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明策  徐泉芬 《蚕学通讯》2005,25(3):37-37,46
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业遇到了新的挑战.改变落后的养蚕方式,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技术已迫在眉捷.近年来,铜梁的蚕业工作者和蚕农进行省力化养蚕的结果证明:只要进一步改进养蚕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就能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提高养蚕劳动效益,稳步发展蚕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1省力化养蚕的优越性和前提 1.1省力化养蚕的优越性 “省力化养蚕”是指依靠蚕桑科技进步,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起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省力化养蚕,它适应规模化蚕桑生产,可以省工、省时、省力、省本、低耗、高产、优质、高效。运用省力化,蚕体强健、好养、创伤少、抗逆性强、无病、蚕茧产量高、质量好、丝质好、蚕农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王军  仲济森 《江苏蚕业》1998,20(2):28-30
<正>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乡是全县蚕桑重点乡镇之一。全镇现有桑田3430亩,1996年生产蚕茧398.44吨,蚕茧收益571.07万元,平均亩产茧116.20公斤,亩产值1664.90元,养蚕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全县名列前茅。为实现省力化养蚕,提高养蚕劳动工效,近几年该镇大力推广大棚养蚕、蚕台育、地蚕育及条桑育等省力化饲养技术,全乡全年省力化养  相似文献   

4.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06,37(1):61-62
以前,大多采用捉熟蚕到方格蔟的上蔟方法,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抓伤熟蚕。特别是一期养3张以上蚕种的大户,蚕上蔟时需雇临时工,又增加了养蚕成本。近年来,我县蚕农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探索、使用熟蚕自动上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刚开始时,蚕农把方格蔟直接放到蚕座上,或者将  相似文献   

5.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12,40(2):18-19
针对宁南县蚕农如何实现省力化养蚕和管理,提出了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操作方法和生产管理办法,使养蚕农户蚕桑生产达到"三省一高"(省工、省力、省投资、单产高)的目的,最终实现蚕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蚕一日两回育技术、大蚕斜面条桑育及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为主要内容构成的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一经推广,便迅速被广大蚕农接受,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减少了给桑回数及除沙次数,极大地减轻了养蚕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工效,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蚕桑生产得以生存、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淮安市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原蚕基地,一代杂交种年生产量已达35万张左右。承担了江苏省近15%的蚕种生产任务,在全省蚕种业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原蚕生产也是淮安市蚕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提高了蚕农养蚕技术水平,为巩固、提高、发展淮安市蚕桑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经商,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对从事养蚕制种这种劳动繁重、密集型产业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高效省力化养蚕制种技术。淮安市蚕桑站将丝茧大棚养蚕技术引用在种茧育上,于2007年春制种进行了设点试验。  相似文献   

8.
凡周 《四川蚕业》2007,35(4):38-38
目前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家庭只有部分较弱劳动力,俗称“3861”部队,全部是年龄偏大的女同志,这对养蚕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迫切需要一种新形势下的省力养蚕技术,不能使栽桑、养蚕的劳动力强度太大,所以我认为省力化养蚕技术必需抓紧推广,把养蚕劳动看作一种快乐,做到“快乐养蚕”,不再是一种痛苦的劳动。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几种省力化养蚕技术。1小蚕饲养省力化养好小蚕是整个饲养环节中的主要方面,小蚕饲养省力化主要是通过塑料薄膜覆盖一日两回育。具体方法:每张蚕种准备防干纸或塑料薄膜8~10张,用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  相似文献   

9.
陈浩 《四川蚕业》2015,(2):21-22,20
通过对大棚省力化简易活动蚕台的制作、饲养技术与常规蚕箔养蚕技术进行比较试验,总结出一套省力、省工、省投资的科学养蚕技术,这一新型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适应"三高"蚕业省力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盖免耕、简化施肥和全年规范化治虫等省力化桑园管理技术,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条桑育、室外大棚育、大蚕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建湖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该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由于有上述的优点而深受蚕农的欢迎,通过不断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结合建湖县地理、气候及该县目前大棚养蚕的现状,将大棚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归纳,供同行及蚕农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棚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蚕农对养蚕技术、养蚕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薄膜拱形架已逐步被淘汰,代之以土墙木顶或砖墙木顶或木墙木顶等型式各样的大棚作为饲养大蚕的场所.大棚养蚕的优点有:一是通风透气,优化蚕儿环境;二是可以稀放饱食,蚕茧单产得以保证;三是可以实行条桑育--省力化养蚕,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四是给方格蔟室外预挂腾出了空间.正是具备了以上优点,大棚省力化养蚕呈现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让农民兄弟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淮安市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3年共同下达了"大棚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示范基地为金湖县金南镇和塔集镇.  相似文献   

13.
何建梅 《四川蚕业》2012,40(4):39-40
<正>兴文县蚕桑产业受农村劳力缺乏和产业比较效益较低的影响发展缓慢。近年来,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采取省力化养蚕、熟蚕自动上蔟以及养蚕布局的革新等措施,在产业下滑情况下,兴文县仍然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局面,为蚕农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就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进行了试点分析,分析了大蚕每日二回育,三回育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出了技术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我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建湖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运而生,并通过不断的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6.
伍化平 《四川蚕业》2000,28(2):46-48
<正> 以小蚕共育(发蚁),省力化养蚕及纸板方格蔟上蔟技术为代表的养蚕实用技术,经实践证明,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增加蚕农收入,增加行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近几年,各地对此加大了推广力度,加快了推广步伐,以实现蚕茧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而推动蚕茧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我县这方面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农户每购1套活动蚕台,补助50元;乡镇业务人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广西蚕业》2005,42(3):9-10
本文总结了滚筒式蚕台省力化养蚕的技术措施、优点和管理经验。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实现省力化养蚕。  相似文献   

18.
周帅 《蚕桑通报》2006,37(3):61-62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省力化科技型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是当今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县重点蚕区的养蚕大户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认为简易蚕房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通风换气,较其他省力化养蚕方法更有利于大蚕的生长发育,而且建造快,坚固耐用,非常适合重点蚕区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韦茁萍 《广西蚕业》2007,44(1):19-20
实践证明,户养蚕达3张/批左右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大棚养蚕作为省力化养蚕的一项新技术,可解决蚕室、蚕具和劳力不足的矛盾,可节省养蚕投资40%~50%,操作便利,提高养蚕工效,适合规模化养蚕。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跟上,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蚕农不懂技术而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棚养蚕失败的原因1.1大棚建造过于简陋。建棚地点地势不够高,造成雨季排水不通畅;大棚保温、隔热不好,夏秋季往往棚内温度太高,早春和晚秋棚内温度过低;大棚过于敞开或过于封闭,导致天敌为害和受不良气候的影响。1…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针对我县农户养蚕规模增大,劳动力紧缺,原省力化活动蚕架消毒不便和不利方格簇具配套使用的实际,我县蚕农土专家张让让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试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搬运方便、消毒彻底、能与方格簇配套使用的新型多用途省力化活动蚕架,经我站试验示范,现已在全县7个乡镇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