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冬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下旱直播水稻田使用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在云南省双江县主要杂草为稗草、莎草、牛筋草和莲子草的稻田开展了施药除草试验,比较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相应处理区的水稻产量及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35%丁草胺·扑草净乳油和35%丙炔噁草酮·丁草胺水乳剂对总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分别为99.3%、91.5%和90.5%;不同施药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不除草处理;使用丙炔噁草酮·丁草胺或氟酮磺草胺除草的总收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丁草胺对水稻分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丁草胺施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时水层深度对水稻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水稻品种中施用丁草胺会降低其分蘖质量;在同一品种中,随施药量增加,分蘖数量减少;缓苗后施药比缓苗前施药的水稻分蘖多;施药时保持4 cm水层(未没过心叶)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小于保持8 cm水层(没过心叶)。初步明确了不同水稻品种对丁草胺的敏感性不同,本试验中的东农419水稻对丁草胺的敏感性高于绥粳4号。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丁草胺在水稻秧田和直播稻田的使用价值,在直播稻大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盆体试验,以探讨其有效使用剂量及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一、试验设计 (一)供试药剂:昆山化工厂提供的60%丁草胺乳剂。 (二)施药时期和方法:两个时期四种处理。 1.水稻不出苗施药:水稻浸种60小时播种,稗籽露白同时播种。 (1)播种后湿润用药 (2)播种后1.5厘米水层用药,36小时自然落干。 2.水稻出苗后施药,稻种摧芽播种、秧苗芽鞘期、稗苗0.3叶期施药。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直播种植中,由于杂草的危害而影响了这种栽培方式的推广。为了寻找旱播田的优良除草剂,我们在室内和田间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试验,其中丁草胺具有除草活性好,对水稻安全的特点。该药主要通过植物幼芽吸收,其次是根,并在体内传导。为进一步摸清丁草胺在旱播稻品种间和旱播稻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本文研究了丁草胺在旱播稻和杂草间的选择性比例和选择性程度试验。  相似文献   

5.
丁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在稻田的化学除草效果早已肯定,并表现出比除草醚杀草谱广、药效期长、除草效果好等优点。对于丁草胺颗粒剂,据广东等地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它与丁草胺乳油有同样的除草效果,由于颗粒剂使用比乳剂方便、工效高、安全性好,更易为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6.
在玉米出苗前进行除草是防治玉米田草害的有效措施。为提高玉米苗前除草的作业效率与药效,降低药害,以极飞P20植保无人机为施药器械,研究其喷施不同用量乙草胺的除草效果及药害情况。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施乙草胺进行玉米苗前除草,防除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乙草胺用量达290 mL/667m~2时,处理区玉米幼苗开始出现药害,故使用无人机喷施乙草胺进行玉米苗前除草,用药量不宜超过290 mL/667m~2。  相似文献   

7.
<正>岳池县植保植检站大力推广水稻化学除草技术,水稻除草面积逐年增多。近年来,由于部分农户未掌握稻田化学除草方法,稻苗出现僵苗、弱苗,也有的植株焦枯黄化,停止生长。严重的植株枯死,长成僵苗、弱苗。有的农户还以为是水稻坐蔸引起。2014年,岳池县植保植检站在九龙镇、伏龙乡、顾县镇等乡镇对稻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及稻田化学除草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1稻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1.1施药时间不当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多年来,我们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指引下,在稻田用药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定的成绩,如吡虫啉、扑虱灵等新型高效农药得到迅速推广;稻田化学除草已基本普及; Bt、井冈霉素等生物制剂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等等。但近 5 a来,稻田用药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研究解决。 1主要问题 1.1盲目混配现象严重作者2000年带着农药的混用问题调查了130个有代表性的稻区农户,其中 83.1%的农户施药时─般都要混用,即使购买的是复配制剂,使用时也还要自行混配。他们普遍的心态是,混用比…  相似文献   

9.
产品评价     
9除草剂产品药效试验评价9.1水田除草剂共对38个产品(含不同剂型) ,从除草剂的安全性、杀草谱、除草效果、施药条件、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从中选出了部分表现好的品种 ,现简介如下 :9.1.150 %拜田净WP拜耳公司开发的四唑啉酮类选择性除草剂 ,通用名为fentrazamide,经黑龙江、上海、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9个单位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 ,该药剂在水稻直播田、移栽田、抛秧田均可有效地防除稻田主要杂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异型莎草等 ,对水稻安全 ,对施药的水层管理要求宽松 ,可与磺酰脲类除草…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2014,(2):12-12
《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发生: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禁止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丁草胺防除菜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我所用60%丁草胺乳油作防除番茄、茄子、辣椒、菠菜、豇豆、刀豆、大白菜、小白菜、胡萝卜、萝卜、芹菜、甘蓝、花椰菜和绿花菜等14种菜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丁草胺不仅除草效果好,而且对蔬菜生长安全。现将甘蓝、萝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方法甘蓝移栽田分栽前施药和栽后施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杀虫单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常规用药剂量和高剂量施于水稻田后,杀虫单最终残留量表现为:稻壳〉稻田土壤〉植株〉糙米。建议杀虫单在水稻合理使用:按混剂用药剂量600、900g a.i./hm^2(其中杀虫单为180、270g a.i./hm^2)在水稻生长期施药,施药3次,2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14d,安全间隔期至少为14d。收获时杀虫单在稻田土壤、稻植株、稻壳、糙米中的残留量均〈0.50mg/kg。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测试植保无人施药机在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时每667m2用药量、用水量、作业效率、防治效果等数据,与常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防治效果、作业效益进行对比,为今后应用植保无人施药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5年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八桥村开展应用植保无人施药机防治水稻病虫害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丰硕 《植物医生》2001,14(5):47-47
蔬菜地实施化学除草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措施。但必须注意如下事项 :1.适期施药。蔬菜地施用化学除草剂多采取土壤处理法。必须在播种前和播后芽前或播后苗前进行。即施药时间以杂草初生阶段效果最好。当杂草长至9cm~12cm或分蘖期以后再施药 ,防除效果差甚至无效。2.精细整地。土壤处理要求厢面平整、土壤细碎、湿润 ,创造杂草萌发的良好条件 ,使杂草一起萌发 ,以利于1次施药后 ,大部分杂草得以灭除。3.适量用药。过量用药不但造成浪费 ,而且还可能产生药害 ,增加对蔬菜的污染。要严格按规定用量施药 ,沙性土…  相似文献   

15.
1983年后,我省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曾大面积推广过美国进口的水田化学除草剂丁草胺,无论在除草效果,还是在安全性方面都得到了农业技术人员的高度评价,深受农民欢迎。1986年春季,我省首次引进国产丁草胺,农民在水稻秧田使用后,出现了大面积药害,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苗床地前期杂草出苗迟于水稻,后期生产旺盛根系发达,人工拔除困难。据调查,云南旱育秧苗床地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马唐、水蓼、香附子、繁缕、田旋花、小藜、三叶鬼针草、光叶紫花苕等,严重田块其危害每平方米510株,亩有杂草量达520kg。目前使用的除草剂有农杀、除草通、丁草胺、杀草丹、扫茀特、恶草灵、农得时等,除除草通外,其余均为水田型除草剂,施用量大、成本高,单用杀草谱窄除草效果不理想。本试验在1997年多组配比的基础上对农得时、丁草胺、扑草净、恶草灵4个单剂不同配比对杂草防除效果及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巨星等四种麦田除草在冬前(小麦越冬前)和春季(小麦拔节前)不同施药时间的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除草剂品种在冬前适期用药除草效果明显优于春季用药,防效较春季施药可提高10%-20%  相似文献   

18.
二氯喹啉酸对水稻药害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云飞 《植物保护》2000,26(1):46-46
二氯喹啉酸是防除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近年来大面积应用表明,该药具有残效期长,对稗草特效,施药适期宽等特点。只要正确使用对水稻安全,但若使用不当也对水稻造成药害。近年来各地均有零星药害发生。为此,笔者对二氯喹啉酸造成水稻药害症状和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陈信玉 《植物保护》1989,15(4):52-53
丁草胺乳油,已在国内陆续投产并推广使用。目前常规方法是:插秧后4—5天,灌水3.3厘米,喷雾施药,自然落干。在应用过程中,笔者认为此法不好。1987年在城关镇三星桥村绿肥田早稻,每亩100毫升丁草胺乳油,与人粪尿混匀后施用(简称基施法)。药后1个月除草效果97.1%,常规法除效为89.1%。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5%丁草胺颗粒剂在稻田中的除草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指导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在早稻本田及晚稻秧田进行有关试验,并在全县当年晚稻本田推广5万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供试药剂①5%丁草胺颗粒剂(昆山陆扬精细化工厂产);②60%丁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③5O%杀草丹乳油(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产)。 (一)秧田除草试验: 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6号,分3个时期用药,即播种塌谷后(6月27)、秧苗1叶1心期(7月1日)和2叶1心期(7月4日)。在各期均设亩用5%丁草胺颗粒剂0.5公斤、0.75公斤、1.0公斤、2.0公斤及不用药(对照)。1叶1心期增加50%杀草丹乳油每亩100毫升,2叶1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