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市山地约占总面积的37.5%,其中干瘠石质山地占较大比重.干瘠石质山地由于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极大,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及科学的栽植技术对造林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3.
七溪岭林场闽楠1年生苗与3年生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闽楠造林苗木年龄与造林效果的关系,以江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相同立地条件下,裸地栽植1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和裸地栽植3年生闽楠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造林3 a、4 a后林木树高、直径、鲜物质总质量等因子的分析,研究2种培育模式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发现,栽植3年生闽楠苗与栽植1年生苗具有显著差异。因此,3年生闽楠容器苗造林具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和显著的培育效果,优势苗木直接影响闽楠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地造林的立地条件和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黄土高原干旱区刺槐育苗造林技术实践措施,包括苗木的培育、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栽植季节的选择、栽植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以及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乾安县是一个典型的风沙干旱盐碱区,植树造林成活率很低。文章基于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分析了柽柳在该地区栽植的可行性,给出了具体的栽植方法和混交造林模式,为其他风沙干旱盐碱区的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及其确定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hm2来表示.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确定造林密度是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及其确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hm^2来表示。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确定造林密度是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恶劣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的必要性,结合造林工作实际,对苗木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技术环节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对杉木育苗、栽植、采伐更新、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以提高杉木的造林成活率和生产量,为造林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柳栎树形优美,且抗高温和寒冷气候,是目前国内最具前景的多用途树种。考察了立地类型、栽植方式和苗木地径规格对柳栎造林成活率及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地径2.0 cm裸根苗,通过宽窄行栽植能有效提高柳栎造林成活率,最大造林成活率高达91.86%。在出圃幼苗地径规格相同的情况下,柳栎造林成活率宽窄行栽植行植均匀栽植。栽植方式和出圃苗木地径规格均对造林后柳栎苗高及地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鲁北地区立地条件分析,选出适宜的造林模型,并从优化树种选择、栽植密度、整地方式、苗木规格、栽植方法、经营管护等各个造林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以利于造林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科学性,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从而科学指导林业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当前造林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造林绿化前期栽植以及后期保障工作应该注意事项,提出了提高造林绿化效率和质量的技术保障措施,对推动造林绿化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敦化市林业局多年造林经验,介绍了适地适树、选择优良苗木、规范整地、精心栽植、造林地管护等造林技术。在影响造林成活率诸多因素中,造林地条件、苗木选择、整地挖坑质量、栽植技术和栽植后抚育管护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对杉木育苗、栽植、采伐更新、痛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以提高杉木的造林成活率和生产量,为造林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群众杨人工林萌蘖率对树冠结构、林木生长质量、材积和生物量等都有较大影响,在西北干旱地区栽植群众杨时,要根据土壤水分条件选择造林时间,造林时的适宜土壤含水率在17%以上。  相似文献   

16.
高松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3):36-39,43
通过祁连山区干旱荒坡灌木的造林试验,对野移灌木幼树苗和实生灌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栽植穴内覆盖草皮与未覆盖草皮的造林成活率,白榆截干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和苗木抗旱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野移灌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灌木实生苗造林,在不同栽植措施和立地条件下的成活率差异较大;覆盖草皮可提高灌木造林成活率6~9个百分点;白榆截杆、蘸泥浆造林的成活率可提高38.0个百分点;同一坡向土壤的含水量,海拔每升高100 m,平均可提高17.7%。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西部沙地杨树钻孔造林系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杨树不同品系和同一品系不同苗龄、同一苗龄而不同栽植深度、不同栽植季节及在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试验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初步找出了影响杨树钻孔造林成活率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沙地杨树钻孔造林选择适宜的品系、苗龄、栽植深度及栽植季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楠竹实生苗新法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楠竹实生苗采用常规均匀栽植与新法群状栽植,常规分株栽植与新法自然丛栽植造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自然丛栽植是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发笋率的关键;群状栽植能有效提高发笋株数。因此, 自然丛群状栽植是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过去桉树造林所用的苗木,绝大部分是经过移植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苗。这样不但移植花工,而且单位面积产量极低,一般每公顷只有15万至20万株左右。如果每公顷造林地以栽植3333株计算,那么,每公顷苗圃的苗木只能供应50公顷的造林需要,这就大大增加了造林成本。同时经过移植后的大苗,根系较大,在起苗和栽植过程中,容易遭受  相似文献   

20.
对楠竹实生苗采用常规均匀栽植与新法群状栽植,常规分株栽植与新法自然丛栽植造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自然丛群状栽植能提高楠竹播种苗造林成活率、发笋率.因此,自然丛群状栽植是提高楠竹播种苗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