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根系、光合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小麦持续节水增产增效提供理论帮助和科学依据,在人工防雨玻璃篷下研究了9种灌水方式(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组合)对小麦根系、光合、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总根长、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总根尖数皆以W1处理(全生育期水分充足)最高,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可获得与W1相当的根系性状。小麦冠层叶绿素密度灌1水下以W2(拔节期45 mm)和W3(抽穗期45 mm)灌水处理最高。总灌水量相同,增加灌水次数对小麦光合的影响不大,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组合是灌2水下最佳灌水时期组合。抽穗期灌水与其他生育期灌水处理相比,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W1处理的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最高,其次为W2,且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W1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最高,其次为W2,分别比W0(全生育期不灌水)显著增加了3.2%,5.4%,6.1%,15.3%和2.1%,4.3%,5.6%,10.9%,且总灌水量相同,灌1水的增产效果可优于或相当于灌2水和灌3水的效果。相关分析表明,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总根尖数与光合速率、冠层叶绿素密度、千粒质量、产量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最利于小麦根系、光合、品质及产量的改善;灌水总量相同,增加灌水次数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静 《种子科技》2011,29(8):37-37
临汾8050是一个高水肥小麦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在我县已推广4年,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来源临汾8050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用临汾5064/陕76-22育成,2007年8月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7002。2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拔节期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6月4日,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洪堡示范推广基地,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研究员为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临汾市农委和尧都区农委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临汾试验站优质小麦课题组选  相似文献   

4.
水分是限制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籽粒品质及光合性能的影响,在自动防雨水肥控制池中设置4个春季水分处理:不灌水(对照,W1)、仅拔节期灌水1050m3/hm2(W2)、仅开花期灌水1050m3/hm2(W3)和拔节期525m3/hm2+开花期525m3/hm2(W4)。结果表明,W1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W2处理蛋白质产量最高,W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W4处理光合性能最稳定。与W1处理相比,灌水影响小麦旗叶的光合性能,使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增大;拔节期灌水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而增加生物产量;开花期灌水促进籽粒长、宽增大,增大库容量,通过增加粒重而提高籽粒产量。通过比较拔节期灌水后至开花期未灌水前W1、W4和W2处理发现,灌水使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  相似文献   

5.
栽培技术对小麦产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小麦的产量不仅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而且与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科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播期、氮素运筹、灌水等栽培措施都对小麦的高产优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超高产小麦生育期间,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实现超高产:在小麦适播期范围内适当早播,能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增加粒重,提高产量;而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氮能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提高粒数和粒重,是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原因;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灌水对低温冻害后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拔节期小麦在-6℃低温环境下维持4h后,分别在处理后第1d、4d和7d对小麦灌水,灌水量分别为保持土壤含水量26%、18%和10%的小麦后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灌水时间的延迟和灌水量的减少,低温处理后小麦分蘖茎存活率逐渐降低,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恢复效果影响逐渐降低。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大分蘖存活率显著提高,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潜蘖再生率显著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植株性状增加明显,第1天灌水,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穗部结实性状明显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大蘖穗产量明显增加,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潜蘖成穗增加显著。试验中,灌水对小麦株成穗数影响较大,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在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设置不同的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不灌水条件下,籽粒中的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在灌浆初期显著升高,在灌浆中后期显著降低,同时灌浆后期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亦显著降低。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mm有利于小麦在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SSS和GBSS活性,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灌水量进一步增加时,灌浆中后期的SSS活性显著降低,GBSS活性升高,灌浆后期的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在两个生长季中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mm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和籽粒产量较高。在此基础上增加灌水量时,开花至成熟阶段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升高,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灌水对低温冻害后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研究拔节期小麦在-6℃低温环境下维持4 h后,分别在处理后第1、4、7天对小麦灌水,灌水量为保持土壤含水量26%、18%、10%,并分别记录小麦后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灌水时间的延迟和灌水量的减少,低温处理后小麦分蘖茎存活率逐渐降低,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恢复效果影响逐渐降低。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大分蘖存活率显著提高,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潜蘖再生率显著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植株性状增加明显,第1天灌水,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穗部结实性状明显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大蘖穗产量明显增加,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潜蘖成穗增加显著。试验中,灌水对小麦株成穗数影响较大,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在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设置不同的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不灌水条件下,籽粒中的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在灌浆初期显著升高,在灌浆中后期显著降低,同时灌浆后期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亦显著降低。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 mm有利于小麦在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SSS和GBSS活性,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灌水量进一步增加时,灌浆中后期的SSS活性显著降低,GBSS活性升高,灌浆后期的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在两个生长季中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 mm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和籽粒产量较高。在此基础上增加灌水量时,开花至成熟阶段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升高,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17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制的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组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肖世和研究员为组长,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尹钧教授和山西省农业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播期推迟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问题,以春季灌水及叶面喷施氮肥为主要栽培措施,研究其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2个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副区为春季灌水处理,设4个水平,分别为W0(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900 m3/hm2)、W2(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450 m3/hm2)、W3(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灌水300 m3/hm2);副副区为花后10 d叶面喷施氮肥,设3个水平,分别为N0(不喷氮肥)、N1(喷施1%纯氮)、N2(喷施2%纯氮)。结果表明,藁优2018产量高于师栾02-1,后者加工品质整体优于前者。晚播条件下,春季灌水总量相同时,W3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0 430.9 kg/hm2...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推迟春季首次灌水后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1-1993年研究表明,即使两年度均为小麦生育期降水较少年份,且冬、春降水很少,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首次灌水推迟至拔节期七稍后10日左右,小麦仍可获得高产,并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减少供水75mm情况下,仍可维持高产而水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总的来看,随着首次灌水推迟,水分利用总量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却量和水分利用而协调变化。地首次灌水推迟的反应不同;高产中早熟和前期对水分胁迫适应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倒伏的调控机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灌水(W0)、灌1水(W1j,拔节期灌水;W1b,孕穗期灌水)、灌2水(W2,拔节和孕穗期灌水)、灌3水(W3,拔节、孕穗和灌浆期灌水)5种灌溉模式和基本苗180株/m2(D1)、300株/m2 (D2)和450株/m2(D3)3种密度,研究了灌溉对不...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推迟春季首次灌水后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1991~1993年研究表明,即使两年度均为小麦生育期降水较少年份,且冬、春降水很少,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首次灌水推迟至拔节期或稍后10日左右,小麦仍可获得高产,并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减少供水75mm情况下,仍可维持高产而水分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总的来看,随着首次灌水推迟,水分利用总量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却因产量和水分利用而协调变化。品种对首次灌水推迟的反应不同:高产中早熟和前期对水分胁迫适应性强的品种更适于高产节水栽培,可将春季首次灌水推迟至拔节后挑旗前;晚熟大穗大粒型品种不宜推迟春季首次灌水,以免减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肥条件下旱地小麦水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2%~142.6%和34.2%~152.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0%~40.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0kg和13.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17~0.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16kg/m^3。  相似文献   

16.
宋兆云  赵阳  王东  谷淑波 《作物学报》2016,42(12):1834-1843
为明确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拔节期补灌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4和2014-2015冬小麦生长季,在粉壤土和沙壤土地块进行补灌试验,以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D0)为对照,设4个灌水处理,分别是拔节期目标湿润层为0~10 (D1)、0~20 (D2)、0~30 (D3)和0~40 cm (D4),目标相对含水量均为100%,4个灌水处理开花期补灌水量均以0~2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达100%为目标。结果显示,随目标湿润层深度增加,两种质地土壤地块小麦拔节期补灌水量均明显增加,开花期补灌水量变化较小。随拔节期灌水量的增大,开花后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旗叶光合速率均呈升高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下降趋势;粉壤土条件下D3与D4无显著差异,沙壤土条件下D2、D3和D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拔节期目标湿润层深度的增加,两种土壤质地的麦田耗水量和籽粒产量均呈增加趋势,D4与D3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呈先升后降趋势,D4显著低于D3或D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某一深度土层土壤饱和水亏缺量进行补灌,无论是粉壤土还是沙壤土,拔节期均以补灌至0~3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达100%为最佳,有利于延缓旗叶衰老,提高光合速率,并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冀东地区冬小麦春季不同灌水处理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冀东地区对冬小麦春季不同灌水处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一直高于少水处理,且叶面积指数下降平缓。子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推迟。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四水、三水、二水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一水和旱处理的产量,但四水、三水、二水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从高产、节水出发,冀东地区小麦春季灌水方案为在越冬水的基础上,春季灌拔节期、孕穗期两次水。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石家庄8号为材料,在田间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花后10 d、花后20 d、成熟期去次生根对初生根伤流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减少,0~100 cm土层含水量下降幅度明显大于100~140 cm土层;拨节期至孕穗期初生根伤流量极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孕穗期开始迅速增加至开花期达最大值后下降,开花后10 d处理间的差异变小;拔节期去小麦次生根后粒重降低2.3%~13.3%,降幅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增加;孕穗期、开花期、开花期后10 d去次生根后粒重降低幅度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减少,分别为1.0%~26.1%;1.1%~24.0%;2.1%~3.8%。在拔节至孕穗期间次生根对伤流起决定性作用,孕穗期后初生根的作用开始逐渐增大,灌浆后期初生根对伤流起决定性作用;拔节期至孕穗期间次生根对粒重形成的相对作用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孕穗期后初生根对粒重形成的相对作用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协调小麦次生根与初生根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小麦节水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晋糯3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拔节期设4个阶段,即A1(10~11片展开叶)、A2(12~13片展开叶)、A3(14~15片展开叶)、A4(16~17片展开叶);灌浆期设3个阶段,即B1(7月29日穗子中上部花期结束子粒开始灌浆)、B2(8月3日)、B3(8月8日)。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阶段灌水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A2时期灌水的株高和穗长最大,千粒重在A3灌水时达到最大;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B1时期灌水时,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互作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A2B1是最优组合,即拔节期A2阶段和灌浆期B1阶段灌水可获得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临汾138是山西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新品种,适合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一般水地及肥沃旱地种植。为了建立临汾138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对该品种的品质特性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的地区性变化以及氮、磷、钾肥料和灌水次数对该品种品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临汾138的品质特性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以南麦区可稳定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临汾地区以北麦区总体上接近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2)N肥的合理施用对临汾138的品质特性具有正效应,而P肥的施用对临汾138的品质特性具有负效应(3)灌水次数对临汾138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