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盆栽条件下,设计1、2、3、4g·盆-14个施氮(纯氮)水平,研究其对武运粳8号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穗期每株不定根数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每株不定根数的生长量,其次为有效分蘖期,再次为拔节长穗期;抽穗期每株不定根总长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每株不定根总长的生长量,其次是拔节长穗期,再次为有效分蘖期,每株根干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2各处理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量占抽穗期根系累积量的比例有效分蘖期相对稳定,无效分蘖期和拔节长穗期变化较大。但无效分蘖期根系生长量占抽穗期根系累积量的比例平均值皆在50%以上,是影响抽穗期根系累积量的主要生育阶段。3在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量的多少与其生长速率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供氮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水培条件下 ,设计 0、1 4、2 8、42 mg/kg4个供氮浓度 ,研究其对扬稻 6号不同生育时期、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依对氮素反应而言 ,根系性状可分为 3大类 :第 1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性状 ,如每株不定根数 ;第 2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显著下降的性状 ,包括每条不定根长、不定根粗、不定根重和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等 ;第 3类根系性状 ,在一定的氮素供应范围内 ,其生长量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供氮浓度进一步增加其增幅变小 ,如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2抽穗期根系性状中 ,每株不定根数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有效分蘖期 ,再次为拔节长穗期 ;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拔节长穗期 ,再次为有效分蘖期。3无效分蘖期是影响每株根干重、不定根数和不定根总长度生长的主要生育阶段 ,根系增加量的不同是由其生长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供氮浓度对小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培条件下,设计0、14、28、42mg/kg4个供氮浓度,研究其对扬稻6号不同生育时期、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依对氮素反应而言,根系性状可分为3大类:第1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性状,如每株不定根数;第2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显著下降的性状,包括每条不定根长、不定根粗、不定根重和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等;第3类根系性状,在一定的氮素供应范围内,其生长量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供氮浓度进一步增加其增幅变小,如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②抽穗期根系性状中,每株不定根数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其次是有效分蘖期,再次为拔节长穗期;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其次是拔节长穗期,再次为有效分蘖期。③无效分蘖期是影响每株根干重、不定根数和不定根总长度生长的主要生育阶段,根系增加量的不同是由其生长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 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2浓度增高影响水稻生长.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 kg·hm-2(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以及根干物质质量均极显著大于对照;(2)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穴不定根数和每穴根体积极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汕优63有效分蘖期间和无效分蘖期间每穴不定根数和每穴根体积大幅度增加;(3)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穴不定根总长度极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汕优63有效分蘖期间、无效分蘖期间、拔节长穗期间每穴不定根总长度均大幅度增长;(4)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穴根干物质质量极显著大于对照,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汕优63拔节长穗期间每穴根十物质质量的增长量大幅度增加;(5)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条不定根长极显著大于对照,是因为FACE处理使汕优633个生长期间每条不定根的生长量均明显增加.FACE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汕优63根系的发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小麦主茎生育速度对分蘖形成及其成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冬小麦品种农林61号的3年观察结果表明: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与各生育期的长度有关,生育期长度越长,母茎生育速度就越慢;单株最大分蘖数、无效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与植株生育期长度及母茎生育速度有关。出苗至拔节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最大分蘖数就多;拔节至抽穗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无效分蘖就少,分蘖成穗率就高;因而出苗至抽穗期的长度越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越慢,有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2013年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2013年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4个处理,对水稻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机插秧的水稻产量最高,手栽秧其次,直播稻最低。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较大,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较大。水稻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水稻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均显著高于直播稻。抽穗期和穗后20 d的水稻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根干质量、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中、后期水稻根量增加有利于水稻高产,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7.
水稻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用12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的根系特征与地上部性状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表明:种子根特征受种子千粒重影响较大;每株不定根数与每株分蘖数和穗数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拔节抽穗期,由分蘖时期的营养生长为主转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由分蘖转入茎秆和麦穗,生长量最大,需肥、需水量最多,干物质的积累约占总量的50%左右。这时,茎、叶迅速生长.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分蘖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早期分蘖向有效分蘖发展,无效分蘖相继死亡;幼穗继续分化,麦穗发育已近完成,有效穗数和可孕小麦数已基本固定。因此,这一阶段是决定小麦穗大粒多、壮秆和最后确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上必须合理运筹肥水,协调好个体与群体、  相似文献   

9.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 7个不同时期氮肥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施用基肥、分蘖肥均能显著提高拔节期、倒 2叶期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②在施氮量较少的情况下 ,无论是作为基肥 ,还是作为分蘖肥、促花肥施用 ,均能显著提高抽穗期的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且施氮时期越早 ,促进作用越大 ;③在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 ,施用促花肥能显著提高每株根干重 ,施用保花肥可促进不定根的伸长 ,增加每株不定根总长度 ;④产量随着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数、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的提高而增加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86 、0 .715 9 、0 .5 5 47 。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返青期是产生春季分蘖、形成春季新根的关键时期,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导致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之间的矛盾.以及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之间的矛盾。影响到麦苗的腱壮生长。为了培育壮苗。应以保墒、增温为中心,再辅以施肥。所以。返青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麦苗早发稳长,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高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争取大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6-BA处理对水稻根系中后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超级杂交稻根系早衰的解决方法,采用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三系杂交稻组合)与湘洲8号(常规中稻品种)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于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2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叶面喷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在孕穗期适当地喷施6-BA,能够增加其不定根数量,在抽穗期喷施能够减缓不定根的衰老,喷施6-BA,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单株不定根总长,促进前期根系最长根长的增加(后期效果不明显);激素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单株根干重和根体积.  相似文献   

12.
不同库容量类型籼稻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大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大库容量品种的根系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 064.32、1 213.90 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 200.11、1 455.59 g?m-2;大库容量籼稻品种单位面积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显著大于小库容量籼稻品种,但不同库容量类型品种间每条不定根性状、单位根重等根系性状差异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显著影响单位面积库容量的主要根系性状是单位面积不定根长、单位面积根干重、抽穗期冠根比和单位面积根系活性,决定系数为0.423~0.578。随着单位面积不定根长、单位面积根干重、抽穗期冠根比、单位面积根系活性的提高单位面积库容量显著增加。【结论】大库容量籼稻品种单位面积根系性状大于小库容量类型品种,单位面积不定根长、单位面积根干重、抽穗期冠根比、单位面积根系活性是显著影响单位面积库容量的主要根系性状。  相似文献   

13.
影响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根系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明确吸氮量大的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根系形态、根系活性、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量、产量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等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等性状的差异,分析影响氮素高效吸收的主要根系性状。【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94倍(2008年)和2.59倍(2009年);吸氮量大的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生育期、吸氮强度均是影响吸氮量的重要因素,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大于生育期对吸氮量的影响;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间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总吸收面积、单株活跃吸收面积差异显著,单株根数、单株根系活力的差异因年而异。吸氮量大的品种单株不定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改良根干重、冠根比、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条不定根重等性状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吸氮量。【结论】供试粳稻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强度大是粳稻品种吸氮量大的重要因素。吸氮量大的品种单株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总吸收面积、单株活跃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力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根干重、冠根比、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条不定根重是影响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根系性状。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 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茎茎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茎穗重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差异很小,成熟期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单茎茎重和单茎穗重在各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4)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生育中后期的叶、茎、鞘、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其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叶比例和鞘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蜡熟期和成熟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茎比例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成熟期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穗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到蜡熟期和成熟期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叶、茎和鞘的输出量、输出率和输出物质转化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拔节期相当,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成熟期略微下降,播种期到拔节期、拔节期到抽穗期和全生育期的的光合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抽穗期到成熟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7)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生长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抽穗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净同化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较迟播而言,早播具有前期物质生产量适宜,中后期积累旺盛,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两系)及协优9308(三系)为材料,比较研究灌溉稻田旱作法与常规灌溉法水稻的生育与生理持性。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不因旱作改变全生育总叶片数,但播种至齐穗期因旱作缩短4~8 d,幼穗发育(拔节期)未见明显差别,说明旱作水稻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旱作法水稻单丛叶面积大于常规灌溉稻,叶面积指数小于常规灌溉稻。水稻根系单丛干重因旱作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有明显增加,并营造了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重根深的土壤环境。结果还表明,水稻旱作法有益于构建由大个体构成的高生物产量的群体,抽穗后生物产量占全生育期生物产量近40%;但是,旱作法对水稻也有诸多不利的生理影响,其一是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系生理活性下降,表现在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根系呼吸强度均较低;其二是灌浆-成熟期稻株剑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叶片气孔阻抗高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因此,进一步提高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产量水平,其技术的主攻方向似应为提高稻株籽粒灌浆期间的生理素质,以提高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差异很大,其差异主要由2次颖花现存数的变化所致。每穗颖花现存数高的品种,2次颖花现存数的比例大。每穗1,2次颖花现存数分别主要决定于1,2次枝梗现存数。每穗颖花现存数随每穗颖花分化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颖花现存率却随之降低。每穗颖花现存数可分解为抽穗期单茎干物重和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能力2个因素,只有两者同时提高,每穗颖花现存数才能大幅度地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及影响粳稻品种氮素吸收的主要物质生产因素,以期为粳稻品种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率、产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不同氮素吸收型粳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各生育阶段群体及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大,根干重、茎鞘叶干重、穗干重也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经济系数无明显差异;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作用大于经济系数的作用;抽穗前物质生产量、抽穗后物质生产量对成熟期物质生产量均有重要的作用,前者略大于后者;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对群体干物质生产量的作用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抽穗前更明显;提高抽穗前后茎鞘叶干重和成熟期穗干重有利于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提高。[结论]促进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尤其是抽穗前单穗干物质生产量,促进抽穗前后茎鞘叶干重和抽穗后穗干重的提高可显著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种(含亚种间)抽穗结实期叶、茎鞘、穗以及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考察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并通过杂种与其相应父本的差异比较,分析了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干物质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总体上开花期叶片和茎鞘部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穗部和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在籽粒灌浆末期达到最大值.叶和茎鞘干物质所占比例从抽穗之日起呈下降趋势,穗部所占比例则一直上升;抽穗后第1~7d,茎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至抽穗后第14d,穗部转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单茎籽粒产量与抽穗后叶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关系,且以抽穗后第1~7d相关系数较大;抽穗后第1d茎鞘干物质积累与单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自第7d始转为负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抽穗后穗部和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单茎干物质积累在各器官中分配的相关趋势和籽粒产量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相关趋势基本一致.多数组合抽穗后叶、茎鞘、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表现出负向父本优势,单茎穗干物质则表现出正向父本优势的组合数多,单茎籽粒产量和结实率的父本优势表现出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