子植物育种》2023,(24):8295-8300
知识产权的竞争是未来种业竞争的核心,关乎着中国种业的创新发展。本研究首先从政策法律法规、司法实践等角度探究海南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建设的现状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不全、知识产权保护期力度不够、种业行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适用率不大、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队伍不强等。其次提出海南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建设的优化路径,如制定专门的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加强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体系;扩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接轨;加大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等。最后展望海南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林驰 《分子植物育种》2023,(23):7953-7958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种子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其经验和教训,并探讨了国际合作的现状和挑战。研究发现,虽然各国在种子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强调了创新驱动和小农权益的保障。国际合作不仅能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学习,还能共同应对跨境种子知识产权争议。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可以为种子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缪宗崇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00-104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种子领域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育种权人利益和推动种子市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司法实践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低、种子市场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育种权人维权困难等问题越发突出,如何在中国制度体系下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成为有效解决植物新品种保护纠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现阶段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美国及日本同一制度的有关规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以推动农业大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兵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新疆兵团农业知识产权进行更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运用调查访谈的方式,对兵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少、质量低,农业知识产权运用难,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通过明确兵团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健全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措施、加大农业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新疆兵团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玉米种业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专利、地理标志、农业转基因生物等知识产权保护角度梳理广西玉米发展现状,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和利用提供参考。利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农业农村部网站查询获得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专利、地理标志、农业转基因生物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对比分析发现广西玉米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玉米植物新品种授权率低、专利申请数量少、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缺乏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玉米种业产品质量、深入挖掘优势玉米品种、加强育种新技术攻关、注重研发人才及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新品种保护旨在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扩大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被授予品种权的新品种选育单位或个人享受生产、销售和使用该品种繁殖材料排他的独占权,同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一样,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3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9年3月23日,我国正式向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递交了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  相似文献   

14.
王泳争 《分子植物育种》2023,(18):6106-6110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育种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为保护创新和促进生物育种发展提供指导。本研究介绍了生物育种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和动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义、范围和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对生物育种创新和技术转移的重要性。分析了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技术创新对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详细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与技术转移的关系以及对技术创新的阻碍因素。进一步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挑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侵权行为和跨国保护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国际合作,以保护技术创新和促进生物育种发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为生物育种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完善中国植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对中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状况进行评析,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UPOV两个文本的区别,阐述了中国植物品种保护立法方面不宜过早采用1991文本,并应在品种权的国际保护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争取更大程度地维护本国利益。在品种权保护制度的实施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该项制度还受到中国科研体制的制约,应推广种子公司办科研和种子公司与育种单位协作的科研体制改革模式。在品种侵权案件司法审判实践方面,分析了证据保全、品种权保护范围界定、司法鉴定和责任承担等4个方面的问题,指出其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在具体解决问题方法方面,应更多地由技术专家参与,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规范。文章还重点讨论了植物品种保护与“农民权利”的问题,即如何在维护品种权人和农民利益之间确立平衡。结合相关的国际条约,指出中国的法律制度应在保护农民公平分享植物基因资源的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生物育种技术转移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创新和提供回报机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也带来了知识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复杂问题。本研究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生物育种技术转移的背景,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生物育种技术转移的挑战,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生物育种技术转移的实际影响,从而提出了多种策略来解决这些挑战,包括国际合作与协商、法律和政策调整、技术转移平台和共享机制,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本研究总结了研究发现,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现代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植物新品种权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体系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总结美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进经验,从制度建设、成果转化、技术研究、维权执法和第三方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完善品种保护体系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郝斌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42-4847
本研究旨在分析和评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法规体系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方面的效果与挑战。首先介绍了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法规体系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法规的制定原则、管理机构和执行方式。其次,通过对实践研究的分析,论文阐述了法规实施的效果和对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一些具体案例研究,如甘草等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效果。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与监管、强化中央与地方协同合作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等政策建议,展望了未来的关注热点和研究方向。通过深入研究野生植物资源法规体系及其实践,我们期望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政策建议和学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1加强品种权保护是推进育种创新的基础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专利的一个分支。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作物优良品种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作物育种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农业植物新品种具备极强的可垄断性,它在国际农业竞争中将逐步取代农产品竞争,成为国际农业经济竞争的新焦点。因此,实行品种保护变得尤其重要。世界发达国家种子公司不断推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首先阐述了中国种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详细剖析了与种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类别、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种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最后对国内种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