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生物多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数量性状各种遗传参数的估计。对于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多目标性状的选择以及育成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成效的.但多元统计计算量大,非手工所能完成.应用计算机,建立为育种服务的专用程序已成为利用多元统计以及其它数量遗传学方法进行育种研究的迫切需求.为此,我校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室和农学系育种教研组的同志通力合作,研制出《数量遗传育种程序包》。《数量遗传育种程序包》从1983年夏着手编制,经过约一年时间的努力,到1984年6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育种上,选育其有较高产量的玉米杂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玉米自交系间杂交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方法,新的优良杂交种除有较高产量水平外,其亲本自交系也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产量。提高繁殖亲本及杂交种制种产量,降低度种子成本,以利于新品种快速推广应用。因此,近年来围内外玉米育种专家越来越重视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性状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指导育种工作起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结合多年玉米育种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玉米育种专家的共识,对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鉴定,依据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经分析鉴定,确定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方法,以期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甘薯育种中一般仅根据表现型来选配亲本,但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应用多元回归这一数学方法来测定与产量、品质有关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作为亲本选配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亲本聚为八大类,不同类群间的亲本遗传差异大,其后代变异幅度也大.因此,选配亲本进行杂交时应在不同类群间进行.经过测定,初步筛选出25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供选配亲本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量性状遗传参数是奶牛的重要种性指标之一,亦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必要依据.它对决定选种方法、预测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和生产性能都有重要作用.国外应用数量性状遗传参数指导畜禽育种工作已收到显著效果.国内有关奶牛遗传参数主要是北方奶牛育种科研协作组的报道,其他地区的报道较少.为了给重庆地区奶牛育种工作提供一些依据,笔者对重庆市种畜场奶牛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估测.  相似文献   

5.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群体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对高粱育种中的亲本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群体遗传表现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花生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个常用作亲本的国内外花生品种的7个性状进行了试验观察,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选出8个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育种中可选做亲本。测定了反映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大小的遗传距离,用聚类分析法把25个品种按遗传距离大小分成7大类群。异类者视为“远缘”,在育种中以异类选配亲本,有利于发挥远缘杂交优势,可减少杂交育种工作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1984年6月18—19日,我校召开了《数量遗传育种程序包》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南京农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北京市农业局和北京市种子公司等单位从事电子计算机应用、数理统计、数量遗传和动植物育种的研究人员共22人。会议在听取了我校数量遗传育种程序包研制小组汇报和用户报告的基础上,分现场测试和技术文件审查两个小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薯区甘薯育种核心亲本初步构建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手段,分析中国北方薯区主要育种亲本的遗传差异,初步构建中国北方薯区甘薯育种核心亲本。根据育种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结合综合农艺性状,分别构建以高淀粉、食用和综合性状为育种目标的核心亲本群,所构建的核心亲本群分别保持了供试品种多态性条带93.61%、94.12%和93.73%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核心亲本群配制授粉组合,选择出后代入选率高的重点组合。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冬小麦列杂交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主穗长、穗粒数和单株粒重4个数量性状基因作用方式符合加性--显性效应遗传模型,显性程度除单株粒重为超显性遗传外,其余为部分显性;小穗数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不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同时还对供试亲本显隐性基因分布、性状选择适宜时期及共育种潜力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微卫星在猪遗传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如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定位数量性状座位(QTL)、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子鉴定等。微卫星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在猪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中显示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疆特定生态条件下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新疆各主要棉花育种单位近几年来选育出的性质,丰产陆地棉新品种(系)为材料,估算了在新疆特定生态条件和栽培模式下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新疆棉区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遗传力的分析表明单铃重和纤维品质等性状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大多数性状最好在高代采用连续混合选择。新疆自育品种的遗传变异度都不大,说明新疆的遗传资源利用有限,应注意扩大亲本的遗传变异范围。聚类分析将所用材料分成六类,具体结果说明新疆主要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亲本选配上有相似之处,在新疆的育种工作中遗传基础贫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亲本间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根据亲本间遗传距离大于类群间平均遗传距离结合选配杂交亲本的常规原则,选择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所得结果与夏谷育种的实践基本相符合。故从亲本分类入手,研究亲本选配方法,可增强对杂种后代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产量、生育期,植株形态等方面19个性状,对15个常用亲本进行遗传距离的测定,划分了类群.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4个组合F_2代性状的研究,着重讨论了遗传距离与F_2代性状的变异关系.结果表明:1.亲本遗传距离与F_2代某些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另一些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相关不显著.2.亲本遗传距离与F_2代性状的均值无明显关系.文中指出:遗传距离能够指导亲本的选配.但在杂交育种中,应考虑育种方向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性状进行遗传距离的测定,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结合亲本的综合表现选配亲本.  相似文献   

14.
在西瓜育种工作中,能够更多地掌握亲本材料的主要数量性状及其在杂种一代中的表现有无及关系大小,将对合理选配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周庭波[1]的杂种优势模型对西瓜几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估算,以期了解杂种一代与其双亲平均值的关系及关系程度大小,明确各主要数量性状在杂种一代优势育种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贵州饲用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对2005—2010年从贵州各地采集的20份饲用燕麦资源材料和2份引进品种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2份燕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7个质量性状中以芒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11个数量性状中以成熟期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85 2。2)聚类分析将22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高产育种目标资源材料,类群Ⅱ的有益性状不明显,类群Ⅲ为高产高植株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Ⅳ为轮层数等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结论:为各类饲草育种目标提供了一定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微生卫星标记在猪的遗传育种工作中,如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标记辅助选择,定位数量性状座位,等方面的应用,微卫星标记具有数量多,在基因组中分布广,多态性丰富,等优点,在猪的遗传研究和育种荼中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柞蚕育种研究实践与理论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中国柞蚕育种研究实践的综合分析,提出中国柞蚕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将中国柞蚕育种研究的历史前推了20年。概述了从近代到现代中国柞蚕育种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由单一的系统分离育种方式发展到兼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多种方法育种;由单一的柞蚕形态学选择发展到多种生物学性状选择与各种鉴定技术紧密结合;由单一的柞蚕选种实践发展到与遗传规律、性状相关分析等基础理论紧密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柞蚕育种研究的水平和效果。评价了柞蚕高饲料效率新品种8821和8822及其二元杂交种和(8821·8822)×选大的研究是当代中国柞蚕育种研究的重大成果,创造了中国柞蚕育种史上理论研究与实物成果研究成功结合的先例。阐明了数量性状遗传是中国柞蚕育种研究的理论重点。  相似文献   

18.
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个细长粒形丝苗型的华南地区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水稻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但在改良品种1—2个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不一定选用遗传距离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进展与期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是提高不良土壤营养环境中作物产量的一条新途径。能否成功地进行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取决于对这些性状的遗传待性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的认识以及对遗传育种技术的合理应用。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并对应用遗传育种方法改良植物营养性状的前景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特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优质育种在特早熟陆地棉育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纤维品质均属数量性状,其遗传受多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对育种工作中亲本组合的选配,以及在分离世代中进行有效选择都带来了很大困难。本试验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对特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几个主要物理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以期提高优质育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