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鸣 《湖南林业》2009,(8):29-29
杜鹃红山茶又叫杜鹃茶,或“假大头茶”,属于山茶属,是常绿小乔木。因其外形极像杜鹃,实质却是山茶,故此得名。杜鹃红山茶是一个极其珍稀的山茶品种,观赏价值更高。其叶片呈长倒卵形,厚实,有革质,叶面光亮碧绿,叶片边缘平滑。叶片在枝条上半直立,几乎呈轮生状态,似杜鹃树的叶片。树体呈矮冠状,枝条光滑,嫩梢红色,枝叶密而紧凑。  相似文献   

2.
杜鹃红山茶又叫杜鹃茶,或"假大头茶",属于山茶属,是常绿小乔木。因其外形极像杜鹃,实质却是山茶,故此得名。杜鹃红山茶是一个极其珍稀的山茶品种,观赏价值更高。其叶片呈长倒卵形,厚实,有革质,叶面光亮碧绿,叶片边缘平滑。叶片在枝条上半直立,几乎呈轮生状态,似杜鹃树的叶片。树体呈矮冠状,枝条光滑,嫩梢红色,枝叶密而紧凑。有5个花  相似文献   

3.
为给香花油茶归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明确香花油茶的分类地位,通过ISSR标记技术,探究香花油茶与山茶属中形态特征相似的其它5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与供试山茶属5个种(小果油茶、南荣油茶、窄叶短柱茶、普通油茶、攸县油茶)遗传距离较远,各自聚类显著,因此香花油茶不属于参试的5个山茶物种;其中与窄叶短柱茶的亲缘关系为近,遗传距离偏小,但遗传距离也远大于种内差异,且形态特征与窄叶短柱茶最为接近,推测香花油茶可能是山茶属短柱茶组1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4.
细菌肥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油茶树或茶子树,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是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棕榈、椰子和橄榄合称为世界4大木本油料树种[1-4]。油茶在我国有着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南方红壤地区,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抗污染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5-7]。油茶油是优质高级食用油,其不饱和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90%以上,素有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山茶属植物有山茶、油茶、滇山茶、茶梅、茶和普洱茶共计6种;叶片是使用最多的部位;炮制方法以煎煮和捣制为主;护肤功效中以治疗痈疮、脓肿提及频率最高。山茶属植物多被古人用于治疗皮肤科的疑难杂症,研究结果为山茶属植物的绿色、天然、功效良好的护肤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11个山茶属植物为试材,测定其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比率(δ13C和δ15N)、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C、N、P和K元素含量等指标,分析叶片δ13C和δ15N与光合参数、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个山茶属植物δ13C值在-26.38‰~-29.44‰之间,其中多齿红山茶显著高于其它10个物种;δ15N在-3.01‰~4.27‰之间,其中以攸县油茶最高,石果红山茶最低;普通油茶净光合速率最高,是其它10个茶属植物种的124%~496%;11个山茶属植物叶片C含量在47.72%~53.07%之间,叶片N、P含量分别以攸县油茶和普通油茶最高,各物种叶片K含量差异不大;叶片δ13C与C和大量元素含量、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N、P含量以及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δ15N与N、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K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光合参数呈正相关,与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名茶子树、油茶树、百花茶,山茶科茶属,为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缙云县油茶栽培与利用历史悠久,是浙江省15个油茶重点发展县之一,是"浙南油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现有油茶面积6.1万亩,随着《缙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预计到2015年,油茶面  相似文献   

8.
<正>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山茶亚属(Subgen.Camelli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集食用油料及园林观赏价值于一体的树种。红花油茶收获期长达几十年,栽培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还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探索红花油茶的栽培技术,对提升红花油茶相关产品的质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  相似文献   

9.
雪峰山区分布着山茶属物种较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皱果油茶、小瘤果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西南红山茶、西南白山茶等。开发乡土资源,选择性状优良的种或类型,对增加油茶种质资源,发展油茶生产,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73年,据辰溪县同志介绍,苏木溪公社林场有一种春天开红花的油茶。1975年8月我们到现场调查并挂勾收集种  相似文献   

10.
湖南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又名攸县薄壳香油茶,原产湖南省攸县、安仁一带,属山茶属,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度一般为1.5米左右,高的可达2~3米。树皮光滑,黄褐色或灰白色。侧枝排列紧凑,树冠球形。叶面草绿色,叶背茶褐色,且有明显而散生的黑色小腺点;叶缘  相似文献   

11.
野生油茶物种,是指处于野生状态的山茶亚属(Subgen.Camellia)各组的植物种类。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在贺县初步鉴定有6个种。它们分别为短柱茶、红紫花短柱茶、窄叶短柱茶。小果短柱茶、南山茶和糙果茶。现将其形态特征分别简单描述于后,供参考应用。显然,各地野生油茶物种的发现,这对研究我区油茶物种的分布和起源,和进一步培育良种与栽培,扩大木本油料植  相似文献   

12.
<正>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我国就开始栽种油茶。茶油是由油茶果中的茶籽提炼而成,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享有"东方橄榄油"、"软黄金"等美誉。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达85%~97%,更富含生育酚、角鲨烯、类胡萝卜素、山茶甙、茶多酚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并含有VE、VA、VD、  相似文献   

13.
2个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油茶近缘种高光效种质资源,从而为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优质材料,以2个普通油茶品种(‘湘林1’与‘湘林97’)和6个近缘种(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山茶、溆浦大红山茶、攸县油茶、滇山茶)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观测结果表明:滇山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湘林1’与‘湘林97’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亦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其胞间CO2浓度却呈“V”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浙江红山茶和溆浦大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呈“平稳”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呈“W”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光合参数中提取了特征根>1的主成分2个,其累计贡献率为83.545%;主成分1(F1)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主成分(F2)中蒸腾速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个普通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湘林1’>滇山茶>油茶‘湘林97’>攸县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溆浦大红山茶>浙江红山茶。  相似文献   

14.
<正>山茶Camellia japonica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它具有牡丹之艳丽,梅花之风骨,既适合家庭盆栽,又适合园林绿化,观赏价值极高,是麻城市重点发展的五朵金花(杜鹃花、福白菊、山茶花、玫瑰花、杏花)之一,油茶在麻城市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栽培面积较大;由于麻城市有部分油茶树属于结实非常低  相似文献   

15.
张强 《湖南林业》2009,(3):23-23
油茶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果实油脂含量较高,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它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历史悠久,用途多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茶花及其药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志舟 《云南林业》2003,24(5):23-23
山茶花又名红山茶,是我国的名贵花卉,我国南北方诸省都有栽培,但以云南山茶最为著名,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云南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该属植物共约200种,主产东亚,中国近190种,云南约有60种。人们常说的山茶花,是泛指山茶属的观花树种,云南山茶(Camelliareticulata)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品种达120多个。云南山茶的栽培历史甚为悠久,早在唐代光化年间即有种植。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8年)的南诏图传中就画有宫廷园林中栽培的茶花园,当时称为“瑞花”,白族先民称为“橙花”。历代的文人墨客如徐霞客、杨升庵、郭沫若等均有不少赞颂云南山茶…  相似文献   

17.
<正>油茶,山茶科山茶属树种,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合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具有2000多年的油茶栽培种植历史,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榨油历史悠久,但油茶籽综合开发利用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油茶研究不断加深,油茶籽的有效成分一一明确,油茶籽的开发利用逐步向高层次、多面化转变。油茶籽可以开发茶油、茶皂素、茶籽饼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有利于提高油茶利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红枫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枫是槭树科,槭树属树种,落叶乔木,又名紫红鸡爪槭,为鸡爪槭的栽培变种。红枫喜欢温暖湿润,属中性偏阴树种。红枫树高约4.5m,树皮光滑、灰褐色,树冠近圆形或伞形;叶对生,常年紫红色,嫩叶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夏季略转青;整株姿形优美。花期4—5月,红色,翅坚果9—10月份成熟。  相似文献   

19.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红枫为槭树科械树属落叶小乔木,为鸡爪槭的栽培变种.高约3米左右.叶常年紫红色;树皮光滑,灰褐色.树冠近圆形或伞形,叶对生,嫩叶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夏季略转青,整株姿形优美,是园林中的红叶品种之一.红枫生长于温凉湿润、雨量充沛、温度较高的环境,可在华北、西北、长江流域广泛栽种,栽培地要求土层深厚的酸性山地或红黄壤土,耐旱怕涝,稍喜光.幼树喜荫,若在强光高温下,枝叶、树皮易产生"日灼"现象.花期4-5月,翅坚果9-10月份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