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运筹氮肥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重要措施。冬小麦氮肥依据施用时期,可分为播种前底施(基肥)和春季追施(追肥)2种方式。2种方式相比较,追施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基施。其中,基肥的氮素利用率一般在30%左右,追肥的利用率可达40%~50%。氮肥运筹模式必须与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品种类型和群体动态相适应,才能取得产量、品质和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效果。1.中低产麦田(常年单产低于400千克/亩),土壤养分供应与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穗数不足的问题。氮肥的运筹应以增加分蘖数(特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黑龙港地区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的施氮方式,以该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邯6172(粒重侧重型)、河农6049(粒数侧重型)和衡4399(穗数侧重型)为试材,在氮肥施用量均为270 kg/hm~2条件下,试验设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底追比)3∶7、5∶5和7∶3计3个水平,研究了3种施氮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使用比例以及品种类型均与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穗数侧重型品种衡4399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为7 181.54 kg/hm~2,水分利用率为22.26 kg/(hm~2·mm);粒重侧重型品种邯6172和粒数侧重型品种河农6049宜采用底追比5∶5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分别为7 176.23和7 166.05 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为22.05和22.00 kg/(hm~2·mm)。  相似文献   

3.
施氮对秸秆还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关中灌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农979"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以及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175kg/hm2氮肥6个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氮肥用量相等(175kg/hm2)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9万穗/hm2,1.57,2.11g和1 200kg/hm2。6个处理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262.5kg/hm2氮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415kg/hm2和20.9kg/(hm2.mm)。各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耗水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减少19.00mm。【结论】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平原冬小麦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75~262.5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酒泉市进行了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前基施氮肥120.0 kg/hm2、总施氮量240.0 kg/hm2的前提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均可增加小麦的总茎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苗期一次性追施氮120.0 kg/hm2和苗期、拔节期分别施氮60.0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较不施肥分别增产16.3%和7.2%;扬花期追施氮肥60.0 kg/hm2能够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翻耕与旋耕模式下,研究了4种施氮模式[N0:不施氮肥;N1:一次性施氮210 kg·hm~(-2)(60%控释尿素+40%普通尿素);N2:普通尿素210 kg·hm~(-2)(50%基肥+50%拔节肥);N3:普通尿素270 kg·hm~(-2)(50%基肥+50%拔节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方式下,翻耕较旋耕增产0.60%~8.99%,穗数显著增加3.01%~12.41%,拔节期旗叶SPAD值、养分积累量、氮收获指数和氮肥生理利用率等均表现为翻耕较旋耕效果好,而氮肥利用率间无显著差异。翻耕条件下,施氮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6.20%~21.51%,6.93%~10.80%和5.98%~12.45%。同一耕作方式下,各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氮收获指数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为冬小麦翻耕条件下一次性施氮210 kg·hm~(-2)(60%控释尿素+40%普通尿素)最高。综合各因素考虑,冬小麦翻耕条件下一次性施氮210 kg·hm~(-2)(60%控释尿素+40%普通尿素)产量、养分积累量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较高,为豫中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施氮及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洋淀沿湖农田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块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该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其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0~90 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呈下降趋势。成熟期,当施氮量分别高于其适宜施氮量时,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从而增加了硝态氮下移的风险。[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马堡和张六试验点冬小麦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5、90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减施氮肥和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对四川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四川地区小麦氮肥和除草剂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四川梓潼和江油以绵麦367、西科麦18为材料开展田间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与施药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氮肥施用量减施17%,即施用259.7kg/hm~2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除草剂在推荐使用剂量内降低30%与激健助剂配施,小麦产量保持稳定。经变异分析,有效穗数稳定增加能提高小麦产量,且小麦的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与理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草剂的减施对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影响较小;氮肥施用量减施17%,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常规对照。【结论】氮肥减施17%,除草剂减施30%和激健助剂共同作用下,小麦产量保持稳定,氮肥和除草剂的高效利用能够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20,(1):63-67
为探讨氮肥施用对中筋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以衡观35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0,180,300kg·hm~(-2),分别记为N_0,N_1,N_2)小麦的籽粒产量、品质及氮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增加衡观35小麦单位面积成穗数并提高籽粒产量,与N_0相比,N_1、N_2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8.3%和37.6%(P<0.05),成穗数分别显著增加33.4%和29.9%(P<0.05);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穗粒数没有变化,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与N_0相比,N_1、N_2处理衡观35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提高6.8%和23.6%,其中N_2与N_0和N_1差异显著(P<0.05);不同施氮水平衡观35籽粒湿面筋含量与面筋持水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施用氮肥可促进小麦茎、叶累积氮向籽粒转移,与N_0相比,N_1和N_2茎、叶转移量增加8.9~17.7 kg·hm~(-2),转移率增加1.1~6.8个百分点。随施氮量增加,衡观35小麦叶片中的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植株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下降,植株氮素收获指数升高,花前运转氮素贡献率下降,花后积累氮素贡献率升高,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累积量增加。综合而言,当地肥力水平下,中筋小麦衡观35适宜施氮量约在150 kg·hm~(-2),过量施用氮肥,不利于植株营养器官累积氮向籽粒转移,氮肥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低肥力沙壤土上精确施用氮肥可有效增加小麦产量,提高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有利于提高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使得小麦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水浇地高产麦田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各产量构成因素的水平,因而产量增加,过量施用氮肥虽可以增加公顷穗数,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而导致产量降低。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改善的幅度降低。综合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认为在较高土壤肥力的麦田适宜施氮量为24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优质常规稻桂香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其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特点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20、150、180和210 kg/ha,测定不同施氮水平下,桂香3号作晚稻种植的产量及其构成、氮素积累与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桂香3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超过150 kg/ha后产量下降;施氮量主要影响桂香3号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桂香3号氮素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氮肥施用过高不利于后期氮素向穗部分配;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收获指数(NHI)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随施氮量的升高而下降,但施氮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氮肥农学利用率(NAE)、生理利用率(NPE)和吸收利用率(NRE)的增加.[结论]优质常规稻桂香3号适宜施氮量为150kg/ha,其产量最高,达7374.1 kg/ha; NAE、NPE和NRE也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5.9 kg/kg、43.8 kg/kg和36.3%.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了解了建湖县不同施氮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无氮处理减少了小麦每667m2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千粒重,从而影响了小麦产量,小麦总体产量表现为精确施氮区常规施氮区无氮区。精确施肥可节约用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 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 d以后的LAI显著增大.小麦旗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 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以高产优质小麦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和基本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基本苗条件下,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施氮量增至30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 kg/hm2(N1处理)和300 kg/hm2(N3处理)时,666.7m2基本苗在10万(M1处理)至15万(M2处理)范围内,随基本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当施氮量为240 kg/hm2(N2处理)时,666.7m2基本苗10万和15万两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并且获得了最高产量,前者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后者。本试验中,过量施氮和过多基本苗均导致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因素,以M1N2和M2N1处理较优。  相似文献   

16.
优质专用小麦肥水管理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氮肥一次和分次追施的时期、追施量及灌浆水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氮后移是小麦优质高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分次追施比一次追施更利于小麦优质高产。拔节中期追氮对亩穗数影响较大 ,孕穗后期追氮对提高穗粒重作用明显。分次追氮 ,拔节中期 (3月 2 2日 ) 6kg、灌浆初期 2kg与孕穗后期 6kg、灌浆初期 2kg相比 ,前者产量较高 ,但差异不显著 ;后者品质明显提高。灌浆水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追施氮肥对小麦烟农515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基施70%+拔节期追施30%处理产量最高;氮肥施用时期后移能显著提高小麦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并且随着后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施氮后延,氮肥对面粉白度有降低的作用,而后又有所回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白度认为,基施70%+拔节期追施30%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证了面粉白度。  相似文献   

18.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幼穗小花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兰考矮早八(大穗型)和豫麦49-198(多穗型)2种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大田种植条件下3个施氮量和5个施氮时期(基追肥质量比为5∶5)对2种穗型冬小麦幼穗总小花和完善小花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和N360处理相比,N180处理的小花发育进程较为平缓。在全生育期施纯氮180kg/hm2条件下,多穗型品种由于幼穗小花发育快、周期短,故延迟追氮有利于完善小花的发育;大穗型品种则由于幼穗小花发育周期较长表现规律不明显。随氮肥施用量增加,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品种均表现施纯氮180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且均以返青后20 d追氮效果最好。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基施氮肥50%,并于返青后20 d追施50%,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的完善小花数目,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分析施氮量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8年度开展了小麦施氮量试验。利用2016—2017年度试验资料,分析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引入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影响因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因子,构建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值、绝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相关系数不理想外,地上部干物质量、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施氮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影响,可为冬小麦氮肥高效利用和精准减量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