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16尾样本观察统计,武昌南湖花的食物组成中,是经摇蚊幼虫等淡水无脊椎功物为主要食物的温和肉食性鱼类。全年摄食并以春季稍强。  相似文献   

2.
大鳞副泥鳅的食谱及其对蚊幼虫的摄食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鳞副泥鳅48尾按体长分为短,长3个组,每组又分为塘水和污水两个小组,连续喂蚊幼虫6d。结果表明:体长从短到长,在塘水中摄蚊幼虫量依次为54,101,147个/d·尾,3个污水组平均为71个/d·尾,塘水组高于污水组。稻田中大鳞副泥鳅标本15尾,蚊幼虫出现率有66.7%。污水中大鳞副泥鳅标本21尾,蚊幼虫的出现率达85.7%。几乎充满蚊幼虫的达52.4%。随机取标本计数,肠内有蚊幼虫117个,而这  相似文献   

3.
杨二尾舟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种群的聚集度指数:C、1/k,λ,m√x、L、Taylor冥法则和m对m的回归方法测定杨二尾舟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并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比较离抽样精确度,杨二尾舟蛾幼虫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幼虫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析证明杨二尾舟蛾幼虫采用平行线和“Z”字型抽样方法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4.
褐尾库蚊幼虫捕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褐尾库蚊(Culexfuscanus Wiedemann)幼虫捕食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个饲养的褐尾库蚊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随白纹伊蚊密度的提高而增大,随自身密度的提高而减小;褐尾库蚊4龄幼虫喜食白纹伊蚊4龄幼虫,对蛹的捕食量远远低于幼虫.猎物的大小、密度和活动能力影响了褐尾库蚊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食物组成与其肠道异速生长的关系,探讨其生态适应性。【方法】在嘉陵江中游苍溪江段采集银鮈共计46尾,分析其食物组成和肠道异速生长模式。【结果】银鮈整体肠道盘曲方式简单,呈“S”型,其前肠、中肠、后肠在长度、质量、发达程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异速生长方程结果表明,银鮈前肠和整体肠道均存在异速生长,从拐点前的快速生长转变为等速生长,而中肠保持快速生长,后肠保持等速生长。食性分析结果表明,银鮈的食物主要由有机碎屑、硅藻、淡水壳菜、摇蚊幼虫等多种类型组成,其食物来源广泛,属于杂食性鱼类。以前肠拐点为分组依据,拐点前(24尾)银鮈主要摄食有机碎屑(质量百分比76.84%),其次是摇蚊幼虫(21.16%)和硅藻(1.77%);而拐点后(22尾)有机碎屑对银鮈食物贡献最大(90.41%),其次为淡水壳菜(6.64%)和硅藻(1.18%)。【结论】银鮈属杂食性鱼类,其前肠与整体肠道表现出异数生长模式,这可能与其对摄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ns)幼虫对不同食物配比的生理适应性,测定5种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特性及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消化酶及保护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麦麸中添加含水量高的青饲料尤其是含糖量高的苹果、梨等水果有利于促进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黄粉虫幼虫在不同食物配比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度与其体内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速度与保护酶活性无相关性,但生长速度最快的处理5(83%麦麸中添加17%梨)幼虫体内SOD和CAT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蜜蜂幼虫在饥饿状态下会通过释放特定信息素来向外界传递饥饿信号,称为蜜蜂幼虫饥饿信息素(hunger pheromone)。论文旨在研究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化学成分及在幼虫体内的生物合成通路,明确蜜蜂幼虫与成年蜂之间的化学信息素交流机制。【方法】采集2日龄与4日龄西方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及其食物,将其分为饥饿组、饲喂组与纯食物组。饲喂组幼虫平躺在预先准备好的食物表面,饥饿处理组则不提供食物。所有样品分别放入20 m L密封采样瓶中并在35℃条件下放置45 min。利用Needle trap技术从样品瓶中采集10 m L气体,富集气体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在气质联用进样口以250℃高温将富集的化学物质解离,并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同时,采用RNA-Seq技术分析饥饿信息素在蜂王与雄蜂幼虫体内的生物合成通路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从蜂王与雄蜂幼虫中分别分析鉴定出10种与9种信息素,其中蜂王幼虫含有一种特有的幼虫信息素——2-庚酮,且在蜂王食物中含量最高。E-β-罗勒烯在蜂王与雄蜂幼虫各饥饿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饲喂幼虫组与食物组,表明蜂王与雄蜂幼虫均以E-β-罗勒烯为其饥饿信息素。2日龄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组E-β-罗勒烯含量均差异不显著,但4日龄蜂王幼虫饥饿组E-β-罗勒烯含量显著低于雄蜂幼虫组。其余8种信息素为肉豆蔻酸、棕榈酸、甲基棕榈酸脂、硬脂酸、棕榈油酸、十五烷酸、乙酸与乙酸乙酯,均未出现饥饿组高于其他两组的规律。其中乙酸乙酯与乙酸在食物组与饲喂组含量高于饥饿组,推测其可能来自于幼虫食物。RNA-Seq结果表明蜂王与雄蜂幼虫通过甲羟戊酸途径由乙酰辅酶A从头合成E-β-罗勒烯。发现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like与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等9个基因参与该通路,但在饥饿组与其饲喂组幼虫中表达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利用E-β-罗勒烯作为其饥饿信息素乞求食物,并且在体内从头合成E-β-罗勒烯。工蜂利用2-庚酮标记蜂王幼虫,但未对雄蜂幼虫进行标记。  相似文献   

8.
室内测定了沙冬青茎杆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冬青茎杆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取食处理叶片后,体重增加较缓慢。而且随浓度的升高,这种体重抑制作用越强,最终导致高浓度处理中幼虫死亡较多。幼虫取食量、排粪量、食物近似消化率(AD)、食物利用率(ECI)、食物转化率(ECD)、相对生长率(RGR)、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RGR)均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沙冬青茎杆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历期的影响不明显,但使蛹期延长,幼虫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以埃及伊蚊幼虫为材料,比较了食物和非食物颗粒对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和非食物性颗粒皆能显著提高伊蚊幼虫对苏云金芽胞杆菌以及色列亚种商品制剂的抵抗力,颗粒物的这种作用与其营养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0.
封孝兰  胡周强  曾德军 《特产研究》2012,34(1):19-22,75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采用瓶养的方法,对短翅豆芫菁幼虫的采食习性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幼虫采食多少与成长后的个体大小有明显的关系,1龄幼虫寻找获取食物时对食物量无明显选择性,个体大入土较深,采食后的幼虫有残杀习性。  相似文献   

11.
蜂王浆是工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乳状物质,是工蜂和雄蜂3日龄以内幼虫、蜂王整个幼虫期和生存期的食物。蜂王浆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滋补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12.
绿尾大蚕蛾(Actias sclene ningnoana Fdder)是危害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在江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茧内越冬,卵成堆或排开产于枝干或叶背边缘上。1头雌虫可产卵100-400粒不等。幼虫共5龄,随着虫龄的增大.食量也不断增加,每头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绿尾大蚕蛾在幼虫成熟期,常被寄生蝇、姬蜂、赤眼蜂、鸟类或病毒等天敌危害.可对其天敌加以保护和利用。也可用人工防治或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柞栎象幼虫与蒙古栎果实的相互关系,探讨柞栎象危害的产卵机制。[方法]研究橡果大小与单枚橡果内寄生柞栎象幼虫的体重、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单枚橡果中幼虫总体重与橡果重量符合负指数关系。由于较小的橡果不能提供满足柞栎象幼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食物,所以寄生在较小橡果中的柞栎象幼虫不能生长到其潜在的大小。质量小于拐点的橡果,食物储量可以限制柞栎象幼虫的大小,在这个区间内橡果的子叶通常被柞栎象幼虫吃光;相反,质量大于拐点的橡果,由于食物储量丰富,导致柞栎象幼虫的大小很少被限制。[结论]试验结果为柞栎象无公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食物不同含水量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含水量的食物饲养家蝇,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及幼虫体重,蛹重、成蝇繁殖力均有明显差异,在供试食物含水量40%~80%内,以食物含水量50%~60%最有利家蝇的生存,体重增长和成蝇产卵。食物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芦毒蛾Laeliacoenosa(Hubner)是芦苇上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记叙了芦毒蛾在湖南沅江对荻和芦的危害情况、生活史、幼虫历期、幼虫食叶量和食物得用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施用生物质炭虽对咀嚼取食害虫的幼虫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但不影响其生殖力。推测其原因在于施用生物质炭可促进高龄幼虫取食、提高食物利用率和生长速率,从而避免早期所受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验证该推测。[方法]设0(对照)、15、30和50 g·kg~(-1)共4个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土壤,种植稻苗。为精确测定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生长表现、取食量和食物利用效率,采用剪取叶片饲喂的方法从初孵幼虫单头饲喂直至蜕皮为末龄(5龄),测定刚蜕皮末龄幼虫体质量作为幼虫生长表现的测度;单头测定末龄幼虫的取食量和食物利用效率,比较其在生物质炭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添加生物质炭可降低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到末龄时的体质量,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使末龄幼虫体质量分别下降30.13%(添加15 g·kg~(-1))、29.46%(添加30 g·kg~(-1))和37.87%(添加50 g·kg~(-1)),这3个添加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末龄幼虫相对取食速率和食物利用效率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添加15和50 g·kg~(-1)的生物质炭处理下相对取食速率和近似消化效率增大;添加50 g·kg~(-1)的生物质炭可提高食物转化效率、食物利用效率和相对生长速率,而较低添加量处理对这些指标没有影响。[结论]土壤添加较多生物质炭虽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具有阻碍作用,但可增强末龄幼虫取食量和营养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黄刺蛾越冬幼虫的抗寒性与植物营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的食物对黄刺蛾越冬幼虫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山茱萸为食的黄刺蛾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取食连翘和山楂的黄刺蛾幼虫。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大豆施氮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营养生态学和适合度相关发育参数的影响,用全营养液盆栽大豆,设置5个氮肥处理水平,以适宜浓度水平氮含量(100 mg·L-1)为基准各减少(20和50 mg·L-1)和增加(200和300 mg·L-1)2个水平,用斜纹夜蛾4龄幼虫测定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观察比较不同氮肥水平处理间斜纹夜蛾幼虫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从初孵幼虫开始饲喂不同处理大豆叶片,观察生活史特征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对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相对取食率、近似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均差异显著,但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相对取食率和近似消化率在适宜氮浓度水平下最高,但食物转化率最低;施氮量显著影响斜纹夜蛾的生活史特征,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曲线变化格局;蛹体质量、成虫寿命和成虫体质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直线增大,蛹体质量从低氮到高氮处理增加了26.9%,成虫寿命延长了1.31 d,成虫干质量增加21.4%。根据研究结果推论,大豆增施氮可提高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并促进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冬季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越冬取食对策,2007年12月,在大中山采集20堆46粒黑颈长尾雉粪便和38科92种对照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冬季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并探讨其采食对策。结果表明,冬季黑颈长尾雉食谱主要由12科18种植物组成。按相对频率值将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分为3类。第1类为主要食物,有顶果蹄盖蕨Athyriumguan gnanense和大叶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 spinulosa等2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31.5%;第2类是常见食物,包括朱砂根Ardisia crenata,鱼鳞蕨Acrophorus stipellatus,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虎皮楠Daphnipyllum oldhamii,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木锥花Gomphostemma microdon,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木果石栎Lithocarpus xylocarpus,银叶杜茎山Maesa argentea,长梗崖豆藤Millettia longipedunculata,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菝葜Smilax china,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和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等14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52.7%;第3类食物是偶尔采食食物,有细齿叶柃Eurya nitida和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等2种,占1.2%。分析发现,影响黑颈长尾雉食谱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种类组成和垂直结构特征。在取食斑块中,选择质量高的食物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主要采食对策;采食所有适于取食的食物则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辅助对策。  相似文献   

20.
食物含水量及饲养密度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含水量的豆渣饲养家蝇,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幼虫期、化蛹率、幼虫体重等均有明显差异,在供试食物含水量为50%~90%时,以食物含水量70%~80%最有利家蝇的生存和体重增长。在不同的饲养密度下,幼虫体重、幼虫期、化蛹率等均有明显差异,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幼虫体重体长减小、幼虫期延长、化蛹率降低,体重与饲养密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ogistic方程W=K/e^a-rp(W为幼虫重、P为饲养密度,K为环境容量)。以豆渣和麦麸为家蝇幼虫培养基质时,最佳养殖密度范围分别为18~35头/g和20~30头/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