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有机水稻生产技术(1)插秧前24个月不使用化肥、农药。(2)非转基因品种,不能用农药拌种。(3)隔几年后轮作。(4)病虫草害防治,用物理和生物方法。(5)不使用化肥。(6)收获加工按要求标准操作。2绿色水稻生产技术关键抓住化肥、农药使用技术,以保证产品卫生标准。(1)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用量。按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水稻施肥有机氮和无机氮比例大致1∶1,按目前每667m2水稻单产水平600kg计,在土壤提供300kg水平氮素的情况下,还有300kg水稻的氮肥要通过施肥来解决,每百公斤水稻需2.0kg氮素,300kg水稻需6.0kg氮素。但化肥的利用率盘锦地…  相似文献   

2.
龚子同 《土壤》1990,22(3):166-169
作者应邀于1989年6月26日-30日参加了在斯里兰卡的康提召开的“热带酸性水稻土上的水稻生产国际会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农田管理工作中,水稻纹枯病由于其显现出来的是一种隐性的减产情况,因此,经常被稻农所忽视。久而久之,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厉害,不但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还影响了大米的质量。基于此,在分析此病发病症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论述我国水稻栽培的实际情况,在指出改进水稻栽培培育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同时,分别从水稻栽培种子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种植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要点。分析可知,在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的环节中,严格做好种子的选择以及栽培方案的确定和后期栽培的田间管理工作,能够切实的将水稻的产量提升,这对促进农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水稻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有效提高,不仅能够解决我国人民的饮食需要,还能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栽培技术决定了水稻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基于此,分析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水稻高产造成的影响,明确了水稻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我国水稻产业居于世界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水稻种植在技术上不断优化,满足产量质量双输出。基于此,探索水稻的种植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在种植技术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分析,以此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是水稻育种及生产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但籼亚种、粳亚种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致使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受到限制。目前水稻中多个重要的功能基因已经得以克隆,可以通过开发成本低廉且简便实用的基因功能标记,快速、可靠地选择出所需要的水稻新种质。基于此,总结近年来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秧、移栽、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富铁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简述了水稻品种间铁含量的差异性及其遗传控制,综述了采取提高铁绝对含量及增加其生物有效性开展富铁水稻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对富铁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诱变技术在该方面的应用前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分,能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随着农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水稻的栽培技术也在逐渐更新,推广水稻栽培技术,能使水稻种植获得更高的产量,也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基于此,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当前的水稻种植情况,提出有效的水稻栽培技术和提高效益的相关方法,以保证在整体上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水稻原产于我国,是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技术日渐纯熟,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据权威机构统计表明,未来10年,我国水稻产量的年均递增将达到0.6%,预计到2020年,水稻单产有望增长至7.09 t·hm~2,而这一良好形势完全取决于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良和创新。基于此,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梗稻的主产区。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其种植区域已扩大到全省。与此同时,无论是面向国内市场,还是与国际市场接轨,都对稻米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农作物之一,水稻质量与产量的提高对我国社会生活有着重要作用。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此,从水稻栽培现状入手,介绍水稻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种植水稻对长江三角洲绰墩山遗址的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在60d的试验期内观察发现,现代水稻土含有0.416~1、23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古水稻土在温室培养后也检测到0.013—0、05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但数量远远低于现代水稻土;在不施氮的条件下种植水稻会降低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但施加硫酸铵在种植水稻30d时增加了其数量,而施加硝酸钠对其数量没有显著影响。现代水稻土的碳底物利用能力明显弱于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不同程度的低于古水稻土;种植水稻60d后,现代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的整体活性显著提高,三种多样性指数也达到与古水稻土相同的水平,但施加氮肥又减缓了种植水稻对微生物整体活性的增强作用。种植水稻和施用氮肥对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三种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而且3320a古水稻土和6280a古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也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磷矿粉在油菜-水稻-水稻轮作制中的有效施用方法,在一个发育于第四纪红色黏土的酸性水稻土上进行了3a田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磷肥对油菜的增产效应显著比水稻大。当将过磷酸钙P120kg hm^-2分施于油菜、早稻和晚稻,而将磷矿粉P120kg hm^-2集中施于油菜时,油菜的增产效应:Gafsa磷矿粉〉昆阳磷矿粉〉过磷酸钙;早稻的增产效应:Gafsa磷矿粉≈昆阳磷矿粉〉过磷酸钙;晚稻的增产效应:过磷酸钙〉Gafsa磷矿粉〉昆阳磷矿粉。Gafsa磷矿粉和昆阳磷矿粉对油菜、早稻和晚稻的相对农学有效性分别为108.7%、105.0%、99.6%和89.4%、104.8%、97.1%。增加磷矿粉用量或将磷矿粉与过磷酸钙混合分施于3季,并未增加油菜和水稻的产量。油菜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水稻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油菜相对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水稻相对产量之间则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土镉污染与水稻镉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水稻土中重金属镉(Cd)的浓度对水稻生长及Cd富集的影响以及Cd在水稻植株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了糙米(可食部位)对Cd的富集量与土壤中Cd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个浓度Cd胁迫下,根、茎叶、稻壳、糙米相比,2个品种水稻都是根累积的Cd含量要高于茎叶和稻壳、糙米,即根〉茎叶〉稻壳〉糙米;在水稻的茎叶细胞中,Cd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细胞可溶性成分,细胞器Cd的分布量较少,即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及膜部分;随Cd浓度增加,茎叶中的Cd积累量极显著增加,各细胞组分中的Cd含量均显著增加;根据国标GB 2762—2005对大米中Cd的限量标准(≤0.2 mg.kg^-1),水稻土土壤总Cd临界值分别为2.0 mg.kg^-(1博优225)、3.1 mg.kg^-(1矮糯)。因此,在污染土壤上宜选种食用部位重金属积累低的水稻品种,以减少人类吸收重金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有机水稻生产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中国菌株13 751和水稻品种广桂110和IR26的相互作用分别为亲和和不亲和相互作用.13751的rpfC基因缺失突变株SL3751在电镜下的形态和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别,均为短杆状,大小为(0.5~0.8)×(1.0~2.0) μm.用108 cfu/mL或1010 cfu/mL的SL3751剪叶接种苗期和分蘖盛期的广桂110,接种后5 d内SL3751在广桂110中的生长繁殖和野生型相似,但接种5 d后SL3751在其中的活菌数均稳定在106-7 cfu/叶,最终SL3751的活菌数比13751的低100倍左右.在抗病品种IR26上,接种后5 dSL3751也增殖到106-7cfu/叶,之后也保持在这一水平,最终SL3751的活菌数比野生型的低10倍左右.另外,SL3751在被接种到广桂110和IR26后,它被主要局限在剪叶接种切口下3 cm范围内.野生型接种在广桂110上,接种后3 d就迅速沿叶脉往下扩展,野生型13751在抗病品种IR26中的扩展速度显著慢于其在广桂110中的扩展速度.所有这些都进一步证实rpfC基因在13751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遥感技术与水稻生长模型来预算水稻产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ince remote sensing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actual status of an agricultural crop, the integration betwee nremote sensing data and 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for yield estimation and prediction.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combine a rice growth simulation model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to estimate rice grain yield for different growing seasons leading to an assessment of rice yield at regional levels. Integration between NOA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AVHRR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data and the rice growth simulation model ORYZA1 to develop a new software, which was named as Rice-SRS Model, resulted in accurate estimates for rice yield in Shaoxing, China, with an estimation error reduced to 1.03% and 0.79% over-estimation and 0.79% under-estimation for early, single and late season rice, respectively. Selecting suitable dates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could influence estimation accuracy. Thus, given the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for each rice season, four images were needed for early and late rice, while five images were preferable for single season rice. Estimating rice yield using two or three images was possible, however, if images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panicle initiation and heading st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