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在不影响蚕种质量基础上是否可以改一日三回饲育为一日二回饲育,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四川省阆中蚕种场于2021年,以越年原种“锦·苑”和春繁原种“芳·绣”,进行了“原蚕全龄一日二回育”试验。结果表明:一日二回饲养相关指标略有不详,但劳动力成本明显降低,可以应用于原蚕中生产,但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2.
董有春 《蚕学通讯》2008,28(3):10-11
通过壮蚕一日二回育与四回育的对比试验表明: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前提下,壮蚕采用一日二回育,对家蚕幼虫体质及茧质影响不大,可节省劳动力、节省桑叶.在我县推广壮蚕一日二回育省力化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5.
原蚕全龄一日三回育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发展.各项新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特别是少回育饲育技术已有不少报道和应用.但对种茧育因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减少饲育次数所产生的影响大小应很好地加以探讨,必须采取较为严洋的措施。因此,2001年春秋两季对不同品种进行了全龄一日三回育一班制的养蚕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稚蚕平面每日二回育的抗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稚蚕平面每日2回育是在现有的3~4回育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是根据稚蚕个体呼吸量少,对高温多湿和CO_2抵抗力强的生理特性的研究。本试验对蚕在不同饲育回数下的健康性,以及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现汇报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蚕品种,春苏5×苏6,本校蚕种场提供;CPV、NPV白僵菌,绿僵菌由本校蚕病实验室提供。  相似文献   

7.
利用日本政府对家蚕人工饲料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小蚕人工饲料供给设施及小蚕共同饲育所配置状况、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实施现状、不同蚕品种人工饲料育饲育盒数、人工饲料育小蚕共育所规模、湿体人工饲料购买价格和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价格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说明现阶段在家蚕人工饲料方面我国与日本都有很大差距,是我国蚕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正>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在我国生物技术、家蚕生理、病理研究、品种选育、品种保育、教学实验、杂交率检测等非丝茧育用途方面应用日趋增多,为确保饲育能顺利进行,为各项试验提供生长发育良好的的蚕,我们总结了多年科研实践经验,将有关技术要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省苏稽蚕种场保存的144份家蚕品种资源人工饲料饲育后进行24h疏毛率调查.结果显示:103份一化性家蚕资源,疏毛率在80%以上的资源有8份,变异系数为41.42%;41份二化性家蚕资源,疏毛率在80%以上的资源为3份,变异系数为48.78%.结论表明在适应人工饲料育方面,一化性家蚕资源优于二化性家蚕资源.  相似文献   

10.
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省力化养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摸索,经大量的试验证明,全龄采用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根据小蚕的生理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能保持桑叶新鲜的特点,我们在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蚕期( 1~3龄)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用工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贵蚕三号,贵州省蚕科所家蚕研究室提供。1 .2 供试桑品…  相似文献   

11.
一日二回育不同饲育密度的成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行蚕箔按每箔200头、250头、300头、350头、400头密度饲育五龄蚕,调查各项成绩进行比较。结果随着饲育密度的增大,成绩下降。最适宜于二回育的五龄蚕饲育密度为每箔200-300头,超过300头密度饲育成绩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苏、菊、明、虎四个家蚕品种春秋两季对比试验,在小蚕1~3龄阶段比常规饲育减少一次给桑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对家蚕当代及其后代品质成绩无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春 ,河南蚕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豫花×湘明"蚕品种全龄一日一回育养蚕试验.结果显示 ,一日一回育龄期经过缩短2d,节约工时 ,节约桑叶 ,通过改进技术措施后产茧量和蚕茧质量能达到普通育基本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及劳动力紧缺,蚕桑产业迫切需要一种适合当前农村的省力化养蚕技术。少回育是省力化养蚕的有效途径之一,家蚕全龄一日二回育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归纳学习各省区的相关技术与经验,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总结了家蚕全龄一日二回育的饲育技术、防病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家蚕全龄每日一回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养蚕采用全龄每日一回育与普通育的生产成绩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家蚕全龄每日一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在本所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品种筛选出来的4个人工饲养适应性强的品种材料进行连续4代的系统选育,发现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疏毛率、饲育经过和经济性状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表明通过系统选育,可以提高各项实用性状。调查同时表明,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成绩与桑叶育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认为除遗体性状有待进一步提纯外,改良饲育技术和完善饲料配方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稚蚕每日一回育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去,我县饲育小蚕均采用一日四回(?),这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共育费用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存中国农科院蚕研所(?)仁政副研究员的具体指导下,从1988年春蚕期开始,进行了稚蚕每日一回育的试验示(?)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年来,(?)县西宁乡共有3450张蚕种(其中春蚕485(?),夏蚕201张,秋蚕2774张)推广应用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M30人工饲料对现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性、饲育方法、饲育技术流程进行研究,历经3年6代,筛选出了部分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好、健康好养的材料,并通过不同饲育方法对比,形成了一套人工饲料小蚕饲育技术,为今后我省推广人工饲料小蚕育提供品种资源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饲料饲育对家蚕幼虫中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家蚕品种秋丰×白玉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桑叶、NOSAN饲料和自制饲料饲育至5龄盛食期,取家蚕中肠样品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不同饲料育家蚕中肠的细菌菌群存在显著差异,NOSAN饲料育家蚕中肠的菌群丰度较高,而桑叶饲育组与自制饲料饲育组的菌群丰度相当。不同饲料育家蚕中肠菌群的功能基因在代谢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自制饲料饲育组与桑叶饲育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NOSAN饲料饲育组与桑叶饲育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优质家蚕人工饲料和探究肠道菌群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过老叶、适熟叶、过嫩叶三种叶质进行二回育与普通育比较,结果5龄经过过老叶区较适熟叶长,过嫩叶区较适熟叶区短。四回育5龄经过时间长于二回育,产茧量过老叶四回育较适熟叶低,二回育较适熟叶稍优。过嫩叶则明优于适熟叶,过老叶明显低于适熟叶。二回育与四回育比较,过嫩叶、适熟叶四回育较二回育优,过老叶二回育较四回育优。茧质方面,过老叶显著低于适熟叶,过嫩叶显著优于适熟叶,过老叶与过嫩叶二回育均比四回育优,适熟叶二回育较四回育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