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珊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4):452-456
稻曲病已成为世界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稻曲病的分布与为害、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稻曲病的侵染循环等研究进行综述,并就稻曲病抗病材料的筛选、抗性基因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系统分析当前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稻曲病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灌南县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轻水稻稻曲病的危害,本文通过稻曲病菌孢子定量监测、稻曲病防治适期调查统计、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稻曲病对水稻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到一整套适合灌南县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技术,可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对水稻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情况进行了概述,从拮抗微生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制剂3个方面对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稻曲病生物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稻曲病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是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在稻曲病菌作用机理和多样性、抗稻曲病资源的筛选以及遗传进行综述,并在抗稻曲病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首先是目前的研究侧重于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多样性。二是在水稻抗稻曲病的生理机制研究较少,进展缓慢。三是抗稻曲病基因的遗传和定位进展缓慢,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克隆还未开展。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气象环境密切关联。为怀化地区优质水稻生产季节安排和基地布局,以及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其他区域的稻曲病时空气候风险特征分析提供参考,利用怀化地区6个县市2016—2020年的30组稻曲病最终病穗率及全市107个自动气象站2011—2021年气象资料,建立稻曲病病穗率气候模拟模型,分析怀化地区稻曲病时空气候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怀化多数区域稻曲病平均病穗率低于5%,稻曲病气候风险低,总体为稻曲病不易发生区。孕穗-乳熟期R2020(日雨量)≥0.1 mm日数是影响其稻曲病病穗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且随海拔升高增多,进而使稻曲病病穗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表现为沅水及支流河谷平地地区的稻曲病气候风险相对较低,沅陵西北侧武陵山区和溆浦-中方-沅陵交界的雪峰山区稻曲病气候风险相对较高。从稻曲病病穗率的时间变化特征看,海拔400 m以下地区模拟病穗率呈明显的“V”字形变化,以7月中旬中期至7月下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较低;海拔400~600 m地区模拟病穗率呈一定的抛物线变化趋势,7月下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较低,8月上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获得与鉴定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对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害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研究分离获得了引发稻曲病病害的绝对优势病原菌种,并鉴定为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水稻稻曲病病原真菌与减少稻曲病病害发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菌白化菌株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7年,我们在研究稻曲病的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发现了稻曲病菌白化菌株(Vstilagioideasp),经分离、培养获得该菌株。白化菌株厚垣孢子形态明显不同于黑色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白化菌株在培养特性上与黑色稻曲病菌不同。在我们的试验中,利用分离的白化菌回接水稻,产生白色稻曲球,证明了白化菌株的致病性。由于两种菌株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同,我们初步认为稻曲病白化菌株在分类中应具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稻曲病的发生条件及预测预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洵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100-101,99
为提高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水平,对黔东南州稻曲病发生及危害特征、病菌生活史及发病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源、品种、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是稻曲病发生与否和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同时,介绍了稻曲病的测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6,(2):67-69
稻曲病是世界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稻曲病的主要症状及危害、生物学特征、侵染过程,并从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稻曲病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为以后开展稻曲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1987年至2002年期间有关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ke.)Tak.]的文献报道基础上,对稻曲病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影响因子及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着重讨论了稻曲病菌的自然形态特征、人工培养条件下的性状和水稻抗稻曲病鉴定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