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油11号(原代号DL9)系从加拿大白菜型双低油菜品种(Tobin)与我国白菜型油菜品种武油1号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白菜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冬前生长稳健、耐旱抗寒、春发快、株型紧凑、耐病抗倒、丰产性好、品质优良,可油饲兼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研究油菜叶片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模拟油菜叶片的生长动态。[方法]以9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记录油菜生育期内主茎叶片数累积情况并采用MATLAB编程语言对叶片生长动态进行模拟。[结果]各油菜品种出叶速度为春后>苗期>越冬期,各品种Logistic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700,较好地反映了油菜叶片的生长动态。[结论]该研究为油菜智能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优质高产油菜的生产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稻田套播油菜苗期生长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分析总结了稻田套播油菜播期推迟,生长发育加快,出苗荫蔽,苗体瘦弱,主根入土深,侧根发育较弱,生长速度慢,个体生长量小等苗期生长特性,并提出了相配套的冬前苗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油菜常规栽培技术,如播前准备,需肥、需水规律及肥水管理技术,同时对北方冬、春油菜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油菜“冬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菜是越冬作物,其生长发育盛期主要在冬前和春后,越冬期间生长发育极为缓慢。冬前的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约占油菜全生育期的一半左右(90天以上);越冬期30天左右,春后逐渐转为以生殖生长为主,也有90天左右。那么,要夺取油菜高产,究竟应该促进冬前的生长发育,还是促进春后的生长发育?由于看法不一,造成在油菜栽培技术上有很大差异,如有人主张适时早播,也有人主张可适当推迟播种;有人主张重  相似文献   

6.
选用浙油50、浙油51和越优1401 3个品种在宁波市鄞州区进行油菜晚直播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油菜品种越优1401苗期抗寒性好,春发能力强,生育期短,迟播情况下产量稳定,可以作为晚直播油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栽植、冬前管理、春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油菜的高产、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油菜僵苗是指油菜苗期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理失调,生长缓慢的病苗。僵苗的特点为:在冬前不能旺长,越冬时易受冻害,春后秆细角果少,严重影响产量。油菜僵苗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应对症防治。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菜品种苗期生物量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油料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甘肃省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春季油菜苗期干旱日益严重。采用盆栽法模拟春季干旱,对不同品种油菜苗期的生物量和根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苗期连续10 d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5.76%时油菜幼苗出现死亡现象,土壤含水量减少约50%。甘蓝型油菜的水分利用率和根冠比均高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最低;根系鲜重与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强于白菜型和芥菜型,且杂交品种陇油10号和青杂5号抗旱性比常规品种陇油2号强。  相似文献   

10.
高建彬 《湖南农业》2006,(11):11-11
油菜壮苗是丰产的基础,移栽质量是油菜活棵返青、冬壮春发的关键。如何提高油菜移栽质量,在生产上应注意抓好以下技术要点:1.干耕干整油菜苗期要求有松细的土壤。整地质量差,湿耕烂整,土壤板结,不仅移栽油菜缓苗期长、生长速度慢,而且易造成油菜烂根死苗。前茬作物为旱土作物且  相似文献   

11.
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将各生理指标结合在一起,对苗期油菜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值与油菜苗期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苗期油菜抗旱性鉴定指标。对以上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数学模型:y=-1.059+0.281x1+0.776x2+0.112x3。该数学模型可对不同油菜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辅助预测。采用远红外成像技术检测水分胁迫下油菜叶面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根据生理指标筛选到的苗期抗旱性强的3号和10号品种的叶面温度高于抗旱性弱的15号和20号品种。干旱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条件下,根据生理指标筛选到的苗期抗旱性强的品种3、4、10、16号具有较高的存活率,抗旱性弱的15、20号品种的存活率较低,从而证明前期油菜抗旱性鉴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属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幼苗半直立。苗期生长较快,生长势强。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95.10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53%。含油量40.86%,芥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油菜的“秋发冬壮”是指采用生育期较长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进行适期早插、早栽,在苗期阶段,施以充足的肥水,充分利用秋末冬初的这段有利温光条件,促进营养体加速生长,并达到一定的生长数量,进而使春后形成枝多、蕾花多、角果多从而产量高。油菜壮苗的抗性强、灾年能稳产,丰年创高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青海省气候特点、地理优势、春油菜生产现状及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提出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我国北方春油菜生产区种植优质杂交油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春油菜区早春播种出苗困难并解决生育后期干热风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以春油菜品种‘新油17号’为材料,采用春油菜冬前播方法,分析了不同冬播期对春油菜越冬成苗与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播种年后出苗的各处理(10月25日—11月14日)越冬成苗率在73.5%~91.5%,10月15日之前播种,越冬成苗率最低,在10月底—11月初播种(临冬封冻前播种)寄籽入土,冬前不出苗,则能安全越冬,越冬成苗率可达90%。在10月30日播种,参试品种的主要光合特性指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翌年4月8日播种,且产量增加幅度达40%以上。由此可见,适时冬播是提高新疆春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油菜在冬前苗期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恶劣的环境条件,油菜叶片会由绿变红,影响光合作用,达不到秋发冬壮的目的,从而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于不良气候或前茬作物的影响,致使油菜播种推迟。油菜迟播迟栽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主要是影响秋、冬发,易使营养生长不良,长不好营养体。因此,加强迟播迟栽油菜的冬季管理,特别是冬前管理尤为重要。据试验,只要冬前管得好,迟播迟栽油菜同样可以夺得高产。其管理措施主要有: 1 早施苗肥。迟播迟栽油菜生长慢,要早施苗肥促生长。据试验,油菜苗期吸收氮素为全生育期的45%,磷素为50%、钾素为43%,几乎占整个用肥量的一半。在油菜移栽返青后要及时追施提苗肥,越早越好。一般每667m~2用尿素2.5~5kg,氯化钾5kg,硼肥300~500g兑粪  相似文献   

18.
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参试品种的含油率变化不大,而芥酸、硫苷的含量变化较大,品质变化趋势与江苏省油菜品种育种进程密切相关.参加区域试验的常规品种平均含油率比杂交组合高1.87%,杂交组合平均芥酸含量比常规品种高218.8%,常规品种平均硫苷含量比杂交组合高21.53%.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变数分析方法,对沿海地区杂交与常规油菜品种的性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种植的杂交与常规品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回归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在两种不同类型油菜产量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对杂交油菜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是每角粒数;一次分枝结角数对常规品种产量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喷硒对不同品种春油菜硒含量、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春油菜的硒含量、生物量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不喷晒处理青杂2号硒含量最高,3 g/hm2硒处理青杂5号硒含量最高,喷硒对青杂5号硒含量影响最大;生物量、产量最高的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聚硒效果最佳的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春油菜籽粒和角果壳对硒的聚集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且试验区的春油菜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