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科学的森林文化以尊重森林和自然规律为前提,既强调人类发展和人类创造,也尊重森林和其它生物的生存权利。森林文化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文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进文化,也是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大众文化。从2010年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立足首都森林资源,以满足首都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态服务需求为目标,努力打造森林文化,开展系列森林文化活动,社  相似文献   

2.
正塞罕坝人喜欢说"林子"。指着一片小树林,他们会说,"这个'林子'长的都是云杉",或者说,"那个'林子',是我看着长起来的"。他们心目中的"林子"富有弹性,可远可近,可大可小。张利民也是这样一个塞罕坝人。今年43岁的张利民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场长。从他来到塞罕坝成了务林人那一天起,他就开始延续着与树木、森林的缘分。作为林业战线的一员,能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利民感到特别自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是中国桉树的主产区。桉树起源于东门林场,有"中国桉树看广西,广西桉树出东门"的说法。最近开始流行一种说法是"东门的种苗七坡的林子"。意思说东门林场拥有最好的种苗,七坡林场营造了最好的林子。2014年,七坡林场生产木材33万多立方米,收入2亿多元,每立方米均价606元,获"广西森林经营示范林场"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对森林旅游的认知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不同时期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国际上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国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森林文化的表露。在现代,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人类生态文化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对森林认识的新飞跃。森林旅游是指一切能为旅游者提  相似文献   

5.
沉思森林:根的方式徐刚沉思森林的年代到来了吗?我们常常说森林能稳固大地,森林是怎样稳固大地的?这须要轻轻地走进一片林子,虔敬地寻找,从一棵树广及一片森林。沿着树梢和叶脉的走向,经过侧枝、主干,或许有裸露在地面的根的一部分,大榕树的支持根、落羽杉的呼吸...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家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历史学家说:森林是历史盛衰的象征。经济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的金库。生态学家说;森林是生物的制氧机。物理学家说:森林是太阳能储存器。土壤学家说:森林是土壤的保育员。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森林规划,不同于林区和天然森林规划,也不同于城市园林规划.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森林美学、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构成了城市森林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城市森林规划的目标有3个:改善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升城市风貌,体现城市森林的文化价值;发挥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市森林规划必须遵循5条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原则,美化环境、以人为本原则,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原则,城乡一体化、系统最优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人类尊重自然,自然就会哺养人类。因此,中国古人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9.
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森林是人类最初的栖息地和食品库,人类在与森林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广西民间社会存在着许多朴素的护林爱林习俗,集中体现在对古树、风水林和神木的崇拜。村民们常把红布、彩带裹在古树上,设置神龛,摆放祭品,祈福命理,祈求丰收……这些古朴的民俗不仅成为广西民族文化的表征,而且使许多古树(森林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构成了独特的的广西森林生态文化。本刊特别策划《森林崇拜》专栏,从广西境内世居的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的森林(树木)崇拜习俗切入,呈现其森林崇拜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打开一扇了解广西森林崇拜文化的窗口,引导树立尊重自然、爱林护林、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建设"美丽广西"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文明的发祥地。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森林文化可以丰富人类保护自然、向往自然和回归自然的认识,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特续发展。大连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今天具有包容性、外向性的朝气蓬勃的森林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原本生活在森林,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和摇篮。森林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个可感知的世界,同时,森林又是大地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的审美对象,需要用人的心灵去映射。文化竞争力是影响地区发展的软实力,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很大一部份来自于审美竞争力。"青山绿水绕半城"的怀柔,近年来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迅速增加,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人类原本生活在森林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2.
森林不仅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调控环境的锐利武器.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不仅对我国的林业建设,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类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这里说的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指出,环境在生态学中的含义是:一定空间内,多种因素对生物有机体共同构成的综合作用;近代环境科学又把环境解释为一个包括近地层所有生物,空气、水和土壤的生物地理系统.据此可知,森林既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森林生物可以影响森林环境,从而也就可以影响与其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森林是人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环境的一个衡量标志,人类可以能动地利用森林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之前的亿万年就有森林,原始人依靠森林中的果实和动物为生,森林最早养育了人类。在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我们的祖先的主要食物仍和大森林密不可分。直至今日,森林食物资源在人类生活中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球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粮、油、菜、肉等食物要靠各类森林来提供,尤其是非洲中南部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土著人的生活则完全依赖于森林食物。大力开发森林食品,向森林要食物要营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话题。 森林食品从广义上说,指的是那些生长在森林中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植物、动物以及它们的制品。森林食品主要有以下十大类: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孕育了人类,在人本主义的今天,这一句话足以表达森林的全部价值。从南方古猿离开树栖的丛林生活来到了地面,经过能人、直立人,直到我们现代人,森林与人类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出走、利用、掠夺、珍惜到回归的循环嬗变。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森林是庇护所、森林是食品柜、森林是材料库,可从何时起,森林才成为了审美的对象呢?唐时李白用一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来抒发愁情离绪,如果是美,那也是凄美;宋苏轼就阳光多了,他的一句"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就是人类与森林关于美的对话了。这种景随情异的分野,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4日讯:6月3日,中韩合作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开放仪式在八达岭林场举行,这标志着北京首家森林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根武分别代表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政府致辞。刘东生和韩国驻华公使朴银夏共同为"八达岭森林体验馆"揭碑。刘东生说,森林体验教育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和推崇的生态服务创新模式,目标群体是广大少年儿童。通过在森林中体验,引导人们科学认识森林、感知森林、利用森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衷心希望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森  相似文献   

16.
<正>雾霾和空气污染困扰着众多城市,到哪里呼吸清新的空气?《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中国森林氧吧"评选活动为向社会推介中国森林旅游地,《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中国森林氧吧"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中,评选"中国森林氧吧"。活动时间:2015年4月—10月  相似文献   

17.
创建"森林城"的理念与成功实践,在文化领域把森林文化与汽车文化、电影文化、教育文化及建筑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长春森林文化,亦是长春市的城市名片。解读长春森林文化还让我们从一个绿色广场谈起。    相似文献   

18.
<正>雾霾和空气污染困扰着众多城市,到哪里呼吸清新的空气?《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中国森林氧吧"评选活动为向社会推介中国森林旅游地,《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中国森林氧吧"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中,评选"中国森林氧吧"。活动时间:2015年4月—10月。  相似文献   

19.
<正>雾霾和空气污染困扰着众多城市,到哪里呼吸清新的空气?为向社会推介中国森林旅游地,《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中国森林氧吧"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中,评选"中国森林氧吧"。活动时间:2015年4月-10月。入选"中国森林氧吧"的单位将被纳入"中国森林氧吧信息库",《森林与人类》杂志出版系列专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植树种草,期待我们的家园"绿"起来。但有些做法收效甚微,甚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二次破坏,使生态系统恶化、地表植被减少、水资源短缺、二次荒漠化等问题再度袭来,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有一种森林叫"森林荒漠"多年来,植树造林几乎是所有生态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2000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造林计划: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