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徐慧宁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05-14808
在简要分析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尝试,总结了广西的传统民居特色,将其按地域特征分为3类,一是按发展源流分为干栏建筑,院落式建筑和非院落式建筑,西洋建筑;二是按建筑材料分为竹木结构民居、石头结构民居、土墙结构民居、土石结构民居、砖木结构民居、混合材料民居;三是按建筑样式分为干栏式建筑、院落式建筑、非院落式建筑。桂北木结构"干栏"式建筑是广西民居的代表。笔者根据现实发展情况对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改造;要以更新民居形态为改造的新方向;要善于挖掘、展示和保护传统文化。这些建议对提高城乡风貌改造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以信阳市新县毛铺村楼上楼下村为例,通过无人机影像拍照,结合访谈、文献查阅等收集资料,以识别提取村落的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对毛铺村风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地理位置影响,毛铺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村落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山水基地,中山区聚落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2)景观信息元即文化基因,其内涵丰富,主要文化基因为儒家文化,在其影响下形成较强的宗族文化制度;(3)景观信息点形式多样,涵盖山体、水系、文物建筑等物质景观和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景观2个方面,且物质景观保存度优于非物质文化景观保存度;(4)风貌景观信息廊道为河流、汉潢古道和现存道路,各景观基因信息点组织较为完善,局部道路存在松动、断裂等问题;(5)毛铺村景观信息网络整体性较强,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少量建筑存在坍塌、残缺、佚失等问题,对整体风貌有一定影响.以毛铺村为例的传统村落须要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来加强数字化研究进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数据管理模式达到传统村落精准的保护与正确开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川西典型古镇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的现场调研,从地理位置、整体布局、居住文化等方面,简要剖析了黄龙溪古镇的风水朝向、民居特色、客家建筑和干栏文化,强调了古代风水学上"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以及"四砂神"(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绝妙格局,展现了黄龙溪古镇朴实飘逸的建筑风格,"七街九镇"的建筑布局,飞檐翘角、鳞次栉比的民居韵律。对川西古镇建筑景观的研究和当今景观建筑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婕  张云 《农业与技术》2024,(4):125-131
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在近些年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从景观基因视角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街脚村(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实地考察调研,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4要素的风貌特征进行研究解析,结果显示:街脚村总体街巷格局保存较好,但风貌景观基因破坏度较高;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元内涵丰富,但部分应加强有效传承;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点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但有部分被破坏;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建筑与路面的部分修缮破坏了其完整性;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保存度相对较好,但部分建筑及局部装饰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需尽快修复。未来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针对性保护,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研究,从而更精准地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50-252
为改变现存古村落逐渐衰落、普遍呈现出空心化的现状,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海岛地域特色,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海岛传统村落文化基因景观表达形式,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表达载体展开分析。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提炼,提出适合海岛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和景观改造路径,为尽早实现"两美浙江"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地区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沉淀缩影,拥有高度浓缩的民俗文化情结,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相伴与共的生存资源,如何借力特色民居建设与保护,成为惠民政策的关键。因此,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着力强化传统村落建设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基此,文章以黔东南地区发展传统特色经济、实践精准扶贫为例,展开系统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了怀化市保留较完整的通道县独坡、黄土、坪坦3乡15个典型传统侗寨。研究发现,由于地域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侗民们充分尊重自然,利用场地自然资源和聚落农业生产资源,运用朴素的生态智慧合理选用聚落景观材料。景观材料的选用充分体现“低技术、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低管护”的生态智慧,体现生态、健康、舒适、保健的生态效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催生侗族聚落景观的生态效应失衡,须充分利用传统侗族聚落巨大的再生潜力,调整聚落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新型乡土景观材料,使侗族聚落新型景观形态、景观肌理、景观生态效应和原生景观保持一致,构建可持续的健康、养生聚落。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从景观基因图谱的视角对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口述生活史等研究方法将乡土景观基因分为物质类景观基因和非物质类景观基因2大类.运用景观基因法,对其主要景观基因进行分类解构和识别提取,分析延边朝鲜族传统乡土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从而构建乡土景观基因图谱.结果表明:延边朝...  相似文献   

9.
尹乐  蔡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79-2981
以成都郫县花园镇为例,通过对其空间景观格局、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的剖析,探讨川西林盘景观可持续发展途径,从而得出林盘景观发展要点主要包括整体格局的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延续、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统经济的发展;通过保护林盘聚落景观延续质朴性特征以及对川西建筑的多元化保护与利用,建立多种社区居民参与的保护机制以维持林盘景观的原真性,保证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持景观的“异质化”或“多元化”,以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为对象,通过理论与实例的分析,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历史文脉3个层面探讨地域性特色景观的表达方式,力争创造出一种从文化和生态上均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对乡村景观进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策略是提升乡村景观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本文从体现江南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景观,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通过构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为指标的江南乡村景观体系,对江南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了“江南乡村景观历史遗迹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创新是承载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素,民间信仰是体现江南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载体,乡村展馆对江南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提升”的结果,并针对在乡村景观中如何展示江南地域文化的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加大对民居和遗迹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民间信仰融入乡村公共艺术设计和优化乡村展馆的功能建议,为江南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如何用乡村景观展示与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前谢湾村是豫中浅山区代表性传统村落之一,是中原传统文化的载体,整体肌理格局要素保存相对完整,对于中原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分别对前谢湾村的场所环境、布局形态、主体建筑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解析,构建前谢湾村景观基因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识别提取出影响村落整体风貌的四大主体基因及三大附着基因,并进行了图示化表达,力求为豫中传统村落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夯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的实施,国家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建设提到文化传承的历史高度。以会泽县特色民居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云南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承和保持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以新农村民居建设面貌为重点,以地方性特色的新农村民居建设风格为核心,改善特色民居的房屋结构功能,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特色,为云南新农村特色民居建筑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对扶贫工作持续下的理论探索是习近平扶贫理论的理论来源,其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是 其扶贫理论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精准脱贫等论断的提出标志着习 近平扶贫理论开始形成,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习近平扶贫理论臻至成熟, 成为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韩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0-11652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乒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其对传统民居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红河地区哈尼梯田的保护现状。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参照景观基因挖掘原则提取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将其分为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和农业生态文化三大类;并通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归纳和示例展示,提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与数字化结合保护建议,以有效推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为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开展乡村景观保护,明确乡村景观质量的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川西林盘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103个林盘样地的分析,从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3个方面,选取民居乡土特色、水体质量、维护碳氧平衡功能、巴蜀文化等17个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川西林盘生态价值(0.466)美学价值(0.275)社会价值(0.259)。生态价值中最重要的因子为净化功能,美学价值中最重要的因子为民居乡土特色,社会价值中最重要的因子为巴蜀文化。提出川西林盘景观质量评价的综合模型,为乡村景观质量的研究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洁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2):902-904,933
对四川院落民居的意义、形式及与各地院落民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四川院落民居及其景观的形成进行了探讨。以安仁古镇的公馆院落的改造为例,对其院落的景观改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四川院落景观特点,取优弃缺,明确对四川院落民居的修护景观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凉山彝族地区的乡土景观基因要素进行提取、分类和编码,完成了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基因图谱信息链的构建。最后将其成果运用到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基因的保护与传承中,提出该地区乡土景观基因的保护和传承策略,以期为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5-12397
以成都市龙泉驿洛带古镇为例,从其地理区位概况、历史文化特色和布局概况入手,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特色,强调古人注重风水考究的精神信仰,以"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为重要参考依据,解析了古人风水观在洛带古镇的体现,强调其"一街七巷子"的传统格局的构成特点及科学性、实用性。以客家民居、会馆建筑作为洛带古镇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