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招徕河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期的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碾压混凝土拱坝采取整体碾压的施工方式,温度荷载是主要的设计荷载之一。基于不稳定温度场和徐变应力的有限元解法,对招徕河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进行模拟坝体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揭示了100m级薄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变化特征,可供大坝温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高温环境下浇筑大坝混凝土时,控制浇筑温度和通冷却水等常用温控措施的效果、探索适用于高温施工环境的温控措施,利用有限元法对某一位于热带高温地区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全过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水水温和浇筑温度下的坝体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坝体温度应力受浇筑温度和冷却水水温影响较大,将坝体基础约束区的浇筑温度从25℃降低到23℃、冷却水水温从20℃降低到15℃时,坝体最高温度从36.9℃降低到了34.6℃、最大温度应力从1.64MPa降低到了1.40MPa,此结果满足该大坝温控防裂要求.由此可见,在高温地区建混凝土坝时,在相对较高的浇筑温度和冷却水水温的施工条件下,坝体的温度和温度应力可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对简化温控措施、缩短工期、减少投资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矩形薄腹梁渡槽方案中,渡槽下部采用薄腹空心墩混凝土承台。在温度荷载与其他荷栽组合时,槽墩的应力情况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为此,采用稳定温度场,对槽墩结构进行分析,以解决渡槽槽墩运行期温度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坝温度分布特点是大坝系统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分析具体因素来描述温度变化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HURST指数建立了大坝温度分形模型。以石梁河水库温度监测资料为例,计算了大坝温度场的HURST指数及分维数,结果表明,分形模型能较好反映大坝温度变化。大坝温度的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布有关,大坝上游温度自相似性较大;大坝中下游坝体自相似性较好,且与气候分形规律相近。  相似文献   

5.
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防裂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于浇筑仓面大、碾压质量不均匀以及混凝土的非均质性,碾压混凝土坝材料参数具有显著空间变异性。传统混凝土坝温度与应力分析常采用确定性计算,忽略了参数空间变异的影响,导致温度及应力场模拟不够合理。本文基于随机场理论和中心点离散方法,提出了混凝土热学参数空间变异有限元模拟方法。TJ大坝案例分析表明,考虑热学参数空间变异后,最高温度场和最大拉应力场在平均效应上与确定性结果基本一致,热学参数空间变异显著影响大坝混凝土结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随机温度应力场下结构部分位置温度及应力超过了允许值,意味着依据传统确定性温度应力分析结果提出的温控措施可能偏危险。提出的随机温度应力分析方法对重力坝施工期温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仿真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及运行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考虑了太阳辐射、气温、水化热、间歇期等因素,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编制了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程序,将不同情况混凝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仿真分析中考虑太阳辐射直接进入混凝土的混合边界方法与等效气温法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层比较多,温度应力仿真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因此提出了考虑太阳辐射热的实用算法,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动带是联合收获机的关键传动部件,在联合收获机高强度作业过程中会出现因温度升高加剧橡胶老化、表面硬化及磨损开裂等现象。针对传动带稳态温度场分布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仿真计算的传动带稳态温度场预测方法。首先,在AVL Excite TD软件中通过设置带轮的物性参数、带的动态特性参数、张紧机构摩擦和扭转参数、驱动和负载参数,构建了传动带温升热源计算模型。其次,通过分析传动带热平衡方程、确定热流分配系数和对流换热条件,建立其二维稳态温度场有限元预测模型。再次,基于联合收获机CAN总线,开发了传动带工况采集系统。最后,以GM80型小麦收获机发动机动力输出轴与后中间轴之间的联组带为对象,开展了传动带稳态温度场预测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主动轮平均转速2244r/min、从动轮平均负载338N·m时,实测稳态温度为42.55℃,仿真稳态温度为41.7℃,稳态误差为1.97%;当驱动轮平均转速2244r/min、从动轮平均负载382N·m时,实测稳态温度为45.95℃,仿真稳态温度为45.2℃,稳态误差为1.63%。两次试验的稳态误差均小于2%,验证了联合收获机传动带稳态温度场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浇筑温度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模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薄层施工过程,对百色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温度场、温度徐变应力场进行了全过程仿真计算,分析了按旬平均气温浇筑和设计浇筑温度浇筑两种不同浇筑温度对坝体温度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水库的安全运行,需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确定其安全级别。通过对滩子口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分析了在进行复杂坝型稳定计算时应考虑的因素和方法,对组成枢纽工程的土坝、拱坝、重力坝、重力墩的结构稳定性和整个大坝的安全级别给予了评价,为该工程的安全管理、除害兴利、整治设计等提供了必要的资料。最后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讨论了在大坝安全鉴定中要注意的问题和病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皂市大坝工程进度滞后较多,为了按时完成工期,增设了2台门机浇注大坝。对皂市大坝溢流坝段施工期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坝体温度场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温控的角度,为皂市大坝高温季节采用三级配混凝土泵浇筑溢流坝段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采用三级混凝土泵浇注皂市大坝混凝土是皂市大坝工程能按时安全竣工的决定性条件。同时为其他工程采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采用三级混凝土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水利枢纽集中布置的10座进水塔群,上部为格箱式结构,下部多为大体积的板、墙、墩、梁和柱式结构,兼有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的特点,由于多层孔道纵横交错,温度作用设计难度很大,简述了温度作用设计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为了解进水塔施工期和运用期最大温度以及温度应力产生的部位和大小,对分缝分块施工布置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为温度配筋提供依据,采用平面和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施工期和运用期的温度场及温度徐变应力仿真计算分析,对框架结构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进水塔分缝分块施工布置方案是合理的,施工期温控方案是可行的,温度钢筋配置时,在将温度作用与其它荷载按常规组合时,须考虑混凝土开裂对温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初蓄期是水工建筑物首次承担水荷载,各方面物理力学性能首次经受工作条件考验的重要时期。由于水工建筑物在此之前未经过水荷载的作用,所以初蓄期作为水工建筑物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适应期,其各方面性能不能处于全面受控状态,因而水工建筑物的初蓄期属于事故发生高概率时期。为了掌握初蓄期水荷载作用对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布置合理的安全监测设施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桐柏电站下库面板堆石坝蓄水初期所取得的部分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了面板堆石坝蓄水后在坝体变形、渗流和面板接缝变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瞬态温度场理论的有限元法,综合考虑混凝土绝热温升、浇筑进度、气温(水温)变化等因素,对鱼洞峡拱坝进行了全过程的温度场仿真分析。并根据温度场分析成果,对拱坝进行了整体及分缝状态下的温度应力场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置横缝可显著削减坝体拉应力峰值,对坝体的防裂安全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铅厂水电站RCC重力坝上升速度快,为解决温控问题,施工期间结合现场混凝土试验结果和气象实测资料,选择溢流坝段作为代表坝段,对7组温控方案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根据最高温度、基础温差、超标拉应力范围和大小等计算结果综合分析,推荐控制20℃的混凝土浇筑温度+通16℃冷却水实施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土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值主要与采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和土工参数有关。采用正交试验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材料参数、水位及其相关荷载、地震作用等对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值的影响,进而对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和材料参数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并提出了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应尽量避免低水位或水位骤降情况的意见,为土石坝类工程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a on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ple Soil Plant Atmospheric Transfer (SiSPAT) model that simulates heat and water transfer through the root zone of a surface irrigated, cropped sandy soil. The model accounts for the dominant processes involved in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in a cropped soil. Model validation used field experimental data from 2004 and suggested that the SiSPAT model coul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predict soil water and temperature dynamics of a cropped soil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Validation resulted in high values of model efficiency (ME), and low values of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RMSD) and mean bias error (MBE)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Model predic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field experimental data from 2005 and showed that the SiSPAT model reproduced reasonably well the experiment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Minor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ata during the prediction period can probably be attributed to the uncertainties i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temperature probe measurements.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water temperature on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was ignored in the model. This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deviations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during the experiment. Predic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fluxes following a surface irrig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rop (wheat) growth season resulted from the difference in net radiation reaching the cropped soil due to the varying shielding factor as controlled by leaf area index (LAI), root water uptak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oil water regime. Furthermore, an interaction between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root zone in the cropped soil could be observed during the predic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17.
土坝在水库水位下降期的滑坡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土坝在水库水位下降过程中的瞬态渗流,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土坝临水坡的稳定性。通过时均质土坝和心墙土坝的时比研究,揭示了坝体土料性质、水位降落过程线特征与土坝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坝坡失稳时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基于稳定渗流分析的坝坡稳定分析不能考虑孔隙水压力、渗流动水压力的变化及其时坝坡稳定性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评估水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土坝临水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