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个光照水平(自然光照—L1、遮阴30%—L2和遮阴70%—L3)及4个土壤水分水平(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W1、55%~70%—W2、70%~85%—W3、85%~100%—W4)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品质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然光及遮阴30%下,随着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2.
有机栽培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为了研究有机肥料在不同的水分条件对温室番茄的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联栋玻璃温室进行了番茄的盆栽试验研究,采取4种灌水处理以及2种肥料处理,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都有相应的增加趋势。2水分最低的处理反而净光合速率的值较高,是由于在这一处理中,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高。3土壤含水率较低的前提下(田持的40%~85%),施加有机肥料BGA可以使得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较大的增加,平均可增加13%~24%,土壤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田持的85%~100%)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光合指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雨棚内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光合指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玉米拔节期,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率的70%时,玉米光合强度最强;光合指标与土壤水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19,其相关性极显著(P0.01),在光合要素中,蒸腾速率的权重最大。在玉米抽雄期,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率的85%时,玉米光合强度最强;且各光合指标均高于拔节期,此时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742,相关性极显著,在光合要素中,则变为光合速率的权重最大,成为主要被影响因素。结合各时期产量,可以确定玉米在拔节期和抽雄期的最适宜土壤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0%和田间持水率的85%。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甘蔗生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甘蔗生理动态变化,从生理角度探讨甘蔗各个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在甘蔗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设置不同程度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甘蔗根系活力、自由水、束缚水、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幼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时根系活力、自由水含量最高;分蘖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时自由水、叶绿素含量最高;伸长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最高,低于60%时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时蔗叶遭受旱害,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可见,前期适当控水有利于甘蔗生长发育,中后期应注意灌溉,防止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5.
以"克新一号"为材料,研究了块茎形成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及复水后马铃薯的生理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田间持水率(FC)的75%~85%处理下马铃薯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且产量最高,表明75%FC~85%FC为块茎形成期适宜含水率;高于或低于75%FC~85%FC,都会造成叶片相对含水率、SPAD、根系活力降低,而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SOD活性、CAT活性增加,且不同胁迫程度下各生理指标降低或增加的幅度不同。复水后,60%FC~70%FC和90%FC~100%FC处理下,各生理指标逐渐接近75%FC~85%FC的处理水平,而30%FC~40%FC和45%FC~55%FC处理下虽有所恢复,但仍与75%FC~85%FC处理呈显著差异。说明30%FC~55%FC对马铃薯的损伤较大,后期恢复供水,在一定时间内体内生理代谢也难以恢复到适宜土壤含水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3a生矮砧红富士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60%、70%)幼龄苹果树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通径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影响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气孔导度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地面灌溉条件下气孔导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积极。蒸腾速率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土壤水分充足时,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更敏感。相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越高蒸腾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北方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线辣椒为研究对象,根据线辣椒的生理生长特点,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苗期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线辣椒长势、产量和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率(θF)的45%~60%时,线辣椒生长状况良好,50%θF时线辣椒的生物量、根冠比最大;各处理按线辣椒单株产量大小排序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5>处理6;各处理按线辣椒全生育期WUE大小排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5>处理6。产量最高时的苗期土壤含水率为50%θF,WUE最高的苗期土壤含水率为55%θF,从而得出线辣椒获得较高产量所对应的苗期土壤水分下限为(50%~55%)θF。  相似文献   

8.
苹果幼树生理特性和水分生产率对水肥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半干旱地区苹果幼树水肥精准管理模式,研究了苹果幼树生理特性和水分生产率对不同水肥的响应机制,试验设置4个灌水水平,其灌水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5%~85%(W1)、65%~75%(W2)、55%~65%(W3)、45%~55%(W4)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即高肥:0.6-0.6-0.2 g/kg干土(F1)、中肥:0.4-0.4-0.2 g/kg干土(F2)、低肥:0.2-0.2-0.2 g/kg干土(F3)。结果表明:苹果叶片相对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以及叶绿素SPAD值均可以反映土壤水分的亏缺状况;叶片脯氨酸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为F1W4和F3W1处理(F1W4比F3W1增加440.8%),丙二醛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为F3W4和F1W1处理(F3W4比F1W1增加167%);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出现在F2W2处理,与F1W1相比,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分别减小了18.8%、29.1%、23.2%,但WUE却增加了14.2%;水分生产率(CWP)最大值也基本上出现在F2W2处理,与F1W1相比,虽然其干物质质量减少了5.2%,但耗水量却减少了16.4%,CWP增加了13.4%;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水分生产率,F2W2处理为节水、节肥的最佳水肥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温室内采用的供试作物为青椒,在土壤水分相同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0%~70%,以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计)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日光温室小管出流和沟灌2种灌溉方式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青椒叶绿素含量及长势、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层深度为5、15、25、35 cm时,小管出流的土壤温度较沟灌依次高0.24、0.23、0.17、0.30℃。在灌水前后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含水率均大于沟灌,小管出流灌溉方式下青椒的叶绿素含量较沟灌高6.8%,产量较沟灌增产34%,水分生产率比沟灌提高了0.9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温室盆栽番茄试验,设计了重度、中度和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60%、60%~70%、70%~80%),研究了水分亏缺对番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的水分亏缺不会显著影响株高茎粗的增长,而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抑制了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水分亏缺增加了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及脯氨酸质量分数,且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重,各个质量分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复水后,各质量分数均明显下降,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水分亏缺降低了根系活力,加速了根系的衰老.  相似文献   

11.
渗灌条件下水分胁迫对青椒的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求日光温室渗灌条件下青椒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采用温室小区试验的方法在青椒全生育期内采用土壤体积含水率作为控制指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青椒的长势、叶绿素、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对青椒株高无显著影响,对茎粗的影响是5%显著水平和1%极显著水平。相同生育阶段青椒叶绿素含量随土壤水分控制范围降低而增加。在(55%~65%)θf处理下青椒的产量最高,而且水分生产率分别为(65%~75%)θf和(75%~85%)θf处理下的1.2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外施多胺与减缓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关系并阐明其生理机制。【方法】于2018年3—7月春小麦生长期间,选用新春6号和新春31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增温棚中进行花后8~12 d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了常温对照(CK)、高温处理(HT)、高温处理下外施精胺(HT+Spm)和高温处理下外施亚精胺(HT+Spd)4种处理下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差异。【结果】HT处理2个品种穗下1节花前贮藏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显著升高,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降低,外源喷施Spm和Spd能显著提高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HT处理导致籽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量降低,外源Spm和Spd使HT处理下MDA和可溶性糖量降低、SOD、POD和CAT活性和脯氨酸量升高。【结论】新春6号和新春31号结果基本一致。外源Spm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效果优于Spd。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含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试验从加工番茄开花期开始,设4个水分处理(分别以0~60cm土层灌前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45%、55%~60%、70%~75%和85%~90%作为各处理的灌溉下限含水量临界值,灌溉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分析不同水分状况下加工番茄的产量和果实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的产量、品质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灌前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量会影响产量及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酸等品质指标,灌前土壤相对田间持水量为70%~75%处理的加工番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既能实现高产高效,又可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彬  金小青  陈修斌 《农业工程》2018,8(4):123-127
以北方黑果龙葵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其叶细胞膜透性以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00 μmol/(m2·s)光照下,龙葵幼苗叶片随温度的降低,POD活性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表明龙葵幼苗在低温环境中启动了自身的应激机制,对逆境条件胁迫表现出应激反应,体内生成的氧自由基因超过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而引起膜脂过氧化,导致膜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5.
温室西红柿滴灌灌水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室樱桃、西红柿进行了滴灌灌水制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西红柿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及其需水特征确定其相应适宜的土壤含水率范围 (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为 :苗期55%~ 70 % ,开花坐果期 65%~ 85% ,结果期 70 %~ 90 %。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定额为 :苗期 10~15mm,开花坐果期 15~ 2 5mm,结果期 2 0~ 30 mm。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铅胁迫下金盏银盘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铅对金盏银盘生长有促进、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低浓度铅处理(Pb2+≤20 mg/L)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而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浓度最终均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在铅胁迫处理2~8 d内,各浓度处理脯氨酸含量都高于对照,在处理10~12 d内,低浓度铅处理(Pb2+≤10 mg/L)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规律;在铅胁迫12 d内,丙二醛含量基本均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均高于对照,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铅处理8 d内,POD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在处理8 d后,基本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铅胁迫对SOD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各铅浓度处理在相同处理时间对SOD活性的抑制无明显的规律。POD活性波动较大,而SOD活性最终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17.
Mulch is considered a desirable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conserving soil moisture, improving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quality.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soil conditions and hot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lea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IWUE) under such practices in greenhouse condition. A field experiment across 3 years was carried out with four types of mulch (without mulch [CK], wheat straw mulch [SM], plastic film mulch [FM], and combined mulch with plastic film and wheat straw [CM]). Mulch could improv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regardless of mulch materials. FM and CM treatments improved soil moistures status and soil temperature in comparison to CK control, while SM increased soil water content and decreased soil temperature. Mulch increased leaf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PN), stomatal conductance to water vapor (gs),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and transpiration rate (E), but declined instant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i).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mulch application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was existent for the entire growth season. Fruit yield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IWUE) showed some increment under all the mulch conditions. Compared to CK, the yield was enhanced by 82.3%, 65.0%, and 111.5% in 2008; 38.1%, 17.4%, and 46.5% in 2009; and 14.3%, 6.5%, and 19.6% in 2010 under SM, FM, and CM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Although FM produced better fruit quality than other treatments, CM is th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hot pepper cultivation in greenhouse condition due to working well to facilitate soil condition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plant growth, and marketable yield.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的土壤水分控制标准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土壤水分散失是在二个表面上进行的,一是土壤表面称之为蒸发,另外是作物表面称之为蒸腾。两者均与土壤水分呈线性相关,即随着土壤水分增大而增大。但土壤水分与光合速率关系研究表明,当土壤水分低于65~69%田持时,随着土壤水分增大光合速率增大,若土壤水分高于65~69%田持时,随着土壤水分增大光合速率降低。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有一阈值反应。这一阈值可考虑为节水灌溉的田间土壤水分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