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在农村地区发展户用型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系统成本的降低,户用型光伏发电必将成为有竞争优势的电力供给来源。文中根据户用型光伏系统发电成本及发电量数据,对户用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回收期进行测算,系统的回收成本时间约5.96年,经济效益较好。农村户用光伏发电经济性在不断提升,农户能得到切实的收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户用型光伏发电在农村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与构成,通过分析福建农村发展太阳能的自然条件和机遇,并结合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用电需求,阐述了户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光伏发电系统对于解决无电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用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常宁市"光伏+沼气"大能源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引进大型光伏企业,建立大型光伏电站,农户可免费用电,光伏发电资金进行分红;建立小型光伏发电站,农户利用光伏发电自用,余电上网卖钱,安装太阳能路灯美化和亮化乡村道路,改善农村环境。农户建立户用沼气池,利用稻草发酵制取沼气,提供生活用能,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业;大型养殖场建立大中型沼气工程,综合利用沼气发展种植业,种养结合,生态环保又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4.
云南农村能源有组织、有计划的建设始于1979年,经过3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显著的成效。到200S年年底,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首次超过200万户,累计达到216万户,年产沼气达到1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前列;农村省柴节煤灶保有量接近600万户,农村生产生活节能技术不断发展;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推广超过17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234处,累计装机容量28千瓦,小水电8571台,累计装机容量180兆瓦。  相似文献   

5.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使太阳能这一新能源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电气化建设,以沈阳农村地区为例,根据当地的气象、环境状况及具体负荷情况,进行户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对系统的光伏倾角、光伏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及逆变器等进行了优化的设计与选择,在满足用户供电需求下,尽量减少初始投资,同时归纳了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用专业的光伏系统设计软件PVSYST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对其用户满足率、能量利用率、蓄电池工作状态、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累计建设各类沼气工程22584处,年产沼气11102.78万立方米,供气户数59.59万户,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0多万吨。全省拥有小型光伏发电3741处,发电量8954.86千瓦时;微型水力发电机1588台,发电量5436.18千瓦时;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10.89万台、省柴节煤炉灶739.85万台、节能炉332.65万台,农村优质清洁能源用户620多万户。通过发展农村能源,既解决了农村用能问题,又减少了污染排放,有  相似文献   

7.
农村能源是我国能源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紧密相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带动能源消费要求的持续增长。玉门市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小型风力发电、小型光伏发电,深受农户的喜爱,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解决了部分农户的生活用能问题。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世界能源形势和对可再生能源替代速度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范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所取得的突出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能源,在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的今天,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环保的能源,是我国近期急需的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主要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特性及发展现状,以及提出健康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发电公司。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负责太阳能薄膜产品的应用产品技术开发、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服务,下设BIPV、户用、农业应用三个产品事业部,其中农业应用事业部主要负责集团太阳能薄膜在农业领域的综合应用业务。汉能农业应用事业部,可为客户提供光伏农业咨询、项目申请、综合解决方案、整体工程总包、金融解决方案、农业技术咨询等服务,拥有打造全球领先的光伏农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任何国家对于电能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格,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所有的发电类型当中,风能发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为重要,因为风能和太阳能是无限循环的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完、用之不尽,而且成本最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是最理想的发电方式。本文就只对风力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几年的展望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互补系统的特点,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业大棚种植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发电农业大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其不仅结合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清洁的电力能源,还能促进农业大棚的现代化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业大棚种植的结合优势,并阐述了几种光伏农业大棚,最后提出了当前光伏农业大棚的发展困境,以期为光伏农业大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概述,分析了太阳能发电的两种方式。对榆林地区太阳能发电的现状及并网实施情况进行着重介绍。最后指出了榆林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目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能源发电领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环境和位置较为特殊,设备遭受雷击的概率愈加突出。太阳能电池属于半导体器件,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在了解光伏发电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雷电灾害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并指出了选择输出电流较大的检测设备,对光伏方阵区和交流输电设备重点区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防雷和接地装置性能的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15.
分析西北偏远地区发展光伏太阳能的机遇,提出利用光伏太阳能水泵技术建立西北偏远地区水利用新系统,分析了该地区设施农业利用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可能性。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开发应用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大气污染、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意义重大,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为掌握金华地区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状况,了解其变化发展规律,为在金华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对策建议,笔者对该地区7县(市、区)22个村212户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从农村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电力、液化石油气、省柴灶和薪柴、光伏发电等使用情况全面分析金华地区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用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气流下降式大型密集烤房为对照,研究在其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及其烘烤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农用电供电正常情况下,改建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烘烤效益无明显影响;在烘烤出现农用电停电情况下,改建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烘烤效益有明显提升.在烘烤能耗方面,改建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与大型密集烤房相比,当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给1座烤房用电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节电率可达100%,当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给4座烤房用电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下、中、上部烟叶耗电量平均每炕分别节省达37.34%、35.89%、41.12%,节电效果明显.因此,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作为整个烘烤工场的备用电源,可有效保障烟叶烘烤的顺利进行,保证烤烟烘烤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发展光伏下乡和光伏扶贫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安徽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利用"光伏下乡"和"光伏扶贫",惠及农户家庭用电不花钱,同时还多一份稳定收益。通过开展"光伏下乡"工程试点,把"输血扶贫"变为"精准扶贫",利用光伏发电为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针对安徽发展农业光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芒街村光伏农业生态园是云南省2015年"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成,实现了光伏发电、桑叶产业、旅游观光、脱贫攻坚的有效结合,在发展光伏生态园的同时,加快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娜允镇芒街村光伏农业生态园总占地1000多亩,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覆盖面积800多亩,2016年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下种植桑叶600多亩,公司通过与附近村民土地流转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空间限制和船舶稳性的技术要求,在渔船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宜安装面积过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又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容量,从而决定了光伏发电只能作为渔船电力的一个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