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兴国县水土保持生态大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水土流失闻名于世的江西兴国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几年来,该县开展以重点工程建设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旅游区、水源保护区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大示范区建设,创出了一条治理水土流失铸就生态安全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4月28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云坤带领调研组到安溪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调研组一行现场察看了感德镇茶园水土流失治理点,详细了解了安溪县崩岗、生态清洁小流域及茶园治理情况。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安溪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认为安溪县探索的把崩岗打造成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为水土流失严重型生态脆弱区、土地沙漠化型生态脆弱区、土地盐碱化型生态脆弱区三种类型。目前水土流失严重型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模式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植物篱、坡改梯、生态移民、生态自然修复、保护性耕作等。为了达到较好的治理成效,应根据各地实际筛选适合当地的最佳治理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闽北要发展应凭借生态优势和武夷山这块金牌,论述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工程。提出只有运用科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预防监督,减少环境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加快植被恢复更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方可实现闽北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李情    聂小飞    谢颂华  胡启武  莫明浩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54-61+74
为识别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适宜模式关键因素和分区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22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将赣南18县(市、区)划分为偏生态防护型、偏高效开发型和生态防护型与高效开发型皆可3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土壤侵蚀现状、主体功能定位、地方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地形、农业人口是生态防护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土壤肥力状况、区域便捷程度、地形、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状况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权衡生态与生产功能可遴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各行政区适宜治理模式,为针对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上具有立体多点防侵蚀的特点,同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比,地表扰动较小,对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多年的实践,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植物措施从周边环境、立地条件及建设要求的角度可分为生态恢复型、生态功能型和生态美观型三类。在调查东北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植物措施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立地条件划分情况,从植物品种选取、配置模式和栽植技术等方面进行设计,总结出了适应东北黑土区不同立地类型的植物措施配置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辽西地区村域为单元,明确水土流失多发区与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村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局,从村域多维生态产业、生态安全屏障两个方面入手规划新村。以兴城市三道沟村为例,介绍其水土保持型新村规划在村域生态产业和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减蚀的同时,改善人居条件,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在辽宁西部地区农村实施水土保持型新村规划布局有利于村域品牌的打造和竞争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村域水土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水土流失防控。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形势,使旅游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能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加快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加快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生态修复分区,论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路线、内容和技术保障措施,以及可产生的水土保持3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大明山的景型属山岳景区,是浙西的一块瑰宝。其风景资源有峰林、峭崖、奇石、幽涧、瀑潭、密林和草甸等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生态景观,通过调查、分析和筛选可确定主要景点40多个。在保护好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可建成观光、科普、健身休闲及探险等多功能山岳型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应包括土壤侵蚀因子、水土流失状况、生态修复工程执行情况和生态修复效益几个方面,监测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监测实施和成果分析评价3个阶段。根据不同生态修复项目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选择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划定县级以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指导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制定和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方法]在参加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工作和完成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及分析研究,提出了土壤侵蚀强度、林草覆盖度和水土流失治理度等定量指标和江河源头、引水水源、基本农田等保护区的定性指标。[结果]利用GIS和RS技术,以乡镇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按照定量指标,解译遥感影像数据,生成了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图。利用定性指标,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适当概化的原则,对划分成果进行了归类修正。以地貌类型为主线,并参照水土保持功能,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了分类和命名。[结论]陕西省划分为6个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6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共计12个大片区,是编制《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规范生产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也为市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在维护浙江省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承彬  陈锡祥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3):171-174179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南方红壤丘陵区,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通过对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发展趋势及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的危害等问题的系统分析,认为水土保持在维护生态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切入点。(1)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起到了增加降雨入渗,减少地表侵蚀,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2)各种水土保持工程能有效增枯减洪,减少河流泥沙,改善水质环境,有效发挥水利工程效益;(3)各种农业水土保持措施和多种农业经营方式,既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又保护了山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弥智娟    朱艳艳    姜宏雷    赵成  黄俊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64-69
为了增强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和指导性,更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预防治理工作。针对云南省开展水土保持四级区划,选取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保持4类要素的86个指标构建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通过SPSS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GIS软件将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成自然要素分布图、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图、土地利用要素分布图、水土保持要素分布图,并对这4个要素分布图进行空间叠置,初步完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四级分区工作。该方法大大提高水土保持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期为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智    刘志强  李援农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327-331
临安市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以及开发建设项目等原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67.7 km2,以中度土壤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林地,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50%,尤以山核桃林为主。本文在介绍临安市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危害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对策,特别是山核桃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期促进当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江西省1987,1996和2000年3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情况,并对该省十几年来水土流失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认为,尽管江西省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该省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土保持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简要综述了各项水土措施的适宜条件及技术构成,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重点是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项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针对西南紫色土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欠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和适宜性评价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技术标准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分区治理技术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红壤丘陵区坚果林下布设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水土保持效益,为该区生态恢复建设提供支持。[方法]在浙江省临安市建立山核桃试验区,布设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野外定位观测试验小区与监测设施,研究山核桃林采取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的水土保持成效。[结果]从蓄水保土效益来看,表现为:茶树缓冲带套种杨桐空白对照小区。因此,山核桃林林下布设截、排水沟等措施,结合套种杨桐、栽植茶树缓冲带等经济作物,蓄水保土效益显著,既防治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经济效益。[结论]实施各项水土保措施的山核桃林均具有很好的蓄水保土效益,且布设截水沟工程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探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途径,为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为例,基于相关科学研究和文献资料,在综合考虑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开展以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提升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在系统梳理塘背河小流域治理成效的基础上,指出崩岗侵蚀、林分结构单一和林下流、规模化经果林开发导致的局部水土流失恶化和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需从前期侧重遏制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修复转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为主的新阶段,这是南方红壤丘陵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结论]建议以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为核心目标,从不同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和水土保持服务的空间流动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入手,研发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包括权衡与协同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固碳增汇等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生态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模式,打造塘背河小流域"升级版"和"扩展板",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服务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临朐2019年“8·10”特大暴雨水土保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8月10日6时至12日6时,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淄博、东营、潍坊等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暴雨发生后,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调查人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暴雨中心典型小流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特大暴雨降雨量为570.6 mm,最大24 h降雨507.6 mm,均超过历史记录;(2)本次暴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灾害,典型小流域水蚀模数达9741 t/km^2,是多年平均值的2.4倍,梯田损毁率达5.96%,河道淤积厚度达10~30 cm,近1/3生产道路完全损毁,引起了严重的重力侵蚀,多处发生滑坡、泥石流;(3)通过对比小流域调查发现,高林草覆盖和重点工程治理分别可削减洪峰模数79%和36%,降低水蚀模数分别达80%和54%;重点治理小流域道路损毁比例减少23.9%,梯田损毁减少40.4%,重力侵蚀减少40%以上。调查摸清了本次特大暴雨径流输沙特征、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成灾情况、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等,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暴雨水土流失调查方法体系,为今后暴雨水土保持调查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的总体变化状况以及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并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1年与2000年相比,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了6 975.32 km2,减少幅度为20.84%,中度以上各级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该省水土流失总体上在减轻,水土流失的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随着全省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项目增多,局部人为恶化水土流失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