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腐病是近年夏季豇豆的重要病害之一,对豇豆产量影响较大。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往往被忽视;到开花结荚时,病株下部叶发黄,根部可见红褐色病症。一般病株率21%-35%:产量下降二、三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武汉的豇豆根腐病分离物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GF形态学上为茄腐皮镰孢菌;对JGF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豇豆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武汉地区豇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Schl.)  相似文献   

3.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4.
一、豇豆根腐病 植株的主根与地表下的茎是受害的主要部位,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边缘不明显,逐渐变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或开裂;至开花结荚后地上部才有明显症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一般叶片不脱落,病株主根受害腐烂,不生侧根,植株矮小,拔起病株十分省力,  相似文献   

5.
<正>长豇豆是人们日常生活非常喜欢的蔬菜,近几年邢台市郊区长豇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连作也越来越重,这就导致了豇豆根腐病的大发生,给当地蔬菜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严重挫伤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下面就豇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1症状识别早期症状不明显,到开花结荚期才明显,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枯萎,但不脱落。发病株易拔出,根茎部和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有的开裂深达皮层内。剖视茎部,可见维管束变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这几年在乡下了解的情况,将温室豇豆常见病虫害作一分析。温室豇豆最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和美洲斑潜蝇,即农民常说的"三病一虫"。豇豆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发病主要特点是病部产生褐色或黑色斑点  相似文献   

7.
<正>一、大豆根腐病1、症状识别与危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大豆根腐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病株地上部生长不  相似文献   

8.
豇豆根腐病为长豇豆上发病最重,危害最大的病害,通过对丽水市长豇豆主产区的多年调查、试验和研究,初步探明了豇豆根腐病发生与气候因子、品种、豇豆生育期、施肥方法、轮作方式的关系,并提出了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蔬菜土地利用呈高负荷连作生产,致使蔬菜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豆科作物的根腐病在我区乃至湖北省呈明显流行态势。据笔者调查,病株率一般在3%~15%,严重地块病株率达到40%,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了有效控制根腐病蔓延,特就该病害发生症状、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供广大农技人员和菜农朋友在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10.
黄瓜枯萎病、豇豆根腐病在生产中危害严重,研究生物农药防治该类病害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研究木霉菌T2562对黄瓜枯萎病和豇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平板对峙试验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T2562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了79.62±0.79%,对豇豆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9.31±1.27%。盆栽试验中木霉菌T2562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64.52±4.31%,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根腐病在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田间一般病株率为30%~40%,低洼地和重茬地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一般年份大豆生育前期(开花期以前)病株率为75%左右,病情指数为35%~50%,多雨年份病情指数可达60%以上。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及土壤  相似文献   

12.
薛传兵 《农技服务》2014,(6):115-116
在豇豆生长期中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疫病、锈病、煤霉病、白粉病,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斜纹夜蛾、灯蛾以及根蛆、小地老虎等地下虫害。早春以根蛆、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幼苗。春季连续阴雨和梅雨期间,疫病、根腐病造成死藤。夏秋主要是锈病、煤霉病以及红蜘蛛危害叶片,导致早衰。6~8月,豆荚螟钻花蛀荚,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质量。斜纹夜蛾4~11月发生,以7~9月产卵集中,危害最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豇豆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策略,以及豇豆各种病虫害的诊治方法,以便为同行和广大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辣椒根腐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发生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为控制辣椒根腐病的发生发展,我们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与试验,有关结果如下:(一)症状辣椒根腐病多发生于定植后。发病初期,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二)发生规律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在土壤可…  相似文献   

14.
史明 《现代农业》2011,(7):42-42
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据调查历年发病株率都在30%~40%,低洼地和重迎茬地块发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尤其是土质粘重地块发病更重,为了更好防治根腐病,我们对根腐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据调查历年发病株率都在30%~40%,低洼地和重迎茬地块发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尤其是土质粘重地块发病更重,为了更好防治根腐病,我们对根腐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正>一、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特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根病,又名根腐病、黑脚。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病菌只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而地上部分的表现症状是因根部受害引起。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快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表现点片麦芒回麦穗发白,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仅重病的显示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株矮化、稀疏,叶片处由下向上变黄,  相似文献   

17.
司玉芹  程辉 《北京农业》2007,(19):12-13
<正>1菜豆根腐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和茎基部,早期症状不明显,植株矮小,开花结荚后,症状明显,病株下部叶片枯黄,从叶片边缘开始枯萎,但不脱落。拔出病株,可见主根上部和茎地下部变黑褐色,病部稍凹陷,有时开裂或深入到皮层内。  相似文献   

18.
从豌豆病株和健株的毛根、根、茎、枝、豆荚主脉、果实中分别分离获得的根腐病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3种病原菌在豌豆病株和健株上均有分布,病株的病原菌分布明显高于健株,且镰刀菌为优势种群,占样品总数的55.6%,是导致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分布集中于根茎部,在病株的茎分枝、豆荚主脉及果实等部位则主要分布着链格孢菌,表明镰刀菌根腐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菜豆、豇豆根腐病的表现症状、病原传播途径。通过协调养分、温度、湿度、光照,充分满足菜豆、豇豆的生长需要,辅助农药防治,达到预防根腐病发生和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近几年来,一直危害较重,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在韩店、孙镇等地,纺枯病病株率达50%~60%,减产20%以上。农民普遍采用春季药剂喷雾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针对小麦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