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存在非常显著的省际差异;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农资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小;户主受教育程度、更换大麦品种频率和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麦种植面积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地区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样本农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2,(3):5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风险防范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经浙江省政府同意,决定增设小麦、大麦政策性保险险种。1.保险对象全省小麦、大麦种植农户。种植面积10亩以上(含10亩)的种植大户可单独投保;种植面积未达到10亩的农户,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或以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0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在简要综述农户特征、自然环境、政策因素等影响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的基础上,重点以比较收益为视角,在农产品比较收益、农产品出口、农产品种植规模与农户施用农药行为间相互关系等多个层面上展开文献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农户种植规模的适度扩大,在能够增加农户农产品生产比较收益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因此,通过政府农产品种植规模的有效制度安排,是增加农户收入、引导农户农药施用行为,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柑橘种植农户和4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橘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891**),柑橘单产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y=2470.7x0.7701),但柑橘单产增加的边际效益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而减小;同样,农户文化素质对粮食单产和收益基本上不存在影响,而对柑橘单产和收益存在影响,且随着农户素质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从种植规模和农户素质对柑橘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可知,相对于粮食生产,柑橘生产是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均相对较高的产业,随着库区柑橘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户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柑橘和粮食种植间比较效益的差异将使得柑橘种植规模的扩大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整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农户种植行为的调控必须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产业组织模式在促进农户增收和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利用甘肃、河南、湖北和云南4个大麦主产省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分析大麦种植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探讨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对大麦种植户生产投入与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访农户中,选择传统产业组织模式的大麦种植户占比为68.22%,高于选择现代产业组织模式的大麦种植户占比(31.78%)。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家庭成员是否有村干部、大麦种植面积和获取信息渠道数量是大麦种植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生产投入效应方面,与传统产业组织模式相比,现代产业组织模式显著降低了大麦种子、农药和机械等投入成本,进而降低了大麦总生产成本;在收入效应方面,现代产业组织模式比传统产业组织模式大麦单位面积净收入提高了31.83%,进而有效增加了大麦种植收入。因此,建议政府提升大麦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大麦现代产业组织发展,完善现代产业组织与大麦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促进大麦种植户增收、稳定大麦产量和推动大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联邦德国农业研究院农场经济研究所发起的农业基准研究(AgnBenchmark Research)框架.简要介绍了中国油菜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详细比较分析了中国典型油菜种植农户与国际典型油菜种植农户的成本与收益的差异,得出中国提高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大力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劳灾期特征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37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禀赋、经济因素、政府政策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对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受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特征、种植成本、种植收益、政策规制、技术服务的直接影响。耕地面积与安全生产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蔬菜种植收入、预期收益对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影响显著;农户对安全蔬菜生产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农户的行为决策;技术水平对蔬菜安全生产的作用不明显;政策法规、社会舆论、同行评价、政府服务等外部因素对蔬菜安全生产有正影响,并构建了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数量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准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规模分化的视角,以花生为例,利用2011-2014年农户微观调研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综合指数分析模型,分析价格与生产决策及收益的关系,探讨花生价格对农户生产决策调整以及农户种植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价格与农户经营规模并不存在明显关系,说明花生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并非由农户内生决定。花生价格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与农户经营规模有关,并表现为倒"U"型关系,价格变化对小、中、大规模农户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257、0.348和0.121。花生价格波动的价格效应对农户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也与农户经营规模有关,价格波动对中等规模农户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为64.63%,低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的73.12%和78.27%。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并充分考虑不同经营规模的差异,同时还要加强支持政策,发展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1.
窦祥铭 《古今农业》2012,(4):94-10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土地缺乏、租税剥削苛重、天灾人祸频繁、民间陋习的影响等因素,安徽农民普遍负债,靠借贷度日。安徽农民借贷来源主要依赖私人借贷、典当借贷、合会借贷等传统渠道,这也反映出传统借贷关系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安徽农村传统借贷虽然利率很高,具有苛刻的剥削性,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支撑农村金融和农...  相似文献   

12.
孟颖  马怀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43-16447,16477
分析了皖北地区农民主体弱化的现状及表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皖北地区的农民(主要指在家务农的留守农民)弱化现象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留守农民体质弱、文化层次低、劳动力后备乏人、务农积极性低、务农收入低、投资力量弱、农业生产资料拥有量少、社会资本供给不足等。指出农民主体弱化的根源在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工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社会格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应通过培育新型农民群体、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改变农民主体弱化现状。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安徽省油菜生产建立高效施肥技术体系。[方法]于2008年对安徽省油菜主产区进行了油菜农民习惯施肥调查,进而分析了安徽省油菜施肥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肥东县、肥西县、贵池区、宣城市、广德县、居巢区、南陵县和六安市的油菜平均产量分别为2073.40、2177.40、2022.40、2187.60、1755.30、2415.40、2272.70和1605.30kg/hm^2。安徽省油菜种植中N、P2O5和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98.60、56.10和48.60kg/hm^2,施用比例为1.00:0.29:0.25。目前,安徽省油莱施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机肥用量低,施肥模式单一;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施肥技术落后;缺少必要的施肥技术规程。[结论]安徽省应增加有机肥的用量,调整肥料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黄山和六安茶业种植户为研究样本,对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生产效益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是否参加合作社对农户的总收入有影响,对总成本和总利润影响不显著;机械化水平与农户的总成本和总收入都呈正相关;茶叶规模、劳动力的投入和技术指导与总成本和总收入也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总成本呈负相关;市场距离对农户的生产效益影响不显著。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强与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增加资金投入;健全合作社的组织制度,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合作社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分析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归纳得出安徽省2005~2015年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11项指标,并查阅统计年鉴得到与指标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有无比较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收的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同时引入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运用SPSS 22.0和Eviews 8.0具体分析2005~2015年安徽省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并确定生产函数模型.[结果]2005~2015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直接贡献率稳定在9.50%左右,最高年份贡献率达10.25%,2010~2015年和2006~2015年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25.22%和29.40%,证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建议]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建立新型农业机械维修体系,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业兼业化、农民老年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明显增加的背景下,基于安徽省农业资源现状,从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劳动力就业和人口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农户家庭规模经营现状、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公布的决定、规划和相关数据为基准,分产业、分类型对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进行分析预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江淮地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气候温润,农业生产发达,养猪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该地区每年梅雨季节经常会出现连续较长时间的暴雨,造成高温高温,不仅给人们生活造成不便,也给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当地的养殖户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文中对安徽江淮地区的地理环境、养殖业现状及水灾对养猪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工作人员今后预防和应对水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稻农绿色生产行为、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及其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中国水稻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湖北4省1 487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带有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分析绿色生产行为对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不同产业组织模式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1)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以传统市场交易模式为主,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较少;就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占比来看,黑龙江比例最大,吉林和安徽次之,而湖北占比最小,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2)进行绿色生产正向推动稻农选择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而对选择传统市场交易模式产生负向影响。3)相比传统市场交易模式,稻农选择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分别提高15.9%和5.3%的水稻收入水平。因此,为了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发展、保障农户持续增收,应加大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多角度挖掘双方盈利空间,增加彼此紧密度以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皖南地区优质烟叶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最新研制的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开发平台AIP 1.0为系统开发工具 ,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烟农的实际经验和资料知识为基础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GIS技术、AGENT技术等与专家群经验相结合的方式 ,开发出了适合安徽省皖南地区优质烟叶栽培管理专家系统MESTCM。该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模型库、信息库、推理机、人机交互等综合而成 ,具有可视化、网络化、知识化、构件化、智能化的特点。该系统的开发可以为科技人员和烟农生产优质烟叶提供一个平台 ,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帮助烟农做出合理的生产布局和科学决策 ,及时指导烟叶生产 ,进一步提高安徽省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化方向培训工作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安徽多个市县区,围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化方向培训课题开展了调研,总结了安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现状及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主要做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安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