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地面沉降由多种因素引起,而过量抽取地下水是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含水砂层变形为弹性可恢复,但实际原位观测结果发现,含水砂层变形不会随水位上升而完全恢复,还存在长时间的蠕变。基于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存在形式,本研究利用室内模型模拟含水层弱透水层的交替布置方式,通过对设置在系统底部的微承压含水层非完整井进行抽水与注水回灌补给,监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与分层压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抽水层或是越流补给层都存在水位降深-累计压缩变形的(双)线性关系,验证了含水层存在塑性变形和与随时间发展而产生的蠕变,抽水含水层的储水系数与经验值和理论值相比较,初步验证了本试验模型的合理性;注水回灌没有使含水层变形恢复,但是减缓了沉降趋势。因此,含水层的不可恢复变形及其时间延迟性在抽水地面沉降的研究中不能忽略。本模型试验的抽水含水层变形特性研究结论可为抽水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基坑内减压降水会导致坑内外产生一定的沉降,基坑内可通过水位降深计算地层沉降量,而基坑外部地层沉降特征却难以分析计算,从而可能引发周边环境问题。以上海中学基坑工程为例,基于基坑抽水试验确定场地(微)承压含水层水力联系及其水文地质参数,并利用GMS构建场地水文地质模型,模拟分析了基坑减压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承压含水层水位和地层沉降特征,以检验方案的降水、降压效果及对周边沉降影响,为建筑施工提供行之有效的减压降水水方案。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某基坑场地的群井抽水试验的设计以及试验期间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周的抽水试验期间,基坑降水过程使场区水位明显形成水位下降漏斗,沉降点离抽水井越远,其沉降越小,沉降点离中心抽水井越近,其沉降越大,最大值达23.8mm。指出了基坑降水开挖期间,需要控制单井的抽水量,尽量减少抽水对周边地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圃林  曾凯 《绿色科技》2012,(10):108-110
根据天津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特征及区域地质特征,建立了浅层地下水综合循环利用储能的抽灌系统及地层竖向位移监测系统,在系统运行期对地层变形进行了长期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对浅层地下水抽灌循环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地层竖向位移进行了相应研究,探明了发生沉降的主要层位有含水层及浅部欠固结软土,同时也证实了通过抽灌结合的地下水利用方式对地面沉降起到了一定的缓减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观测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要前提,以山东菏泽的郭屯矿井田为对象,根据水文观测孔设计、施工原则,结合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的分析,拟定了各含水层的观测孔的数量,进行了水文观测网的布置,从而可监测含水层水位动态变化,研判地下水的来源,为预防井筒变形和地面沉降提供基础数据以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用石家庄平原区28眼水井的实测资料作为预测目标值,首次建立了基于思维进化优化的神经网络的地下水位埋深时空分布预测模型,利用ArcGIS分析误差空间分布趋势,并与常用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水均衡理论的MEANN地下水位埋深模拟模型能够准确反映人类和自然双重影响下地下水系统的非线性关系;与WNN模型相比,MEANN可使RMSE减小58.2%,MAE减小53.1%,而高精度样本要增加25.8%,Ens提高至0.99(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MEANN空间模拟精度较高,误差分布均匀,空间波动程度小,同时RMSE在所有区域上均明显呈现出MEANN模型小于WNN模型。显然MEANN模型在精度、稳定性和空间均匀性上更优,可作为地质资料缺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埋深高精度预测的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7.
木工字梁的挠度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工字梁的挠度进行了公式推导、试验、计算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剪切变形时,实测挠度值与预测挠度值非常接近;忽略剪切变形时,实测值和预测值相差非常大。理论和实测证明了在计算木工字梁挠度时剪切变形是不可忽略的。采用试验方法可以得到木工字梁的EI和K值,其可用于准确预测木工字梁的挠度,为木工字梁挠度计算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真空预压法是一种有效加固软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工程中常因地基土中含有透水层而影响了真空荷载向深部传递,进而影响该工法的应用效果。以江海高速真空预压试验段为工程应用背景,利用孔压静力触探(CPTU)技术测定地基土中粉质砂土层厚度和深度,当采用高压旋喷桩密封处理粉质砂土层时,结合真空度、水位、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等现场实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加固前后部分软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对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PTU测试技术准确测得该试验场地粉质砂土层埋深介于9.5~12.5 m,将高压旋喷桩的设计深度优化至8~14 m,有效节约工程造价。加固后深部软土的强度显著提高,土体的含水量与压缩系数较加固前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达11%和24.8%,综合场地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验证了真空预压结合高压旋喷桩技术对含有粉质砂土层的软基加固的良好处置效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非降水开挖方式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共同作用,详细分析隧道周边地层和超前预支护加固区的主要土体特性对地表沉降及隧道结构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非降水开挖时,地表沉降、隧道拱顶下沉、隧道底部位移随着渗透系数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率也随之渗透系数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超前预支护加固区渗漏部位的渗透系数比的增大,隧道顶部区域加固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小,两侧加固、底部加固和全部区域加固引起的地表沉降接近;地下水位变化时,超前预支护加固区周边地表沉降随着下渗总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率也随着下渗总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此结论对富水地区采用非降水开挖隧道时的地表沉降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改进超前预支护和隧道排水工程的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系统预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的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状态的试桩实测数据来预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GM(1,1)灰色模型,介绍了运用灰色理论预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计算,该模型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探究支撑优化,以南京某车站西区标准段基坑工程为背景,将开挖阶段现场实测位移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首道支撑类别、支撑刚度,以及首末道支撑位置、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变形及受力的影响,对钢支撑体系进一步优化,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水平位移整体逐渐增大,且最大位移位置逐渐下移,地表沉降也逐渐增大,且最大沉降位置距坑壁越来越远。将首道支撑由钢筋混凝土支撑替换为钢支撑可行,替换后位移量仍远小于报警值;适当增加刚度有一定优化作用,但刚度过大达到一定限值后,优化作用不明显,刚度取值应该在1~2倍。首道支撑架设位置下移对基坑变形受力影响较大,可考虑略微上移首道支撑位置,末道支撑假设位置移动影响很小,末道支撑位置可不做改变。增大预加轴力有利于减小基坑变形,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的合理范围宜为设计轴力的70%~90%。  相似文献   

12.
压前含水率对杉木间伐材压缩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杉木间伐材压缩密化的水分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观察木材微观结构的变化,可得出以下结果:1)压缩木各方向的水分分布不均匀,容易翘曲变形;2)水分对压缩木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影响,压前含水率50%左右,压缩木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最大,但冲击韧性随着压前含水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微观结构的观察可知,杉木间伐材压缩木的细胞只是被挤压,细胞腔变小而细胞壁未受到破坏。为了降低压后含水率,使水分分布均匀,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使初始含水率尽可能低,二是热压时间尽可能长。  相似文献   

13.
岩石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破裂损伤,力学特性发生退化。为研究北山花岗岩在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和破裂演化机制,采用MTS815 Flex Test GT和PCI-2声发射(AE)系统对北山花岗岩试样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利用采集的声发射信号分析了试样的破裂演化机制,获得了北山花岗岩变形参数,并拟合得到了MohrCoulomb强度准则参数φ=53.25°,c=32.37 MPa,Hoek-Brown强度准则参数σc=173.23 MPa,mi=32.78,s=1,其中参数mi在低围压区间敏感性较强,在高围压区间拟合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北山花岗岩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均随围压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当围压超过20 MPa时,泊松比趋于稳定;北山花岗岩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峰前段主要分为初始压密、弹性变形、裂纹稳定扩展和裂纹非稳定扩展4个阶段;基于体积应变模型和体积应变法求得了各阶段分界点的特征应力,即裂隙闭合应力、起裂应力和裂纹损伤应力,特征应力均随围压增加而增大,起裂应力比为0.56~0.58,闭合应力比为0.32~0.44,损伤应力比0.73~0.87;试样的破坏形态主要为单面剪切破坏,且破裂角随围压增加而逐渐减小,低围压下张性劈裂对岩石破坏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围压升高,劈裂成分逐渐减小破裂面趋于平整。  相似文献   

14.
以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和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实体建模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建模,通过接触单元模拟桩基与土体、褥垫层与土体之间的摩擦作用,借助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长短桩的长细比、桩间距等对不同加固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桩的长细比较短桩的长细比对加固区和下卧层的变形的影响要大,土体的竖向沉降量符合双曲线模型,而土体的竖向应力符合半抛物线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刚性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拓宽道路下软土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利用经现场实测数据合理性验证过的数值计算模型,分别改变桩网复合地基体系中桩体与加筋体的几何、材料力学条件,考虑不同地基处理方式和加筋布置形式,以路堤顶面新老拼接结合部的横坡改变率为差异沉降控制指标,进行设计参数敏感性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当老路堤下地基稳定后仅对新地基加固时,不同地基加固方式对加宽路堤表面差异沉降影响很大;仅单层布置的加筋效果不明显,而采用底部多层加筋时对差异沉降的抑制效果较好,路堤顶部多层加筋可增强新老搭接处的整体强度。基于新老路堤表面横坡改变率的差异沉降控制指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可为刚性桩网复合地基在拓宽道路工程中实现控沉功能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许多单位和地区都在进行密控图的研制工作或用其指导抚育间伐和预测林分生长.然而对于密控图的使用和检查方法,却很少进行认真的考虑和研究,致使在使用方法上,用法不一,测算结果互相矛盾,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在检查内容上,过于简单,只检查测算蓄积量的精度如何,而对其它重要内容则缺乏全面的验证,就急于发表和推广使用。就是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也有类似现象存在。为提高其研制水平和把密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毛竹在恒定压力下与不同温度和含水率的关系,确定其对应的蠕变模型,同时研究了竹节对竹材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所选用的勃格四元件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竹材径向压缩的短期蠕变行为,四元件参数值均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竹材带节后其蠕变黏性变形量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以植被结构因子——叶面积指数(LAI)取代长期以来用于水土保持定量评价的植被覆盖度,通过遥感技术反演植被结构因子LAI,构建研究区LAI与植被覆盖管理措施因子C量化耦合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AI模拟的土壤侵蚀模数为455.89 t·km-2a-1,属于微度侵蚀,与径流小区野外观测结果一致.本文提出的LAI取代植被覆盖度作为水土保持定量估算与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考虑地应力与温度应力的耦合作用,分析了在不同的边界温度作用下边坡应力场的交变特性和作用特点;边坡喷层面与岩层结合面处的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在温度应力与地应力的耦合作用下,喷砼边坡坡顶与坡脚均为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通常坡顶的破坏形式为拉张破坏而坡脚则为剪切破坏.分析所得的温度场变化和变形与观测值变化规律一致,当温度变化剧烈时,边坡的防护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在分析喷射混凝土边坡变形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为优化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木虚拟生长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树木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农药精确施用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农药按需定量喷施、与目标植物接触以及产生药效等一系列喷施作业情况。如果把两者耦合起来,将直观模拟出林木正常生长、受病虫害侵染、农药发挥效果、长势有所好转等一系列交互效果,可为调整植物保护策略、制定农药喷施方案和研制新型植保机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文中分析了农林病虫害防治情况和农药精确施用的重要性,在综述国内外喷头雾化性能模型、沉降沉积模型(飘移模型)、施药量调节模型、雾化特性预测模型等农药施用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两模型协同机理和林木虚拟生长模型及耦合模型实时性协同环境,提出了基于农药施用过程与防治药效的模型协同研究、基于林木形态结构模型的仿形对靶喷雾模型研究以及农药精确施用多模型交互协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