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新技术,是社会进步所必需,是产业升级的必然,任何产业都是如此,食用菌产业自然也不例外. 比如,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在压块栽培的基础上,很快研究出了袋料栽培,大大提高了栽培空间的利用率;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阳畦式栽培、平畦式栽培等新技术相继试验成功,在相同原辅料和菌株的条件下,平菇产菇量几近翻番,可谓一次“技术革命”,但由于该项技术的鲜菇产品含水率高、沾有泥沙、储存期短、无法长运等弊端,推广面积不大;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菌墙式栽培技术的研发,彻底解决了畦式栽培占地面积大、鲜菇不宜运输等弊端,产菇量高、菇品周正、商品率高、管理简便,使得该项技术直至今天仍在沿用;到本世纪初,熟料栽培、小袋出菇、高架模式,几乎一夜之间替代了原有的集约化生产方式;至现在,富硒平菇、富硒香菇、富硒灵芝、超嫩菇等等新名词的相继出现,其背后无不以新技术为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下半年,咨询电话和来人越来越多。根据从业30年来的经验分析,这是基本规律了。不过,今年的咨询问题中,除了菌种的新菌株以外,比较集中就是"今年的新技术"。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在压块栽培的基础上,很快研究出了袋料栽培,大大提高了栽培空间的利用率。至80年代末期,阳畦式栽培、平畦式栽培等新技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技术》读者服务部与博白县飞翔食用菌场联合推出广西博白县飞翔食用菌场场长钟飞翔20年来潜心研究食用菌新法制种和栽培,打破常规,独创多项技术,被誉为"农民种菌专家"。为使其独创的高效种菌菇技术造福更多读者,特举办技术培训。A生料长草高墙式栽培食用菌技术内容和亮点:1.长秸秆(稻草、麦草、玉米秆)不用切短粉碎,不用装袋和高温灭菌,无需添加任何辅料栽培食用菌,高墙式栽培667平方米(1亩)产量约2.5万千克(平面式  相似文献   

4.
香菇代料菌块栽培,是80年代在我省兴起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副业生产。但是,由于该项技术普及时间短,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目前存在着单产偏低的问题。根据几年来从事这方面研究和生产工作的经验,就如何提高香菇代料菌块栽培的单产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探讨意见。一、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香菇是一种非病原性真菌,生长在自然界死亡的落叶树木上。我国传统的香菇栽培,是用木段砍花的方法,一直沿用了800多年我省70年代引进的香菇段木速生栽培,是对砍花栽培的改进。这些方法,都没有脱离香菇的自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的发展,该产业在多方面发生了变革,已经成为占据我国农业经济重要比重的新兴产业。文章从栽培料和食用菌栽培两方面进行展开,举例说明了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现代农业》2009,(1):F0004-F0004
龙泉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为进一步弘扬历史文化,塑造龙泉食用菌品牌与形象,全方位展示龙泉发达的食用菌产业,加强与各主产地县、市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升级。龙泉市委、市政府决定与中国食用菌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第八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暨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龙泉论坛。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通过在安泽县的研究和推广 ,创立和完善了黄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的新技术模式 ,探讨了在我省乃至黄土高原发展香菇产业的新路子 ,摸索出食用菌技术推广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安泽县建成了我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甸发展中国家推荐的食用菌之一。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引和试验并试栽成功.近几年来在国内开始栽培,但因各地的栽培经验有限,栽培面季只不大,产量不稳定。我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并不断试验栽培,利用农作物下脚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初步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中小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模式,完善食用菌工厂化相关理论体系的建立,我们从2003年就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五个食用菌工厂化基地的成功建设和运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模式,较为系统地总结出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特点、原理、构成及推广应用的意义。这将为推动我国传统食用菌产业升级换代,逐步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现状吉林市人工栽培食用菌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从采集野生菌到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成功过渡,食用菌产量逐年提高,品种逐步增多,已成为吉林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市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是以木屑为原料的黑木耳、灵芝、元蘑、滑子蘑、平菇、香菇等品种。2012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在42494吨,总收入达到160503万元。  相似文献   

11.
古田县有着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是“中国食用菌之乡”,60年代就开始人工段术栽培银耳,70年代先后试验成功银耳瓶栽和袋栽技术,80年代室外袋栽香菇和生料栽培竹荪以及棉籽壳代料栽培银耳等取得成功,掀起了食用菌产业的三次发展浪潮。如今该县坚持“以菌立县”的指导思想,不断实施“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和科技兴菌”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使整个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了更好地谋划“十一五”,古田县提出要在“中国食用菌之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食用菌特色产业的优势,真正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值最高、品种最多、科技实力最强、营销网络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中国食用菌之都”。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农村女青年,自上农中起,就与《农村新技术》结下不解之缘。1996年毕业后就开始订阅《农村新技术》,10余年来从未间断,受益匪浅。特别是从贵刊学到了食用菌栽培技术,使我走上致富道路。我在2001年第9期《混合土高产栽培食用菌新法》一文的指导下,尝试栽培食用菌,取得成功后,又大胆实践,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秸秆生产备种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正> 稻草、麦秸栽培食用菌因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而在一些地方得到普及,但目前栽培方法只有室内碎草袋栽和室外阳畦整草栽培两种,前者缺点是投资大、用工多、产量低,后者缺点是占地多、难管理,且产量不稳,降低了草栽食用菌的效益。山东省茌平县菌业技术研究所经过两年反复实践,试验成功了一种室内整草覆土高墙式栽培平菇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食用菌发展趋势与若干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辽宁省食用菌发展现状辽宁省发展食用菌产业自然条件优越 ,物质资源丰富 ,劳动力充足 ,农副产品下脚料种类多、数量大。辽宁省发展食用菌生产起步较早 ,2 0世纪 80年代初 ,部分科研单位在城市近郊试种平菇成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 ,在东部山区采取半熟料半开放式代料块栽香菇获得成功。同期 ,从日本引进奥羽 2号、3号滑菇菌种在辽南沿海及东西部部分山区进行栽培推广。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辽宁省食用菌生产迅速发展 ,尤其是多种栽培方式 (块栽、袋栽、地栽 )的代料栽培技术的推广 ,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到 2 0 0 0年 ,辽宁省食用菌栽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危害食用菌生产的病虫害也日趋严重。为此,近年来科技人员针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也相继研制出了一系列的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提高食用栽培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发挥了具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优质安全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出口贸易量和价格,增加菇农效益。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种植品种的增加,利用栽培资源种类的拓宽,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地域的扩展,一些产区由于栽培配方的改变,为追求高产添加一些用途机理不明的化学成分,为片面追求省工,采取一些不科学的生产管理措施,加上环境、水质对栽培环境的影响,食用菌栽培受污染的事件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食用菌产业与林业生产状况入手,总结了几种林地食用菌栽培模式。在举例说明营林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同时,提出了林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袋栽平菇往往出2—3茬后,因菌袋失水而不再出菇,故产量较低,一般生物效率仅70%—80%.食用菌人工栽培除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的覆土栽培尚未受到人们重视.1988—1989年,我们在乌鲁木齐采用覆土方式栽培平菇,改变了平菇生长的生态条件,增加了收获量,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食用菌,到1978年全国产量只有5万多吨,80年代进入了发展阶段,1990年突破100万吨,到2001年达到781万吨,产值达314亿元,而且每年都是以30~40%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黑木耳产量达42.4万吨,据介绍,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  相似文献   

20.
克东县是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每年大豆面积在8万hm。左右,占生产播种面积的80%,同时也是克东县种植产业的主栽作物。在栽培方式上经历了从人工埯种到畜力穰种、大垄扣种、机械平播、垄三栽培和45cm窄行密植栽培;在栽培方法上由20世纪50年代的70cm大垄扣种到七八十年代的65、60cm穰种,90年代的60cm垄上精量点播直至现在的45cm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