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芬兰真绥螨捕食作用研究初报——功能反应和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芬兰真绥螨对山楂叶螨卵、幼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0llingⅡ型.其功能反应方程(RH80±10%,T=25士1℃)分别为Na=N/(3.6133+0.0141N)和Na=N/(2.2165+O.2527N)。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4头.在山楂叶螨各(土艹两)态中,对卵有明显的正喜好,其次是幼若螨。对雌成螨则表现负喜好。在山撞叶螨和苹果全爪螨雌成螨间,对苹果全爪螨表现明显的正喜好。  相似文献   

2.
芬兰真绥螨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生境、温度等因素对芬兰真绥螨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芬兰真绥螨幼、若、成螨对针叶小爪螨幼、若、成螨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生境大小及温度变化均能引起功能参数值的变化,但不改变反应类型。芬兰真绥螨雌成螨对针叶小爪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对若螨捕食量最大。功能反应参数瞬时搜寻率(a)与温度(T)的关系式为a=-0.0014T2 0.0823T-0.7848,r^2=0.93,处置时间(Th)与温度(T)的关系式为Th=-0.00003T^3 0.0023T^2-0.0598^T 0.5356,r^2=0.9598。干扰反应方程拟合为E=0.2012P^-0.8284。  相似文献   

3.
平均气温17.7℃腹管食螨瓢虫幼虫期(15.3天)平均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800.7只;气温24.2℃3~4龄幼虫平均日捕食猎物卵104.6粒,或若螨59.2只,或成螨44.2只;气温15.6℃雌成虫平均日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77.3只;气温23.4℃日平均猎食卵78.5粒,或幼螨55.1只,或若螨65.1只,或成螨62.2只。腹管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桔全爪螨卵、幼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为Ⅰ型反应,其功能反应的参数成螨为1.8707,幼螨为2.6225,卵为1.0325;对若螨为Ⅱ型反应,参数为1.0601。3~4龄幼虫对桔全爪螨的卵和若螨为Ⅰ型反应,参数为1.9598和1.3626;对成螨为Ⅲ型反应,参数为1.2715。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成虫和幼虫都较为嗜食猎物的卵。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花椒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花椒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10~60粒/叶,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照14(Light):10(Dark)条件下,孵化率高迭95%~100%,卵发育历期为6.6~6.8 d.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的性比、繁殖力和寿命均存在明显影响.在3~36头/叶时,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下降和减慢的趋势,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方向发展.采用线性方程y=9.398 ln N1+37.666,(R=0.978)来描述雌成螨每雌产卵量(Y)与幼螨密度(N1)之间的关系.花椒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与卵密度无关,却受幼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花椒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花椒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10-60粒/叶,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照14(Light)∶10(Dark)条件下,孵化率高达95%-100%,卵发育历期为6.6-6.8 d.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的性比、繁殖力和寿命均存在明显影响.在3-36头/叶时,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下降和减慢的趋势,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方向发展.采用线性方程Y=9.398 lnN1+37.666,(R=0.978)来描述雌成螨每雌产卵量(Y)与幼螨密度(N1)之间的关系.花椒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与卵密度无关,却受幼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竹裂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5~60粒/叶,温度25℃±0.5℃,光照14L10D条件下,孵化率为92.22%~100%,卵发育历期为4.4天~4.7天。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性比、繁殖力、寿命都均有明显影响,即在3~48头/叶的幼虫密度下,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现下降或减慢的趋势;而相继的成螨种群随密度的增高表现为雌性比增加;雌成螨的每雌产卵量(Y)与初始幼螨密度(X)之间呈线性关系Y=79.8779-1.3657X(R=0.9647**)。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2~30℃,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以3种食料及组合研究了尼氏真绥螨的发育繁殖情况,并测定了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利用朱砂叶螨+花粉的组合食物更有利于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1个生活周期平均为7.08 d;每雌平均总产卵量为42.23头,雌螨平均寿命为27.67 d,雄螨平均寿命为17.03 d.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量最多,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成螨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4.07,13.47,12.47,4.73头.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10.
在温度22~30℃,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以3种食料及组合研究了尼氏真绥螨的发育繁殖情况,并测定了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利用朱砂叶螨 花粉的组合食物更有利于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1个生活周期平均为7.08 d;每雌平均总产卵量为42.23头,雌螨平均寿命为27.67 d,雄螨平均寿命为17.03 d。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量最多,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成螨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4.07,13.47,12.47,4.73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斯氏钝绥螨Ambl ysei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以截形叶螨Tetran ychus truncatus(Ehara)为猎物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时斯氏钝绥螨能完成发育,但存活率仅43.33%,且产卵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Berlese)是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的重要捕食螨,本文作者研究了等钳蠊螨雌成螨在6个温度下对腐食酪螨卵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在17~29℃范围内,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瞬间攻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处理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超过29℃时,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瞬间攻击率有所下降,处理时间也相应延长。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等钳蠊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瓜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温度25℃、光照16h的人工气候箱里研究了胡瓜钝绥螨雌成螨在凤仙花和天竺葵叶片上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以及胡瓜钝绥螨雌成螨在凤仙花叶片上的数值反应.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均为HolingⅡ型.在凤仙花和天竺葵上胡瓜钝绥螨的攻击效率分别为1.1947和1.0447,处理时间分别为0.0575和0.1264d,数值反应方程为Na=0.2755N/(1+0.1831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巴氏钝绥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作用并评价其控螨效果。[方法]研究了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在(25±1)℃、RH(80±5)%、光暗周期为16∶8 h的试验条件下对腐食酪螨各螨态的取食选择作用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巴氏钝绥螨对腐食酪螨不同螨态的嗜食性显著不同,对腐食酪螨的卵和幼螨都有较强的取食选择性,选择系数分别为1.20和1.36;而对成螨的捕食选择性较小,选择系数为0.44。在一定的腐食酪螨密度范围内,巴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为:1/Nα=2.260×(1/Nt)+0.069,属于HollingⅡ型。[结论]为巴氏钝绥螨的保护利用及害螨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柑橘全爪螨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揭示该螨在高温条件下的种群动态规律。【方法】柑橘全爪螨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在人工气候室饲养10代后用于试验,饲养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 h﹕10 h(L﹕D),寄主植物为盆栽柑橘苗。挑取雌成螨于离体柑橘叶片上,让其产卵12 h,然后移除雌成螨,收集的卵继续饲养至后若螨时,采用叶蝶法单头饲养到成螨。将雌成螨单头分别置于32、35、38及41℃恒温培养箱中热激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回上述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每个叶碟上再放1头雄成螨,每个处理至少设30个重复,以25℃为对照。每24 h观察、计数产卵情况,直至雌成螨死亡,测定高温及作用时间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寿命及生殖的影响。利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平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Duncan multiple range test(DMRT,P<0.05)。【结果】高温35及41℃分别胁迫柑橘全爪螨雌成螨1 h,其寿命显著缩短至10.1及8.2 d(P<0.001)。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影响加剧。38℃胁迫雌成螨3 h,其寿命显著缩短至9.6 d(P<0.01);41℃胁迫雌成螨3 h,其寿命显著缩短至5.0 d(P<0.001)。高温胁迫对雌成螨的生殖力也有明显影响,32、35、38及41℃分别胁迫雌成螨1 h,每雌产卵量显著下降为38.4、37.5、43.5和40.2粒(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产卵量继续下降,38℃胁迫雌成螨3 h,产卵量为23.1粒(P<0.001),41℃胁迫雌成螨3 h,产卵量显著下降至7.8粒(P<0.001)。雌成螨分别在32、35、38及41℃下胁迫1 h,特定年龄存活率(lx)曲线均出现“平台期”,但38及41℃分别胁迫雌成螨3 h,lx曲线“平台期”消失;且随着温度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lx曲线坡度变陡。特定年龄生殖力(mx)曲线显示,高温胁迫促使产卵高峰期提前,mx下降;高温38及41℃分别胁迫雌成螨3 h,mx下降尤为明显。【结论】高温胁迫下,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寿命缩短、lx下降、产卵数量减少及mx下降,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影响程度加剧,短时高温对雌成螨的存活和生殖有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条件对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25℃恒温条件下饲养桔全爪螨,以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2种杀菌剂分别处理桔全爪螨的卵、幼螨、若螨和成螨,通过分析药剂对桔全爪螨存活率的影响,组建实验种群的生命生殖力表,计算出桔全爪螨的各项种群参数,即每雌平均产卵量(E♀)、净增殖率(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能力(rm)、周限增长率(λ)和双倍时间(DT).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对桔全爪螨种群的增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硫合剂的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双七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大豆蚜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试验测定了双七瓢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双七瓢虫捕食大豆蚜的数量与大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双七瓢虫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日捕食量最大,3龄幼虫和成虫次之2,龄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双七瓢虫成虫及1~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1305Nt1/(1+0.0137 Nt1),Na2=0.8564 Nt2/(1+0.0491 Nt2),Na3=0.7158 Nt3/(1+0.0142 Nt3)。Na4=0.9983 Nt4/(1+0.0097 Nt4),Na5=1.1309 Nt5/(1+0.0089 Nt5)。  相似文献   

18.
枸杞林内捕食性蝽类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种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在枸杞林内捕食性蝽类共有4种,分别是食虫齿爪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 Pallen、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diversicornis Reuter、蒙新原花蝽Anthocori spilosus Jakovlev、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 Linnae-us,它们都捕食枸杞蚜Aphis Jsp.Gossypii、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YangetLi等小型昆虫。其中食虫齿爪育蝽D.punctulatus Fallen数量最多,最常见。这种天敌喜欢潮湿阴凉的环境,室内测定每日能捕食枸杞木虱15头。测定其捕食枸杞木虱的功能反应,数学模型为:Nα=0.6327Nt/1 0.3428Nt。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