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何一种资源总是以其可利用部份的经济价值为目标来进行良种选育的,乌桕即以其种子可制取两种理化性质迥然不同而又用途各异的工业原料—桕脂(又称皮油)和桕油(又称梓油)一为目的而进行良种繁育。我国的乌桕油脂自三十年代始,梓油就一直作为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至今仍占重要位置;皮油是制皂、提取硬脂酸、甘油等工业的原料。至八十年代初,乌桕的开发利用,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首先是皮油的开发利用,进而促进了与之相应的乌桕资源的调查研究与良种选育的加速。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乌桕选优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的源种树,国外于17、18世纪开始从我国引种栽培,以取籽榨油为栽培目的的只有我国及日本。乌桕以其种子可榨取皮油和梓油两种理化性质和用途均不同的油脂,自三十年代始,一向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乌桕的开发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我国率先利用皮油制取可可脂(CBE)获得成功,全国建立了二十  相似文献   

3.
乌桕是我国特产的木本油料植物。乌桕种子不仅含有油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脂,乌桕油脂是用途极广的工业原料,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我区各地都有野生或零星种植的乌桕,但品种多为低产、粒小的满天星类型。为了解决我区工业用油不足,从1974年开始由湖  相似文献   

4.
前言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它的种子富含桕油(青油)和桕脂(皮油),广泛用于制皂、化工、油漆和国防工业。选用良种是乌桕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下,选用良种可以获得优质高产。特别是在目前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利用良种的种性获得增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桕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据估计,全省现有乌桕20万株,今后还将积极发展。乌桕种子100斤,外面桕蜡,可榨皮油(桕油)25—26斤,里面种仁,可榨青油(梓油)16-17斤。皮油可制肥皂,并可提取甘油和硬脂酸。青油可做油漆和油墨。榨皮油后的桕饼,可作饲料。榨青油后的梓饼,可作肥料。果壳和籽壳,可制(?)醛。木材纹理细致,坚韧耐用,可制家具农具和艺术雕刻。乌桕树叶含单宁,可作染料。乌桕花可以养蜂采蜜。乌桕树根还可入药。因此,发展乌桕,增产油料,对我省加速建成工业省和高产稳产农业基地,关系非常密切。 一、积极扩大新造乌桕林面积 一、坚持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6.
浑身是宝的乌桕树梁仰贞,梁俊荣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各地。乌桕浑身是宝。种子可榨取桕脂24-26%、桕油16,17%,总出油率41%以上;单位面积产油脂总量压倒号称世界油王的油棕,是理想的再生能源树...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另一种油料作物是中国乌桕,一些农业专家们相信,中国乌桕可能在美国温暖地区成为一种主要作物。中国乌桕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在中国,这种油用于制造肥皂和蜡烛。得克萨斯州休斯敦附近的科学家正在种植中国乌桕。他们报告说,一公顷这种树每年能生产大量种子,并且还指出,这种树在贫瘠和盐渍土壤上也能长得好。科学家们相信,如果能够制造一种采收乌桕种子的机械,美国农民就会种植这种树。由于这种树的种子易于用手工采摘,所以在劳力多的国家里,采集种子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桕籽含有固体桕脂(皮油)和液体梓油(青油),其出油率高达40%以上,桕脂、桕油广泛用于肥皂、化工、油漆、食品和国防工业。 乌桕是喜暖的亚热带树种,其自然分布区的地理位置约为北纬18°31′—34°40′。东经98°30′—121°40′之间。我场位于淮北平原,地理位置约当北纬33°15′,东经118°12′属于乌桕自然分布区的北界,全场约有2,000余株散生野桕,其中马楼村徐台生产队有一株1932年栽种的乌桕,胸径35厘米,树高10余米,年产桕籽25—30公斤,但江苏野桕种子小,蜡皮薄,含油低,其品种类型:以小粒型鸡爪桕为主,也有少量短穗型葡萄桕。 我场从1978年起开始进行乌桕良种栽培试验,先后从浙江引进45个乌桕良种,其中  相似文献   

9.
乌桕籽综合开发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乌桕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价值,笔者从乌桕籽蜡、仁、壳各部分利用价值等方面对乌桕籽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阐述。通过综述乌桕籽所提取的皮油、梓油及籽壳的主要用途,对乌桕籽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从而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乌桕籽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乌桕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是在同一油料籽粒上提取两种油脂(桕脂、梓油)的油料作物。乌桕的主要用途是利用乌桕籽来提取桕脂和梓油。笔者主要介绍了桕脂的提取工艺及脱蜡机械的设计,对发展乌桕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怎样充分利用乌桕籽资源,开拓新的利用途径,提高乌桕经济价值,增强竞争能力,是促进乌桕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对乌桕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桕籽加工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从全国来看,乌桕籽加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离柞制的桕油和梓油,是制造优质肥皂、硬脂酸、提取甘油和生产油漆、  相似文献   

12.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为我国特产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提制的脂腊和青油,广泛用于化工、油漆和国防工业。浙江为全国乌桕重点产区,分布遍及全省。由于异花授粉和不同分布地区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许多变异类型,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经劳动人民不断选择和培育,形成了不少优良的农家品种,有的早已为生产上所利用。但由于乌桕为异  相似文献   

13.
乌桕籽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其主要产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柏是中国四大木本油料之一,种子含油量较高。本文对乌桕籽的各种加工工艺,尤其是梓皮油分离技术做了介绍,并分析了乌桕脂的化学组分。旨在扩大乌柏籽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乌桕大田扦插育苗技术梁仰贞乌桕的种子可榨取24—25%的柏脂和16—17%的清油,总出油率达41%以上,是理想的能源树种。采用大田扦插培育乌桕苗木,可提早乌柏开花结实年限和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是发展乌桕的繁殖良法。现介绍其技术要点。一、扦插季节在南方...  相似文献   

15.
利用100Gy、200Gy、300Gy、400Gy 4种剂量60Co-γ射线处理乌桕种子,研究乌桕种子发芽率和株高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乌桕辐照半致死剂量在200Gy~300Gy之间,半致矮剂量在200Gy,100Gy剂量有利于乌桕幼苗生长,同时发现了乌桕心形叶新品系—"红心1号"。  相似文献   

16.
对如何提高山乌桕种子发芽率和促进苗木生长开展育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山乌桕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采用2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6~12 h,可有效提高山乌桕种子的发芽率,平均发芽率可达93. 7%,比对照提高了13. 4%;采用V(珍珠岩)︰V(泥炭土)=1︰1作为山乌桕播种容器育苗的基质,其平均成苗率可达85. 3%,一年生苗木的平均地径可达1. 44 cm,平均苗高可达147. 52 cm,能有效提高山乌桕种子育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我国乌桕遗传资源,选育乌桕新品种,从美国7个州采集18个乌桕家系种子在武汉市九峰试验林场开展苗期观测试验,初步筛选出了2个优良家系。结果表明:美国乌桕种子样品中有86.7%的家系属于中粒乌桕,55.6%的家系其种子含油率达到40.0%,整体品质较好;美国乌桕家系并没有表现出比我国良种家系更强的繁殖能力和更快的生长速度;美国乌桕不同家系1年生苗木的高径生长和高径比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家系的苗高、地径和高径比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达到了37.33%、38.38%和28.62%,家系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引进家系的良种选育空间大。  相似文献   

18.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林木,我省普遍生长,亦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我省群众俗称乌桕为“棬子”,称桕油为“棬油”或“木油”。乌桕栽培利用历史已愈千年,《齐民要术》中著有栽培利用之法,而《农政全书》中则记载更为详细,并提倡广大百姓种植。乌桕能生产两种油脂,一为桕脂,是桕籽外种皮加工的脂,又称为皮  相似文献   

19.
乌桕是我国的特产。由于种子富含油脂,被誉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我国乌桕资源丰富,年产桕籽190万担,可榨皮油47.5万担,梓油28.5万担。但是,由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桕籽经济价值不高,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乌桕的积极性,不少地区出现了毁乌桕树现象,资源日趋下降。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国这项丰富的资源,现就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20.
生物柴油原料树种山乌桕及其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山乌桕的油脂含量和理化性质,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乌桕种子含油率为43.15%,其平均分子量为1 068.528。密度为0.867 8g/cm3。磷脂含量167.574 8μg/mL。山乌桕油的GC分析表明,山乌桕油中油酸含量最高,为34.50%,其次为亚麻酸17.54%和亚油酸15.79%,不饱和脂肪酸占67.83%;饱和脂肪酸占32.17%,其中月桂酸6.43%,棕榈酸占11.11%,硬脂酸1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