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杀虫、杀螨剂溴虫腈在桑树害虫与非靶标昆虫家蚕之间以及桑树害虫之间的差异性毒力,为溴虫腈在桑园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24%溴虫腈悬浮剂对野桑蚕、家蚕、桑螟、桑尺蠖的室内毒力选择性比值较高,其LC50值倍数比例为362∶126∶1.6∶1,各种试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家蚕>野桑蚕,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很小。分别采用80、160、32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桑树后间隔1、3、6、9 d采摘桑叶饲养家蚕3龄幼虫至上蔟,除用320、160 mg/L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处理区间隔1 d的桑叶养蚕后,家蚕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清水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它处理区无显著差异(P>0.05),并无迟发性毒性效应。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4%溴虫腈悬浮剂对桑树害虫的毒力具有选择性,试验期桑园内的几种害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桑毛虫>桑剌蛾,320、160、8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后7 d对桑尺蠖的平均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农药267 mg/L辛硫磷稀释液的防效,而对桑螟的平均防效低于对照农药200 mg/L灭多威稀释液的防效(94.2%)。研究结果显示溴虫腈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毒力,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较低,该药剂适合用于对桑尺蠖等桑园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优势杂草土壤处理剂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土壤处理剂,对人工草地8种优势杂草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除酸模叶蓼较好的药剂是阔草清和广灭灵(防效均为84.2%);防除辣子草的特效药剂是阔草清和乙.草胺(防效均为100%);防除藜、苋菜野荞麦、苍耳和龙葵的特效药剂分别为广灭灵和普乐宝(防效分别为100%和84.2%);乙草胺、普乐宝和广灭灵(防效均为100%);阔草清和普乐宝(防效均达100%);阿宝和普乐宝(防效均达100%),可在生产中根据田间杂草群落选择相应的药剂。  相似文献   

3.
柞蚕饰腹寄蝇已对传统防治药剂产生了耐药性,为了筛选新型防治药剂,以杀虫剂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与芳香醛通过醛胺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氟虫腈希夫碱(fipronil schiff base,FSB)化合物,采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确认其均具有希夫碱类化合物特有的亚胺结构。以柞蚕4龄幼虫为试虫测定6种FSB化合物对柞蚕的毒性,结果表明编号为1、2的化合物对柞蚕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1 300 mg/L,比氟虫腈(LC_(50)=182 mg/L)的毒性低1个数量级;编号为3~6的化合物对柞蚕4龄幼虫的LC_(50)为186~221 mg/L,毒性略低于氟虫腈。以被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的柞蚕5龄幼虫供试,测定6种FSB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当药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编号为1、2的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效53%;当药液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时,编号为3~6的化合物对柞蚕饲腹寄蝇的防效均80%,而且以50 mg/L药液处理,编号为4~6的化合物处理组归一化柞蚕结茧率90%,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基于合成的6种FSB化合物的结构相关参数计算值分析构效关系,认为引入硝基结构不利于获得防效高的FSB化合物,而引入呋喃环可能有助于获得防效高的FSB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严重危害柞蚕的寄生性害虫,因长期使用单一防治药剂已导致防效下降,需要寻求新型药剂有效控制其危害。以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分别合成了5种氟虫腈磺酰胺类衍生物(FSD),采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IR)和核磁谱(1H-NMR)确认结构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FSD的色谱容量因子(log K)作为疏水性参数,其取值范围为0.169~0.778,低于氟虫腈(4.271),表明5种FSD化合物的亲水性强于氟虫腈。FSD对柞蚕4龄幼虫的毒性试验表明,其5%致死浓度(LC5)均1 300 mg/L。在此基础上以被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的柞蚕5龄幼虫为试虫测试FSD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5种FSD药液处理组的防效均70%,并随着药液浓度增加防效略有增加,其中编号为1的FSD化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的防效达到80%以上;用5种FSD化合物100~1000 mg/L药液处理后,柞蚕的结茧率经归一化处理均达到96%以上。综上试验结果认为,FSD由于具有磺酰胺键而提高了氟虫腈的亲水性,对柞蚕的毒性较氟虫腈原药大幅降低,但需要对FSD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筛选出对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效果更明显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相关性R都大于0.877 2;药剂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其中,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仅0.01 mg/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722g/L霜霉威盐酸盐400倍液作用效果最好,第1次和第2次防效分别为50.13%和83.54%,其次为52.5%噁酮·霜脲氰1 500倍液,防效分别为49.91%和73.61%,说明霜霉威盐酸盐和噁酮·霜脲氰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20%灭多威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桑螟、桑尺蠖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低龄桑螟的防效依次为:20%灭多威乳油>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其中20%灭多威乳油对高龄桑螟防效良好;对低龄桑尺蠖的防效依次为:40%辛硫磷乳油>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20%灭多威乳油.据此认为:防治桑螟为主的首选农药为20%灭多威乳油,而防治桑尺蠖为主时不宜选择20%灭多威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均可用于防治桑螟、桑尺蠖,但应根据喷药至采叶间隔时间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低龄桑螟的防效及持效特点,在2012年秋季第5代桑螟孵化高峰期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试验比较了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40%辛硫磷乳油两种不同剂型对低龄桑螟的防效,初步探讨了两种剂型混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化蛹地用喹硫磷、敌百虫药杀出土成虫,虫口减退率77.3—93%,成虫期用辛硫磷乐果在桑树上防治和用杀螟松、敌百虫在杂树上防治,均可取得93—100%的防治效果。生长幼虫壮龄苔藓取食期防治,以喹硫磷、辛硫磷效果最佳,室内防效100%,室外防效90%以上,而越冬幼虫的防治,则以辛硫磷、杀螟松较好。各种药剂浓度,除喹硫磷用200倍混沙药撒外,其余药剂均用1000倍液喷雾。综合治理措施是:采用异时(非蚕期)、异地(非桑地)、超前(产卵、为害前)防治策略和以成虫杂树为害期,壮龄幼虫苔藓取食期为重点、结合进行桑树为害期和越冬化蛹地的防治。在涪陵地区验正结果,使虫口密度由1986年123头/株,下降到1988年的73.3头/株,虫株桑叶损失率由1986年的34.78%下降到1988年的26.6%,两年取得经济效益530.01万元和社会效益1470万元。  相似文献   

9.
6种杀菌剂对3种禾草病害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用于禾草病害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本试验选用6种常见的杀菌剂对3种禾草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菌灵对褐斑病菌和炭疽病菌的EC50值分别是0.492 4,0.446 6 mg/L,多菌灵对禾草云斑病菌的EC50值是0.413 0 mg/L,其抑制作用最好。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0%苯菌灵WP(750 g/hm2)防治禾草褐斑病和禾草炭疽病、25%多菌灵WP(750 g/hm2)防治禾草云斑病有各自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是75.40%,72.06%和76.97%。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现一致,且6种供试药剂防治3种禾草病害具有明显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几种对重庆枇杷灰斑病致病菌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 选用11种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致病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选取其中10种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室内药效试验表明,各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25%咪鲜胺EC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378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咪鲜胺EC 833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3.08%。【结论】综合筛选出咪鲜胺、嘧菌酯及丙环唑效果较好可用于田间大面积防治重庆枇杷灰斑病。  相似文献   

11.
室内测定了腈吡螨酯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结果表明,腈吡螨酯对柑橘红蜘蛛具有较高活性,其LC50为12.566mg/L,其毒力是哒螨灵的2.23倍,是螺螨酯的4.65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腈吡螨酯对柑橘红蜘蛛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且持效期长,药后30 d,供试中(100mg/L)、高(150mg/L)浓度的腈吡螨酯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效仍达92%以上,是目前防治柑橘红蜘蛛理想的替换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连续2年在田间采用3种药剂于不同时期进行了防治野豌豆属种子害虫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虫食率由32.5%~43.2%减少到3.2%~17.4%,防效提高到55.2%~91.7%,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在3种药剂中,以10%溴氧菊酯的防治效果最好。野豌豆属种子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7月30日~8月20日。生产中,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的同时,在最佳防治时期以高效低毒的10%溴氧菊酯药剂为主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60%敌畏·马乳油对幼龄桑尺蠖有良好防治效果,500倍、1000倍、2000倍3个不同稀释浓度的防效都优于对照农药60%辛硫磷1500倍稀释浓度,差异都达到极显著。对桑螟防治效果不显著,平均防效在50%左右,也差于对照农药60%辛硫磷1500倍稀释浓度,但差异不显著。对桑蓟马防治效果也不理想,3个不同浓度防效都没有超过50%,与对照农药60%辛硫磷1500倍处理区相比,表现出一定优势,但7天之后,差异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养蚕间隔期较短时可以作桑园害虫防治药剂,推荐使用浓度是1000倍。但是,在桑螟和桑蓟马大发生季节,60%敌畏·马乳油不宜作为防治主要药剂单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并测定了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了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22.5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天,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枝蝽的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为81.5%~88.9%。上述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15.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Warren)是一种茶园中重要茶树食叶害虫。为探究植物精油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及室内药效试验方法,比较了10种植物精油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50%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效,100倍液药后1d对灰茶尺蠖的防效为100%;薄荷、柏木与辣椒等3种植物精油对灰茶尺蠖药后7d防效均低于20%,但可有效降低灰茶尺蠖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其他6种植物精油对灰茶尺蠖未表现出明显防效。  相似文献   

16.
测定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对桔全爪螨成螨和卵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对桔全爪螨成虫的玻片浸渍法的致死中浓度(LC50 )为2.1359mg/kg, 小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的LC50值5.2744mg/kg和7.8876mg/kg,卵的叶片浸渍法的LC50值 为48.2826 mg/kg,小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的LC50值654.3917mg/kg和115.2922mg/kg 。田间防效结果表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 1500~2500倍液对柑桔桔全爪螨防治效果较好,速效性好,持效期在28天左右。通过以上试验证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可以在生产上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使用桑园害虫防治药剂溴虫腈对养蚕生产的风险性,模拟田间施药条件,分别用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和悬浮剂4种剂型溴虫腈的100 mg/L药液喷施桑树,7 d后采叶饲喂家蚕普通品种和三眠蚕品种的2龄起蚕,观察不同剂型溴虫腈残留在桑叶中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4种剂型溴虫腈100 mg/L药液喷施桑树后,桑叶中残留药剂对家蚕普通品种和三眠蚕品种的发育历期、眠蚕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和化蛹率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此结果可作为采用上述剂型溴虫腈防治桑园害虫的安全性评价的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研究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对香蕉幼苗的安全性,以期为该药的药剂使用及香蕉病害防治提供借鉴。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药剂的室内毒力,发现该药剂对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EC50值为17.38 mg/L。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00、2000、1000倍药液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均高于75%,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通过手动喷雾器喷施800、400、200倍药液于南天、巴西及粤科品种幼苗叶片,并未出现叶色变色、叶片变形、生长停滞等药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柑桔全爪螨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检验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柑桔全爪螨雌成螨24h的LC50为0.3998mg/L, 48h的LC50为0.1714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柑桔全爪螨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速效性好,持效期亦长,药后1d,高浓度(3000倍)的防效达92.77%,低浓度(6000倍)的防效亦达83.42%,药后3d,各处理浓度的防效均达94%以上,28d后防效仍保持在91%以上,是目前桔园防治柑桔全爪螨较理想的药剂。该药剂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对柑桔产生药害, 对天敌较安全,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几种桑园常用混配杀虫剂组合进行田间防效比较,供试农药组合中对低龄桑螟、桑毛虫、桑尺蠖的防效都比较好,但对高龄害虫的防效明显下降;因此,各种农药都应在害虫低龄阶段喷药防治。混配杀虫剂时要选择残毒期比较接近的农药混配,如距蚕期较近时,可选用敌敌畏+辛硫磷、敌·马等配方;距蚕期较远时,可选用敌·灭、桑喜等配方;桑宝和桑喜混用能够提高对高龄害虫的防效;在使用混配杀虫剂时一定要掌握好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