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47-149
在杭州市4个区县展开问卷调查,对失地农民生存现状以及其所受到的保障制度进行了解,归纳总结出杭州市征地补偿政策对失地农民生活的影响。同时,结合对部分失地农民的访谈结果,探寻现有征地补偿政策的不完善之处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与政府、村委拆迁相关负责人沟通,全面了解征地补偿政策及其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情况,深入挖掘失地农民生存困境的内在成因。根据样本数据及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窦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82-9783
化解当前失地农民问题的症结,需要从"以地为本"的补偿思路转向"以人为本"的补偿思路,即明确对失地农民负责的责任者,统一补偿标准;明确补偿目标,转变补偿方式,建立失地农民生存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农村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土地被征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是当前我们政府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各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采取综合措施,如坚持统筹发展的思路制定政策、建立直接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征地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清园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194-195
由于当前征地补偿机制存在的不足,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急剧下降。失地农民补偿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失地农民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征地补偿机制所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改进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来源已经成了各级政府面对的重大问题。补偿和再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的政策来看,农民获得的补偿款不足以保障农民的一生无忧.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再就业,在这期间党组织要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当前,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土地管理制度混乱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妥善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用地和农民的宅基地被征用,用以投资建厂或基础设施建设等,由此产生的失地农民补偿和保障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失地农民对补偿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补偿机制的选择与建立是否科学,以及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真正需求。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具体了解了当地失地农民对补偿方式和标准的选择、安置房的分配等方面的满意度,并且分析出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而为政府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提供建议,努力提高失地农民补偿满意度,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调查结果表明,榆中县连搭乡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整体呈满意状态,因个体差异,部分失地农民对补偿满意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8.
以贵阳市花溪区云上、洛平、大寨、吉麟、花溪等5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对失地农民基本利益代表缺乏信任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补偿款的合理使用、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9.
庞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52-11854
分析了失地农民在政府征地过程中的权益受损状况,论述了政府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政策措施:政府应通过制度设计、执政理念的转变,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尊重其政治权利和人格尊严,全方位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使政府行为与农民利益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愈来愈多,在当前的制度安排下,失地农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对待失地农民利益应遵循平等与公平、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及共同富裕的原则,提出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合理确定各土地产权的补偿标准;实施多元化的征地补偿方式,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研究结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让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政府对失地农民的一次性补偿方式使部分农民陷入无地、无钱、尤技术的困境,也易在补偿费用分配不均,安置不妥时.导致城乡统筹中的利益分割不平衡,使地方政府和失地农民可能陷入“囚徒博弈”。如何找到利益分割的平衡点,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成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通过研究永川区中山路办事处失地农民的情况欲找出农民利益流失的原因,以期寻找弥补办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代农业一起逐渐取代了原有意义上的"三农",逐步成为农户贷款需求的新主体。一、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实施一次性货币补偿后,又逐步实施了由政府、村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问题。但由于货币补偿标准低,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又因受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制约,仅满足了部分年龄较大的失地农民的低保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是反映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自身利益需求与征地补偿方式之间差异的重要标志。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金堂县以及温江区(分别代表成都丘陵区、山区和平原区3个典型地貌特征)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农户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满意情况。并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院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主要与农户年龄、征地后家庭收入、被征地面积、征地意愿、政府征地工作透明度、征地补偿标准等6个变量相关,其对征地补偿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揭示出征地补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涛  刘瑜婷  余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80-2382
阐述了咸阳市秦都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土地征用补偿现状,从政府行为和土地制度两方面分析了秦都区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因素,提出政府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农民科学、合理地离开土地,成为历史的必然。但在实际征地中,由于相关政策体系的不完善,造成很多失地农民面临“进无出路、退无保障”两大难题。形成原因主要是:1失地农民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失地农民就业难;2.目前各类建设用地征地补偿普遍偏低,政府还没有全面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失业农民没有养老保障;3补助方式不完善,使失地农民成为”三无”(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人群。解决办法:建立“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经济补偿”三位一体的长效保障机制。1构筑就业保障线;2构筑养老保障线;3构筑生存保障线;4.构筑政策保障线。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掌握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状况,测知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青岛市夏庄街道失地农民进行了实证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出现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感、身份认同困惑、社会歧视带来的自卑感、对未来生活的焦虑等多种心理问题。根据调查结果从农民自身、社区和政府方面提出增强农民技能、引入社工服务和加强政府保障等对策和建议,为失地农民角色转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由工业化、城市化而引发的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成果及各地方有代表性的实践经验,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存在的货币补偿安置、集中开发安置、土地入股安置和土地换社保安置等四种典型安置模式,从而明确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施现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所有社会成员享有的生存和发展保障。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目前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让失地农民陷入生活、就业和养老问题等困境中,进行社会保障安置,是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