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究广西北海大冠沙、党江以及山口地区的红树林群落组成与结构,以其红树林内典型红树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设置8个样地进行典型取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红树林群落物种的种类、株数、盖度以及幼树、幼苗层树种的种类、数量和高度。结果表明:大冠沙地区白骨壤群落林相整齐,群落结构单一,仅生长有白骨壤树种,且林下无幼苗,亦未见有其他植物生长。党江地区桐花树群落长势繁茂,林下桐花树幼苗生长密集;该地区无瓣海桑人工林群落树体高大,树冠较稀疏且连续。山口地区秋茄群落冠幅较大,林下稀疏,秋茄根部发达且粗壮,该群落伴生有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该地区的秋茄、木榄群落内均伴生有其他树种且林下有幼苗以及幼树更新。  相似文献   

2.
选择无瓣海桑、秋茄、白骨壤、木榄、桐花和拉关木6个红树林树种,在粤东沿海沙质滩涂地带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涨退潮风浪大的流动沙质滩涂不适宜种植红树林,避风、涨退潮海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可以成功造林;(2)种植后14个月,6个红树林树种造林存活率排序为白骨壤(31%)拉关木(28%)无瓣海桑(25%)秋茄(22%)桐花(18%)木榄(14%),平均保存率为23%;(3)在风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营造红树林,可选择无瓣海桑、白骨壤和拉关木3个树种。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竹山红树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红树林群落类型、密度、高度、覆盖度、更新层等,研究表明广西竹山红树林群落从内滩到外滩的演替规律为:桐花树、桐花树+白骨壤群丛→桐花+白骨壤-秋茄+海漆-桐花树+老鼠勒+卤蕨、白骨壤+桐花树→桐花树、桐花+白骨壤。种群分布格局为:桐花树呈集群分布,白骨壤、秋茄、海漆、老鼠簕呈随机分布。该群落人为干扰较多,在较小面积的滩面内集中了相对较多的群落类型,以桐花树群丛和桐花树+白骨壤两种群落为主,呈低矮的单层灌木状。样方中各个滩位均有更新层,且更新层的高度差异显著,表明该地区的红树林群落处于发展的初期。  相似文献   

4.
以雷州附城镇无瓣海桑人工林为对象,采取目标树中心样圆法,运用Simps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Poisson分布与T检验分析无瓣海桑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进无瓣海桑后,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木榄和白骨壤这几种乡土红树植物在无瓣海桑林下逐步适应生长,无瓣海桑林缘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比林内更高,各类圆形样方中物种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一物种在不同林龄的无瓣海桑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白骨壤、红海榄、秋茄、桐花树和木榄在无瓣海桑林下呈集群分布,其强度为木榄>桐花树>秋茄>白骨壤>红海榄;引种无瓣海桑林下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表明在该研究地无瓣海桑难以天然更新成林,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天然更新成林和扩散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龙海九龙江口引种的无瓣海桑在树体高度、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显著超过乡土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引起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担忧,因此加强对无瓣海桑的生态监测十分必要。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无瓣海桑引入对秋茄、桐花树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瓣海桑林冠下光照良好,为秋茄和桐花树的生长和更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无瓣海桑的引入,提高了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无瓣海桑林冠下秋茄种群密度提高,桐花树种群密度下降。无瓣海桑对林下秋茄的幼苗数量没有影响,对桐花树的幼苗数量略有促进。所有样地内均未发现无瓣海桑的幼树或幼苗,未发现生物入侵迹象。  相似文献   

6.
珠海市淇澳岛主要红树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典型红树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方法对不同红树林群落特征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珠海市淇澳岛具有相对简单的群落结构,总体呈现出以小乔木为优势的群落特征。(2)无瓣海桑群落内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3)混交林无瓣海桑+木榄群落比无瓣海桑纯林更能够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群落内结构相对复杂,枯落物数量和生物量更多。(4)天然林秋茄与无瓣海桑人工林相比,其在生物量、树种组成以及群落结构方面均更有优势。该地的天然林秋茄群落是处于演替后期顶级的红树林群落,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最高;桐花树群落为演替前中期群落,可能发展成为纯林桐花树群落。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钦州湾沿海红树林区域内的3种乡土红树植物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不同,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总生物量方程表达式分别为W_t=a+bD~2、W_t=a+bDBH、W_t=a+bD~2H,且这些生物量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全植株的含碳比率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448、0.440、0.428,但不同红树植物不同组分的含碳比率存在一定差异,如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指标;(3)红树植物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桐花树(33.88 t/hm~2)白骨壤(10.36 t/hm~2)秋茄(3.72 t/hm~2),各组分的碳储量为树干树根多年生枝树桩树叶幼枝花果,地下与地上碳储量之比分别为0.27、0.22和0.42;(4)桐花树、白骨壤、秋茄3种红树林湿地的总碳储量分别为79.14、62.09、43.49 t/hm~2,其中红树林土壤碳储量高于红树植物。  相似文献   

8.
4种红树净光合速率对光和CO_2浓度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茄、桐花树、白骨壤和木榄等4种红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这4种红树在自然生境中的光合作用对光和CO2的响应曲线,阐述了其光合作用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红树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不同,4种红树LCP为白骨壤(81.95μmol.m-2·s-1)桐花树(61.84μmol.m-2·s-1)秋茄(47.09μmol.m-2·s-1)木榄(39.79μmol.m-2·s-1),LSP为桐花树秋茄白骨壤木榄;不同红树间表观量子效率存在差异,秋茄的表观量子效率最高为0.031,木榄最低为0.012,桐花树(0.027)高于白骨壤(0.017);4种红树植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介于103~152μmolCO2·mol-1,说明4种红树均为C3植物;CO2补偿点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4种红树羧化效率(CE),最大的为桐花树,其次为秋茄,再次为白骨壤,木榄最低。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 :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 14670hm2 ,其中湛江市各县 (市、区 )红树林占总面积 84 .8% ;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 2 6科 4 0种 (其中真红树 10种 ,半红树 11种 ,伴生植物 19种 )。红树林主要树种有 :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 ,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东寨港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东寨港典型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的林分结构研究发现:(1)群落内含有15个物种,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群为秋茄、海莲和红海榄,灌木层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桐花、海莲和老鼠勒;(2)随着径级或高度级的增加,物种丰富度、物种个体数及各个物种个体总数均呈下降的趋势;(3)乔木层中的秋茄、海莲、木榄、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和灌木层中的秋茄、海莲、木榄、角果木、红海榄、白骨壤、桐花、老鼠勒为集群分布,乔木层中的白骨壤、尖瓣海莲和灌木层中的海桑、海漆、榄李、卤蕨为随机分布;(4)群落中尖瓣海莲仅一株,与海莲及木榄的数量存在巨大差异,这与前人提出的“尖瓣海莲与海莲及木榄有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3者的生境相对一致”的观点不符;(5)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海莲、白骨壤两个种群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林业实用技术》2021,(6):28-30
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调查珠海淇澳岛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 Ham.)改造示范林内3种乡土红树群落变化,解析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郁闭度条件体现的环境适应性,为无瓣海桑人工林乡土化改造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相同郁闭度条件下幼树株高表现为: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L.) Lam.]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 Blanco]秋茄(Kandelia obovata);2)在3种郁闭度条件下木榄和桐花树冠幅均在种植1.5~2 a时间内达到最大增长量,木榄冠幅均最大;3)木榄和桐花树郁闭度低于0.6条件下桐花树保持较高保存率,而秋茄仅在强光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从对无瓣海桑不同郁闭度条件红树植物幼树生长适应性来看,木榄和桐花树适宜种植在郁闭度低于0.6的无瓣海桑林下;秋茄适宜在郁闭度低于0.3的林分内,可在林窗/林隙下方适当密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广东台山不同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群落、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群落和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10 cm,10~20 cm和20~40 cm层次的土壤,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0~10 cm中,秋茄群落和海榄雌群落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群落,分别为3.18%和3.13%;红树林群落0~40 cm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分别为海榄雌>秋茄群落>无瓣海桑>桐花树>老鼠簕>卤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电导率和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树种选择和不同潮水位适应性试验,在湛江由于围海造塘等致使海岸线后移、水位普遍高、用红树林种子胚轴无法造林成活的沿海滩涂地造林,在苗木高度为50~60cm时,树种最好为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其次为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L.)Gaertn.F.)。无瓣海桑、拉关木、白骨壤可在1.85~2.45m(黄海高程,下同)滩涂地造林,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Griff.)可在2.15~2.45m滩涂地造林,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L.)Lam.)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inn.)Blanco)均不可在小于2.45m滩涂地造林。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14670hm^2,其中湛江市红树林占总面积的84.8%;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26科40种(其中真红树10种,半红树11种,伴生植物19种)。红树林主要树种有: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广东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瓣海桑的直接引入对次生桐花树群落的扰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东寨港的次生桐花树灌木群落中直接引入无瓣海桑乔木种群,5年后通过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无瓣海桑的引入对原灌木群落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①直接引入无瓣海桑乔木种群,使桐花树灌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增大,促进该灌木群落向更复杂的结构发展;②无瓣海桑种群的引入不利于该灌木群落中桐花树种群和白骨壤种群的发展;③无瓣海桑种群的引入提高了桐花树群落的土壤酸度和含盐量,促进了土壤对N、P、K和有机质的吸收与累积。  相似文献   

16.
深水裸滩红树植物与落羽杉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深水裸滩几种红树植物及沼生植物落羽杉的生长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与落羽杉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较接近,远超过桐花树、秋茄和木榄,证明无瓣海桑和落羽杉对于深水裸滩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强,具有速生特性;(2)随滩面高度的降低,海水淹浸时间的增加,红树植物和落羽杉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有下降的趋势。在滩面高度低于-0.9m时,落羽杉成活和生长极差,各种红树植物则无法成活和生长。落羽杉的耐淹浸能力最强,其次为无瓣海桑,桐花树较差,秋茄和木榄最差;(3)在同一生长地红树植物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无瓣海桑与落羽杉之间的生长相关性最为明显,各生长指标间基本上都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而桐花树、秋茄、木榄与落羽杉的毕长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首次对漳江口红树林天然群落中秋茄、白骨壤、桐花树在自然生境中夏季晴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生理因子的日变化进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茄、桐花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两者Pn的峰值出现在8∶00和14∶00,而白骨壤Pn的峰值出现在8∶00和16∶00,日均Pn大小为白骨壤>秋茄>桐花树;3种红树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秋茄和桐花树Tr值最高均出现在8∶00,白骨壤Tr值最高出现在10∶00,日均Tr大小为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水分利用效率(WUE):秋茄和白骨壤16∶00时最高,而桐花树12∶00时最高,日均WUE大小为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植物的Pn和Tr不仅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内在生理因子的调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Pn和Tr影响最高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AR),生理因子则为气孔导度(Cond)。  相似文献   

18.
漳江口红树林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白骨壤纯林和桐花树+秋茄混交林的昆虫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昆虫种类有12目、72科、88种,主要优势类群有膜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和鞘翅目;除少数种类外,多数优势种群对不同的红树植物具有高度选择性;桐花树+秋茄混交林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明显高于白骨壤纯林。  相似文献   

19.
蜡彩袋蛾取食不同红树植物后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蜡彩袋蛾喂饲7种红树植物叶片,观察取食情况,测定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的取食量及取食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变化,探讨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 Heylaerts)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的消化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取食无瓣海桑、木榄、红海榄和秋茄的幼虫体内纤维素酶含量较高,而取食白骨壤和海漆之后纤维素酶含量较低,差异显著。根据林间调查结果显示,秋茄上的蜡彩袋蛾虫口密度最高,木榄最低,而在无瓣海桑、白骨壤和海漆没有发现蜡彩袋蛾危害。  相似文献   

20.
《林业实用技术》2021,(9):23-27
东涌红树林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东涌社区东涌河口,其中有较大面积的彩叶红树林景观,极具观赏与生态保育价值。2020年4—5月期间线路踏查及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红树林湿地有真红树植物5科6属6种,半红树植物7科9属9种。真红树群落有海漆群落、秋茄群落、白骨壤群、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老鼠簕群落;半红树群落有黄槿群落、苦郎树群落、露兜树群落、草海桐群落、马甲子群落。其中海漆群落面积达2.39 hm2,占主要优势。计算了不同斑块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现有红树林林地面积约4 hm~2,在过去5年增加了近1 hm~2,原因为东涌河道淤积为红树植物提供了新的生境。需要从管理与生境保护等方面加强东涌红树林保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