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生猪供给总体比较充足、黄浦江死猪事件、政府临时收储冻猪肉及"八项规定"下的求减少等因素影响,2013年全国生猪及猪肉价格较上年小幅下降,养殖收益明显下滑。由于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依然较多,生猪行业产能偏高,预计2014年,生猪市场供给偏高的状况依然存在,上半年生猪价格将走向谷底,下半年有望缓慢回升。  相似文献   

2.
2022年1季度生猪市场价格连续回落,生猪平均价格14.07元/kg、猪肉平均价格25.07元/kg、平均猪粮比为3.83,环比同比均下降;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72元/kg,环比同比均上升。市场供给过剩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行业整体处于中度亏损状态。1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幅度并不大,去产能趋势相较于2021年下半年有所放缓,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偏高,预计2022年5月才能回落至正常保有量水平。2022年下半年由于前期生猪产能回落加上需求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将以上行为主,但涨幅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3.
1 2005年养猪形势分析 河北省生猪生产在2003~2004年高利润的驱使下,2005年的生猪市场呈现以下特点:前三季度仔猪价格继续飚升、生猪价格坚挺;生猪存栏增幅加剧,肥猪出栏增加,效益高;猪肉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从第四季度开始仔猪、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骤然回落;能繁母猪的增幅减慢:生猪生产效益下降,保本甚至亏损。  相似文献   

4.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生猪生产,增加市场供应,但目前生猪供应紧张状况并未明显改善,猪肉价格仍不断走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提出,当前影响生猪补栏积极性的一大因素是不可预测的未来市场价格风险。在养殖成本较高.未来市场价格叵测的情况下,农民担心生猪补栏后集中出栏时市场价格下跌出现亏损,因此应早日推出生猪期货应对这一市场难题。  相似文献   

5.
《四川畜牧兽医》2014,(6):59-59
<正>价格运行情况据四川省生猪监测预警系统对全省18市68县的监测,5月四川生猪价格在经历了4个多月的全线下跌之后于5月初全线反弹,饲料价格稳中涨跌互现,猪粮比和猪料比有所回升,养猪亏损大幅减少。具体价格情况详见表1。简析2014年5月份,四川生猪价格先扬后抑,"五一"节开始阶段性回升,第二周大幅上涨,月末回调寻求支撑,但养猪效益仍然处在亏损阶段,只是每头育肥猪较4月份减少亏损110元左右。预计生猪价格仍将震荡下行,但低于前期最低价的可能性极小。后期价格是否上行还取决于  相似文献   

6.
2022年,我国生猪产能在调整中波动增加,猪肉市场供给充足,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经历了“持续下跌、快速上扬、迅速回落”的走势,波动幅度明显加大。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继续冲击猪肉消费端,而乌克兰危机通过对玉米等饲料原料的影响冲击了生猪养殖端,叠加政策调控、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并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点。考虑到目前生猪产能保持高位,后期猪肉市场供需将呈平衡偏松格局。  相似文献   

7.
一、生猪行业进入调整期自 2005年8月份开始猪价暴跌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市场非常严峻:种猪有价无市、仔猪比商品猪价还低、商品猪贱如蔬菜。生猪饲养户已处于亏损、严重亏损状态,生猪行业进入调整期,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降价狂潮?  相似文献   

8.
日前,农业农村部将抓紧制定稳定生猪产能工作方案,形成生猪稳产保供的长效机制,防止生猪产能大起大落,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前两年国内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明显减少,助推国内猪肉价格不断走高.而从今年2月份开始,国内市场生猪价格连续6个月下降.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裕,价格明显回落.但一方面,猪肉价格过低也可能会使养殖企业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更长一段时期的猪肉供给和肉价稳定.  相似文献   

9.
2021年上半年,对于养猪人来说,可谓是异常煎熬的半年.生猪价格走出了一轮超跌的行情,猪粮比价跌破5:1,已严重冲击养猪业.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提示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6月下旬,尽管猪价出现了快速反弹,但是生猪养殖户恐怕还难以松一口气,因为这次上涨更多是此前的超跌反弹导致的,他们中大部分目前仍然处于亏损区间.现阶段市场肥猪供给仍然过剩,进口冻肉规模居高,港口及渠道冻肉积压规模较大,加之终端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市场存量消化缓慢,行业供需失衡状况短期较难扭转,预计短期猪价大幅上涨缺乏动力,仍将以震荡为主.不过,随着压栏大猪市场消化殆尽,猪价将会止跌企稳.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生猪生产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及生猪出栏数量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水平。一季度.国内养猪效益呈现出缓慢回落势头,但仍保持盈利.生猪市场在预期中向低利润和亏损区间运行。至6月初生猪市场基本保持在盈亏平衡点运行。期间。由于受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生猪市场出现了短暂的急速下挫.个别地方生猪价格甚至从10.2元/千克一度快速跌至7.2元/千克.低价持续1周后.上升至9.6元/千克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运行。9.6元/千克的生猪价格对于大部分大中型规模养猪场(尤其是种猪场)来说。商品猪生产基本处于亏损经营,但少部分中小型养殖户由于成本投入较低则略有盈利。7月份,生猪市场将迎来每年的季节性消费淡季,同时.生猪总存栏在滞后母猪存栏10个月后达到均衡水平.生猪市场明显转向供大于求.而伴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稳中有升.所以,生猪市场全面进入亏损经营期。生猪价格将在(9±0.5)元/千克上下浮动,生猪市场亏损幅度将不断加大。生猪市场新一轮的周期即将开始.养猪行业的再次“洗牌”即将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一系列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效果的显现.2020年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不断增长.消费方面,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有抑制作用,之后消费恢复.价格方面,2020年初价格达到第一波高峰,8月份价格再次上涨,12月份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预估2021年,生猪产能继续恢复,猪肉供销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市场     
生猪存栏创历史新低猪价中期拐点十分显现经过3年多的调整,目前生猪存栏已位于历史低位,能繁殖母猪存栏也频创新低,产能去化充分,2015年生猪供给有望迎来大幅下降。在需求端改善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将保持全年上涨态势,生猪养殖行业的景气度迎来反转。今年能繁母猪存栏大幅回落,目前下滑幅度已经超过2010年初,且还在不断下滑,将会为猪价的长期上涨提供动力。考虑到今年的需求不会比去年差,猪价有望在2015年全年保持上升,畜禽养殖行业景气料反转。目  相似文献   

13.
《吉林畜牧兽医》2010,(2):61-61
<正>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2009年生猪供给持续增加,价格呈"两头高、中间低"走势,振幅收窄,猪粮比价下半年虽有反弹但幅度不大。总体来看,生猪产业逆市调整,产能渐趋合理,预计后市生猪供求有望趋于平衡,价格保持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14.
《湖北畜牧兽医》2013,(7):30-3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农企业投身养猪业。同时,传统农村散户养猪却因市场波动、风险难测而不断减少。由于当前生猪价格低迷,生猪养殖几乎处于全行业亏损,但面对同样的市场,有人选择扩张,有人加速退出,不禁让人困惑。  相似文献   

15.
《湖北畜牧兽医》2012,(1):41-41
根据历史规律.生猪行情3年为一个周期,价格高峰和低谷通常间隔1年半.包括补栏母猪到生猪供应上市需要“3个月配种、4个月妊娠、5个月育肥”共12个月的生产周期.以及养殖户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滞后期。2004年、2008年和2011年曾出现了三轮显着的猪周期。照此推算,2012年生猪行业高盈利.也将对应一个母猪补栏的高峰期,由此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2012年价格下跌,2013年行业进入亏损。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的开场白宫桂芬(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对生猪行业而言,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整个生猪产业出现了15年来价格最低的局面,种猪引进增多,产能相对过剩,企业对未来也倍感迷茫。为了防止猪价的过度下跌,3月27日,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波动调控预案的规定,启动了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的收储。但由于收储量很小,对市场的抑制作用有限。由于猪粮比价明显低于我们预期设定的6:1的平衡点,生猪养殖依然亏损较多,于是国家在5月7日启动了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的收储,来促进生猪价格的合理回升,维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猪产能变化、价格走势、政策引导等方面剖析我国生猪市场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价格走向。预计最早在2021年3月,最晚在2021年6月,我国生猪存栏量将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2021年6月底我国生猪价格或将步入"猪周期"的下行区间,价格有可能跌破25元/kg;202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保持波动下滑态势,但不会出现价格快速下滑现象,在不考虑自然灾害、生猪疫情、政策干预等不可预测因素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将在20元/kg上下波动。此外,由于生产成本上升,2021年养猪户收益状况不容乐观,产能的恢复也将导致2021年猪肉进口量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8.
杨林  何高飞 《中国猪业》2023,18(1):25-29
近年来,在“非洲猪瘟”与“环境规制”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同时,“猪周期”供需错配导致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且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和产能占据世界“半壁江山”,但国内生猪养殖以分散养殖为主,生产条件较差,使得生猪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严重缺位。为了推进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市场化,提升产业集中度、抵御价格风险、平抑生猪价格波动、享有国际生猪定价话语权,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以期货为基础对生猪价格风险治理协同效应进行研究,从而达到现货市场风险转移的目的,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猪肉有效供给,跳出“猪周期”的怪圈。  相似文献   

19.
猪价2018年1月中旬后大幅暴跌,2月中后生猪养殖出现行业性亏损,且亏损幅度持续扩大,3月末生猪养殖亏损超过300元/头,亏损深度达到上一个猪价下跌周期最大值。行业持续亏损,但集团仍在按计划扩展产能,猪价寒冬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20.
生猪价格自2018年1月第2周开始持续快速下跌。为研究生猪价格下跌原因,2018年3月份对东北地区生猪产能扩张、猪价下跌等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当前生猪价格下跌的主因是供给阶段性过剩,特别是东北地区规模企业扩张明显,年前压栏大猪加速了节后猪价的下跌。猪肉消费季节性下降,冻猪肉的大量进口也挤压了国内鲜销猪肉的市场,屠宰企业销售不畅,加快冻品入库,冻猪肉库存节后持续增加。低价导致部分养殖户开始淘汰母猪,规模企业放缓了产能扩张步伐,但能繁母猪产能总体未开始呈现实质性下降,2018年下半年规模企业产能将会加快释放,未来两年生猪供给将继续增加,生猪价格将继续处于本轮周期波谷,2018年生猪养殖总体还能处于微利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