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家蚕雌蛾体中雌二醇(estradiol,E2)含量在品种、蛾龄、饲养季节间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家蚕雌蛾体富含雌二醇,其含量在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17个品种中,雌蛾体内E2含量相差2.34倍;在刚羽化至自然死亡的不同蛾龄间,随蛾龄增大,E2含量逐渐增加,至自然死亡前一天达最高值,死亡后又下降;不同饲养季节间雌蛾体的E2含量是春蚕蛾>秋蚕蛾>夏蚕蛾;交配对雌蛾体的E2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广西不同地区家蚕饲养成功率和蚕茧质量,以期达到不同家蚕品种的最佳经济性状和优质性能,对当前主要推广应用的两广二号、桂蚕2号和桂蚕N2等3对家蚕品种在广西进行区域和季节适应性的试验研究,评价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以及家蚕茧质和丝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春、秋季节,那坡、环江和忻城蚕区适合饲养桂蚕2号和两广二号,宾阳蚕区适合饲养桂蚕N2和两广二号;在夏季,各主要蚕区应以强健性好的家蚕品种桂蚕N2和两广二号为主。  相似文献   

3.
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自2005—2014年在家蚕育种方向、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年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育种最突出的特点是家蚕品种多元化研发;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创新家蚕品种资源,在抗病家蚕品种选育、雄蚕品种选育、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活蛹缫丝技术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先后育成"桂蚕2号"、"桂蚕F95"、"桂蚕H9"、"桂蚕N2"、"桂蚕3号"、"桂蚕4号"等6对家蚕品种,并通过了广西省级审定;为广西蚕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储备新品种。随着产业逐渐向多元化、省力高效转型,对家蚕品种的需求将提出更多的要求,强抗病抗逆性、优质高产、高效易繁等将成为选育的重点目标。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要加强与国内外家蚕育种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品种资源的交换与流动,培育适合亚热带省力高效的强健、多抗、优质、高产、易繁的优良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4.
评价了新选育柞蚕品种川柞1号的雄蚕蛾营养价值,对雄蚕蛾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川柞1号新鲜雄蛾中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82%、16.91%、0.97%、3.05%,略高于青6号雄蚕蛾中的14.65%、15.84%、0.58%、2.20%;川柞1号和青6号的雄蚕蛾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4.54%和13.64%,均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8.24%和37.9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分别为79.97%和73.02%;雄蚕蛾含有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且药效氨基酸含量较高。试验结果显示,川柞1号雄蚕蛾属于优质蛋白质源,对人体的保健及骨骼肌代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主推的3对家蚕品种分别在桂西北、桂中和桂南几个具有地域代表性蚕区的不同养蚕批次进行适应性饲养试验,调查不同品种的蚕茧产量和品质,以期通过家蚕品种最好的生产应用布局来提高广大蚕农的经济收益.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那坡、环江蚕区每年第1、2、3、10、11批次对饲养家蚕品种的选择顺序为桂蚕2号、两广二号或桂蚕N...  相似文献   

6.
家蚕雄蛾蛋白酶解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家蚕雄蛾蛋白资源,以交配后的家蚕雄蛾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脱脂和不脱脂处理对雄蛾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各自最适条件下酶解雄蚕蛾蛋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脱脂处理有利于雄蚕蛾蛋白的提取,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达76.84%;选用的3种蛋白酶对雄蚕蛾蛋白的酶解效果,以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5 h后的酶解液中三氯乙酸可溶性氮的质量浓度为5.67 mg/mL。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之间的适应性,分别对用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即根刈,平地面剪伐)3种剪伐方式的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和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开展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和桂蚕2号的饲养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6个指标在参试组合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等几个组合表现较优;供试家蚕品种中桂蚕2号总体表现优于其他2个家蚕品种,供试桑树品种中没有哪种桑树品种和桑树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除死笼率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蚕经人工诱变或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发生基因突变,表现出各种多样的特殊性状,这些受突变基因控制的特殊性状,其中有的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育成的雄蚕品种;利用食性突变基因育成的广食性及适于人工饲料的广食性蚕品种;利用三眠性基因培育的超细纤度蚕品种等等。暗化型基因(m fn)能使蚕蛾体蛾翅表现为灰黑色,又是一例对家蚕特殊性状基因的直接利用。常规品种的蛾体蛾翅为白色,在雌、雄对交生产一代杂交种时,很有可能是纯对交配却无从知道。为了实现能用肉眼识别淘汰纯对提高蚕种杂交率,将经济…  相似文献   

9.
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提取雄蚕蛾的营养活性成分,在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效果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乙醇提取雄蚕蛾粉营养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饲养雄蚕品种获取的雄蚕蛾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泡30 d的提取方法,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的溶出率最高;自制雄蚕蛾粉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30 min后,上述营养活性物质的溶出率次之,而用乙醇直接提取的溶出率最低。优化乙醇提取雄蚕蛾粉营养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原料质量浓度50 g/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0℃。虽然采用乙醇浸泡雄蚕蛾的方法溶出的营养活性物质最多,但以雄蚕蛾粉为原料,采用优化的乙醇浸提工艺技术更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雄蚕蛾营养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交配时间交配次数对家蚕卵质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成虫不同交配时间、交配次数对卵质卵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81、734、7532三品种交配时间分别在0.5小时。1小时、2小时和4小时,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交配次数一雄二交、三交、四交与一次交配亦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一次交1—2小时,如生产需要进二交、三交和四交的交配3—4小时,只需要妥为保护再交雄蛾的生殖活力,对卵质卵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雄蚕蛾油是从雄蛾体内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类固醇类和甾类激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通过不同雄蚕品种的蛾油含量比较,初步筛选出2对高蛾油含量的雄蚕品种"华菁×平皓"、"华菁×平28",蛾油含量达50%以上,兼具高茧层率和万蚕产茧层量性状,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以家蚕纯种“秋白”为实验材料,调查家蚕雄蛾的交配能力和受精效果.结果表明:在同等交配时间内,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受精效果呈下降趋势.认为这与雄蛾体力的消耗、雄蛾生殖系统分泌物成分的变化以及雄蛾一次射精量的变化等有关.鲜雄蛾交配1小时和再交雄蛾交配次数在6次内、交配时间3小时的受精效果能达实用水平,交配次数为9次的受精卵率仍为90%以上,这对实际应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桂蚕8号亲本的即时浸酸适宜范围,通过对桂蚕8号亲本锦、绣、壮、丽4个品种的母蛾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交配产卵后的蚕种给予同样的保护条件后进行即时浸酸试验,以两广二号原原种中系、日系品种的浸酸标准作为参考,设置不同的浸酸时长,调查该亲本的催青发育情况及孵化成绩.探讨各品种不同的交配时间点和浸酸时长对该亲本即浸种的孵化成绩...  相似文献   

14.
野桑蚕血缘对家蚕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家蚕雌与野桑蚕的雄交配,得到961B、961C、961D、961E四个形态性状不同的蚕品种.经与亲本比较,这4个带有野桑蚕血缘的蚕品种表现出龄期经过短,健康性增强,但茧层量低,交配能力弱,不受精卵多,卵质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家蚕天然黄色茧新品种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在柳州市农村饲养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为新品种在柳州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和2019年秋季在柳州市农村对桂蚕10号、桂蚕11号与当地主推品种两广二号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桂蚕10号、桂蚕11号蚕期发育经过与两广二号基本相同,孵化齐一、体质较强...  相似文献   

16.
《蚕桑茶叶通讯》2006,(2):28-2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的导入方法,采用通过平衡致死系与现行品种的杂交把平衡致死系的性别控制基因分散在3个子系统中;接着对每个子系统中现行品种连续回交,使3个子系统基本上全为现行品种血缘;最后通过3次不同型式的交配,把性别控制基因组合到一个新的品种,形成新的平衡致死系品种。由于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是用特殊基因来控制原种和杂交种的性别,使其自交能繁殖继代,与其他品种杂交保证下一代只有雄蚕孵化。本发明能育成经济性状优良,雄蚕率在98%以上的新型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家蚕5龄幼虫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提取雌、雄蚕血液总蛋白质,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分析家蚕血液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差异蛋白组分。在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种类方面检测到与性别及发育相关的差异性表达,数据库检索结果共获得96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剔除冗余部分后鉴定其中的27个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3种蛋白质或其亚基。雌、雄蚕之间的差异组分主要出现在分子质量70~100 kD之间,其中芳基贮存蛋白、卵黄蛋白原、抗胰凝乳蛋白酶因子为雌特异性表达组分。30K蛋白家族是家蚕血液中高丰度表达的蛋白组分。这些差异蛋白质的鉴定与功能分析为研究家蚕性别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蚕粉复合物与雄蚕蛾酒营养成分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蚕粉复合药物和雄蚕蛾酒的营养成分及药物价值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⑴蚕粉复合药物和雄蚕蛾酒营养成分极为丰富,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3.28%和41.96%,符合世界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FAO/WHO提供的参考蛋白模式值;⑵蚕粉复合物和雄蚕蛾酒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8.30%和0.37%,粗脂肪含量为9.60%和0.02%;蚕粉复合物、雄蚕蛾酒中维生素A中脂溶性维生素A、D2、E,水溶性维生素B1及B2含量极为丰富;⑶蚕粉复合药物和雄蚕蛾酒复函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钙、锰、钾、磷、锌、铜、铁、硒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9.
蚕的雌雄配子形成后,通过交配相互结合成合子,发育形成新的个体,下面就这个过程的有关问题作一介绍.一.交配蚕蛾的交配由雌蛾诱惑腺释放出性信息素(家蚕醇)而引起,雄蛾借助触角上的感觉毛感知性信息素的存在,强弱及方向,去寻找雌蛾并靠近.雌雄蛾接触所带来的触角刺激,成为交尾行为的诱发因子,使两者形成交尾状态而开始交配.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育出可以专养雄蚕的品种,突出雄蚕个体体质强健、好养、桑叶利用效率高、茧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等特点,以提高茧丝品质和综合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选育素材,经过多年的筛选与组配、鉴定,育成了专养雄蚕特殊用途的强健性家蚕新品种桂蚕3号,并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平均雄蚕率97.70%,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分别为95.46%、92.33%,茧层率22.601%,万头产茧量13.770 kg,万头茧层量3.115 kg,茧丝长984.4 m,解舒率74.10%;干茧出丝率43.17%,净度94.19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雄蚕率为98.90%;死笼率为7.74%,张种产量31.64 kg,茧层率21.255%,干茧出丝率40.25%,茧丝长855.0 m,解舒率72.60%,净度94.16分,茧色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