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定妥曲珠利纳米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选用液体石蜡、乙酸乙酯、大豆油、IPM、油酸为油相,RH-40、EL-40、OP-10、吐温-80、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1,2-丙二醇、异丙醇、丙三醇、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制备妥曲珠利纳米乳的最佳处方.结果表明,油相为乙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可形成纳米乳.优化处方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2∶1∶2∶5,增溶剂添加量为10%,在该处方下制备的妥曲珠利纳米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纳米化技术,将人参皂苷和盐酸左旋咪唑组成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对其组成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出用于制备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的空白纳米乳;研究不同含药量纳米乳对免疫抑制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免疫增强作用较强的含药纳米乳,确定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的组成;分别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和小鼠灌胃试验对其形态、粒径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确定的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组成:Solutol?HS-15、甘油、PEG400、IPM、蒸馏水,其质量比为25.33∶10.14∶2.53∶6∶56,GS和LH含量均为30mg·mL-1;它是黄色透明O/W纳米乳,液滴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3.08nm,粒度分散指数为0.237,小鼠灌胃LD50为402.85mg·kg-1。本试验成功制备了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为进一步开发纳米化免疫增强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制备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探讨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对猪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试验以牛至油、醋酸氯己定为药物原料,选取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制备纳米乳的配方,并对试验制备的纳米乳进行质量和稳定性的初步考察,对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以RH-40、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且质量比为1∶1制得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粒径为圆形球状液滴,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无分层、无浑浊、无沉淀析出。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Ⅰ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Ⅱ组母猪子宫异常分泌物分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Ⅲ组、对照组Ⅰ组、对照组Ⅱ组(P<0.05),再次发情率、受胎率均高于其他治疗组。研究表明,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复方苦参提取物水杨酸乳膏剂,试验采用酸性乙醇冷浸后煎煮法制备苦参提取物;以稳定性为指标,在离心、高温、常温、冷藏条件下考察基质处方中各组分对乳膏剂成型和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乳膏剂的基质处方;以药物与基质的不同比例制备药膏,确定复方苦参水杨酸乳膏剂的最佳处方,并观察乳膏剂的外观性状。结果表明:当基质中三乙醇胺1. 5 g,十二烷基磺酸钠5. 0 g,甘油18 m L时,基质外观细腻,稳定性最好;当药物与基质的比例达到1∶12时乳膏剂稳定性最好。说明制备复方苦参水杨酸乳膏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制备甲砜霉素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纳米乳处方;并对其形态特征、稳定性和体外药效进行评价。结果:甲砜霉素纳米乳的最佳处方为甲砜霉素1.27%,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34.4%,肉豆蔻酸异丙酯(IPM)3.8%,蒸馏水57.3%,所制备的甲砜霉素纳米乳外观均一透明,粒径为10~25 nm,经高速离心、留样观察,外观和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对光不稳定。甲砜霉素纳米乳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研制出一种以纳米乳为载体的质量稳定,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配方,找到最佳配比;通过HPLC法及稳定性试验考察复方酮康唑纳米乳的稳定性;用大鼠皮肤及透皮扩散仪进行透皮试验,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复方酮康唑纳米乳是由EL-40,乙醇,2-苯乙醇,乙酸乙酯,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丁香酚,水构成的淡黄色澄清透明的液体,稳定性良好;其透皮速率与2.5%氮酮组相当,优于混悬液及复方酮康唑软膏.复方酮康唑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头孢泊肟酯与牛至油在纳米水平的联合药效,首次制备复方头孢泊肟酯纳米乳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及急性毒性研究。在传统纳米乳制备方法筛选初步处方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处方。以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以抑菌圈直径和纳米乳稳定常数Ke为考察指标,选择头孢泊肟酯和牛至油质量分数比(A)、纳米乳水相pH(B)、乳化温度(C)作为考察因素;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并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最优处方为头孢泊肟酯0.33%、牛至油2.67%、1,2-丙二醇1.13%、EL-40 22.51%、蒸馏水73.36%,纳米乳pH值为6.17;与原料药相比,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差异显著(P0.05);小鼠经口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 800mg·kg-1,为低毒级药物,无肾、肠毒性,但可引起肝轻微病理损伤。结果表明,牛至油在纳米水平提高了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巴氏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对头孢泊肟酯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mg,N,N-二甲基甲酰胺0.1mL,橄榄油2mL,EL-40 5.7mL,丙三醇2.3mL,水6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刺五加多糖的生物利用度,解决刺五加多糖在动物机体代谢快和给药量大的问题,试验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刺五加多糖纳米乳的空白纳米乳配方;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筛选免疫效果最佳的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分别用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测定仪考察其外观形态和粒径,利用光照试验、留样观察试验、长期试验来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刺五加多糖纳米乳的组成为吐温-80∶司班-80∶无水乙醇∶甘油∶石蜡油∶IPM∶刺五加多糖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4∶1∶1∶4∶3∶1,刺五加多糖纳米乳中刺五加多糖含量为25.06 mg/mL。刺五加多糖纳米乳为油包水型,在透射电镜下呈圆形,无黏连,平均粒径为30.6 nm,粒度分析指数(PDI)为0.195,分散性良好。光照试验、留样观察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纳米乳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旨在制备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评价。以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为考查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最佳配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考查其微观形态和粒径,采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的类型;经光照试验、温度试验、高速离心试验考查纳米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的最佳配方为利福昔明1%、肉桂醛2.44%、聚乙二醇-2004.88%、聚氧乙烯醚-40-蓖麻油19.51%、蒸馏水72.17%;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为水包油型(O/W),可以无限稀释;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乳呈圆球形,无粘连,平均粒径为11.8nm;光照试验、温度试验、长期试验显示,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质量可控,为利福昔明广泛应用于畜禽肠道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抑菌试验并考虑成膜的屏障作用,筛选中药制成奶牛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经63头252个乳区的临床试验证明。复方黄连(黄连 蜂胶 乳没)和复方大青叶(大青叶 五倍子 乳没)2个处方分别制成的中药乳头浸蘸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均有较好的防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提高抑菌效果、中药浸膏得率和注射液澄明度为指标筛选中药复方乳炎消注射液处方及制备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氯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注射液选用金银花、黄芩、蒲公英、甘草、白芷作为处方组成,最佳工艺条件为10倍加水量在40KHz功率下超声处理2次、每次40min。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得其主要有效成分氯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分别为1.150g/L和0.517g/L。结果表明,该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乳炎消注射液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质量标准,能满足制剂学及兽医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3.
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能、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进行评价。采用三元相图筛选不同载药量的纳米乳,确定最佳载药量;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筛选纳米乳处方,考察了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电位、形态、pH、黏度等性能;分别采用透析袋法和Franz扩散池法比较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与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和透皮性能。结果显示,载药量为2.00%时,纳米乳区域最大、最稳定;获得的优选处方为聚氧乙烯蓖麻油 :二乙二醇单乙基醚 :油酸乙酯 :伊维菌素 :水=26 :12 :7: 2: 53;所得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18 nm;伊维菌素纳米乳在室温条件和4 ℃冰箱中保存1年仍稳定;其24 h皮肤累积渗透量和滞留量分别是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3.24和2.05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好、透皮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及其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 mg,N,N-二甲基甲酰胺0.1 mL,橄榄油2 mL,EL-40 5.7 mL,丙三醇2.3 mL,水6 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 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 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16.
畜禽泻痢性疾病是畜禽常发病,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分别测定了复方中药制剂水提液、药典四黄止痢颗粒水提液和西药对照药物复方阿莫西林溶液对9种畜禽肠道病原菌(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猪沙门氏菌SM2和鸡大肠杆菌O18、O37、O39,鸡沙门氏菌SM1、SM503)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药物对9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的抑菌效果,对9种畜禽肠道病原菌抑菌直径大小顺序分别是复方阿莫西林溶液、复方中药制剂和药典四黄止痢颗粒水提液。表明复方中药制剂对畜禽肠道致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治疗该类病原菌引起的下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制备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处方,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及稳定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中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E醋酸酯的含量。结果显示,制备的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为黄色透明液体,乳滴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9.8nm,在湿度75%,4、25、40、60℃条件下放置1个月,常温下放置3个月,体系澄清透明,未见分层、絮凝等物理变化。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中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E醋酸酯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72、0.021、20.020g/L。结果表明,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稳定性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复合维生素制剂。  相似文献   

18.
以盐酸布替萘芬为供试药物,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处方研制盐酸布替萘芬纳米乳,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纳米乳为水包油型纳米乳,透射电镜下乳滴呈圆球形,分布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为12.8 nm,多分散系数为0.137,平均zeta电位为(-10.3±0.1)mV.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显示,在质量浓度30~150 mg/L范围内,盐酸布替萘芬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95±0.18)%,RSD为0.18%.该盐酸布替萘芬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含量与粒径变化微小.有望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的抗真菌外用纳米药物应用于宠物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选处方的方法,制备了甘草黄酮纳米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以EL-40、Span-80为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组成混合溶液,以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甘草黄酮纳米乳,将甘草黄酮纳米乳应用高温、高湿、恒温加速试验检验其稳定性。[结果]纳米乳处方为:0.2 g甘草黄酮、1.2 g EL-40、0.3 g Span-80、0.5 g甘油、0.5 g IPM、4.0 g蒸馏水,经试验验证甘草黄酮纳米乳仍为澄清透明纳米乳状液,未出现分层现象,性质稳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纳米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制以痢菌净和左旋咪唑为主药的复方透皮制剂,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痢菌净和左旋咪唑为模型药物,通过离体鼠皮体外渗透试验,以透皮速率常数(J)为指标筛选处方组分.并通过验证试验,确定复方痢菌净透皮剂的处方组成主要为:4%痢菌净、7.5%盐酸左旋咪唑、2.5%氮酮、14%苯甲醇、10%丙二醇、40%乙醇.根据优化处方制备的复方痢菌净搽剂稳定性好,无皮肤刺激性,含量测定方法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