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世界玉米高产纪录为美国2002年创造的春玉米1842.25kg/667m2,中国玉米高产纪录为山东省登海种业集团2005年创造的夏玉米1402.86kg/667m2.据有关专家测算,河北省玉米光温潜力为2560kg/67m2.实现玉米高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首创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其玉米的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之首.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美国玉米面积为2821.5万hm2,占全世界玉米面积的20.8%;总产量为22230.8万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6.7%.美国玉米单产水平达到7240kg/hm2,相当于世界平均单产的1倍.笔者从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即玉米种植区域化及生产专业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种质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玉米有2个种,一为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一为多年生类玉米.多年生类玉米有2个变种,一为四倍体,一为二倍体.这些野生种在自然界的严酷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表现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到栽培玉米,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以创建新的基因库,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通过玉米与野生类玉米杂交,从其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在粮食和饲料等方面有利用价值的优良异缘自交系并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病毒侵染时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关系密切.普通玉米品种 6叶龄以下为敏感生育期,6叶龄以上为非敏感生育期.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玉米适播期较长,如能根据传毒昆虫灰飞虱的消长、传毒规律,合理确定玉米播种期,使玉米敏感生育期最大限度地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即可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安徽淮北地区春玉米在 4月上中旬、夏玉米在 6月中旬播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轻.因此,上述时间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安全播种期.  相似文献   

5.
黑玉米是指玉米籽粒色泽为乌色、紫色、蓝色、黑色的各类玉米的总称,包括黑甜玉米、黑糯玉米、黑爆玉米等.由于黑玉米营养丰富,口感香甜,有"水果玉米"之称.  相似文献   

6.
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我国对玉米不断增长的需求,按照自然资源禀赋、玉米生产条件及规模和市场需求,以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玉米区为优势区域.并根据玉米生产规模和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等指标,在三大优势区域内确定575个县(市、区、农场)作为今后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玉米小斑病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中国主产粮食之一,其高产、稳产关系到国计民生.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玉米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文章就国内外关于玉米小斑病的致病机理、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各方面作简要综述,为以后玉米小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玉米蓟马 玉米蓟马为小型缨翅目害虫,是华北地区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蓟马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麦类、稻、高粱、谷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等.  相似文献   

9.
黑玉米是指玉米籽粒色泽为乌色、紫色、蓝色或黑色,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玉米的总称.如黑甜玉米、黑糯玉米和黑暴玉米等.它们与普通玉米相比在营养成分、所具有功能、理化形状及加工利用等方面,存在有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为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带来重大隐患,严重影响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和种植积极性.本研究从玉米的播种期、苗期及穗期3个阶段介绍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为广大玉米种植者在病虫害防治上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春小麦套种玉米不同播种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春39号、宁单13号为材料,分别于4月1日、4月5日、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进行5次播种,比较在不同播种期对套种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套种玉米,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1~15日,但考虑到晚霜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因此认为春小麦套种玉米,玉米播种期控制在4月8~12日为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潜力,利用GIS建立了中国玉米生产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运用机制法对玉米生长期所需有效光合辐射进行光、温、水、土逐级递减修正后,计算得出玉米的生产潜力,根据一定的谷草比折算出玉米的秸秆生产潜力.以2007年中国各省玉米种植面积最终得出中国玉米秸秆纤维的潜力产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秸秆纤维生产潜力在2448-14080kg/hm2之间.此研究为将来可用于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的纤维素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玉米醇溶蛋白及其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的主要储藏蛋白,约占总蛋白含量的50%~60%.近年来随着对玉米醇溶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本文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分子形状及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成膜特性和提取方法;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并对玉米醇溶蛋白的几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利用和玉米的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和褐煤难于成型、成型后燃烬率不高等问题,以褐煤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考察了玉米秸秆添加量、水添加量、成型压力因素对制备玉米秸秆/褐煤型煤抗碎强度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制备的玉米秸秆/褐煤型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成型压力为1961.330 N/cm2,水添加量为0.2 mL,玉米秸秆添加量为50%时得到的玉米秸秆/褐煤型煤的抗碎性能最佳.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后玉米秸秆/褐煤型煤的着火点由433℃降至282℃,燃烬率由94.72%提升至99.88%,单位时间发热量增加.研究结果为玉米秸秆/褐煤型煤的制备提供了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为玉米秸秆和褐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特用玉米营养价值及综合加工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简要介绍了特用玉米糯玉米、甜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爆裂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笋玉米、黑玉米和青饲青贮玉米的特征特性、营养价值和综合加工利用情况,为新疆特用玉米的科研、推广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生产与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密切,发展和提高大庆地区玉米生产能力意义重大.有针对性地分析大庆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保证大庆地区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他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通化县大泉源乡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高,利用价值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为发展玉米产业化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因此,种好玉米、提高单产、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总结了一套玉米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与不同功能植物间作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热点问题N素污染为研究对象,在玉米种植中引入苜蓿、黑麦草、花生和大豆4种功能植物与其间作,试图通过植物修复手段达到减少N污染的目的.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了不同种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模式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玉米‖黑麦草>玉米单作>玉米‖花生>玉米‖苜蓿>玉米‖大豆模式,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145 9、0.129 5、0.122 9、0.113 6和0.094 5.玉米‖花生、玉米‖苜蓿、玉米‖大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玉米‖黑麦草模式则加重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说明选择适宜的功能植物(如花生、苜蓿和大豆)引入玉米群体可以有效减小过量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油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油玉米是20世纪人工创造的一种高附加值玉米新类型.高油玉米的研究始于1896年,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世界各国的玉米育种学家先后从高油玉米油分的积累、含油量的遗传、油分含量与籽粒产量和植株其他性状的关系,高油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及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优模式,高油玉米品种选育和高油玉米生产等方面对高油玉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目前高油玉米的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有3点一是高油玉米种质资源狭窄;二是目前所利用的高油玉米种质多为温带材料;三是高油玉米的专业化生产水平比较低.由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以引进、改良和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是拓宽温带高油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有效途径.这些措施都为高油玉米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