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甘蔗苗期群体冠层结构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I100数字植物冠层映像分析仪测定10个甘蔗品种(系)苗期群体冠层结构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品种(系)间苗期群体结构特征值存在显著差异,FN98-0410,ROC25,FN97-0521,FN98-0916等甘蔗品种叶面积指数(LAI)较大,平均叶簇倾角(MFIA)和散射光透过系数(TD)较小,而直射光透过系数(TR)、消光系数(K)和叶分布(LD)因基因型和高度角(或方位角)不同而异。产量性状方面,FN98-0625比对照ROC16低,其它8个品种比对照ROC16高,有7个品种高20%以上,其中FN98-0410最高,比对照ROC16高61.9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AI,LD与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MFIA,TD,TR,K则与蔗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黑龙江省寒地春播郑单958和丰禾1的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在中密度下冠层结构及光分布均较优,产量最高。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高密度下叶片分布的极差较大、平均叶倾角最大,其中,吐丝期郑单958叶片分布的极差及平均叶倾角分别达0.35和78.48;丰禾1分别达0.33和61.25。低密度下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最小、叶片分布的极差及光合有效辐射值最大。中密度下郑单958和丰禾1群体平均消光系数最高,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为0.69~0.74、0.62~0.67;单株叶面积指数吐丝期至成熟期衰退最低,群体内光环境较优,利于玉米叶片的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类型小黑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差异,以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饲用型品种东农5305和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了三种类型小黑麦主要生育阶段的平均叶倾角、天空散射辐射透过率、太阳直射辐射透过率、消光系数和叶面积指数的特点。结果表明,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的消光系数小,生育后期叶倾角过大,出现漏光现象,这种不合理的冠层结构造成太阳辐射的浪费,使籽粒产量形成受到限制;饲用型品种东农5303的平均叶倾角在营养生长阶段最大,孕穗期降低,营养生长阶段较合理的冠层结构成为其较高叶面积指数形成的基础;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的平均叶倾角、天空散射辐射透过率和直接辐射透过率均小,消光系数大,冠层结构合理,对光的截获能力强,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对5个甘蔗基因型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冠层相对光照度和蔗茎产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伸长期间,基因型间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相对光照度都存在显著差异;蔗茎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叶面积指数与光照度之间在伸长末期存在显著相关;蔗茎产量主要受群体叶面积的影响,受光照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肥料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等氮条件下,研究了尿素、鸡粪和尿素与鸡粪配施三种肥料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尿素与鸡粪配施处理小麦平均叶倾角最小,为 53.89°;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消光系数依次为4.63、0.055 和 0.63,均处在鸡粪处理和尿素处理之间.在孕穗期到灌浆期,尿素与鸡粪配施使小麦平均叶倾角介于鸡粪和尿素处理之间,为51.96°;叶面积指数、群体消光系数均最大,分别为5.80和0.66;群体透光率最小,为0.028.尿素与鸡粪配施的小麦穗粒数、穗粒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均高于鸡粪处理和尿素处理.综合来看,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棉花品种群体冠层构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吕新  白萍  王克如 《中国棉花》2001,28(4):14-15
棉田群体冠层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棉田温度、湿度、CO2浓度的变化,对创建高产棉田至关重要,本文利用CI-110数字植物冠层结构分析仪,对新疆两个主要棉花品种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6号群体冠层指标叶面积LAI、平均叶角度MFIA、散射光透过系数TD、直射光透过系数TR、消光系数K和叶分布等进行测定,通过指标测定表明两品种在群体构成上差异较大,新陆早8号株型紧凑,叶面积指数、平均叶角度和透射系数比较协调,利于构建高密度群体,新陆早6号株型较松散,应特别注意加强株型控制,防止徒长,造成郁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低于春性小麦,生育后期高于春性小麦,茎蘖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春性小麦,平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粒叶比均高于春性小麦。同一类型小麦中不同品种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类型小麦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总结实粒数、粒叶比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半冬性和春性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与氮肥生产效率(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春性小麦的粒叶比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茎蘖成穗率与氮肥吸收效率(NUE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半冬性小麦粒叶比与氮肥农学效率(NAE)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是两种类型小麦群体NGPE的共性调控特征表现,粒叶比可作为春性小麦NGPE、半冬性小麦NAE差异的评价指标,茎蘖成穗率可作为春性小麦NUEa的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机采种植模式下不同水平减施氮肥后增施叶面肥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与产量的影响,旱碱地条件下,设置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当地常规施氮量)、225 kg·hm-2 (N6)7个施氮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花铃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冠层光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施(60~150 kg·hm-2)氮肥后,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降低0.7%~5.5%,冠层光总截获率降低0.2~1.7百分点,冠层光透射率升高0.2~0.8百分点;各减施氮肥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冠层上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则呈负相关;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90 5)。减氮(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的LAI、冠层光总截获率、光透射率、冠层上下层叶片光截获率以及籽棉产量与当地常规施氮量180 kg·hm-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旱碱地机采模式棉田增施叶面肥,对减施氮肥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籽棉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机采种植模式下不同水平减施氮肥后增施叶面肥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与产量的影响,旱碱地条件下,设置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当地常规施氮量)、225 kg·hm-2 (N6)7个施氮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花铃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冠层光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施(60~150 kg·hm-2)氮肥后,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降低0.7%~5.5%,冠层光总截获率降低0.2~1.7百分点,冠层光透射率升高0.2~0.8百分点;各减施氮肥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冠层上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则呈负相关;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90 5)。减氮(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的LAI、冠层光总截获率、光透射率、冠层上下层叶片光截获率以及籽棉产量与当地常规施氮量180 kg·hm-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旱碱地机采模式棉田增施叶面肥,对减施氮肥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籽棉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安徽省沿江棉区杂交棉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杂交种湘杂棉8号为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行间和株间冠层结构的影响,为棉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吐絮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分布(LD)增大,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减小,平均叶片倾角(MLA)和消光系数(K)无明显变化规律。行间MLA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小,株间MLA变化趋势相反。相同密度处理行间TCDP大于株间TCDP,行间K、LD均小于株间相应值,说明此时行间冠层内漏光损失严重。行间TCRP随着生育进程而递减,随着天顶角的增大而递减;株间TCRP随生育进程及天顶角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株型粳稻品种的冠层特征和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不同株型粳稻品种的冠层特征与群体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的株型不同,对肥力的反应不同,冠层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生产速度亦有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不同株型品种同抽穗前叶面积增长速度的差异减小,抽穗后叶面积衰减速度的差异增大。抽穗期的LAI与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速度和产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LAI与获得最大干物质生产速度的最适LAI基本上是一致的,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速度与产量之间亦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辽单565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密型玉米辽单56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试验中,辽单565穗上叶和穗位叶叶面积、穗位叶和穗下叶光合速率均以施氮量为135 kg/hm2时达到较高值,叶面积指数较高,穗位层叶片消光系数较小,产量较高;磷肥试验中,辽单565穗上叶和穗位叶叶面积、穗下叶光合速率均以施磷量为120 kg/hm2时达到较高值,穗位层叶片消光系数较小,产量较高;钾肥试验中,辽单565穗上叶光合速率和穗下叶叶面积均以施钾量为90 kg/hm2时处理较高,穗位层叶片消光系数较小,产量较高。不同氮、磷、钾肥配施试验中,以施氮量180 kg/hm2、施磷量75 kg/hm2、施钾量为90 kg/hm2时辽单565的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穗上叶和穗位叶叶面积、穗下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层消光系数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冠层光截获特性及产量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冠层光截获特性及产量差异,于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以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三个产量潜力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家王子村超高产田进行试验,研究三个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特性、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农1212的分蘖成穗率及开花后28d和35d的叶面积指数、冠层PAR(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而花后14~35d,PAR透射率表现为良星99济麦22烟农1212。(2)开花后0d和7d,烟农1212和济麦22的旗叶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良星99;花后14~35d烟农1212的旗叶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3)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烟农1212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千粒重显著高于良星99。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农1212是冠层光截获特性最优、籽粒产量最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同叶位层物理结构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施氮条件下水稻冠层反射光谱与冠层生长特征(叶面积指数、叶片干质量和鲜质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层次叶面积指数、叶片鲜质量和叶片干质量与冠层光谱的相关性大小均为:L12345>L1234>L123>L12>L1,而顶部5张叶片的面积和生物量(干、鲜质量)对冠层特征反射光谱的贡献大小顺序为:L2>L1>L3>L4>L5,顶部2张叶片对冠层光谱作用最大。发现比值指数R(760,710) 与水稻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线性相关;而比值指数R(1650,1100) 与水稻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呈极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因此,比值指数R(760,710) 和R(1650,1100) 可分别用来定量反演水稻叶面积信息和地上部生物量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选用55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系),在灌溉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冬小麦基因型产量性状,冠层温度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冬小麦的冠层温度在开花期、花后7 d、花后21 d和花后28 d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除花后21 d外,不同测量时期在重复间也均有极显著差异.开花期和花后21 d的冠层温度分别与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相关,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冠层温度与产量的相关性依次为花后7 d>花后21 d>开花期>花后28 d>花后14 d>抽穗期,其中花后7 d和21 d的冠层温度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冠层温度在灌浆中后期持续偏低与冬小麦绿叶功能和衰老机制的延缓有密切关系,可用于鉴定冬小麦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6.
宽幅带播对大穗型冬小麦冠层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宽幅带播在小麦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兰考矮早八为材料,研究了宽幅带播种植对大穗型冬小麦冠层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比较,宽幅带播的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量和相对湿度较高,而冠层温度较低,穗数显著增加,产量提高0.47%~13.70%.宽幅带播下随着行距增大,叶面积指数、光截获量和湿度降低,而冠层温度升高,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最终产量降低.宽幅带播下15 cm行距可作为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的适宜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冠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选用郑单958为供试材料,以传统栽培模式为对照(CK),研究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春玉米的冠层结构。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春玉米产量及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玉米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其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均高于传统栽培模式(CK),且LAI最大值的持续天数比CK长。棒三叶及棒三叶以上叶增加幅度明显,与CK均达到显著水平;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叶倾角明显小于CK,叶向值增大,群体受光态势较好。叶片光合速率(Pn)均随生育时期的推移而不断降低,在全生育期超高产栽培条件均高于CK,并且在大喇叭口期差异显著;整个生育时期超高产栽培条件的光合势均高于CK。超高产栽培LAI持续天数长,叶倾角小,叶向值大,进而改善玉米群体受光态势,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具有高光效的冠层结构。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冠层降水截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冬小麦冠层降水截留量,采用"简易吸水法"分别研究了冬小麦单茎和群体的冠层截留性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抽穗前,叶数对单茎截留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截留率影响不明显。在叶数相同条件下,单茎截留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P<0.01)。冬小麦单茎截留量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叶面积对截留率影响不显著。冬小麦单茎截留量与株高、鲜重呈线性正相关,相应截留率则与株高、鲜重呈线性负相关;群体截留量与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应截留率则与LAI、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负相关。从拔节至成熟,冬小麦冠层截留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冠层截留量出现在抽穗期(1.28mm),且不同生育期截留量差异极显著(P<0.01);相应截留率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无规律,各生育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液盆栽试验,研究在pH=5下铝胁迫对甘蔗生长前期生长和植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条件下,铝浓度与甘蔗的根鲜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植株总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根系体积、根干重量著负相关;与植株对P、K吸收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与Ca、Al的吸收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铝浓度Al^3 百万分之12可作为甘蔗铝毒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甘蔗生长前期铝胁迫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溶液盆栽试验,研究在pH=5下铝胁迫对甘蔗生长前期生物性状和植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条件下,铝浓度与甘蔗的根鲜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单叶面积、单析叶面积、地上部鲜生和干重、植株总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根系体积、根干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植株对P、K吸收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与Ca、Al的吸收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铝浓度Al^3 12mg/L可作为甘蔗铝毒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