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根据奶牛的生理阶段、产奶量,适用合适的奶牛饲料。如奶牛分阶段饲养,利用不同营养浓度与配方的饲料,不但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还可降低成本,提高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犊前后的各15d之内的一段时间。由于奶牛这一个月的特殊生理状况,使这一时期成了奶牛饲养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因此,加强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淘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显著增加奶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奶牛繁殖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奶牛发情不正常甚至不能正常受孕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引起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很多,只有科学、正确地认识、了解并掌握这些疾病,在日常饲养管理中提前预防、从根本上治疗,才不会使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受损。1加强饲养管理1)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饲料配制要以满足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为原则,使奶牛体内各营养元素既不缺乏、也不过剩,确保奶牛的体膘达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的日常饲养中,奶牛既能表现出生理上的共同习性.在不同生产环节特殊环境下也有特别的个性。因此,饲养员应该熟悉掌握奶牛的行为习惯,加强和随时调整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以尽可能的保证奶牛对饲养上的最大回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泌乳期是奶牛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是衡量奶牛场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奶牛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增加奶牛的产奶量,还可以延长奶牛泌乳高峰期的时间,提高奶牛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维持奶牛较高的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能够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奶牛的泌乳期分为泌乳早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需要从饮食、日常管理、卫生以及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综合饲养。  相似文献   

6.
犊牛一般指0~6月龄的小牛,是整个牛群的基础,哺乳期犊牛的生理机能变化大,可塑性强.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好坏关系到其成年以后的生产性能的高低.因此,抓好犊牛的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培养健康犊牛群,是奶牛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提高牛群质量、创建高产牛群的重要基础.提高犊牛成活率无论对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个体养牛户来说,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们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造成犊牛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满足人们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实施与推广尤其重要,主要包括选种选育、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三大方面,以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并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泌乳母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规律、体重和产奶量的变化,泌乳期分为围产后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4个阶段。加强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保持奶牛身体健康、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1合理选择饲料 根据奶牛的生理阶段、产奶量,选择合适的奶牛饲料,不但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还可降低成本,提高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敏 《江西饲料》2014,(4):39-41
正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d到产后15d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d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d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地选择、规划、设计、建造高效规模奶牛养殖场,营造良好的生理生长饲养环境,增加对奶牛的保健意识与人文关怀;同时对奶牛的生长、生产全过程开展安全监控,做到科学、合理饲养与管理,以适应奶牛在不同生理阶段的生存条件。减少应激,降低发病,延长其利用年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潜能,提高奶牛生产经济效益,是设计者、饲养者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一个生产周期包括泌乳期和干乳期,泌乳期又可分为泌乳初期、泌乳盛期和泌乳中后期,干乳期分为干乳前期和干乳后期。在生产周期的每个阶段,奶牛的生理状况不同,在奶牛的饲养实践中要求我们根据奶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日到产后15日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日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日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及时发现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奶牛的营养状况,本研究对呼图壁种牛场3个牧场的3 289头荷斯坦牛进行体况评分,对场、胎次、月龄嵌套胎次以及泌乳阶段等因素对奶牛体况评分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场、月龄嵌套胎次、泌乳阶段对体况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胎次对体况评分影响显著(P<0.0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结合牛场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奶牛的生理时期和泌乳阶段的体况评分来调整饲养管理水平,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天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天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6.
热应激会使奶牛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免疫力下降、生化指标发生变化等,从而使奶牛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夏季高温热应激便成为困扰各奶牛养殖场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介绍了热应激对奶牛采食消化量、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内环境等的影响;提出了避免奶牛热应激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奶牛生长环境,科学合理搭配日粮结构,加强奶牛日常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是指怀孕奶牛产犊前后各15天期间.奶牛在此期间从生理上会发生明显变化,如不根据其生理变化而相应地加强饲养与管理,将会给围产期的奶牛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保护奶牛产前产后的安全,维护好生产性能,必须搞好围产期的饲养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奶牛养殖是畜牧业中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是一个非常适合工厂化养殖的产业。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的饲养管理是个核心。奶牛是一种生产周期长的家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变化很大。为了取得好的养殖效果,人们把奶牛的生产周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奶牛提出不同的饲养管理要求,本文主要介绍奶牛的工厂化养殖中各阶段奶牛的划分及饲养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9.
奶牛无公害阶段饲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奶牛各泌乳阶段生理差异很大,其采食行为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要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还必须对奶牛各泌乳阶段采食行为的变化、不同饲料类型对采食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笔者旨在通过对奶牛行为学和阶段饲养技术的应用研究,对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奶牛产奶水平和营养需要量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阶段饲养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奶牛的泌乳期可分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内)、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至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需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