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种密集型河蟹养殖模式密集型河蟹养殖模式就是指放养密度大、养成规格偏小、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一种河蟹精养模式。1.苗种放养放苗时间选在2月初,苗种规格200只/kg~300只/kg,苗种放养密度800只/亩~1500只/亩,同时,搭配放养花白鲢夏花500尾/亩(花白鲢之比为1∶3)、黄颡鱼30尾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池塘的基本状况和生产实绩试验池面积30亩,塘龄3年。共放养180只/千克的大规格扣蟹种16500只,平均亩放550只;套养1200只/千克的青虾种200千克,平均亩放6郾67千克;5厘米以上的鳜鱼200尾,亩套6郾7尾;花白鲢280尾,亩套9郾3尾;鳊鱼火片3万尾,亩套1000尾。全年共产商品蟹189  相似文献   

3.
安徽合肥周边无公害养殖基地长临渔场、丙子渔场主要养殖模式为草鱼、鲫鱼混养,一次放足,多次捕捞,同池分阶段饲养,前期以草鱼养殖为主,后期以鲫鱼养殖为主。年初草鱼放养规格为每尾100克、250克、500克不等,放养密度约400尾/亩;鲫鱼放养规格为50尾/千克,放养密度2000~2700尾/亩。年初  相似文献   

4.
<正>在长江流域草鱼主产区,草鱼一般上市规格在2.5千克/尾以上。传统养殖周期需要3年:即第一年从5-6月孵化出苗养到年底规格0.1~0.3千克/尾,次年再养至规格1~1.5千克/尾,到第三年养成商品规格上市。根据地区实际气温情况,一年中实际的养殖期一般从4月底、5月初开始到10月底结束,也就是6个月左右的投饲生长期。通过“南北接力”的模式,可1月就从广东等南方地区购入鱼苗,在大棚内增加3个月的投饲生长期,从而可以缩短一年的养殖周期。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课题组在南昌市民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号池塘(面积268×667m2),采用牛粪培育水质、种草、微生态制剂调水等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试验,投放规格为4.6g/尾的自育虾苗10400kg(226万尾),结果共捕获商品虾63754.6kg(158.2万尾),平均规格达到40克,成活率为70%,平均亩产237.9kg;实现产值138.85万元,利润6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637。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用鳝种来自当地及较近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经过目测手剔法和深水加压法相结合的鳝种挑选方法,规格分为三个档次:15~29克/尾、30~50克/尾、51~65克/尾。2.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规格组,即15~29克/尾组、30~50克/尾组、51~65克/尾组,同一规格又设3  相似文献   

7.
一、鱼种放养与收获美国大口胭脂鱼成鱼养殖试验是2010年在3个渔场小规模进行的,取得较好效果。第一试验点2010年6月25日,三河市振江渔场利用0.3公顷水面,放养规格为25克/尾的鱼种175千克,共7000尾,同时套养鲫鱼水花3600尾、尾重为50克的花白鲢500尾,经95天的养殖,10月1日捕捞出塘总产量4211  相似文献   

8.
河蟹的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基本情况1.1 试验区概况选择山阳镇区域内713.4亩连片22个河蟹养殖塘口为试验区,该区域有以下一些特点:a.1999年及以前的发病率较高;b.塘口面积从8亩到180亩,大中小规格齐全;c.该示范区内有老塘口、新塘口、稻田养殖等,塘口类型多,塘龄长短不一;d.水源是宝应湖水系,池口水深0.8~1.5m。1.2 苗种投放3月份开始亩用0.15~0.25千克敌杀死杀灭塘内敌害及残存的扣蟹;数日后亩用150~200千克生石灰带水清塘,10日后开始投放经消毒后的扣蟹,规格40~60只/千克,共放扣蟹18.05万只,4 096.5千克,亩均约253只;4~5月份开始投放豆蟹,…  相似文献   

9.
当前日益提倡生态健康养殖理念之背景下,开展人一水和谐开发利用下的水库虾-蟹-鱼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意义深远.在水库12 hm2试验围区,共投放1.5~2.0 cm规格的虾苗850万尾,套养扣蟹5.12万只、鲢鳙鱼种0.29万kg.当年捕捞测产显示:各围区总产青虾4 836 kg、河蟹4 512 kg、商品鱼8 982 kg,产值48.15万元,平均纯收益26 02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9.尾均抽样规格为青虾2.67~2.93 g、河蟹:公133~165 g、母112~135 g;鲢、鳙鱼957~1 325 g.3种放养模式对比表明,水库生态养殖虾、蟹、鱼的放养密度不宜过高,以放养青虾60万~75万尾/hm2、河蟹2 250~3 000只/hm2、鲢鳙鱼种750~1 500尾/hm2为宜,并通过水草移植、投放螺蛳及合理施肥等生态调控措施,使虾蟹当年可达上市规格,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水库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实现人-水之间的和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为持续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笔者在姜堰区蟹池套养青虾示范基地进行了河蟹、青虾生态混养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示范模式特点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水体立体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该场在成蟹池中套养了青虾、鳜鱼、鲢鳙等,提高了蟹塘综合养殖效益。亩放规格为100~140只/千克的扣蟹1 300~1 600只、6~8厘米/尾的鳜鱼苗5~10尾、2 000尾/千克的青虾苗0.5~0.75千克、6尾/千克的鲢鳙各10尾,或投放鲢鳙夏花。从3月下旬-10月底,每天投喂适量螺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营养、保健作用愈来愈重视。因此在2001年,国家对鱼用饲料作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为了能够尽快地推广无公害养殖,2001年,我们进行了无公害鲳鱼养殖,总结如下。1 养殖条件 养殖地点选择在郑州市金水区庙李乡琉璃寺村,池塘两个,面积各10亩,水深1.2米,底泥20厘米,地下水充足,无污染。2 鱼种放养 2001年3月10日每亩用13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清塘7天后,投放武昌鱼苗:1#池投放鲳鱼苗400公斤,规格30克/尾左右;2#池投放鲳鱼苗1000公斤,规格65克/尾左右。并于6月中旬在1#池投放青鱼夏花1万尾,鲫鱼夏花8000尾;2#池投放鲫鱼夏花6000尾。放苗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  相似文献   

12.
杨长根  宋长太 《河南水产》2003,(3):19-19,27
为了提高湖泊水面养殖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我们于2002年利用大纵湖进行了网围养蟹套养鳜鱼试验。试验共3个框口、面积235.5亩,平均每亩生产商品蟹34.14kg,平均规格145.7g/只;鳜鱼7.04kg,平均规格417.0g/尾;每亩毛利润为1115.25元,其中鳜鱼占毛利润18.84%,每亩增效210.17元。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1.湖泊环境条件大纵湖属浅水草型小湖泊,总面积4.5万亩,常年平均水深1.35m。湖底为粉砂质草渣土,pH值7.0~8.2,水的透明度30~60cm。水质状况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流速缓慢,水体更换系数1.03左右。网围中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蒿草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于2019年6—10月开展黄金鲫示范养殖,1号流水槽投放黄金鲫鱼种37 500尾,规格83 g/尾;2号流水槽投放33 500尾,规格165 g/尾,经过5个月养殖,共收获黄金鲫34 625 kg,成活率98.6%,总产值达48.5万元,获纯利润11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黄金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养殖模式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模式化养殖试验。试验池4口,编号1#、2#、3#、4#,面积分别为11×667m2、14×667m2、10×667m2、15×667m2,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规格为380尾/kg,放养密度1#、2#为6000尾/667m2,3#、4#为12000尾/667m2,4口池每667m2搭配40尾规格约100g/尾的鲢。1#、2#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76216尾、4740kg,667m2均产量189.6kg,平均规格62.2g/尾,回捕率50.8%,667m2利润4915.2元;3#、4#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120790尾、4020kg,667m2均产量160.8kg,平均规格33.3g/尾,回捕率40.3%,667m2利润3164元。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江苏省金湖县银涂镇高邮湖村科技示范户冯正涛在8亩池塘内养殖黄颡鱼,实现了4964.75元/亩的养殖效益,为当地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农)民增收又闯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之路。养殖生产情况如下。一、放养模式放养规格为20克/尾的黄颡鱼种1120千克(70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的鲫鱼种60千克(150尾/亩),规格为65克/尾的鲢、鳙鱼种52千克(鲢鱼80尾/亩、鳙鱼20尾/亩)。二、投喂管理根据黄颡鱼喜欢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投饲机前方用密眼网围成一个20~30米2的食场。围网四周用竹竿固定,上沿用塑料瓶、泡沫塑料、PVC管  相似文献   

16.
我镇有一户从事家禽、水产立体养殖的示范户,2008年共养鹅3000余只(6月份已出售)、鸭i000余只,养殖面积20亩,分三个塘口,水深i.3~1.4米,其中一个大塘口(约14亩)用网片隔5亩供鹅、鸭休息凫水。共放养鲢、鳙鱼400尾(规格1~1.5千克/尾),异育银鲫2000尾(50克/尾),草鱼200尾(2.5~3.5千克/尾),蟹苗500只(200只/千克)。5月20日起大塘口出现鲫鱼死亡,一般每天2~3尾,最多一次达到20多尾,共死亡鲫鱼100余尾,草鱼1尾。  相似文献   

17.
<正>淡水苏眉鱼中文学名淡水波纹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性成熟期为2~3年,是很好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12年5月底我们引进经淡化的苏眉鱼苗2.25万尾试养,大棚池塘总面积为5000米2,至2014年4月初全部试养成功,养成规格0.9~1千克/尾,成活率达81.2%,共上市苏眉鱼1.73万千克,利润达30~45元/米2,取得了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一、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4月初,一只山塘连续出现草鱼大量死亡,每天死鱼100~400千克,已持续6天;4月6日经现场检查及水质检测,认定草鱼死亡的原因是由水质问题引起。之后进行了针对性的水质调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处理情况总结如下。一、山塘及放养情况该山塘四面环山,狭长形,水面120亩,平均水位5米,有叶轮式增氧机5台并每天开启。现有草鱼15 000尾、规格1~1.8千克/尾,鲫鱼10 000尾、规格0.3~0.4千克/尾,鲢鳙鱼14 000尾、规格0.8~1千克/尾。  相似文献   

19.
本养殖试验是为了示范在中国南京地区利用豆粕型全植物蛋白饲料从大规格鱼种养殖奥尼罗非鱼商品鱼而进行的.试验鱼放养在3口2.5亩(0.17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罗非鱼900尾/亩,并搭配放养鲢鱼100尾/亩(即罗非鱼135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7天饲养,罗非鱼从大约19克/尾长至平均363克/尾.养殖至可收获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红罗非鱼271千克/亩(4062千克/公顷)和白鲢54千克/亩(815千克/公顷).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58∶1.由于杂交罗非鱼在3口池塘中过度繁殖,其鱼产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正常情况.由于疏忽而被放养入试验鱼池的鳙鱼与罗非鱼产生了争食,也使罗非鱼的养殖产量低于正常.由于过度繁殖问题,杂交罗非鱼没有达到500克的目标商品规格.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养殖场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鱼种质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1985年引进大陆养殖,现已成为我国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淡水白鲳在杭州及近郊地区每年投放养殖的大规格鱼种在数百万尾,当地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初投放鱼种(规格在33~62克/尾),每667米2投放1200尾左右,另混养部分鲢鳙和其它鱼种,在6月底7月初即可达500克左右规格上市,一般间隔10天左右轮捕1次,经2~3次的轮捕即可将其90%以上起捕上市,而此段时间正好是养殖鱼类的淡季,海水捕捞正处于禁渔期,故淡水白鲳的市场销量很大(其部分产品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