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氮、磷、钾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肥增产显著。增施K肥,有机肥也有一定增产效果。以施NPK 有机肥的产量最高,施用K肥能降低垩白率,增施有机肥能降低垩白度。以N,P,K处理的稻米外观综合品质较好,整精米率较高,垩白率和垩白度较低。因此NPK配合施用。产量较高,又能改善稻米外观综合品质,同时尽可能增施有机肥,既可增产又可降低垩白度。  相似文献   

2.
生物有机菌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要:本文通过生物有机菌肥与化肥两种肥料对水稻生育、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施倍得生物有机菌肥可以减少氮肥量176.7㎏/hm2(256.83%),并能获得与化学肥料相同的增产比率,同时还缩短水稻生育期2~11d,降低植株高度6~8cm,增强抗倒伏能力,保证安全成熟,并能提高水稻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成熟率。施用生物菌肥还能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和胶稠度,降低垩白率、垩白度,改善稻米食味。生物有机菌肥还能提高籽粒中铁、钙和镁的含量,降低铜含量,改善稻米的营养成分,提高人体所需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性基施纯氮4kg/667m2条件下,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此外,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水稻品质,生物有机肥处理与尿素处理相比提高了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增加了蛋白质含量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完善和发展再生稻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助力重庆市再生稻产业新发展,以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为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用生物有机肥代替部分无机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中稻和再生稻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中稻产量的增幅为 3.28%~5.01%,对再生稻产量的增幅为 1.64%~17.09%,对总产量的增幅为 3.16%~8.26%。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中稻和再生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二者产量,且对再生稻的提升效果要高于中稻;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的糙米率、整精米率、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有效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而提升稻米品质。从综合效益出发,推荐施肥方式为生物有机肥2.25t/hm2+75% 常规施肥(尿素 261kg/hm2、过磷酸钙 750kg/hm2、氯化钾 200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性质及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红壤稻田优质高产协同提升目标下的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始于198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考察了有机肥(M)、化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化肥氮磷钾(NPK)、化肥氮钾配施有机肥(NKM)、化肥氮磷配施有机肥(NPM)、化肥磷钾配施有机肥(PKM)、不施肥(NF)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籽粒产量构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F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增强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提升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进一步比较稻米品质指标发现,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使胶稠度变长。其中,以NPKM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养分及酶活提升效果相对较好,导致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加工、外观、食味和营养品质亦相对更优。由此可见,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平衡配施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而且可协同提升籽粒产量与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协优527为材料,对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因单株不同位次分蘖抽穗的早迟,稻米品质有较大差异,即随抽穗时期的推迟,稻米品质降低;(2)强化栽培抽穗历时比常规栽培相对较长或相当,其所产稻米品质显著改善,特别是精米率、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但对籽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配方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生育关键时期不同肥料配方施肥技术,分析肥料配方对水稻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以撒可富复合肥与碳铵为基施,尿素作分蘖肥,后期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产量最高,碾米品质好,垩白度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平衡,真正能实现高产优质,适合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华粳6号和两优培九为材料,通过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比较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不同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明显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增大,表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小麦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优良食味粳稻代表品种南粳2704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在移栽期、有效分蘖期、倒四叶期、倒二叶期分别单施锌肥、单施硅肥、锌硅肥配施处理,比较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硅肥相比,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均能提高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倒四叶期施用锌肥产量最高,2015年与2016年南粳2704增产4.70%、7.82%,南粳9108增产5.50%、5.39%。各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呈单施锌肥单施硅肥锌硅肥配施。在倒四叶期单施锌肥和锌硅肥配施产量最高,而在有效分蘖期单施硅肥产量最高。在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均能使稻米的糙米率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同时还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其中以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显著增加粳稻外观品质。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对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处理而异,但均能增加稻米的胶稠度、口感、食味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其中以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效果最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最高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与蒸煮食味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口感和食味值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在倒四叶期施用锌肥能提高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能提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于2019-2020年在扬州大学校内试验基地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纳米镁(12kg Mg/hm2)在0、225、270、315kg N/hm2条件下对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镁的施用能有效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相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施用纳米镁处理的水稻产量均高于不施镁处理,2年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85%~8.86%和5.22%~7.16%,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与不施镁处理相比,施用纳米镁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18%~5.97%,稻米品质也有一定改善。施用纳米镁处理的稻米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51%和6.26%,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2.45%、2.40%和4.30%,胶稠度变化不明显。与不施镁处理相比,施用纳米镁处理的稻米食味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分别提高了0.79%、1.35%、1.64%和0.48%,最终黏度降低了0.66%,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兼顾产量和稻米品质,在225~270kg/hm2的施氮量下,施用纳米镁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一道清、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释肥、树脂包膜控释肥4种氮肥种类,研究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分配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产量构成因素与氮素在结实期转运总量及其分配呈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灌溉和缓/控释肥均能提高干物质量、氮素吸收及产量并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施用缓/控释肥氮素表观利用率达42%~53%,相较于尿素一道清和传统的尿素常规运筹,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23%,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26%~71%,增产8%~19%。控灌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有效性高,保证足穗、促进重穗;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能保持氮素的高效释放,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从而提高稻株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淹水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无效分蘖减少,氮素入渗、淋溶降低,成穗率提高。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运转的表现,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为本试验最佳处理,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12.
水稻分蘖对水稻产量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水稻分蘖特征特性,选用了6个不同的分蘖势类型水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水稻品种分蘖势在0~0.3667个/株·d,叶片生长速度在0.1500~0.2143片/株·d,西科12、Y两优143、Y两优2号为强分蘖势的品种;而科优21、Q优6号、紫优93是弱分蘖势的品种.对强分蘖势的水稻品种在分蘖期进行氮肥营养调控研究表明:在较高土壤肥力的条件下,不施氮肥处理能确保高产目标有效穗的实现,减少了无效分蘖的发生,Y两优143和Y两优2号的成穗率达到63.16%和64.47%,显著高于施用分蘖肥的处理.施用氮肥后,明显导致发生较多的无效分蘖,两个品种的成穗率比对照降低5.72%~6.69%和5.11%~9.1%.通过对分蘖势弱的品种施用不同分蘖肥研究表明:在较高的土壤肥力下,少施用氮肥对水稻确保有效穗和提高成穗率有利,施用10%的分蘖肥处理下成穗率达到63.53%,高于其他的处理1.43%~5.35%.  相似文献   

13.
缓控释肥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究缓控释复合肥在籼粳杂交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对比不同量的缓控释复合肥和常规施肥对水稻“甬优12”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RF)、100%缓控释复合肥(100% CRF)、80%缓控释复合肥(80% CRF)和60%缓控释复合肥(60% CRF)。[结果]整体而言,100% CRF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指标、稻米品质指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好,例如,增加水稻的精整米率和碱消值,降低垩白粒率和粗蛋白含量;80% CRF对水稻指标的影响与RF相近;而60% CRF处理的水稻产量、株高、有效穗和经济效益均明显低于RF。[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仍然是限制水稻产量和影响水稻品质指标最重要的元素,因而今后在研制和推广缓控释复合肥时应着重考虑其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中低产田耕地质量是保障地区粮食持续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江苏省滨海县稻-麦轮作区周年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耕作方式与增施有机肥处理,探讨了耕作与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地力及稻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旋耕处理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与耕翻处理相比,旋耕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3.0%~21.2%,碱解氮含量提高3.6%~26.4%。短期对土壤物理结构改良的效果为耕翻>旋耕>免耕处理,增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对产量几乎没有影响。从周年角度来看,有机无机肥结合、耕翻与浅旋结合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肥水水平,麦季以旋耕处理产量最高,稻季以耕翻处理产量最高。黄河故道稻-麦轮作区中低产田通过在传统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旋耕与深翻交替可以在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 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 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 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 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 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 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 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 生育后期较高, 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 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 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 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 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稻米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分析供试品种的5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研究表明,穗数型品种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和粒肥三次施入的处理,食味评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4分,增产34.3%;穗重型品种系选1号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四次施入的处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7分,增产22.6%。  相似文献   

17.
缓释肥类型与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多穗型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270 kg hm–2纯氮条件下,选用树脂包衣(PCU)、硫包衣(SCU)和脲甲醛(UF)3种缓控释肥类型,设置了缓控释肥与尿素均基施、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尿素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缓控释肥的应用对甬优2640无增产效应。主要因为甬优2640穗大粒多,群体颖花量大。与CK比,相对集中在前中期的肥效难以满足植株全生育期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快,氮素积累少,光合势弱,物质生产量不足,不能实现群体大库容的有效充实。而对南粳9108,脲甲醛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处理比CK增产5.2%~5.9%,树脂包衣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和脲甲醛+尿素均基施处理与CK平产的同时可减少施肥2~3次。2种运筹方式中,以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用尿素处理能有效增加植株茎蘖数,提高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扩大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获得高产。3种肥料类型中,产量呈现UFPCUSCU。脲甲醛基施+分蘖期施尿素处理之所以能使南粳9108获得比CK更高的产量,是因为UF的肥效在中后期依然能相对稳定释放,配合尿素的分蘖期施用,既保证了前期分蘖的发生,又能保证高峰苗后稳定的茎蘖数和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在拔节后的光合势和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增产显著。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穗型和产量特性的水稻品种,优选缓控释肥类型基施的同时,分蘖期配合速效肥料的施用,可获得既省工又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硅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硅肥对宁化河龙贡米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宁化河龙贡米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玉针香’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硅肥处理[森夫硅肥(S1)、蔡德龙ETDA硅肥(S2)、不施硅肥(S0,对照)],调查不同硅肥处理对‘玉针香’产量形成、品质及茎秆形态和力学特征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S1处理森夫硅肥和S2处理蔡德龙ETDA硅肥比对照不施硅肥‘玉针香’产量高,分别提高2.82%和4.83%,有效穗数较对照增加11.57%和13.74%;整精米率较对照增加7.48%和13.07%;植株形态特征(株高、茎粗、茎壁厚度、叶片长度和宽度)没有明显影响,植株抗推力增加了18.31%和3.82%。施用硅肥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倒伏能力,但不同硅肥类型对水稻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S1处理对水稻的综合影响最大,可为河龙贡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粳稻武运粳23和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不同阶段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不同时期施肥的最佳阶段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基肥在基肥阶段(移栽后的8 d左右)的吸收利用较低,2012年水稻基肥氮(15N)吸收量不到5 kg hm–2,2013年最大为7.5 kg hm–2,回收利用率在1.5%~11.5%之间;基肥主要是在蘖肥阶段(分蘖肥与穗肥之间)被吸收,其回收利用率在6.6%~24.9%之间,平均为15.6%;穗肥阶段(穗肥后到成熟)基本不再吸收基肥。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不高,在9.1%~22.8%之间,品种及氮肥运筹对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蘖肥主要在蘖肥阶段发生作用,施穗肥后水稻基本不再吸收蘖肥。蘖肥的总体恢复吸收利用率和基肥相当,在17%~34%之间,Y两优2号高于武运粳23。穗肥的回收效率最高,在54.0%~82.1%之间,武运粳23低于Y两优2号。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总体氮肥恢复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在32%~64%之间。水稻一生中吸收积累的氮素中,基肥的贡献占4.13%~10.59%(平均6.92%),蘖肥占3.98%~11.75%(平均7.58%),穗肥占13.32%~37.56%(平均26.02%),土壤的贡献在45.71%~70.83%(平均59.91%)之间。基蘖肥用量越大,其损失也越大,总体氮肥利用率也越低。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稻氮肥管理中必须考虑水稻各阶段对不同时期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