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指出了影视旅游是影视创作与特色旅游的结合,是一种旅游文化概念。针对影视作品对贵州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了现阶段贵州发展影视旅游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发展贵州影视旅游的一些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游作为探索旅游转型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热潮,引发了国内旅游界和教育界对其相关政策理论及实践探索的研究。本文透析出研学旅游发展的市场与政策背景,通过对研学旅游发展意义和贵州省旅游资源的系统梳理归纳,分析贵州研学旅游的发展前景,并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今后贵州研学旅游发展的意义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新兴的森林旅游业为了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在交通方面解决低碳化问题。本文通过对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特点及其设计特点的分析,研究了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模式,提出森林旅游应将外部公共交通低碳化、旅游集散中心符合低碳标准、内部交通工具以节能环保为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议贵州森林旅游的深层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旅游文化与贵州森林旅游深层次开发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贵州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贵州森林旅游深层次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贵州森林旅游深层次开发的设想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娟  张晓松 《绿色科技》2013,(6):274-276
指出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者素质的提高,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进入发展热潮时期,贵州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介绍了贵州的民族文化及其优势,分析了贵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并描述了贵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贵州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入手分析了贵州森林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制约因素,提出了贵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宫少华 《技术与市场》2022,(10):163-165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与交通的协调性,对旅游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空间数据提取,采用邻近指数及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2021年旅游景区与交通空间分布邻近指数及其与交通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基本呈现南多北少、沿海岸线分布的特征,整体集聚性较为明显,但高级别旅游景区分布不均衡;青岛、烟台和潍坊旅游景区与交通的耦合协调度较高,二者的协调发展情况较好,中级协调地区为临沂、泰安、威海、淄博和济宁,济南、滨州、日照、枣庄为协调区,其余地区耦合协调度较为落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山东省“旅游+交通”产业综合发展,推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主要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并合理区划以指导产业发展,于2006至2008年对贵州全部21个国家森林公园与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共调查2 741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景观类共计1 338个,人文旅游资源类共计1 403个,结果表明贵州主要森林旅游资源分属于8个主类、29个亚类、124个基本类型,基本涵盖了全国的各类旅游资源类型。根据各森林旅游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及旅游资源特征,将贵州森林旅游资源区区划为6个Ⅰ类(级)区和10个Ⅱ类(级)区。研究表明贵州森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呈现出类型齐全、喀斯特特点突出、生物与气候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等特征,对贵州主要森林旅游资源类型特征与科学区划的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引导贵州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喀斯特洞穴的演化发育过程具有较好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但到目前为止,贵州喀斯特洞穴的总体数量仍不清楚、旅游开发价值仍不明确,极大地影响了贵州洞穴旅游发展程度和知名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未搭建统一的调查、探测以及数据共享与管理平台。因此,构建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洞穴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有力途径,将给传统的洞穴游览增添新的动力,为洞穴旅游资源科学规划与保护开发提供科技支撑,从而实现贵州洞穴旅游资源的有序和深度开发,是贵州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业大省"转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喀斯特旅游洞穴空间数据库规范构建、不同软件平台数据转换、数据挖掘以及智慧旅游等方面对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进行了设计,力争实现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贵州洞穴旅游开发现状,指出了贵州洞穴旅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促进贵州洞穴旅游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对贵州及其他喀斯特地区的旅游洞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问卷对贵阳市3所高校3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解释和分析了贵州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旅游行为,结合贵州旅游资源特色,提出开拓贵州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对策,即增加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建立大学旅游俱乐部等.  相似文献   

12.
金仕琴  王桂英  董彬 《绿色科技》2019,(11):261-262
指出了全域旅游是新时期以旅游业发展为主要优势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一场变革。全域旅游是发展的新模式新战略,是旅游的新形态新品牌,更是区域内全方位、系统化的全面发展优化提升。在充分研究黔东南开发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黔东南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存在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开发优势。从文化创建、交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黔东南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贵州森林旅游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世居有17个少数民族,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的分布规律及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节庆、服饰文化、婚礼习俗等所蕴藏的巨大旅游价值,与森林相结合,就民俗与森林旅游,森林旅游线路中的民俗旅游精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贵州森林旅游多媒体系统开发及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贵州森林旅游多媒体系统开发及制作技术所需平台、环境进行了简述,以组成贵州森林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森林旅游资源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为信息源,用相关软件处理成素材,运用Authorware软件进行整合、编绎、调试.开发成贵州森林旅游多媒体系统,文章探讨了贵州森林旅游多媒体系统开发思路及制作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民俗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使其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对旅游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该研究主要从民俗文化内涵出发,分析其对旅游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实情,探讨民俗文化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路与途径,旨在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市场活力,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章文 《湖南林业科技》1993,20(3):42-46,41
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因素和条件称为旅游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湘乡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古迹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社会经济发达,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旅游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总结出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特殊性、原始性、典型性、多样性、古朴性等特点和优势。分析了贵州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贵州实施生态旅游战略的必要性及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旅游的核心诉求是在旅游产业中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以最少的旅游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低碳旅游以其"立足于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的控制"而成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一种有效路径;低碳旅游从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角度,通过提倡旅游者成为低碳旅游的践行者、旅游目的地营造并提供低碳旅游吸引物及设施、旅游企业提供低碳旅游产品、政府对其进行引导激励与鼓励等方式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对鄂西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区的区住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现状及其开发优势,并通过定量分析阐述了鄂西地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旅游扶贫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贵州森林旅游交通线路及旅游线路的组织与规划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我省森林旅游资源及旅游交通现状着手,结合我省近中期(2000-2015年)交通规划,对我省近中期森林旅游线路组织规划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