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隋景跃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32-9734
[目的]分析掌握朝阳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一元线性拟合渐近线在Excel程序中解析出热量资源要素增加幅度。[结果]朝阳地区3个气候区变暖幅度存在差异,50年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9 ℃,≥10 ℃积温增加330 ℃ 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6 ℃,≥10 ℃积温增加210 ℃ 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8 ℃,≥10 ℃积温增加200 ℃。[结论]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对农业气象资源和灾害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2.
为了葡萄产业化发展和新品种引进的需要,采用葡萄不同生长期温度指标和近50 a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沈阳市葡萄生长期热量资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沈阳市在葡萄新梢生长期、开花期及浆果膨大期温度适宜,热量资源充足;萌芽至成熟≥10℃活动积温为2 924~4 010 d·℃,中早品种热量盈余,而晚熟品种略显不足;萌芽初期受低温为害几率为10.0%;浆果成熟期气温偏低,有20%的年份热量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10℃活动积温升高、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8,0.142,0.305℃/10 a和44.068(d·℃)/10 a。气候变暖改善了热量环境条件,对葡萄产业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菏泽市小麦条锈病防治的有效性,结合近年来菏泽市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因素,分析了2014/2015~2019/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与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冬前气温偏高,降水增多,见病早,利于小麦条锈病越冬期繁殖,增加病原菌来源,来年开春可能发病广;返青—拔节期积温多,降水量大,有利于越冬后小麦条锈病菌的进一步扩增繁殖,易流行;小麦抽穗—成熟期积温多,但降水偏少,小麦条锈病大面积传播的几率变小。基于此,提出了以农业技术措施预防为主,生物和低毒农药防治为辅的小麦条锈病防控策略和小麦关键生育期条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地处中原,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热量和光照条件较好,冬季气温偏暖,小麦无明显的越冬期,适合生长.年平均气温绝大部地区为13-15℃,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4200-4900℃土壤肥力中等,大部土壤含有机质1%以下,土层较深厚,易于耕作.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南多北少,大部地区夏季降水占全年50-60%,但在小麦播种及生育期间雨量不足且分布不匀,按中产小麦亩产400-500斤对水分的要求,全生育期需水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山西省沁水县1957~2019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原理,对沁水63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63年来,沁水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11℃/10a,其中春冬季增温尤其明显,而夏季气温降低;≥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平均无霜期延长;使作物春播期提前,秋播期推迟,作物生长季延长;冬春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小麦的安全越冬,春季小麦返青、果树萌动等发育期提前;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减少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夏季降水略有增加,冬季变化不明显,作物生长期内降水明显减少,干旱发生频率增加。气候变化对沁水县作物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济宁地区11个县站1970~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济宁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近43年作物生长季年平均气温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0℃/10a;≥0℃活动积温为5 222.1℃·d,增加速率为86.7℃·d/10a;≥10℃的积温为4 777.2℃·d,增温速率为77.4℃·d/10a;0℃负积温绝对值为99.1℃·d,增温速率为14.1℃·d/10a。≥0℃、≥10℃持续的日数增加4.5天和3.2天,稳定通过≥0℃、≥10℃初日提前了3天和2天,≥0℃、≥10℃的终日分别晚2天和1天。作物生长季内有效积温的增加,使冬小麦—夏玉米的生产系统受到显著影响,其中冬前生长积温增加导致传统播期的冬小麦冬前旺长,因此冬小麦须推迟播期以适应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夏玉米来说,由于热量的增加和冬小麦播期的推后,改变了原有套种模式,可以推迟至小麦收获后进行夏直播。  相似文献   

7.
贾海燕  高明  杨晓芳  范秀平 《农技服务》2011,28(4):546+555-546,555
利用2010年秋季临汾市小麦播种以来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气候特点及其对临汾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分析表明:2010~2011年度临汾市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光照充足,冬小麦生长基本正常。但冬前>0℃积温增加、土壤墒情差,对冬小麦越冬很不利。  相似文献   

8.
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安县1979~2008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新安县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安气候向干暖方向发展,低温日数以每10年5.11d的速度减少;高温日数以每10年2.29d的速度增加;极端最低气温以每10年1.06℃的速度上升:极端最高气温以每10年0.26℃的速度上升;降水量以每10年3.97mm的速度减少;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旱涝天气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大。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新安的农业、林业、生态及生活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 ~ 2010年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倾向率达0.55℃/10a;秋、冬季增温较显著,增温贡献率较大;近50年来≥0℃、≥5℃、≥10℃的积温均呈增加的趋势,≥0℃、≥5℃、≥10℃的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逐年代呈推迟趋势;近50年来降水量略有增加趋势,增幅不明显,夏季降水的增加贡献率较大.柴达木盆地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季积温增多,使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利于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将造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异常现象增加,作物病虫害增多,农业水分供需矛盾加剧,对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福义  姜涛  陈凤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40-9542
[目的]研究康平县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及Excel程序,分析热量资源趋势变化及差异。[结果]在近50年里,平均气温升高1.6 ℃,∑T≥0 ℃积温增加了315 ℃,∑T≥10 ℃积温增加了280 ℃。50年经历3个温度“拐点”,从1989年后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冬半年气温升高幅度较大,夏半年气温升高较缓。[结论]热量条件的改变,农业结构需要重新整合,“陈旧的农业气象指标”需要重新确认研究,才能适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渍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探讨补救措施。[方法]采取渍害发生期(W)、恢复补救措施(R)2因子裂区设计,分析渍害发生期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不同补救措施的恢复效应。[结果]拔节孕穗期是小麦涝渍灾害最敏感阶段,也是补救措施恢复效果最佳时段;稻茬小麦耐涝渍性能较强,连续滞水7 d以上不会绝收;稻茬小麦涝渍后恢复能力较强,连阴雨渍害拔节期恢复指数最高可达36.00,孕穗期最高可达29.79,扬花灌浆期最高可达32.15。[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菌源·气象因子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各影响因子,分析各因子不同量级对病害流行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以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江淮南部丘陵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各发生影响因子量以及各因子不同量级对病害流行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源的存在是赤霉病发生的前提条件;雨水是赤霉病发生的主导性影响因子;正常年份温度都能满足病害流行要求。[结论]研究结果为赤霉病测报及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贵州道地药材钩藤育苗期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方法]在剑河钩藤种植基地苗圃采用踏查、普查方法收集病虫害标样,整理比较种类记录。[结果]在国内首次记录了钩藤苗期病虫害有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含其他)3种。主要病虫害是根腐病、猝倒病、细菌性软腐病、苔藓植物等。[结论]研究结果为钩藤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黄淮海地区,小 麦是大面积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整个生育期,通常伴随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对小麦的品质和产 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全程植保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综合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减轻病虫害发 生强度,降低产量损失,实现优质高产。本文主要就小麦高产栽培全程植保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育抗病小麦品种历来是英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受到育种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英国冬小麦的主要病害包括 :(1)叶部的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 ;(2 )穗部的赤霉病等 ;(3)茎秆基部的眼斑病和纹枯病 .本文根据作者参与的部分工作及有关的文献 ,对英国冬小麦的主要病害发生趋势及生理小种消长状况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灾害发生规律,以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8年灾情数据分析各灾害时空特征,估算主要灾害减产比例。结果表明:1)冬小麦旱灾发生频繁,拔节期和抽穗期旱灾频率最高分别为0.7和0.6;研究期内风雹灾共计54次,主要发生在抽穗期(21次)、乳熟期(11次)和成熟期(19次);低温冻害共计27次,主要发生在分蘖期(10次)和拔节期(14次);干热风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病虫害多出现在抽穗期。2)1990—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旱灾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风雹灾次数与干热风日数呈现增长趋势,低温冻害次数与病虫害受灾程度持续下降。3)小麦生育期内旱灾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中南部更易出现旱灾;风雹灾随冬小麦生育期由南向北推进;西部地区全生育期内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南部地区拔节期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干热风年均日数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地区病虫害年均发生率较高。4)旱灾减产贡献率最大,低温冻害贡献率较低,中南部冬小麦减产水平较高,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减产比例均在6%以上,其他地区在5%左右。因此,为降低冬小麦灾损率,各地应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在现有减灾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风雹灾及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现阶段河南省小麦主推品种及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性,从中寻找出多抗品系,以利于小麦生产应用。[方法]120种小麦品种自然种植,不进行人工接种,在病圃内病害发病高峰期,根据记载标准分别调查各品种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类病害的抗病性。[结果]全部120份材料中,无1份材料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同时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无1份材料对2种病害同时表现为免疫,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表现为2种高抗1种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同时表现为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结论]所鉴定的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较好,对纹枯病的抗性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鸭广梨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爱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78-4079
[目的]探索鸭广梨主要病虫害的高效、环保防治措施,为鸭广梨的无公害栽培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廊坊市鸭广梨主要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试验,找出适合鸭广梨的高效、环保防治措施。[结果]梨小食心虫发生有4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 第二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第三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2代成虫 第四高峰期在8月下旬,为第3代成虫。梨黑星病病叶5月下旬开始出现,7~8月份为发病盛期。以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加强梨园的肥水管理,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可减少对环境和果品的污染,促进梨树生长,提高产量和果品品质。[结论]该研究为生产无公害果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昱  曲静  赵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68-3270
根据2001~ 2011年西安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总发生面积,选取对应年有关气象资料,利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关键气象因子,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西安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建立了简单易行,适于基层推广使用的模糊数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且历史拟合率极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合宜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方法]在宜城设置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在同一地力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及产量表现.[结果]鄂麦170和矮麦027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及产量表现突出,适合在宜城大面积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新品种在宜城市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