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禽流感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据 FAO 估计,禽流感在亚洲已造成约1.5~2.0亿家禽死亡或被销毁,经济损失远超过100亿美元,近2亿从事小规模家禽生产的农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家禽年生产量约130亿羽,2004年 H5N1禽流感暴发以来养禽业的经济损失严重,养禽业和相关行业的8000万从业人员受到影响。自2003年至2006年10月3日,全世界确诊感染 H5NI 亚型禽流感的人数累计已达252人,其中  相似文献   

2.
卵黄抗体和灭活疫苗同时注射紧急预防H5N1亚型禽流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各种家禽及野生禽类的感染和疾病综合征.高致病性禽流感已被OIE列为I类烈性传染病,对养禽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我国养禽业由此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发生18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群的病例,其中死亡6例[2],所以有效地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屡有发生。禽流感不仅对家禽自身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且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至少已确定H5N1、H7N9和H9N2等亚型的禽流感可感染人。然而,H5N1肆虐多年,而禽病工作者和家禽饲养者却很少感染。本文重点从受体和血凝素HA基因变异两个角度探讨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机制,客观评价种间屏障对禽流感防控中的意义,正确评估禽流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2003年底在东亚暴发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已经席卷了全球近70个国家,导致5亿多只家禽因染疫死亡和因控制疫情而被扑杀,全球的养禽业因此损失惨重。不仅如此,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还跨过种间屏障直接感染人并导致感染者的高死亡率,截止2011年12月31日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导致至少15个国家574人感染,死亡337人。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遭受了严峻的挑战,学术界、各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H7N9亚型禽流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华东地区报告了全球首例H7N9亚型禽流感病例,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2016年以来,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和动物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对人类健康和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论文总结了2016年至2017年7月H7N9亚型禽流感在人群和家禽中的流行状况及其在全国家禽养殖和交易场所中的监测情况,分析了其流行特点,进一步从公共卫生学和家禽养殖等方面提出了防控策略,以期为当前我国H7N9亚型禽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家禽生产量增加的影响,2021年家禽价格仍保持低位运行,随着饲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多数养禽企业呈现微利或亏损局面.在家禽疫病防控方面,高致病性禽流感仍然是养禽业的最大威胁,2021年H5N8、H5N6和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我国家禽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将对我国2021年禽流感等重要家禽疫病发生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7.
养禽业是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H5和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先后对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威胁人类健康,引起重大公共卫生关注。疫苗免疫联合扑杀的措施是我国有效控制禽流感的重要策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创制出一系列防控疫苗并应用,有效控制了我国H5和H7亚型禽流感,保障养禽业健康发展,稳定了禽蛋产品的供应,并成功从家禽源头阻断了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临床应用中,对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还存在一些误区,成为形成家禽免疫防控薄弱环节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总结和分析了对疫苗的相关认知和应用误区,并提出科学建议,以期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秀梵 《兽医导刊》2014,(12):10-11
H5N1亚型禽流感自1996年第一次在我国广东鹅群暴发以来至今已18年了,不仅对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病先后传播到亚洲、欧洲和非洲63个国家和地区,病死和被扑杀家禽累计近2.5亿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美元,2003-2004年(6月27日)金世界16个国家已报道的确诊人类病例667人,其中死亡393人。  相似文献   

9.
H5N1亚型禽流感自1996年第一次在我国广东鹅群暴发以来至今已18年了,不仅对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病先后传播到亚洲、欧洲和非洲63个国家和地区,病死和被扑杀家禽累计近2.5亿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美元,2003-2004年(6月27日)全世界16个国家已报道的确诊人类病例667人,其中死亡393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禽业导刊》2014,(4):74-75
为进一步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对工作,及时发现、剔除H7N9禽流感病毒,切实保障养禽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计划。一 背景 2013年我国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以来,已造成多人感染和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1.
《兽医导刊》2006,(10):26
截至目前,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5N1和H5N2两种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均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318亿元,在我国禽流感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物保健》2006,(10):26-26
截至目前,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5N1和H5N2两种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均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318亿元,在我国禽流感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殖技术》2006,(10):67-67
截至目前,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5N1和H5N2两种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均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318亿元,在我国禽流感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自1992年家禽中发生H9N2亚型禽流感以来,又先后发生H5和H7亚型禽流感流行,不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给养殖业带来灾难性打击,而且这些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部分人群,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虽然我国从家禽中曾分离到很多种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但就危害性而言最重要的是H5N1(H5NX)、H7N9和H9N2三个亚型。1 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特点和进化动态H9N2亚型禽流感是我国家禽中存在最广泛、传播最快的禽流感。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不同亚型,对世界养禽业危害严重的是H5和H9亚型中的部分病毒,特别是其中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尤为厉害,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及其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AI)是由A型正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鸡、火鸡、鹌鹑、野鸟、水禽和海鸟等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家禽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高致病力的毒株可引起家禽大批死亡,而温和型的毒株虽对家禽的致死率不高,但影响其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过此病。1997、2002年香港发生H5N1和1999年发生H9N2感染人的事件,在市民中形成了“恐鸡症”,以致鸡的价格大幅下降,给我国养禽业蒙上了阴影,一时间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而禽…  相似文献   

17.
《山东家禽》2014,(7):8-9
为进一步做好人感染 H 7N 9禽流感疫情应对工作,及时发现、剔除家禽H 7N 9流感病毒,切实保障养禽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农业部制定了《全国家禽 H7N9流感剔除计划》。  相似文献   

18.
姚润丰 《中国家禽》2006,28(19):104
新华网北京10月6日电截至目前,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5N1和H5N2两种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均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318亿元,在我国禽流感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在广东发现国内首例H9亚型禽流感疫情后,我国养禽业已多次受到禽流感疫情或人感染禽流感事件的影响,该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疾病。目前我国采取以免疫为主,结合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措施的防疫政策,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大面积暴发流行,但散发疫情却从未间断过,个别地方的流行情况还较为严重。尤其随着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家禽及家禽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H7N9禽流感等事件甚至导致养禽业发生严重滑坡,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信心倍受打击。可以说我国养禽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内忧源于禽流感病毒污染面广、变异快、多血清亚型和多基因型毒株同时流行,外患在于禽流感的兽医公共卫生意义日益凸显。本文将在研究我国禽流感流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及其给养禽产业带来的影响,重点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探讨今后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H9N2病毒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流感H9N2病毒在宿主体内易发生基因重组,在人与动物的交叉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能感染人的H7N9和H10N8禽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说明部分基因可能来源于禽流感H9N2病毒。本文就禽流感H9N2病毒的传染病学、跨种传播以及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