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遵义县辣椒种植水平,以遵椒4号为材料,测试不同种植密度对遵椒4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遵椒4号的生育进程影响小,对其主要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不同影响,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过稀过密都不利高产。遵椒4号种植密度为72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其干椒产量达276.8 kg/667m~2,且收益也达到最高,为3 187.8元/667 m~2。通过种植密度影响产量的数学模型计算,遵椒4号种植密度达到7 133株/667 m~2时,可实现其最高干椒产量256.2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脱毒怀地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了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种植密度下(667m~2种植8 000、12 000、16 000、20 000、24 000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寻找适合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怀地黄脱毒苗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株高、叶片数、冠幅和叶片面积变化较大,其中株高、冠幅、叶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叶片数在10月达到最大值,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株高最高,667m~2种植密度为8 000株时冠幅、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最大;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产量最高,鲜质量为6 105.80kg,干质量为1 393.30kg;梓醇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2.860%,毛蕊花糖苷则在667m~2种植密度为16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为0.085%。综合可知,667m~2种植密度20 000株为脱毒怀地黄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遵义市辣椒种植水平,全面评估各栽培处理的效应,以遵椒4号为试材,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遵椒4号不同密度双株栽培方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遵椒4号种植密度为5 600株/667 m~2时关联度最大(r=0.869 7),产量最高,6 400株/667 m~2产量次之(r=0.810 0);在遵义市播州区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遵椒4号,适宜理想双株栽培密度的农艺性状指标是株高78.6 cm、开展度70.8 cm、有效分枝13以上、单株果数36个以上、单株果质量40 g以上,其产量指标即可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山豆根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豆根种子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种植密度对山豆根生长及不同部位总黄酮、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667m~2种植3 000株)的山豆根地下部分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处理D(667m~2种植3 500株)的山豆根根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山豆根在667m~2种植3 000~3 500株更有利于产量和质量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泡渍豇豆专用品种推广,实现节本增效栽培,以成豇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种植密度与生产常规密度对豇豆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加大,生长势强的处理叶片随之加大,产量反而降低、病虫害增加、成本加大;处理3(每667 m~2种植9 000株,1 800穴,行穴距170 cm×45 cm)的产量、产值最高;处理1(每667 m~2种植9 000株,1 500穴,行穴距170 cm×50 cm)成本最低,产量较高。综合分析,处理1最适宜成豇9号栽培,节本增效,综合比较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遵辣8号最佳的栽培密度和施肥量,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及施钾量4个因素对遵辣8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产量与各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提高,辣椒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小区产量高于7.82kg,即单产高于258.72 kg/667 m~2的最佳农艺优化栽培方案是:栽培密度9 092~9 815株/667 m~2、施氮量28.33~33.4 kg/667 m~2、施磷量13.78~16.51 kg/667 m~2、施钾量29.46~34.92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挖掘丝瓜长季节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以品种、密度2个因素进行大棚设施丝瓜长季节栽培高产优质技术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1 000~3 500株/667 m^2范围内,产量以3 000株/667 m^2最高,经济效益以2 000株/667 m^2(绿王子)、1 500株/667 m^2(三比2号)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华甜玉3号玉米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在每667 m2种植3 000~4 000株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从生育进程及穗部性状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 m2时,表现为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穗部性状变差,果穗变短,秃尖变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双穗率等明显降低;从鲜果穗产量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每667 m2鲜果穗产量最高,为1 158.40 kg。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9.
湄潭辣椒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13 333 hm2,尤其以圆形椒(泡椒品种)种植为特色,为了稳定湄潭黔北优质泡椒基地的地位,加快辣椒产业化建设步伐,特引进黔辣10号(圆形椒杂交种)优质品种,并研究不同密度下其生育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黔辣10号种植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单株结果数47个,产量为1 765.35 kg/667 m2,表现良好。建议黔北海拔700~900 m区域,黔辣10号种植密度为3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毕节白蒜生长、产量及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前种植密度对幼苗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越冬后植株生长较快,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种植密度与蒜头产量呈正相关,种植密度与蒜头平均直径、单株蒜头质量呈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商品蒜的比例下降;毕节白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万~3.6万株/667 m~2,产值达4 000元/667 m~2以上,以3.2万株/667 m~2为最佳,产值达4 915.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紫肉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肉马铃薯‘黑美人’为试验材料,探讨6种不同种植密度的鲜薯、商品薯产量、小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种植密度75 000株/hm~2、82 500株/hm~2与90 000株/hm~2的地上鲜重较高,显著高于97 500株/hm~2及105 000株/hm~2;商品薯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密度67 500株/hm~2、97 500株/hm~2及105 000株/hm~2,小薯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密度67 500株/hm~2、97 500株/hm~2及105 000株/hm~2,密度75 000株/hm~2、82 500株/hm~2的经济效益基本相等,分别高达68 940.2元/hm~2和68 776.5元/hm~2,均比其他处理增效4%以上。综合考虑,紫肉马铃薯‘黑美人’以75 000株/hm~2、82 500株/hm~2密度范围最适宜,此密度范围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均较高,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蚕豆新品种双绿5号在湖州市的适宜单位面积种植量,在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分别进行不同种植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667 m~2种植1 000~3 500穴范围内,每穴播种2粒种子,667 m~2最佳种植量为2 500~3 000穴,其中高肥区以2 500穴较好,低肥区以3 000穴效果最佳。667 m~2种植2 000穴时,以3粒/穴播种量处理产量最高,增加或减少播种量,产量均下降,但在2~4粒/穴处理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考虑苗期苗数控制难度及人工成本,不必在苗期摘心打顶。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栽培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赤水地区辣椒种植最佳密度,于2020年在复兴镇凯旋村榜上进行了遵义朝天椒1号(又名遵辣9号)不同密度试验,设置2000、2500、3000、3500、4000、4500株/667 m2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遵义朝天椒1号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最佳栽植密度为2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4.
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兰州百合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在榆中北部山区百合生产基地,开展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密度8 000株/667 m2产量最高,达1 058.2 kg/667 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的单株鳞茎最重,紧实度最高,鳞茎周长最长,但产量也最低。建议旱作区种植百合最佳种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16.
杭椒是浙江地区的特色辣椒品种,皮薄质优,口感脆嫩微辣,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相对稳定,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杭椒的产量,指导椒农科学种植,作者以盛利杭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2 400株、2 200株、2 000株、1 800株、1 600株)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始花节位、主茎高度、节间距、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种植密度增大可提高辣椒产量,因此每667 m~2种植2 400株(小椒每667 m~2产量1 392.00 kg,中椒每667 m~2产量1 464.80 kg),即定植行距50 cm、株距35 cm为盛利杭椒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7.
2013年遵义县换种遵辣6号6 800 hm2,667 m2平均干椒产量达250.98 kg,比对照遵椒2号667 m2增产干椒73.06 kg,比2013年全县667 m2干椒增产79.81 kg,按2013年市场平均价20元/kg计算,2013年全县改种遵辣6号667 m2分别比对照遵椒2号增收1 461.2元。  相似文献   

18.
“莴笋-番瓜-架豆王”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番瓜-架豆王"是武山县大南河流域多年来在塑料大棚栽培实践总结出的"一年三茬、一膜三用"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面积已达400hm~2以上。该模式投资低、省时、省工、收益高,深受广大菜农的青睐。该模式年收入15 200~20 800元/667m~2,其中莴笋产量4 000~5 500kg/667m~2,产值6 400~8 800元/667m~2;番瓜产量3 000~3 500kg/667m~2,产值3 600~4 200元/667m~2;架豆王产量2 000~3 000kg/667m~2,产值5 200~7 800元/667m~2。已成为该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花椰菜在宁南山区露地栽培的最佳作畦模式和种植密度,设置2个不同作畦模式(2行、3行;分别编号为T、N)和3个不同种植密度(2 500、3 000、3 500株/667 m2;分别编号为1、2、3)的双因素试验,比较分析不同作畦模式与密度对花椰菜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椰菜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作畦模式及种植密度处理下有所不同;株幅、花球质量、花球横径、中心柱高在2行作畦且密度在2 500株/667 m2时最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最优;叶片数、花球纵径在3行作畦且密度在2 500株/667 m2时最优;株高、外茎高、产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可溶性糖含量在3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最优。综合考虑花椰菜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最终排名N2>T2>N3>N1>T3>T1,2行和3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排名前...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北票地区红辣椒栽培密度不合理的现状,以红辣椒新品种园艺5号为试材,每667 m2分别采用3 700株、4 400株、5 500株、6 300株及7 400株5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种植密度为3 150穴/667 m2及每穴2株时的园艺5号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折合鲜椒产量最高达3 005.1 kg/667 m2,与其余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该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