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加勒比松纯林地建立两个改造样地,一个样地是以藜蒴、大叶相思、油茶和红桂木4种阔叶树种进行改造的K1样地;另一个以荷木、竹节树、光叶山矾和油茶4种阔叶树种进行改造的K2样地。对这两个改造样地所用阔叶树种的叶片荧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外,K1样地树木的最大荧光值(Fm)、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化学淬灭系数(N PQ)表现均为油茶藜蒴红桂木大叶相思;K2样地则是油茶光叶山矾荷木竹节树。总的来看,油茶可考虑作为加勒比松林改造优先考虑树种。  相似文献   

2.
黧蒴等树种在3种人工松林中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亚热带3种人工松林中黧蒴、红桂木、灰木莲和竹节树4个树种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显示,4个树种生长量在不同林分有很大差异:其中,黧蒴在3种林分中的生长量排序为湿地松林 > 加勒比松林1 > 加勒比松2;红桂木在加勒比松林2和湿地松林中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加勒比松林1;灰木莲和竹节树在湿地松林中最高,2个加勒比松林无明显差异。生物量排序与生长量排序相同。同一林分不同树种的生长量存在明显差异,树高和冠幅生长排序为灰木莲 > 黧蒴 > 红桂木 > 竹节树,地径为灰木莲 > 竹节树 > 红桂木 > 黧蒴;总生物量年均增长量排序为竹节树 > 灰木莲 > 黧蒴 > 红桂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不同林分改造模式对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一块松树林地插种黎蒴Castanopsis fiss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简称G1样地),在另一块松树林地插种荷木Schima 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和油茶(简称G2样地),并与保留的松树林(称CK样地)进行对比,采用常规方法调查改造后的加勒比松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广东省低效松树纯林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改造林分样地(G1和G2样地)的林下植物数量增加,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良。灌木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G2样地G1样地CK样地,CK样地的均匀度指数J_(sw)和Jsi均最大;草本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G1样地G2样地=CK样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G1样地G2样地CK样地,均匀度指数J_(sw)为G1样地CK样地G2样地,均匀度指数Jsi则是CK样地G2样地G1样地;G1和G2样地的自然含水量显著大于CK样地,其余土壤物理性质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对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退化马尾松林林分2002年种植的17个3年生阔叶树种的树高、胸径以及冠幅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树种之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红荷、桃花心木、仪花、格木和马占相思以外,其余12个树种树高与胸径生长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 ).综合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指标对17个阔叶树种的生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桃花心木、火力楠、铁冬青、尖叶杜英和仪花生长较慢;枫香、格木、红锥、米老排、樟树、木荷、木棉和南洋楹生长速度中等;红荷和黧蒴生长较快;千年桐和马占相思生长迅速.总体而言,试验的1 7个阔叶树种对退化马尾松林的景观恢复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退化马尾松林林分2002年种植的17个3年生阔叶树种的树高、胸径以及冠幅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树种之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红荷、桃花心木、仪花、格木和马占相思以外,其余12个树种树高与胸径生长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指标对17个阔叶树种的生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桃花心木、火力楠、铁冬青、尖叶杜英和仪花生长较慢;枫香、格木、红锥、米老排、樟树、木荷、木棉和南洋楹生长速度中等;红荷和黧蒴生长较快;千年桐和马占相思生长迅速。总体而言。试验的17个阔叶树种对退化马尾松林的景观恢复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17个阔叶树种在退化马尾松林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退化马尾松林林分2002年种植的17个3年生阔叶树种的树高、胸径以及冠幅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树种之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红荷、桃花心木、仪花、格木和马占相思以外,其余12个树种树高与胸径生长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指标对17个阔叶树种的生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桃花心木、火力楠、铁冬青、尖叶杜英和仪花生长较慢;枫香、格木、红锥、米老排、樟树、木荷、木棉和南洋楹生长速度中等;红荷和黧蒴生长较快;千年桐和马占相思生长迅速。总体而言,试验的17个阔叶树种对退化马尾松林的景观恢复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5种阔叶树种在华南地区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台山市5种树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冠幅、树高、胸径、叶面积和叶干重,检验其相关关系,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为早期速生树种,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是首选的推广树种;红锥、荷木和樟树长速中等;红花荷为早期慢生树种。  相似文献   

8.
各树种生长速度的比较为探索各防火树种在本地的适应性,茂名市林科所在信宜西江营造防火林带试验林,参试树种有6种。从试验结果来看,除了速生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占尽优势外,荷木、红椎也不失为可选树种。就树高来说,4年生马占相思、大叶相思、荷木及红椎的生长为:4.3m、3.16m  相似文献   

9.
在湛江市坡头南三林场沿海困难立地开展了9个耐旱树种的造林试验,从树高、胸径、冠幅和保存率4个方面进行评价和选择,高生长、胸径生长和冠幅生长较快的均是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高生长量比平均值高1.44m;胸径生长量比平均值高出1.57cm;树冠生长量比平均值高出0.54m;9个树种保存率最高的大叶相思达91.2%,而其中3个树种大叶紫檀(Dalbergia louvelii)(47.6%)、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orelet)(13.7%)、黑金刚(Ficus elastica)(9.2%)都低于50%。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长命水村 2 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与乡土阔叶树种改造的混交 林,以及对照湿地松纯林的相关植物的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利用乡土阔叶树种对湿地松纯林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效果。不同树种在改造样地中生长表现出的差异 较大,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的胸径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2.04~4.00 cm 和 1.82~1.86 m,表现最好。2 个改造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对照地存在较大差异,且均比对 照地好。总体分析,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柠檬桉 (Eucalyptus citriodora) 生长最迅速,各项生长指标较 其它树种快,是改造湿地松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的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规律,筛选适宜的套种树种,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2月于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采伐,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Ⅰ)、300(Ⅱ)、375(Ⅲ)和450(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年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伐强度显著影响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其中大叶栎和灰木莲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红椎的胸径和冠幅的生长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而红椎、格木的树高生长受采伐强度影响不大;格木的胸径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生长在套种第7年之前受采伐强度影响不大,此后其生长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香梓楠的胸径生长则一直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增大。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生长高峰出现在套种后第3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生长高峰出现在第5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生长高峰出现在套种后第9年。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动态表现为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大叶栎、红椎、灰木莲的生长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香梓楠、格木受采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综合比较5种套种树种的生长特性,在桂西南开展马尾松中龄林近自然化改造,选用大叶栎、红椎、灰木莲进行林下套种,宜采用采伐强度Ⅰ、Ⅱ,而套种香梓楠、格木则宜采用采伐强度Ⅲ、Ⅳ。  相似文献   

12.
西江中下游优良阔叶树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西江中下游,对32个阔叶树种进行造林生长比较试验,4年生林木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的造林保存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除幌伞枫、秋枫、凤凰木、小叶杜英、木棉、鸭脚木保存率较低外,其余树种保存率都较高,达93%以上;树种间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西南桦、红胶木、黎蒴、红荷木、红椎、荷木、锥栗、仪花、樟树、火力楠、蒲桃在树高、胸径、冠幅生长上都表现较好,青梅、小叶杜英、腊肠树、猫尾木、秋枫、木菠萝都表现较差。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的基础上,结合这32种阔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进行速生阔叶树种的选择、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造林树种的选择以及低产林、残次林林分改造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省东江林场7 a生人工林20个树种的生长表现调查及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树种间的树高、胸径、冠幅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3个指标间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0个树种分为4类,红花荷和南酸枣生长表现最优,属于速生树种;西南桦、深山含笑、山杜英、翻白叶、山桂花、青冈、红锥、大叶紫薇生长表现次之;阴香、荷木、枫香、火力楠、海南红豆、黎蒴、樟树属中等速生树种;格木、楝叶吴茱萸、麻楝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红锥、黧蒴、荷木等6个树种的幼苗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其养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红桂木、灰木莲含水率最高,白花油茶其次,荷木、黧蒴次之,红锥最低;白花油茶和红桂木的叶养分含量为N〉K〉P,其他苗木的各个器官的养分含量均为K〉N〉P;各苗木N浓度为叶〉根〉枝干,P浓度为根〉枝干〉叶,各树种器官间的K浓度差异不大;6种苗木的养分贮量均为K〉N〉P,N贮量在不同器官的排序没有一定的规律,红锥、黧蒴、白花油茶枝干部分P贮量最高,荷木、灰木莲、红桂木根部P贮量最高,6种苗木均为叶片部分P贮量较少,荷木、红桂木根部K贮量最多,其余树种均为枝干部分K贮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对粤东沿海第一重山植被进行踏查,并对主要造林树种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粤东沿海第一重山常见乔木树种共有44种、灌木(含木质藤本)28种、草本(含草质藤本)20种.对11个主要乔木树种按树高年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和冠幅年均生长量进行聚类,共分为3类: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生长最快,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76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1.99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0.90 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rlia)和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较快,树高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30,1.15和0.96 m,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84,1.31和1.16 cm,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90,0.57和0.64m;杨梅(Myrica rubra)、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es)、中华楠(Machilus chinensis)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较慢,其中马尾松树高、胸径和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36 m、0.61 cm和0.28 m,其它6个树种树高年均生长量为0.42~0.88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58~1.35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0.30 ~0.96 m;以上10个阔叶树种可替代马尾松,作为粤东沿海第一重山造林绿化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6.
庭园绿化树种抗风性能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不同园林绿化树种的受风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树种的抗风性能与树高、胸径、冠幅、叶面积系数等因子有关。相同树种,树高越小,胸径越大则抗风性能越强;不同树种,抗风指数越大则抗风性能越强。并确定椰子、大王椰子、柠檬桉、台湾相思、麻楝等为强抗风树种;羊蹄甲、大叶相思、桃花心木为弱抗风树种;锡兰橄榄、木麻黄、石栗为中等抗风树种。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主要分布区51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优势木高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并利用126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冠幅之间关系,得出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361 8X+4.497 9,模型的拟合度R^2=0.796 5(X表示胸径,Y表示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137 9X+0.858 9,模型的拟合度R^2=0.881 6(X表示胸径,Y表示冠幅)。通过对3株50年生杉木人工林大径级林分优势木的树干解析,研究大径级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生长率都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树高较为明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时分别为5.278 7%,15.069%,25.895%;而50年生时仅为0.273 3%,0.186 9%,0.921 7%。研究提出杉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的发育阶段划分、合理密度、目标树数量等关键经营技术参数,为杉木人工林的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坚强的榉树     
正柳州市融安县沙子乡古益村的"风水林",是一片以大叶榉树为主的古树群,古树群面积10.0公顷,古树110株,包括大叶榉树、任豆、青檀、黄连木、光皮梾木、朴树、麻楝、喙核桃等23个树种,古树群平均树龄200年,平均树高20米,平均胸径80厘米。其中一株大叶榉树古树胸径84厘米,树高23米,冠幅15米,树龄180年,树干通直,树根抱石生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花周村喀斯特大石山区,立地条件近于石漠化,石灰岩钙质土,土层浅薄,岩石裸露,在半山中部一巨缝中,生长着1株大叶榉树古树,古树胸径89.4厘米,树高28米,冠幅14.5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测树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的了解抚育间伐对天然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因子的影响,充分掌握林分消长动态,为森林更好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平均林龄在52 a的落叶松天然次生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4块(20 m×30 m)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样地,依次为对照样地(CK,0%)、低强度间伐样地(Z1,16.75%)、中强度间伐样地(Z2,25.48%)、高强度间伐样地(Z3,34.38%)。分别对各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样地中所有乔木,包含树种、株数、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测树因子。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测树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间伐下,冠幅主要分布在1.5~4.0m之间,平均冠幅2.5m;冠高率主要分布在0.3~0.8之间,平均冠高率为0.54;胸径对冠幅和冠高率促进作用最大,胸径对冠形率抑制作用较小;树高对冠幅和冠高率抑制作用最小,树高对冠形率促进作用较大。因此,在中强度间伐Z2(25.48%)时,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对茂名市建设防火林带的树种选择进行探讨,并对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荷木、红椎、厚荚相思等树种的生长速度及在不同地方的表现进行了比较,从而对茂名市防火林带树种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