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彪 《绿色科技》2022,(2):86-90
黑臭水体反弹是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研究如何彻底消除黑臭水体,防止黑臭水体反弹,在原位治理前提下,采用磁絮凝技术去除污染物,降低水体黑臭程度;然后通过新型碳纤维生态水草耦合纳米曝气技术持续改善水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底泥改良后可以有效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磁絮凝技术对黑臭水体的污染物削减具有显著效果,对黑臭水...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是城市生态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用水生植物修复黑臭水体具有投资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污染物降解效果好等优点。探讨了黑臭水体"致黑"、"致臭"的发生机制,阐述了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修复河道黑臭水体成功经验和研究进展,对未来植物修复黑臭水体,重建河道生态景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与居民生产生活,如何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广州市车陂涌与永和河为实验区,通过分析城市黑臭水体光学特性,揭示城市黑臭水体的遥感响应机理并建立了城市黑臭水体关键水质指标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城市黑臭水体在550~580 nm处遥感反射率和其斜率与正常水体、高度混浊的水体有明显的区别;(2)当总悬浮物(TSS)浓度高于100 mg/L时,TSS起主导光学作用,抑制了黑臭水质指标光学特性;(3)此研究构建的黑臭关键水质指标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适用于Landsat8 OLI影像,对从时空连续的角度监测黑臭水体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黑臭水体的防止与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单点单面非体系式的治理思路与治理方式,是造成黑臭水体水质及生态无法得到长效性、系统性提升的症结之一。生态修复作为黑臭水体治理“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技术路线的重要环节,是维持黑臭水体底质、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最终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的关键。为此,对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集成策略进行了探索,将黑臭水体分成引排河道、连接河道、湖库水体及小微水体四类,分别针对性地提出了修复策略,旨在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集成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大,城市黑臭水体逐渐成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变为极为迫切。从城市黑臭水体的定义、水质特点和治理现状出发,综述了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实施措施及研究进展;结合当下国家对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工作的新要求,从人工曝气、微生物生态修复和水生植物修复3个方面梳理并总结技术的发展现状。组合生态修复技术能解决单一生态修复技术不满足治理需求等问题,为治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提供整治思路,统筹推进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目前组合生态修复技术仍存在周期长、运维成本高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6.
以常州市罗溪镇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为例,介绍了黑臭水体的判定及分级方法,分析了典型的苏南地区黑臭水体主要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城市黑臭水体是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着人类健康。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整治和治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系统性强,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治理工作应根据不同地方的水文水质特征、治理目标以及治理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理技术。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包括化学法(费用较高且存在二次污染)、物理法(费用高)、生物法。一些研究表明: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法相结合处理污水具有较好作用。主要提出了物理修复与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底泥处理技术,以及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坑塘存余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损害城市景观破坏河道生态系统,还会影响居民生活危害身体健康,其治理工作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黑臭水体治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黑臭水体的长效治理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圣玥  李明柱  朱佳 《绿色科技》2019,(16):117-119,125
指出了黑臭水体治理是当前国内水环境治理的突出热点问题,但目前普遍存在完工后水质不稳定,黑臭现象反复出现的问题。选择中国南方一线城市典型黑臭河流开展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半年和一年后的现场和水质调研,分析了其水质出现反复、间歇性黑臭的原因,提出了工程治理的措施,可为同类河流水质提升和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城镇黑臭河涌污染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容市貌,还会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以石马河黑臭河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为例,阐述了城镇黑臭河涌治理工作的必要性,针对污染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为其他城镇的黑臭河涌综合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城市黑臭水体是民众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极大降低了城市美感。根据《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到2017年南京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其他设区市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结合J河道整治项目,详细阐述了一种高效快捷河道治理技术——超磁分离净化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能快速有效去除水中的SS和TP污染物,具有处理速度快、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绿色崛起是咸宁最好的发展路径。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咸宁2020年将努力建设优美的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回顾了自2018年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以来,咸宁市以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及活水保质治理措施和治理经验,已实现"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助力咸宁市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还老百姓一个"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黑臭水体一直是各大城市主要的环境治理重点,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给老百姓带来极差的城市生活体验,也更多地反映在生态问题、水环境问题上,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已迫在眉睫。以河南民权县城区内部10条河道为对象,分析了河道水体现状、对黑臭水体进行识别分级以及分析黑臭水体形成原因,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底泥处理、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和维护预防举措等管理手段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严倩倩 《绿色科技》2019,(16):112-113
工程对重度黑臭河道范围采用生态清淤及多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整治,快速消除河道黑臭,降低河道污染负荷。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有效削减河道面源污染,消除了河道黑臭,并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提升了河道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当前全国各地均十分重视黑臭水体整治的大环境下,各地基本都参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开展相关工作。但在黑臭水体整治措施研究过程中,部分黑臭河道补水水源匮乏问题十分突出。以青岛西海岸新区镰湾河为例,参照相关水质指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河道黑臭水体整治中清水补给的近远期方案:近期采用曝气增氧和消毒后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补充河道,远期结合再生水厂及管网的建设,由再生水补充河道,以期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围绕化学氧化剂对蓝藻水华及其次生灾害湖泊黑臭的修复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不同氧化剂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着重指出了环境友好型氧化剂过氧化氢及高铁酸盐对水华蓝藻及黑臭的控制效果,阐明了过氧化氢对水华蓝藻生长的选择性抑制机制,提出了对于已丧失生态功能黑臭水体可以使用化学氧化及作为应急处置手段。  相似文献   

17.
姚远 《技术与市场》2023,(11):99-102
针对大崩涌黑臭水体治理截污工程顶拉管工作井施工,提出了前期采用钻井法施工,并在顶拉管施工完成后将工作井改造成检查井作为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具有地面化、机械化等特点,可保证工程在快速、安全完成施工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早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运用"古典心里学技术"、"平均正误法"对"三点比较式臭袋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现行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的公式原理和推导过程进行了解释。探讨了"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的不足,指明了发展方向,借以深入了解恶臭监测技术,促进我国静态感官实验技术向自动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MBBR工艺因具备生物负荷高、脱氮效率高、污泥产量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黑臭水体点源污染治理、船舶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MBBR工艺在国内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展望,以期MBBR工艺进一步突破应用瓶颈,在更多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旱砂田枣园开展覆黑膜、施肥、"覆黑膜+施肥"等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水肥配置对枣树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黑膜、施肥、"覆黑膜+施肥"等处理均能提高旱砂田枣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同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综合比较,旱砂田枣园采取"覆黑膜+施肥"复合措施对提高枣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效果最为显著,覆黑膜处理的效果稍优于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