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专题,通过评价可以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及土地开发和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现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以往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刘莎 《绿色科技》2019,(2):166-170
利用2005~2016年济南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功效函数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计算了土地利用的各个子效益及综合效益,构建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土地利用三大效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的速度与幅度高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增长速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达到较高水平,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济南市土地利用越来越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该结果对于研究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广西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对广西200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土地利用动态度逐年上升,2015-2020年各县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均提升至4%以上;(2)各区域内部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时期存在分化现象,但区域差异均逐渐收敛,土地利用动态度越发均衡;(3)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布重心由来宾市兴宾区开始转移,最后逐渐靠近广西几何中心;(4)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广西土地利用动态度“南高北低”的地理格局;人口聚集城镇化加速、产业升级调整使得土地利用动态度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使得广西整体土地利用动态度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自然驱动力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局部或区域的个例研究,可以详细地说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因素及人文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了渭北高原地区南部的礼泉县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0、2015年三期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运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域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及其社会经济统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的办法,重点对引起礼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浮山县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了统筹安排浮山县的用地情况,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浮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该县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状况,并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的结构调整和依法管理,在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导致该县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土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土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以济南市为例,重点研究探讨了其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从专业角度深入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现有的问题,从"经济发展"角度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布局与决策。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土地利用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进行碳排放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探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及国土开发与整治等领域全面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Envi5.0及二氧化碳计算模型作为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分析近20年来河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所释放的碳量,得出了结论:河北省1990~2007年因未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导致大量碳排放。并且预测分析了到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为今后河北省土地利用降低碳排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结合现地调查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明显,其中,以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灌木林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增加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国家投入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变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山区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山区开发建设的先导,是实现山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河北省山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河北山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山区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以期为河北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为山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完善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选用2009年与2016年2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进行监督分类,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获取莱芜市2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通过ENVI分析莱芜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研究土地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土地研究的热点。以宜良县2005年、2013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土地划分为林地、耕地、水域、人工用地、灌草地5个地类,提取了宜良县2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并进行了精度验证。最后通过GIS叠加分析,统计了宜良县在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燕山北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旨在使用遥感和GIS作为信息获取和分析工具,以承德围场县为例,通过解译2009,2014以及2019年的研究区Landsat 8遥感影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份间隔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并运用CA-Markov模型来模拟202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三增三减"的变化趋势;林地分布广泛,有着较高的占比,但随着年份的增长,林地增长速度减慢,紧随其后的是耕地和草地;城市的规模逐步扩大,人口数量出现了增加,畜牧养殖业也进一步扩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从而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增长趋势。因此,科学合理地分析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探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用地之间的关系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长时间序列洱海上游的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分析其与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洱海上游1975,1985,1995,2005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了各时期土地利用斑块信息,计算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借助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信息熵模型和分形模型,定量描述和分析了洱海上游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近40年间,洱海上游以林地、农田和灌草丛为优势地类,建设用地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整体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处于中等水平;2)转移变化方面,主要以灌草丛的转出和建设用地的转入为典型特征,单一类型的动态度变化较小,其中建设用地的动态度变化较为明显,其面积处于增加趋势;3)洱海上游1975—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斑块信息熵、均衡度及稳定性亦发生了相应变化。分析研究城镇化背景下洱海上游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对于提升土地集约化程度,合理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土地的科学与可持续利用,加快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烟台市1989、1996和2002年3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经过MNF变换后的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研究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的总量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市城乡建设用地由1989年的12.4%增加为2002年的20.35%,增加了近8%,主要由农田和有林地转化而来,表明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现象严重。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单一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表述了烟台市土地利用动态呈现1996~2002年度的变化小于1989~1996年度变化特点,说明了当前采取一些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郭菲菲  滕琛 《绿色科技》2012,(7):108-109
根据且末县第十二个五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估算且末县在"十二五"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且末县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生态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指出了通过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以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维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薛大川  孙希华  陈君  刘沙 《绿色科技》2013,(11):173-176
对济南邢家渡废弃沉沙池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利用GIS工具做出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出了废弃沉沙池对当地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治理刻不容缓。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赋予权重,利用arcgis 9.3工具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出了耕地、林地以及湿地的适宜性分等图。对适宜性分等图进行分析,通过3种适宜性分等图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湿地是最适宜废弃沉沙池治理的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属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它对于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相关研究已开展30多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拟时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以期能为规划环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中西部小流域的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组成与驱动方式,以山西省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平台,分析流域2000—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结构;选取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的建模方法分析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驱动力。结果表明,流域整体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不同地类的变化速度、土地转移情况不同,流域整体土地变化速度较快,利用程度提高,有序化程度下降,均匀度增加。预测结果显示,耕地、林地、草地、其他用地面积下降,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除耕地、建设用地外,其余地类面积变化较小。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都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在过去18年间经历了快速、复杂的变化,自然因子对土地变化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影响,短时间尺度上区位建设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是影响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以平潭岛为例,依据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全面分析2000年以来平潭岛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05年,2005—2009年,2009—2013年,平潭岛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0.25、0.93、0.8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先快后慢;(2)三个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方向都表现出林地、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特点;(3)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别为38.73、39.02、40.60、42.74,表明人类活动使平潭岛土地利用开发程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昆明市区为例,基于1992年、2000年和2013年3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首先利用NDVI分出植被区和非植被区,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释然法分类,得出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图。根据3个土地利用分类图,对1992—2013年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得到昆明市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992—2013年昆明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人工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增加的人工用地主要是由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成的,这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