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猕猴桃主要害虫发生规律1 1 桑白蚧。河南省伏牛山南麓西峡县猕猴桃产区发生较严重。成虫和若虫寄生枝干 ,以口针刺入皮层内吸食汁液。一年发生 2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 ,翌年 5月产卵于母壳下 ,6月孵出第 1代若虫 ,初孵若虫爬行在 2~ 3年生枝上固定下来 ,开始分泌灰白色蜡质介壳 ,第 2代卵产于 8月中下旬 ,9~ 10月出现第 2代成虫。1 2 草履蚧。西峡县部分猕猴桃园发生较重。以若虫刺吸枝叶汁液为害 ,使树势衰弱。一年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3月上中旬孵化若虫出土 ,1龄若虫不活跃 ,常在隐蔽处群居 ,3龄以后 ,气候温暖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枣树龟蜡蚧在我市已成为主要害虫。被害后削弱村势,诱发烟煤病,使叶片和果面布满黑霉,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枣果生长,造成大量落果,降低产量和品质。龟蜡蚧成虫大小如绿豆,上有白色蜡质覆盖,形如龟壳,背上有多条凸起的背纹。此虫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密集在1~2年生小枝上,以当年枣头上最多。一成虫可产卵上千粒。卵孵化后,若虫爬向当年生枝梢吸取汁液,固定树体为害,并分泌蜡质在其背上,蜡质一经覆盖,就难以防治。所以在蜡质未形成前的1、2龄若虫期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卵孵化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前。因此第…  相似文献   

3.
桑介壳虫在我区1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虫越冬。5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为3代若虫的盛孵期。2月中下旬天气转暖,桑树树液开始流动,越冬雌虫即以口针刺吸取食为害。从早春开始到晚秋,桑介壳虫的成虫、若虫群栖寄生在枝干上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叠叠,不见树皮,抑制桑芽萌发,妨碍桑枝发育,有的  相似文献   

4.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黄点介壳虫。为害多种果树和林木,以成虫及若虫寄生树枝,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汁液。据调查,在西安市灞桥区猕猴桃园,受害轻的果园有虫株率在20%-30%,受害重的有虫株率达70%-80%。受害轻的树植株长势减弱,发芽率降低,受害重的整株枯死。1发生规律在陕西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寄生在树枝上越冬。早春树液流动后开始取食,虫体迅速膨大,介壳逐渐鼓起。越冬雌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底第1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比较活跃,在树枝上快速爬行,经过几小时后开始固定下来,不再移动。雌若虫第1…  相似文献   

5.
柿绒蚧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陕西、福建、广东等省分布。以若虫、雌成虫固着寄生于柿树枝条、叶片、叶柄、果实和果蒂表面,刺吸汁液,使虫体固着处的组织凹陷变黑,受害重者叶面畸形,造成落叶落果。 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2龄若虫分散固定在柿树树干、枝条的皮层纵裂缝中,包藏在半透明的蜡壳中越冬。2月下旬末到3月上旬开始活动,离开越冬场所到被害部位固定为害。雄虫主要分布在越冬场所(树皮表面可见大量雄虫介壳),为害叶片的主要是雌虫。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虫体表面形成完整的白色绒状介壳。越冬代雌成虫于…  相似文献   

6.
榴绒粉蚧属于同翅目,粉蚧科,又名石榴粉蚧、紫薇粉蚧,是石榴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主要为害10年生左右的丰产石榴树,幼年树上很少发生。榴绒粉蚧最大的为害是间接造成石榴干腐病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石榴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们通过对榴绒粉蚧的定点观察和试验,已对榴绒粉蚧的防治有了一些具体的措施。1 为害症状 榴绒粉蚧雌成虫椭圆形,扁平,体长2~3mm ,暗紫红色,老熟时体外包着白色的毡状蜡层,呈袋状介壳,像白色米粒。雄成虫体长0 3mm ,紫红色。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果、枝、干及叶片上刺吸汁液,幼果受害后多呈畸形果,近成熟…  相似文献   

7.
1998~ 2 0 0 0年 ,笔者对莱阳市桃园主要蚧类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与观察 ,并对蚧类的防治做了初步探讨。1 主要蚧类及其生物学特性1 1 朝鲜球坚蜡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1代。以二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 3月上中旬从蜡堆里的蜕皮中爬出 ,此后雌雄分化。 4月上旬雄若虫羽化并与雌成虫交配 ,5月上旬雌虫产卵 ,卵期 2周 ,平均每雌虫产卵 10 0 0粒左右。 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 6月中旬后雌雄难分 ,越冬前蜕皮一次 ,蜕皮包于二龄若虫体下 ,至 10月中旬越冬。1 2 桑盾蚧。又称桑白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2代。以第 2代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  相似文献   

8.
1 桑介壳虫(Pseudaulacspis pentagona Tar-gioni)又称桑白蚧,属同翅目、眉蚧科。是桑树重要的枝干部害虫,在广东,主要为害留枝桑田块的桑树树干,全年大树尾桑(留枝桑)为害较多,此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吸食树干上的汁液,造成树干干枯死  相似文献   

9.
柿绵蚧又称柿绒粉蚧、柿毡蚧、柿绒蚧。近年在陕西省延安市的柿树上大发生。据调查 ,一般柿园虫果率 2 0 %~ 30 % ,重者可达 70 %~ 80 % ,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柿绵蚧以雌成虫及若虫为害柿树的嫩枝、幼叶和果实。雌成虫及若虫最喜欢群集在果实下面及柿蒂与果实相接的缝隙处为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 ,逐渐扩大成黑斑 ,使果实提前软化脱落 ,降低产量和品质。1 发生规律 柿绵蚧在延安一年发生 3代。以第三代的二龄若虫分散固着在 2~ 3年生枝条皮层裂缝、粗皮下及干柿蒂上的介壳中越冬。翌年 4月中下旬柿树发芽抽梢时开始出蛰活动…  相似文献   

10.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别名桑盾蚧,又叫桑介壳虫、黄点介壳虫、树虱等,是我省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若虫成群寄生在枝、干上,以针状口器刺入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被害枝发育受阻,影响桑叶产质量,甚至造成植株死亡。此虫繁殖力强,来势猛,蔓延快。虫口密度大时,分泌物还易引起桑膏药病的互生。  相似文献   

11.
梨圆蚧又称梨枝圆盾蚧 ,俗称红眼圈。近两年来 ,在山东省德州市的苹果、梨等果树上大发生。一般果园虫果率 30 %~ 4 0 % ,重者可达 70 %~ 80 % ,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梨圆蚧以雌成虫及若虫寄生于枝干、叶片及果实表面吸取养分。苹果受害后 ,在果实表面围绕虫体有紫红色晕圈 ,果面虫口密度大时 ,紫红色晕圈连成一片。梨果受害后 ,产生黑褐色斑点 ,严重时果面龟裂。枝条受害易衰弱枯死。1 发生规律 山东一年发生 3代。以第 3代的 2龄若虫在原寄生处越冬。越冬若虫第 2年树液流动时开始为害 ,4月上旬可以分辨雌雄介壳 ,4月中旬雄虫…  相似文献   

12.
白蜡蚧又名日本龟蜡蚧(C.japonicus Greem),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此虫在江西南昌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产卵孵化若虫.近几年来,我所白蜡蚧发生危害较重,为寻找有效防治白蜡蚧的方法,在室内做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柿绵以主要在闽中、闽西、闽北等地为害较严重。在福建古田县1年发生5代。以若虫在二三年生枝皮层裂缝、老皮下及柿蒂越冬。4月上旬越冬若虫爬到嫩芽悄、叶柄、叶背等处吸食汁液,以后在柿蒂和果面固着为害,5月上旬成虫交配产卵。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上旬为各代著虫孵化盛期,10月中、下旬若虫开始越冬。第1、2代主要为害嫩消和叶片,第3、4代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全年以7~8月份(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被害树,第2、3次消极不整齐、极弱.甚至不抽发第2次消,叶片受害早落.果实受害提前软化脱落,枝…  相似文献   

14.
黄粉蚜虫体呈鲜黄色 ,略有光泽。在安徽省砀山县一年发生 8~ 10代 ,以卵在粗糙树皮缝隙 ,潜皮蛾为害的翘皮下或断枝处越冬。春天梨树开花时开始孵化 ,若虫在翘皮下的嫩皮处刺吸汁液。成虫羽化后在粗皮缝里繁殖。 6月中旬开始向果实转移 ,7月份多集中于萼洼处为害。随着虫量增加 ,逐渐蔓延至整个果面繁殖为害。 8月中旬果实成熟期为害更为严重。 8月底至 9月出现有性蚜 ,雌雄交配后 ,陆续转入越冬场所产卵越冬。黄粉蚜喜荫蔽环境。梨果套袋时 ,为黄粉蚜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场所。黄粉蚜可以在套袋的袋口折叠缝及纸袋内大量繁殖为害 ,为药剂防…  相似文献   

15.
桑介壳虫(又称桑白蚧)是为害桑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层吸食汁液.严重时主干上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被害株生长受阻,树势衰弱,影响桑芽萌发,直至整株枯死.该虫一年发生3代,各代若虫盛孵期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上旬、9月上旬,以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对该虫的防治,若虫期虽有不少农药喷杀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效,但若虫期经过时间短,往往错过防治适期,成虫期经过时间长,且成虫体表有较厚的介壳覆盖,此时一般农药喷杀,均难以奏效,目前生产  相似文献   

16.
柑桔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是宣汉县柑桔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3000hm2,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趋加重。该虫以若虫、雌成虫刺吸叶、枝杆和果实的汁液,造成叶片卷缩、枝叶干枯、树势削弱、产量下降,果面受害呈黄绿斑点,果味变酸、品质差、商品价值低,严重发生时引起整株枯死,甚至毁园。为准确掌握其发生特点,及时有效地抓好防控工作,笔者于2008~2009年对其发生规律与综防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18.
桑白蚧在四川一年发生3代,各代经过两月左右。1~3代一龄若虫期分别是4、6、8月下旬或5、7、9月上旬,这段时间无介壳保护。药剂防治效果最佳。卵色与性别的关系是:橙色卵为雌,白色卵为雄,中间色卵如黄色卵、水红色卵等绝大多数为雄。未交尾的雌成虫有脱蚧现象,且不产卵,寿命延长。始脱蚧者,交尾后虫体能重新缩入蚧壳内,但推迟产卵期,减少产卵量。当雌虫脱蚧1/2时,分泌白色腊质覆盖虫体,直至全部脱蚧。人工除雄虫与雌成虫交配,可见针状交尾器在蚧壳四周试探,交尾时,头昂、竖翅、呈坐式,持续4分钟左右。雌、雄混养,其成虫发生期比较一致,没有脱蚧现象,能繁殖后代,故桑白蚧为两性生殖,对此,可设想在成虫羽化期,即5、7、9月底左右喷药防治雄成虫,对抑制后代繁衍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朝鲜球坚蚧又名桃球坚蚧,俗称“杏虱子”。主要为害桃和杏,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汁液为害,果树受害后生长不良,树势和产量均受影响,严重时导致枝条或整株树死亡。  相似文献   

20.
栗链蚧(AsterolecaniumcastaneaeRussell)属同翅目链蚧科,是板栗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从1992年开始在浙江的余姚、上虞、永嘉等地发生,局部地区危害严重。1危害及在寄主上的分布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板栗树的叶片和技条上刺吸营养。受害叶片呈淡黄色斑点,枝条表面凹凸不平,表皮皱缩开裂。被害树生长衰弱,轻则抽不出健母枝,重则枝条或全技枯死。该害虫喜阴,喜欢寄生徒长枝、嫩枝。雌故大部分分布在寄主1~2年生枝条上,少量分布在叶柄、叶片等处,以1年生枝条稍多,占57.0%。雄故大多分布在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