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激光表面跨尺度织构化机械密封摩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声光调Q的半导体泵浦Nd:YAG激光器,利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加工工艺在碳化硅机械密封环端面进行跨尺度织构化处理,制备微凹坑织构和宏观上游泵送槽织构,用表面形貌三维测量仪测量激光加工后的试样.在机械密封计算机辅助试验台上,进行了激光表面跨尺度织构机械密封与无织构机械密封的摩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跨尺度表面织构在不同的密封介质压力和转速等工况下对机械密封摩擦转矩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能在密封环表面进行微凹坑型及微凹槽型织构的跨尺度加工.在试验的工况参数范围内,无论是在低压低速,还是在高压高速工况下,激光表面跨尺度织构均可以显著地改善机械密封的摩擦性能.与无织构机械密封相比,激光表面跨尺度织构机械密封的摩擦转矩最大可减小65%,并且运转相对较为稳定,受密封介质压力和转速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由于所制备的跨尺度表面织构起到了改善密封端面间润滑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SiC机械密封环表面微织构激光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声光调Q二极管泵浦Nd:YAG激光器, 利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加工工艺, 对碳化硅机械密封试样端面进行激光表面微织构的加工工艺试验研究.采用Wyko NT1100表面形貌三维测量仪测量了微织构的几何形貌参数,分析了泵浦电流、脉冲重复频率、脉冲重复次数和扫描速度等激光加工工艺参数对微凹腔和微凹槽织构的几何形貌参数与加工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泵浦电流和脉冲重复次数对微凹腔的几何形貌参数与加工质量影响较大,而重复频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泵浦电流、扫描速度和重复频率对微凹槽的加工质量均有较大影响. 通过优化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组合, 可以加工出较优的微观几何形貌. 加工微凹腔较优的工艺参数范围:泵浦电流为14~16 A,脉冲重复次数为1~10次; 加工微凹槽的较优工艺参数范围:泵浦电流为14~16 A,重复频率为1 500~2 500 Hz,扫描速度为8~25 mm/s.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活塞环与缸套摩擦副磨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柴油机常用的4种表面功能层活塞环与4种合金铸铁材料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结合摩擦界面形貌和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具有稳定和优良的摩擦学特性,耐磨性大幅度提高;镀铬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但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高;喷钼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出现钼颗粒剥落和形成表面复合膜等现象,摩擦因数出现拐点,缸套和活塞环都具有最大的磨损系数.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大载荷直升机技术指标需求,使其旋翼系统配套的关节轴承在高承载能力同时,在复杂作业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抗磨降磨能力,提升轴承的寿命性能指标。以大载荷直升机旋翼系统使用的某型号自润滑关节轴承为研究对象,在9Cr18关节轴承内圈基材表面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分别制备CrDLC和WDLC 2种薄膜,分别利用扫描电镜、三维形貌仪、往复式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低速重载压摆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2种改性薄膜试样的微观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磨痕形貌等进行测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盘摩擦试验阶段初期,2种薄膜的摩擦因数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摩擦过程的进行,摩擦因数均趋于稳定且一直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相对于9Cr18-CrDLC试样,9Cr18-WDLC试样的摩擦因数稳定时间短,整体摩擦过程比较平稳,摩擦因数相对较低,表现出较好的摩擦性能;9Cr18-WDLC涂层与自润滑衬垫对磨过程相对平稳,摩擦因数在一定小范围波动,整体磨痕较浅,整体磨损体积较小,表现出较好的抗磨性。通过摩擦学性能分析可知,对于基材为9Cr18材料,选用WDLC薄膜,具有较好综合抗磨减磨性能。  相似文献   

5.
55号钢仿生非光滑表面高温耐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将根据仿生非光滑耐磨理论设计的仿生非光滑耐磨表面复制到55号钢模型试样上,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影响凹坑形非光滑表面试样耐磨性多因素试验。采用试验优化设计技术中部分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试验方案,得出影响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耐磨性多因素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耐磨性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温度、磨损时间、凹坑直径、转速和凹坑密度。最后对非光滑的耐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激光表面织构机械密封润滑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Q半导体泵浦YAG激光器,利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加工工艺在密封环端面加工具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微凹坑织构.在机械密封计算机辅助试验装置上,进行了激光表面织构机械密封与普通机械密封的试样的对比摩擦性能试验,研究了激光表面织构技术在不同的密封介质压力和转速等工况下对机械密封的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激光表面织构技术对于改善机械密封润滑特性的作用主要受密封介质压力的影响,转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与无织构机械密封相比,在较低密封介质压力的条件下(0.2 MPa),激光表面织构机械密封能显著改善润滑特性,摩擦转矩最大可减小60%,转速对摩擦扭矩的影响不大.在较高密封介质压力的条件下(0.8 MPa),转速对摩擦扭矩的影响起到较大的作用,只有当转速达到一临界值时激光表面织构机械密封才能够起到改善润滑的作用,且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UMT-2型微观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对环文蛤贝壳角质层的表面粗糙程度和摩擦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文蛤不同部位角质层的粗糙度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背部、后部、腹部、前部;环文蛤前部和腹部角质层表面的横向摩擦因数大于纵向摩擦因数,而环文蛤后部和背部角质层表面的横向摩擦因数却小于纵向摩擦因数,这说明环文蛤角质层表面的摩擦特性具有横向和纵向异性的特征;相比于无水测试条件,在水润滑测试条件下,环文蛤前部角质层表面的横向和纵向摩擦因数均提高,环文蛤后部和背部角质层表面的横向和纵向摩擦因数均降低,而环文蛤腹部角质层表面的横向摩擦因数降低,纵向摩擦因数却升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仿生微织构的电动修剪机刀具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电动修剪机刀具易磨损、崩刃等情况,设计了一种蚯蚓仿生微织构刀具,以蚯蚓体表形貌为基础,利用激光成型技术加工刀具表面微织构,研究激光成型参数对成型沟槽几何尺寸的影响;通过摩擦磨损对比试验研究了仿生微织构刀具和普通刀具的摩擦因数和磨损情况,分析仿生刀具减磨机理;通过自制剪切试验平台对不同直径龙眼树枝进行刀具剪切试验,验证仿生刀具减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激光成型仿生刀具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75W、激光扫描速度4.8mm/s;仿生刀具微织构实际尺寸为:沟宽138.3μm,沟深33.5μm;与普通刀具相比,载荷400g下沟槽间距1.6mm时微织构仿生刀具表现出最小摩擦因数02619和体积磨损量616.70mm3,具有明显减磨特性;随载荷增加磨损机制逐渐由黏着磨损、微切削磨损向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复杂磨损形式转变;磨损稳定时,沟槽间距1.6mm微织构仿生刀具所需剪切次数50~55次,比普通刀具剪切次数(45~50次)高5~10次,沟槽间距1.6mm微织构仿生刀具在剪切直径10、15、20mm的树枝磨损面积稳定次数分别为35~40次、45~50次、50~55次,树枝直径越大微织构刀具抗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苜蓿草颗粒制粒环模磨损失效分析与磨料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观察测量失效的环模,磨料磨损是它的主要失效形式。在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考察苜蓿草粉对环模材料3Cr13的摩擦磨损行为,用轮廓仪测量试样的体积损失,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摩擦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软磨料磨损下,3Cr13磨损表面形貌呈现塑变磨损特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微观切削,因此,在一定硬度下,提高3Cr13的表面韧性是提高环模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球—面接触方式,在0.6mm振幅下,研究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表面在不同载荷和不同频率下的往复滑动干摩擦磨损行为,并探讨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模具钢M42表面,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过程转变为三体摩擦,降低了摩擦因数;随着频率的增加,由于温升形成的氧化膜降低了微凸体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从而使摩擦因数降低;磨损体积随着载荷和频率的增大均呈增大的趋势,磨痕呈现为典型的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11.
椭圆状微织构自润滑车刀切削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加工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易磨损区域加工椭圆状微织构,并在微织构中填充MoS2固体润滑剂,制备了微织构自润滑刀具。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微织构对刀具刀尖处应力分布的影响;将微织构自润滑刀具与传统刀具进行了干切削45号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织构的存在对刀尖处的应力分布无显著影响,与传统刀具相比,微织构自润滑刀具能够有效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减小切屑变形,增加切屑卷曲,同时减缓刀具前刀面磨损。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光滑试件和凸包形、凹槽形表面形态的45号钢试件的耐冲蚀性能,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冲蚀磨损过程中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件数值模拟的冲蚀情况与试验吻合良好。这说明选用适当的ANSYS/LS—DYNA单元类型和设置合理的参数,完全可以实现对光滑试件和两种不同的表面形态试件的耐冲蚀性能的数值模拟,本文对于研究表面形态耐冲蚀机理和进行冲蚀磨损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齿轮激光淬火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轴流CO2激光器的低阶光束模式和轴向分齿扫描方式,可一次扫描整个齿廓,并获得沿齿廓理想分布的硬化带形状,在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对20CrMnTi齿轮进行激光淬火,处理结果为:表明为细针状马氏体组织,硬度为HRC61,硬化层深为0.6mm,且硬化层浓度上的硬度分布几乎无变化梯度,可有效地提高齿轮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齿面的激光淬火解决了常规齿轮渗碳工艺中存在的变形难题,可省去后面的磨齿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用纳米Al2O3与铁粉相混合作为铁基粉末冶金件的表面改性材料,通过激光熔覆试验对冶金件进行表面改性。运用优化设计法。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纳米Al2O3与铁粉涂层激光熔覆后,粉末冶金件表面耐磨性显著提高,得出影响耐磨性因素的回归方程。方程表明:纳米Al2O3的质量分数与载荷都是影响耐磨性的显著因素,且载荷的影响较纳米Al2O3质量分数显著。磨损量对比曲线显示,当纳米Al2O3质量分数为4%、8%时,随载荷增大磨损量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直齿行星排的行星轮止推垫圈为对象,为了减小其与行星齿轮之间因轴向力而导致的磨损,通过对止推垫圈加工径向沟槽的方法,对其进行流体动压润滑设计,使止推垫圈与行星轮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流体动压承载力,从而使两者之间实现非接触而减小磨损.因结构的对称性,允许正反向旋转且加工容易而选择径向直线矩形槽.建立了定常雷诺方程的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离散求解.分析了槽数、槽宽比、槽深和径向宽度等结构参数对垫圈流体动压力承载性能、润滑油流量和温升的影响规律.考虑到工程应用,着重对较少油槽数量(2~12)情况下的润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槽数约为20时,油膜具备最大的承载力;油槽数量介于10~60时具备较大的承载力;槽区角度与周期槽角度之比约为0.5时具有最佳承载力,径向宽度越大则承载力越大;槽数越多、槽深越大、径向宽度越大,流量越大,反之减小;槽宽比增大能使流量减小;降低润滑油温升的措施为增加垫圈槽数、增大径向宽度,使槽深处于10~40μm.  相似文献   

16.
以激光加工多孔端面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建立符合Gauss概率分布的表面粗糙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密封端面不同部位表面粗糙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部位粗糙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液膜开启力和摩擦扭矩随端面粗糙度、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泄漏量随端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3个部位表面粗糙度对开启力增大、摩擦扭矩增大和泄漏量减小的影响程度为动环凹腔区粗糙度影响最大,静环端面粗糙度影响次之,动环非凹腔区粗糙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激光冲击波技术在金属表面改性和成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工程应用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激光冲击波技术在金属板材成形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光冲击成形和激光喷丸成形,对激光冲击成形和激光喷丸成形的机理、技术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网格技术的端面造型机械密封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软件中的动网格技术,将其应用于机械密封间隙内流场数值模拟中,以有效解决模拟过程中液膜厚度无法预知的问题,获得更加贴近实际的内流场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机械密封、微孔端面机械密封、孔槽耦合端面机械密封进行内流场模拟研究,得到3种方案下压力分布、剪切应力分布和泄漏量,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动网格技术在机械密封内流场模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微孔和螺旋泵送槽都能够产生动压效应,其中由于微孔的动压效应产生的高压区出现在渐缩截面处,槽的动压效应产生的高压区主要出现在槽末端台阶处;与普通机械密封相比,微孔端面机械密封能够产生动压效应,减轻密封件的摩擦磨损,但防泄漏性能不佳;孔槽耦合端面机械密封运行时不仅剪切应力小,而且能有效抵抗压差流、降低泄漏量,具备优异的密封润滑性能,是获得零泄漏非接触高性能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