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六种牧草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彭鸿嘉 《草业科学》2001,18(6):30-35
西方冰草、沙生冰草、草地早熟禾、绿针茅、粗羊茅及匍茎翦股颖 6种牧草的种子在塑料杯中分 0 .5 cm、0 .75 cm、1.5 cm、3.0 cm和 6 .0 cm的不同深度 ,分别播种在土壤、人工土壤和沙土上。当 p=0 .0 1时 ,土壤 (S) ,种子大小 (SE) ,播种深度 (D) ,S× SE,SE× D和 S× SE×D的相互作用对出苗率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每一种牧草的出苗率都有所降低。西方冰草在所有播种深度下出苗最好 ,而匍茎翦股颖在沙土中出苗最好。西方冰草与沙生冰草在 3.0 cm和 6 .0 cm的播种深度下出苗较好。种子大小还与胚芽鞘长度 (R=0 .96 ,P=0 .0 5 ,3.0 cm播种深度 ) ,苗高 (R=0 .99,P=0 .0 1,3.0 cm播种深度 )和根长 (R=0 .96 ,P=0 .0 1,3.0 cm播种深度 )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土壤对出苗具有显著的影响 (LSD0 .0 5=0 .10 13)。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河南省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状况,选用20种抗菌药物,采用K-B纸片法对2014-2015年分离自6个地区12个规模化种鸡场的395株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并运用PCR法对37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74. 18%)、氨苄西林(50. 89%)、四环素(44. 56%)、土霉素(43. 05%)、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7. 97%)耐药较严重;且27. 84%(110/395)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最严重的可耐14种药物; 88. 19%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表现中介;分离菌株耐药率与耐药谱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场间存在差异;共检测到12种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在83%以上。表明河南省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耐药普遍,多重耐药较严重,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3.
观察测定3种不同留茬设置下刈割后的华北驼绒藜的再生情况,综合分析其长势及产量.结果显示,9~10 cm留茬设置植株高度最高,达到(41.27±11.06)cm;6~7 cm留茬设置分蘖数最多,达到(40.17±10.27)条;产草量最高的为6~7 cm留茬设置.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6~7 cm留茬设置是华北驼绒藜刈割留茬的最佳设置.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闽牧42牧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设置行株距为 6 0cm× 4 3cm、6 0cm× 2 0cm、6 0cm× 13cm、6 0cm× 10cm 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闽牧 4 2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种植当年的牧草产量 (P <0 .0 5) ,但对种植翌年牧草产量的影响却不明显 (P >0 .0 5) ,综合分析表明 ,种植密度以 6 0cm× 2 0cm为宜 ,在这种密度下 ,既能达到较高的干草量 (平均 4 0 .6 7t/hm2 ) ,又可节约成本 ;种植密度可非常显著地影响种植当年的牧草分蘖数 (P <0 .0 1) ,且随种植密度的递增 ,牧草的分蘖数相应降低 ,第 3次刈割后 ,密度为6 0cm× 4 3cm的平均分蘖数达 2 4 .2个 ,6 0cm× 10cm的平均分蘖数只有 7.0个 ;种植密度对牧草营养成分 ,茎叶比、风干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五种水产药物对水蚯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不同药物对水蚯蚓(红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物对水蚯蚓毒力大小依次为杀毒先锋、鳗乐灵Ⅲ、红虫净、破壁菌毒散、未破壁菌毒散,安全浓度分别为2×10~(-6)、95×10~(-6)、224×10~(-6)、1909×10~(-6)、2601×10~(-6)。这5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均低于安全浓度,故在使用上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山羊绒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定了柴达木山羊绒纤维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和强度 ;并将柴达木山羊与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所产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柴达木山羊绒细度为 1 3 .3 6± 0 .93 ,明显的低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山羊(P <0 .0 1 ) ;伸直长度为 ( 5 .6 6± 1 .0 5 )cm ;强度为 ( 6 .4 9± 1 .1 6 )cm ;伸度为 3 5 .6 0 %± 4 .71 %。  相似文献   

7.
闫克忠  辛士铎  郑松侠 《蚕学通讯》2003,23(2):17-17,52
秋季放养原种柞蚕 ,蚁场柞叶的质量直接关系种茧的质量。通过对蚁场柞岚分别施长效复合肥、尿素 ,结果在收茧化蛹后调查千粒茧重、茧质、健蛹率 ,长效复合肥的试验区占一定优势 ,这为柞岚施肥 ,提高食料质量 ,优化种茧质量提供了一定试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场地我场柞蚕试验组秋季用蚁场 (一方 0 .7hm2 柞岚 ,共 2 4行 )。1 .2 供试材料青黄原种蚕 ;长效复合肥 (NPK≥ 2 0 % ,中微量元素≥ 2 0 % ) ;尿素 (N≥ 4 6 % )。1 .3 施肥时间、施肥方法、施肥量施肥时间 :2 0 0 2年 6月 1 6日。施肥方法 :蚁场南边八行为尿素试验区 …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方便、快速地度量晋南牛的体重 ,运用二元回归原理 ,采用只测量体长 (cm)、胸围 (cm)来估测体重。共测量、验证了 6 90头成年晋南公母牛 ,通过一、二、三类不同膘情的测量、称重、验证 ,总结出一类膘情体重 (kg) =(1.91×体长 (cm) +3.4 7胸围 (cm) - 517.6 )× 1.1;三类膘情体重 (kg) =(1.91×体长 (cm) +3.4 7×胸围 (cm) - 517.6 )× 0 .9,即 :晋南牛体重估测公式为体重(kg) =2×体长 (cm) +3.5×胸围 (cm) - 537,校正系数一类膘为 1.1,三类膘为 0 .9。  相似文献   

9.
肉鸡组织中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休药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27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研究了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消除规律。饲喂剂量遵循《中国兽药手册》药物用量之规定,饲喂方式有四种药物单独饲喂、两种药物混合饲喂、四种药物混合饲喂三种类型,饮水给药,连续5 d。对不同停药时间所取鸡胸肉、鸡腿肉和肝脏样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分析,发现肝脏中的消除最慢,鸡腿肉中的消除最快。根据日本最高残留限量制定休药期,四种药物单独饲喂,氧氟沙星(OFL)、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F)、恩诺沙星(ENR)的休药期分别为4 d、6 d、7 d、9 d;CIF和ENR两种药物联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9 d;四种药物混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9 d。根据我国最高残留限量制定休药期,四种药物单独饲喂,OFL、NOR、CIF、ENR的休药期分别为3 d、3 d、3 d、6 d;CIF和ENR两种药物联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6d;四种药物混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6 d。  相似文献   

10.
1兔场寄生虫控制模式 据研究表明,兔球虫病和疥螨病、痒螨病是规模化兔场的主要寄生虫病.阿维菌素(虫克星)或伊维菌素(害获灭)注射剂为防治螨病的首选药物.杀球灵(Diciazuril,氯嗪苯乙腈)为防治兔球虫病的首选药物,莫能霉素为交替使用药物.有条件的场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中草药来防治,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奶牛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健康状况在奶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对山西省奶牛场的514头泌乳牛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进行评分,并收集了该场2013年6月24日的DHI数据。采用固定模型分析牛只泌乳阶段、胎次、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四个因子对产奶量和体细胞数(SCC)的影响。经抽样分析发现,该牛场泌乳牛群乳头长度集中在4~6cm。乳头长度短于4cm的个体有22头(6.6%),最长乳头超过6cm的个体有53头(15.8%)。与乳头长度为4~6cm的牛只相比,乳头长度超过6cm或短于4cm的奶牛,其乳头末端健康状况显著下降(P<0.05)。该牛群乳头末端评分的均值为2.25分,参照文献评价乳头健康的标准,该场泌乳牛乳头健康状况良好。经对前后乳区的乳头末端损伤程度进行分析,表明奶牛后乳区乳头末端状况极显著好于前乳区(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对产奶量和SCC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乳头过长时奶牛平均SCC比正常个体高出5.8万个/mL。乳头有损伤的个体较乳头健康奶牛SCC的均值高出2.2万个/mL。评价牛群的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有助于了解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可为牛群管理提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单诺沙星在三种不同浓度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球菌 )的体外抗菌后效应 (PAE)。当药物浓度为 0 .5MIC、2MIC、4MIC时 ,对大肠杆菌的PAE值为 (0 .6 4 6 4± 0 .0 2 94 )h、(1.2 0 77± 0 .0 2 84 )h、(1.6 5 2 9± 0 .0 4 96 )h ;对金葡球菌的PAE值为 (0 .5 6 6 0± 0 .0 0 75 )h、(1.174 6± 0 .0 0 5 7)h、(1.4 913± 0 .0 2 5 7)h。这表明单诺沙星对大肠杆菌、金葡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较强的PAE ,且PAE值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舍饲条件下 ,同一营养水平 (1.2倍维持需要 )、不同光照处理对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 12只 1.5岁体重和产绒性能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4个重复 ,分别为自然光照组(NL)、长光照组 (LL ,16h)和短光照组 (SL ,8h)。结果表明 :NL、LL和SL的产绒量分别为 5 17± 4 6 .32 (g)、4 92± 6 5 .4 8(g)和 6 0 7± 2 3.34(g) ;绒纤维长度分别为 7.5 2± 0 .4 8(cm)、7.2 9± 0 .33(cm)和 8.95± 0 .2 3(cm) ;绒纤维直径分别为13.38± 0 .5 6 (μm)、14 .5 0± 0 .2 0 (μm)和 15 .70± 0 .2 4 (μm)。短光照可以显著提高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和直径增加 (P<0 .0 5 ) ;绒毛强度、伸度和粗毛长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自然光照组与短光照组绒山羊体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长光照组体重明显低于自然光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种深度对羊草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盆栽研究了7种播种深度(0cm、1cm、2cm、3cm、4cm、5cm和6cm)对羊草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出苗率与种子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47),而与播深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08)。在浅播(0~2cm)条件下,羊草初始出苗时间为5.0~7.7d,最终出苗率为70.0%~80.7%;在深播(4~5cm)条件下,初始出苗时间延迟到16.3~20.0d,羊草种子萌发率下降到41.0%~43.0%,但出苗率不足7%,株高不超过2cm;当播深在6cm以上时,其萌发率为37.0%,但出苗率为0。此外,播种深度显著影响羊草幼苗株高、茎叶鲜重及叶片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丹麦是养猪业发达的国家 ,其优质、安全、低药物残留的猪肉产品在世界享有声誉。丹麦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丹麦商品猪场多采用“多点式”生产 ,一般分母猪场 (仔猪保育到 30kg出售或转移到肥育场 )、肥育场 (30kg~ 10 0kg上市 )。笔者在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丹麦I/SVibyenggaard农场研修。该场位于丹麦Odense市西部Norreaaby镇 ,拥有土地 16 0公顷 ,其商品猪场建筑面积约 4 0亩 ,饲养大白公猪 (Y)×长白母猪 (L)二元杂交生产母猪 (YL) 6 5 0头、汉普夏公猪 (H)×杜洛克母猪 (D)二元杂交公猪 (HD) …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种子生产与生殖分配策略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在松嫩平原 ,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种子生产数量 ,在休闲放牧场为 (15.2 5± 2 .78)粒 /穗 ,在割草场为 (11.4 4± 2 .2 4 )粒 /穗。籽粒千粒重休闲放牧场为 (1.5873± 0 .10 54) g ,割草场为 (1.4 6 4 6± 0 .2 333)g。生殖分株的生物量及其穗与籽粒各组分重量均为随着高度级的增加呈规律性增加 ,但穗重占全株重比率的生殖分配Ⅰ和籽实重占全株重比率的生殖分配Ⅱ均随着高度级的增加呈直线形式减少。不同生长状况的生殖分株对有限资源具有不同的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几种药物对仔猪黄白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几种抗菌药物对 6个大型养猪场所分离鉴定的 76株猪源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 ,筛选出三九克痢、杀痢王、炎克星、诺氟沙星和止痢威霸等 5种比较敏感的新药物对病猪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试验。结果 :在 7天内 ,三九克痢和杀痢王疗效最好 ,其治愈率分别为 97.2 6%和 96.2 6%,与其它 3种药物相比 ,疗效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应用三九克痢治疗发病仔猪 ,其每头发病仔猪分别比应用炎克星、诺氟沙星和止痢威霸减少损失4.15元、5 .5 5元和 10 .61元 ;应用杀痢王分别减少损失 3 .81元、5 .2 1元和 10 .2 7元。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性aac(6')-Ib-cr基因在食品动物源沙门菌的分布状况.采用PCR结合BstC1酶切法,以及DNA测序法检测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菌中aac(6')-Ib-cr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aac(6’)-Ib-cr阳性和阴性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FGE分析阳性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是aac(6')-Ib-cr基因检出率15.82%(50/316);aac(6')-Ib-cr阳性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高于阴性株,但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于阴性株;aac(6’)-Ib-cr阳性菌株具有不同的PFGE谱型.结论:aac(6’)-Ib-cr基因在本次检测的食品动物源沙门菌中普遍存在,以水平和垂直传播方式在菌群间传播.  相似文献   

19.
试验测定了滩寒杂交F1母羊繁殖性能与滩滩寒F2 羔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 ,滩寒F1母羊产羔率 (2 2 4 1% )与滩羊母羊 (10 3 3% )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F2 羔羊初生至 4 2日龄断奶日增重 (315g± 18g)、4 2日龄断奶体重 (15 88kg± 0 78kg)、补饲量 (2 9kg)、体高 (47 2cm)、体长(49 1cm)、胸围 (49 4cm) ,均比当地滩羊 (分别为 2 6 5 g± 2 1g、14 6 3kg± 0 4 8kg、2 2kg、4 5 3cm、4 5 9cm、4 6 2cm)显著提高 (P <0 0 5 ) ,但毛股长度、肩部弯曲个数与滩羊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二毛裘皮花穗类型略有差异 ,二毛半干皮面积 (342 5 3cm2 ± 2 75 5cm2 )比当地滩羊 (2 897 8cm2 ±2 5 8 3cm2 )极显著增大。这表明导入裘皮型山东鲁西小尾寒羊多胎基因改良滩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应用B型实时超声断层扫描仪 (B -超 ) ,对奶牛子宫复旧过程进行研究。对 3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 ,用B -超和连续检查法监测了子宫复旧过程。结果 ,经连续直肠检查法监测 ,受试牛子宫孕角、空角和子宫颈复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37.4± 3.1)、(31.4± 4.9)和 (36 .8± 4.9)d;用B -超监测则为 (35 .5± 4.5 )、(30 .8± 5 .9)和 (37.5± 5 .0 )d。并且B -超监测还发现 ,分娩当天子宫肌层平均厚度为 1.6 5cm ,产后 2 3d时减少到 1.35cm ;产后第 5天在超声影像上可见子宫内膜 ,平均厚度为 0 .3cm ,第 15天为 0 .6cm ,而到产后 2 3d平均增厚到 1.0 2cm ,子宫复旧完成时 ,子宫壁平均厚度为1.0cm ;两子宫角的横切面轮廓清晰 ,大小基本相同 ,超声影像变白。研究表明B -超监测奶牛子宫复旧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