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尾寒羊毓率降低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尾寒羊自1989年从山东引入我县以来,深受农户青睐,但自1995年以来,出现了成年适繁母羊繁殖率降低的现象,给我县的养羊业生产严重损失。我们对504户饲养的2050只绵羊进行调查,结果在1020只繁殖母羊中,当年控怀母羊255只,占适繁母羊的25%;当年产羔羊4540只,产活2934只,产活率为65%;产死胎1148只,约占25%;流产胎儿458只,占105。为了弄清造成繁殖率降低的原因,探索解决这一生产难题的对策,我们检查了引种档案、饲养管理记录,确认饲养管理正常,确无传染病和其他异常现象发生,因此进行了硒含量的测定和补硒试验。  相似文献   

2.
2002年5月,对东北农牧交错带内某草甸土壤、小尾寒羊主食的羊草、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含硒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带春季土壤中平均含硒量为111.80μkg/kg,羊草中平均含硒量为78.88 μg/kg;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平均含硒量为420.28μg/kg。据此认为,该交错带春季放牧小尾寒羊不会发生硒缺乏症和硒中毒痛。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以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作为受体时,二者的胚胎移植效果及所产羔羊的早期生长性能之间的差异。选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n=11)和澳洲白绵羊(n=110)作为供体,以小尾寒羊(n=196)和蒙古羊(n=504)作为受体;对供体母羊进行超数排卵以及人工授精处理,记录供体母羊的收集胚胎总数和可用胚胎数,计算平均每只羊收集的可用胚胎数以及胚胎合格率;对小尾寒羊和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处理,记录受体母羊的产羔数,计算繁殖率;计算并比较不同受体母羊所产羔羊的平均初生重、成活率以及70日龄断奶羔羊数、70日龄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每只母羊提供的断奶羔羊数。结果表明,从供体母羊中共获得可用胚胎549枚,平均每只羊收集可用胚胎4.54枚,胚胎合格率为82.56%;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受体母羊529只,所产羔羊240只,平均繁殖率为45.37%;小尾寒羊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明显高于蒙古羊;共获得70日龄断奶羔羊211只,羔羊成活率为87.92%,平均日增重为280.00g;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所产的羔羊初生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所产羔羊的70日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蒙古羊,而蒙古羊所产羔羊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平均每只小尾寒羊母羊可提供的断奶羔羊数(0.42只)略高于蒙古羊(0.39只),小尾寒羊作为胚胎移植受体略具有优势。综合分析表明,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小尾寒羊和蒙古羊均可以作为胚胎移植的受体来使用。  相似文献   

4.
将湖东种羊场饲养的60只茨盖母羊随机分为3组,对每组按不同的补饲量进行补饲。结果表明,试验1组母羊繁殖13只,繁殖率为60%,试验2组母羊繁殖15只,繁殖率为75%,试验3组母羊繁殖17只,繁殖率为85%。合适的补饲量能有效提高茨盖羊的繁殖率,且不会延长繁殖时间。  相似文献   

5.
奶牛硒缺乏症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缺乏症又称白肌病、犊牛硒反应性衰弱症。本病是由一长期饲喂缺硒的饲草料,在临床上是以营养性肌萎缩、生长缓慢以及成母牛繁殖性能障碍等为主征的地方性微量元素缺乏症。1病因1.1原发性硒缺乏症由于土壤、饲草料中硒含量过少,如土壤中硒含量在0.5m g/kg以下,饲草料中硒含量低于0.1m g/kg干物质,均可使牛群发病。1.2继发性硒缺乏症当土壤中硫化物含量过多(多因施用硫肥料所致)中摄取的饲草料含硫酸盐量过大时,由于硒与硫两者呈拮抗作用,势必要降低牛群对所吃进的饲草料中硒的吸收和利用率,导致硒缺乏症。另外,突然使牛群尤其是犊牛群过度…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快速繁育技术小尾寒羊经过长期的选种培育,具有多胎高产的性能,因此具有较高的繁殖率。抓住其母羊终年发情,常年皆可配种的特征,使其快速繁殖,主要措施有:一、提高营养水平。营养是维持羊只生命和繁殖的物质基础,要提高繁殖力,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使羊...  相似文献   

7.
<正>山羊繁殖率是指年内出生羔羊数占年初能繁母羊只数的百分比,提高能繁母羊繁殖率可有效增加羊群存栏,增加肉羊出栏数,获取较高的养羊效益。以景东县境内饲养的黑山羊为例,在自然放牧饲养条件下 ,母羊一般2年产3胎,85%的母羊1胎产1只羔羊,有15%左右的母羊1胎可产2只羔羊,偶见有产3羔和4羔者。据调查,经产母羊双羔率在10%~18%,繁殖率为165%~180%,所以羊群发展缓慢。1做好种羊的选种工作山羊繁殖率与遗传因素有关。平时注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当地规模化生产的肉羊品种及杂交组合,选用健康小尾寒羊繁殖母羊50只(分成2组,每组25只)、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F1繁殖母羊25只,分别与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羊、特克塞尔羊成年种公羊自然交配,测定母羊繁殖性能及羔羊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F1母羊的产羔率比小尾寒羊低,但羔羊成活率高于小尾寒羊;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F1羔羊的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纯繁小尾寒羊(P0.05),特×陶×寒杂交组合羔羊的生长性能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陶×寒组合F1也有良好的杂交效果,但其羔羊的生长性能均低于特×陶×寒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辽西地区舍饲条件下母羊繁殖性能与缺硒的关系,本研究在对舍饲母羊繁殖性能调查和血硒含量测定的基础上,系统比较了添加不同量酵母硒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地区3个半舍饲和3个舍饲羊群全血硒含量分别为0.0167μg/mL和0.0126μg/mL,舍饲和半舍饲羊群间血清硒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低于正常机体需要量的0.06μg/mL;舍饲羊群的发情率、受胎率和产羔率等指标显著低于半舍饲羊群相关指标(P<0.05)。硒补充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酵母硒还是富硒舔砖均对繁殖母羊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羔率和繁殖成活率有所改善,且添加0.2 mg/kg和0.3 mg/kg的酵母硒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以上研究结果为缺硒地区繁殖母羊补硒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尾寒羊为多胎多产、常年发情绵羊品种 ,由于繁殖母羊负担相当重 ,往往是奶着 2~ 4只羔 ,又怀着 2~ 4只羔 ,空怀期较短。为此 ,加强小尾寒羊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比其他品种羊显得更为重要。本项试验研究了小尾寒羊繁殖母羊在舍饲条件下 ,各生理阶段的饲养水平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为以后繁殖母羊的合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羊的选择与分组试验羊选择年龄 2~ 2 5岁小尾寒羊繁殖母羊6 0只 ,体重相近 ,试前进行相同饲养条件的预试 ,并空腹称重 ,随机将试验羊分低、中、高饲养水平组 ,每组 2 0只。1 2 试验羊的饲养管理1 2 1 各组饲养水平的确定 根据试验羊的体重 ,结合所处生理阶段 ,参照肉毛兼用绵羊品种饲养标准 ,制定高、中、低三个饲养水平 ,高水平组饲养水平比肉毛兼用品种高 2 0 %左右 ,中水平组低 0~ 10 % ,低水平组低 2 0 %左右 ,不同饲养水平营养组成见表1。1 2 2 饲养管理 试验羊粗饲料有青干草、苜蓿干草、玉米秸、花生秧、红薯蔓、青贮玉米等。精饲料有玉米、豆饼、棉籽油粕、葵花籽油粕、麸皮、骨粉、食盐等 ,根据营养要求进行日粮配制。表 1 ...  相似文献   

11.
为缩短母羊繁殖周期,提高繁殖生产效率,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宁夏平罗县肉羊繁育中心选择2~2.5岁舍饲健康空怀肉杂羊(杜泊羊×小尾寒羊)、滩寒杂种羊、小尾寒羊母羊共120只,随机分为4组,开展了分段营养调控饲养技术对母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文章统计了两年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母羊采取分段营养调控饲养,羔羊采取早期补饲的饲养技术可显著提高母羊繁殖效率,能达到2年3胎或1年2胎。羔羊于10日龄进行早期补饲,60日龄断奶,能够促进生长,缩短断奶时间,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小尾寒羊和湖羊及寒哈F1羊、湖哈F1羊、横交F2羊共计296只,用Fec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羊群中存在3种基因型:BB型、B+型、++型。杂交F1代166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58,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42;横交F2代检测64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41,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59。对FecB基因在4个不同类型绵羊中分布差异的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尾寒羊、湖羊与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两个类型绵羊相互之间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湖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湖(寒)哈杂交及横交F2羊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含FecB基因羊与哈萨克母羊杂交后,FecB基因显性效果好,遗传性能较为稳定。对F1羊跟踪调查,41只母羊产羔率为159%(64/41),繁殖成活率为146%(60/41),其中BB基因型1只产羔2只,产羔率为200%;B+基因型29只产羔50只,产羔率为172%;++基因型11只产羔12只,产羔率为109%;B+基因型与野生型(++)相比较提高了6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进一步说明FecB基因是高繁殖率主效基因,可有效提高F1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13.
羔羊缺硒病是硒缺乏引起的肌营养不良,为羔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多见于规模养羊场,由于养羊场饲料单一,加之青饲料供给不足,使羊缺乏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尤其在缺硒地区,羔羊常发生缺硒病,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1发病情况某羊场饲养成年母羊484只,以羊草、粉碎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和综合饲养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母羊的受胎率和繁殖率,实现母羊两年三产。我们分别于2003年3月7日同期处理周岁母羊50只(其中杂交代38只,纯种12只),7月17日,18日同期处理成年经产母羊208只(其中杂交羊100只,种羊108只),全年共处理母羊258只。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效繁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母羊繁殖率由90%提高到140%,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饲养山羊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许多地方山羊个体小 ,繁殖成活率低 ,加上饲养技术落后 ,一般饲养 1只母羊仅能提供 1 5只商品羊。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可采取以下措施 ,促使母羊产双羔 (多羔 ) ,提高山羊产羔率。1 选好种羊( 1 )选择产双羔 (多羔 )率高的山羊品种 ,如波尔山羊。( 2 )选留多羔种羊。品种已定的羊群 ,要想提高山羊繁殖率必须尽量选择出生时是双羔 (多羔 )的母羊留作种羊 ,及时淘汰不孕母羊。( 3)杂交改良。近亲交配造成山羊群体品质严重下降 ,可选用个体大 ,繁殖率高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2 加强母羊留种前管理…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E可以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促进红细胞的生物合成。硒能够预防动物在一段时期内营养不良引起的白肌病,维持母羊正常的生殖机能,两者合用对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更加明显。因此,根据笔者所得到的试验结果,从提高阿勒泰羊的繁殖率,充分挖掘阿勒泰羊的生产潜力,增加绵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来看,亚硒酸钠维生素E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地区地处缺硒带,在其土壤上种植农作物所产籽实含硒量少。长期使用缺硒粮食饲养貉、狐、水貂等毛皮动物,很容易患缺硒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肌病”。  相似文献   

18.
对哺乳羔羊全血样中所测含硒量表明,每毫升含硒在5微克以下者为严重缺硒,羔羊体质羸弱;5—10微克者轻度发病;母羊血硒每毫升含量在10微克以下者,易致空怀不孕。又测量20只缺硒羊羊毛的含硒量,每克为27—98微克;而45只健康羊羊毛的含硒量为125—570微克。还测了各种谷物(大麦、小麦)、全乳(牛、人)、脱脂乳粉、干酪粉、血(人)、鲜肝(虹与鳟鱼)、肉(鳟鱼)、河水、种子、烟草与硫酸等,结果鳟鱼肝的含硒量每克高达110,000微克。  相似文献   

19.
小尾寒羊与当地羊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工程在我县的不断深入和养殖结构的大力调整,我县畜牧业生产形成了以草食畜为主的产业化格局,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县采用小尾寒羊与当地母羊杂交,以提高产肉性能,加快畜牧业发展。自1990年起,陆续从山东梁山等地引入小尾寒羊,10多年来,该品种及其杂种羊在乐都地区表现出适应性好,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个体大、四季发情、耐粗饲等优点,深受广大饲养户的欢迎。2001年底,全县小尾寒羊及其杂种羊的存栏达到43 450只,主要分布在川水六镇及部分浅山乡镇。为了解小尾寒羊与当地羊*的杂交效果,2002年3月我们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每年各季发情、高繁殖率和1年2产是小尾寒羊的突出特点。在饲养管理中,利用小尾寒羊常年发情,缩短繁殖周期,掌握一胎多羔技术,可以提高繁殖率,是饲养小尾寒羊获取收益的关键所在。影响小尾寒羊繁殖率有许多因素。在生产实践中只有对诸多因素进行正确分析,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才能获取最大的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